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設(shè)計】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科學,并不是參與嫦娥探月工程那般遙遠,也不是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那般神秘??茖W,可以是自然界里一株花給你的啟示,可以是身邊一樣小小發(fā)明給生活帶來的改變。你眼中的科學是什么樣的呢?科學給了你什么樣的啟示呢?提起你的筆來,記錄下你與科學擦出的火花吧!
請以“科學”為話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寫作引路】
談到“科學”,許多同學就會走進“死胡同”,摸不著頭緒,其實細細品味這個題目,還是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活路”的。
第一種,說明文類。即對所了解的科學成果進行說明介紹。許多同學可能會感慨“我可不知道火箭是怎么升天的”“我實在不曉得衛(wèi)星長啥模樣”。其實,我們完全不必大費周章地去研究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一直享受著科學技術(shù)的碩果,可以寫比較常見的就像電腦、汽車、太陽能熱水器;可以寫新奇古怪、充滿創(chuàng)意的東西,如自動淋洗的房子、會發(fā)出提醒的水龍頭、家庭主婦的機器清潔工……寫作時,我們可以先描述其外觀結(jié)構(gòu),然后著重介紹其功能、特點、優(yōu)越性。當今社會提倡“低碳生活”,介紹既節(jié)能又環(huán)保的科技成果會更有時效性。
第二種,科學家故事類。從古至今涌現(xiàn)出的科學家,他們因身擔歷史重任、懷揣自己的夢想而不懈努力,他們的精神十分可貴,值得我們借鑒,能夠激勵我們努力學習,為夢想執(zhí)著奮斗。例如愛迪生在發(fā)明電燈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數(shù)千次的失敗,電燈最終照亮了整個世界……
第三種,科學與生活類。我們身邊處處可見科學的影子,科學提供給我們便捷與舒適,改變并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zhì)。如:網(wǎng)絡(luò)銷售、QQ視頻等;還可以寫科技給人帶來的精神方面的變化,表現(xiàn)出“科學使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第四種,科學童話類。科學是深奧的,不少人對科學原理缺乏理解,這樣就可以嘗試用童話故事,把一些抽象的科學原理形象化,同時,這也是很好的寫作科學文章的方法。
第五種,科學是把“雙刃劍”。在科技迅猛發(fā)展的同時諸如環(huán)境污染、溫室效應(yīng)、動物無家可歸、地球資源短缺等問題也隨之產(chǎn)生。所以我們可以著文呼吁人們清醒地認識科學與自然的關(guān)系,提倡科學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發(fā)展法則。
【佳作欣賞一】
在魚箱里的36000秒
□陳穎梅
我是一條小小小小魚,名叫沙丁。很幸運又很不幸的是,我們沙丁魚家族一直以來就備受人類青睞。于是乎,在這個晴空如洗、萬里無云的日子里,我和一群同類被漁人的溫柔網(wǎng)請到了一個寬大無比的魚箱里。
在魚箱300秒
大家伙兒都被悶在這個鐵牢般的箱子里,沒有只言片語。細碎的陽光透過箱頂圓形的洞孔,灑在我的背上,暖洋洋的。感覺還不錯,嗯,怎么還有點困?瞧一眼同伴,一個個都無絲毫動作,軟在一起,我也便癱下本就不想動的身子。
和同伴窩在一起的感覺真好啊!
在魚箱1001秒
正睡得舒服呢!“喂,老兄,干什么那么大聲?”我身下的同志的呼吸太大聲了,擾著我了。“哦……快別壓著我……我似乎快要死了,我身下那幾個好像已經(jīng)死了……”唉,早聽我媽媽的媽媽說過這種情況,沒想到現(xiàn)在正赤裸裸地上演呢。好吧,我很想動,真的,只是旁邊的老兄擠得我無處可移。下面的兄弟,對不起啦,忍耐一下吧!
在魚箱3008秒
突然一陣騷劫。呀,又不是印度洋海嘯,干嗎這么群情激憤?我只得活動起來,跟著四處瞎轉(zhuǎn)悠。
“喂,大哥,到底發(fā)生什么事啦?”“鯰魚,鯰魚!跑!!快跑!??!”——??!什么?那些滑不溜秋的家伙在亂竄?跑,我得快跑,叫他們撞傷了可不是玩的!
在魚箱4300秒
累煞我也!那些鯰魚的精力還真不是吹的。
咦?那不是剛在我身下那個快要去見上帝的同志嗎,怎么這會兒倒死而復生了?“兄弟,原來,你沒上天堂享福去啊!”“哈哈,還真感謝那幾條鯰魚救了我一命啊!動起來,氧氣足,我這肺特別地好受。我說,要沒它們,沒準你也和我一樣成了閻王帳下的小鬼了?!?/p>
如此聽來,還真有幾分道理。
在魚箱36000秒
突然,我看到了刺眼的光亮。
啊,成功抵達目的地,我們還活蹦亂跳著呢!
畫外音:“生命在于運動!”
此乃科學之至理。
點評
可不能小看了魚這種動物,它們的“魚生”同我們的“人生”可謂是如出一轍。作者以魚的身份,向我們敘述了5個“秒階段”自己的身體狀況,揭示了“生命在于運動”的科學真理。形式上,作品雖然是源自課文,卻獨具匠心地采用了童話的形式,加入了具體的環(huán)境、心理、語言、動作描寫,使得文章生動活潑,說理淺顯易懂。
【佳作欣賞二】
科技改變生活
□梁貝蕊
我家來了一個圓扁腦袋的家伙,深紅色的身子像甲蟲,又似烤熟的螃蟹。
它的學名叫做智能機器人,是老爸“請”來的全天候清潔工。雖說它長得如一個圓潤的橄欖球,抱起來和剛出生的嬰兒一般輕,可要是干起活來,這小家伙有跟《水滸》里的石秀爭“拼命三郎”名號的意思呢。老爸因此得意神氣了好些日子,自稱是“挖掘”了這長得笨拙的“保姆”的“伯樂”。
它的腦袋上頂著三個按鈕:“開關(guān)”“定時”“速度”,配著手把式游戲機般模樣的遙控器,它就可以工作了。平日里它走路似肉腳掌的貓,沒有一絲一毫的聲響,床底、桌下、墻腳、死角……凡是可以爬、可以鉆的地方都是它的“食堂”,所到之處,灰塵絕跡,潔凈如洗。看見它工作,我終于曉得什么叫“別拿灰塵不當干糧”了。
自從它來到我家,老媽便一點不留戀地從“賢妻”“退役”到了“閑妻”。瞧,這不,老媽晚上10點前從不閑著,現(xiàn)在竟一到8點就準時搶過遙控器,饒有興趣地看起了最乏味的韓劇,臉上再沒了原來的勞累模樣。
我正做著作業(yè),是誰碰了一下我的小腳丫呢?低頭一看,小家伙在工作呢!我趕忙提起腳,給它讓路。呵呵,我算是曉得老媽怎么這么放心地把這“勞動模范”稱號讓給這小不點了,有這么強悍的對手在,老媽這人工苦力哪好意思繼續(xù)獻丑呢?
那天,老媽瞅了瞅我,說:“你凈讓我操心,哪天能跟這‘小寶貝’一樣踏實做事,我也省省心!”
天啊,這小家伙的地位都超過我了!
“媽,我可是您親生的呀!”
點評
誰說寫科技的文章句句都是框框條條的說明?看此文,詼諧幽默的語言不也將一個科學產(chǎn)品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嗎?文章先通過對智能機器人外形、功能的介紹,給讀者以初步的印象,再敘述它的實地工作以及媽媽因它而發(fā)生的變化,反映出它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便利,突出了主題。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筆風詼諧,文末寫“我”與媽媽的對話,更彰顯了科學的魅力,實乃畫龍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