一場講座。大師說,世界上總有一些事情,是你無法做到的。
“你無法用自己的舌頭舔到自己的胳膊肘。”
大師話音剛落,人們紛紛卷起衣袖,抬起胳臂,低下頭,伸出舌頭,努力地舔自己的胳膊肘。夠啊夠,夠不著。再換一只胳臂,張牙舞爪,齜牙咧嘴,夠啊夠,還是夠不著。
“你無法睜著眼睛打噴嚏?!?/p>
打噴嚏,這有何難,誰沒有打過噴嚏呢?張嘴,皺眉,鼻尖往上提,作打噴嚏狀。耶,眼睛還真是閉著的。不行,睜開眼睛,可是,打噴嚏的意思卻一點沒有了。
“你無法將唾液從牙縫里‘滋’出來。”
經(jīng)歷了頭兩次失敗,人們?nèi)呵榧^。大師的話音剛落,人們就立即齜開嘴,露出兩排或白或黃的牙齒上下咬合,然后,開始“滋滋”地往外噴著唾液,但聞會場內(nèi)滋滋有聲,各種味道彌漫。有人還一邊“滋”,一邊支支吾吾說,大師,這回你錯了,這個動作一點也不難。我記得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里,就有一個可以做到的人,我也能做到,大家瞧瞧,我滋出來了。人們循聲望去,果然紅唇白牙間,有幾股細細的白線噴出,如噴泉。
“你無法讓鼻子均勻地抽搐,你無法讓舌頭在嘴巴內(nèi)跳舞,你無法讓耳朵像兔子那樣動起來……”
大師拋出一件件無法做到的事情,每說出一件,人們都一個接一個迫不及待地嘗試,以證明自己能夠做到。人們很快發(fā)現(xiàn),這些所謂無法做到的事情,其實很多是可以做到的,有的甚至只不過是雕蟲小技而已。
“你無法用舌頭舔你的鼻子或者下巴?!碑?dāng)大師拋出最后一個不可能事情的時候,眾人終于被激怒了,所有的人都伸出了他們長長的紅紅的亮閃閃的舌頭,往上舔鼻子,或者往下舔下巴。他們奇跡般的做到了,他們舔到了自己的鼻子或者下巴!每一個舌頭似乎都在驕傲地證實,只要努力,沒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大師哈哈一笑:“謝謝大家這么積極地嘗試。我注意到,大家都主動加入進來了,很多人還成功地做到了一些看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這并非我要大家做的。一個人,能不能用舌頭舔到自己的胳膊肘,或者鼻子,或者下巴,有什么意義嗎?沒有。但是,幾乎每一個聽到這個命題的人,都會忍不住去嘗試,跟風(fēng),趨眾,盲從,使我們一生中太多的時間、興趣和精力,浪費在了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而我們還以為自己在嘗試,在努力。
你有沒有抱著自己的胳膊肘,一次次嘗試著用舌頭舔到它?不從眾,這才恰恰是很多人無法做到的一件事情。
(選自《羊城晚報》2009年10月28日,有刪改)
點燃思維
有付出,有努力,就會贏得最后的成功,這是根植于我們頭腦中的成功法則。努力也得選好方向,方向決定成功的質(zhì)量,當(dāng)你明白這個道理后,你是否應(yīng)該警醒,看清方向,不盲從,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徐文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