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腰窩
西腰窩,全稱西腰窩屯。
早些年,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件震驚全縣的大事件。
去年七月間,我來縣里看個朋友,并跟他回了一趟老家,就是西腰窩屯。吃過午飯之后(還喝了一點兒酒),跟他的老父親坐在炕上閑嘮嗑兒,偶然間說到了那件事。老父親快80歲了,剃著光頭,說話大嗓門兒。老人家早年當(dāng)過生產(chǎn)隊的會計,粗通文墨,讀過《三國》和《水滸》。他說他沒別的毛病,就是耳朵有點兒背。
我請他把事情仔細地講一下。他說:“這七百年的谷子八百年的糠,翻騰它還有啥意思?他們說你是個寫書的,就喜歡探尋這類事兒,那我就給你說說吧。有說得不踏實的地方,你也別太計較了。要說這事兒嘛,還真是挺大的,沒聽我家文斌說嘛,都叫人寫進縣志了……”
老人家喝了一口水,開始說——
“這事兒發(fā)生在光復(fù)第二年,也就是1946年,咱這撇子剛解放。那會兒,咱這兒還不叫黑龍江省,叫松江省——齊齊哈爾那邊叫嫩江省,佳木斯那邊叫合江省,后來才把幾個省合到了一塊兒。解放以后呢,頭一件事兒就是搞‘土改’……
“知道啥叫土改嗎?簡單說,就是要把那些有錢人家兒的土地分給窮人。當(dāng)年還有個說法,叫‘平分勝利果實’。除了土地還有房子、牲口、農(nóng)具、家具、首飾、衣裳,金溜子啦,皮大氅啦,那也都是‘勝利果實’。老百姓管這個叫‘分浮財’。主持操辦這些事情的是各屯的農(nóng)聯(lián)會,全稱叫‘農(nóng)民聯(lián)合會’,下面還有分管部門,武裝啦、鋤奸啦、民政啦、生產(chǎn)啦、財政啦,簡稱‘六大部’。每個部有個負(fù)責(zé)人,稱作隊長,負(fù)責(zé)武裝的就叫武裝隊長,負(fù)責(zé)鋤奸的就叫鋤奸隊長。明白我的意思吧?
“在當(dāng)年,哪個屯子都有有錢人家兒,就是那些地主和富農(nóng)。一個屯子,除了‘地、富’,余下的就是佃戶。佃戶又叫貧農(nóng),也叫雇農(nóng)。他們自個兒沒有田產(chǎn),靠租種‘地、富’的田地過活。凡是一個屯子,貧雇農(nóng)都是大多數(shù)。各地的農(nóng)聯(lián)會,也基本由他們組成,有的還是‘地、富’家里的長工,反正都是窮人。選舉農(nóng)聯(lián)會的干部時,也首先要看你是不是窮人,窮到什么份兒上。為了搞土改,上級還派來了工作組,挨家挨戶地串門,這叫摸底排查。當(dāng)時還有一個政策,讓我想想咋說的來著……哦對了,說是要‘依靠貧雇農(nóng),團結(jié)中農(nóng),孤立富農(nóng),消滅地主’。隨后便挑選一些積極分子組成了農(nóng)聯(lián)會。
“說起這農(nóng)聯(lián)會的人,也是啥人兒都有,有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也有一些二流子,還有個別耍錢鬼兒,官話兒叫搞賭博的,反正挺復(fù)雜。
“到土改那會兒,西腰窩共有一戶地主兩戶富農(nóng)。兩戶富農(nóng)一戶姓陳,一戶姓葛,那戶地主姓丁。姓丁的地主名叫丁漢奎。在當(dāng)年,西腰窩的地產(chǎn)三分之二是他家的,總共七八十坰。他家是從丁漢奎他爹那輩兒發(fā)起來的。他爹是山東人,闖關(guān)東過來的,那咱兒還是大清國。他爹我沒見過,光聽說這人挺能干。一過來就四處撲騰,在大山里伐過樹,還下過小煤窯,身板硬實,腦子又活,日積月累就攢了一些錢……不知怎么又相中了西腰窩這地場,就在這兒置了一些地,有個十幾坰吧。他一死,就把這些地傳給了獨子丁漢奎。丁漢奎我倒是見過。他跟他爹差不多,也是精打細算,省吃儉用,農(nóng)閑時一天只吃兩頓飯,一門心思擴充家產(chǎn),把錢都用來置辦田地車馬了。這樣只用了幾年時間,他就使土地翻了番兒——不是一番兒,是幾番兒呢。騾馬大車也越來越多。拉車的馬都掛著銅鈴鐺,走路時嘩啷嘩啷直響,那個威風(fēng)!家里呢,也陸陸續(xù)續(xù)雇起了勞金。知道啥叫勞金嗎?就是長工。
“那兩個富農(nóng)中的一個,就是那個姓葛的,還當(dāng)過西腰窩的村長。
“到土改那年,丁漢奎60多歲,中等身材,圓盤臉,細眼睛,平時剃光頭,就跟我這樣。我記事兒的時候,他已經(jīng)有點兒發(fā)福了。早年他常常下田干活兒,60歲以后就不太干了,不過還經(jīng)常到田里轉(zhuǎn)一轉(zhuǎn)。平常也喜歡在屯子里溜達溜達,穿戴得齊齊嶄嶄,衣裳雖不是新的,卻洗得很干凈。倒背個雙手,步子不急不緩,很有‘紳士’派頭——他好像挺喜歡這種派頭——前街后街地走。見了人也挺和氣,不管看見誰,都會點點頭。見到年紀(jì)相當(dāng)?shù)娜?,還會停下來,哼哼哈哈地說幾句話,天氣啦、墑情啦、收成啦,有時候也對對方表示一下關(guān)心。誰家娶媳婦,或者‘老’了先人,他都會叫人去隨一份禮,有時候還親自去,這就要看對方是什么人了。禮金呢,也是有輕有重。盡管丁漢奎是個地主,人情往來上還很在意,起碼大面上說得過去。
“丁漢奎沒有兒子,只生了一幫丫頭片子。這是他最大的心病。他一輩子討了三房老婆。那時候,老人們都在背后‘臊派’他,說他夜夜都不歇著,把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為這還求了好些個偏方,吃了好些個補品,家里頭還蓋了個佛堂,供著送子娘娘的牌位,每天都要帶著老婆們燒香上供。后來歲數(shù)大了,八成兒是覺得自個兒不行了,下邊的家伙不聽使喚了,這才好歹消停了。他為啥非要生個兒子呢?明擺著,不然他那份兒家產(chǎn)留給誰呀?那些個地,還有那些個房子。為這個,他指不定多犯愁呢!不過后來他總算想出了一個主意。他那些閨女不是給他生了一些外孫嗎,他在里頭挑選了一個,收養(yǎng)過來,還給人家改了姓,跟他姓丁??蛇^來沒幾年,就搞土改了。那孩子比我小幾歲,十一二的樣子吧,我在街上碰見過幾回,模樣挺機靈,眼睛骨碌骨碌的,很有主意的樣子。這人現(xiàn)今還活著,跟當(dāng)年相比,那可是大變樣了……
“對了,這丁漢奎還有一個嗜好:他喜歡養(yǎng)狗。打小就喜歡。聽說他小時候,經(jīng)常在屯子里跑來跑去,不論他走到哪兒,身后都會跟著幾條活蹦亂跳的狗。這我沒有親眼見過,是老人們說的(在他小時候,還沒我呢)。那些狗后來我倒是看見過,老實說都不是什么名貴的種,就是一些本地狗,不過都挺高大的,很威勢,叫起來也都是高喉大嗓。我聽說,他特別不喜歡身材矮小的狗,就是那些個哈巴狗。他還專門給它們建了狗屋,磚墻瓦頂,比窮人家的住房還要好。這可是沒辦法的事兒,人家有錢??!他家的狗都挺兇的,平時就散放在院子里,四周是挺老高的院墻,家里一旦來了生人,它們馬上就會兇巴巴地狂叫,汪汪汪,汪汪汪……所有的狗都一塊兒叫,那才嚇人——膽小的人,會被嚇得半死。
“西腰窩的土改搞得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
“土改大致分這樣幾個步驟:第一步是反奸清算。反奸清算主要是對那些橫行鄉(xiāng)里的漢奸和惡霸,動員村民揭發(fā)檢舉他們的罪行,有冤伸冤,有仇報仇。第二步是砍‘大樹’、挖財寶,簡稱‘砍挖運動’,也叫‘掃堂子’。第三步是平分土地。就是將地主和富農(nóng)的土地充公后打亂平分。分地方法是先按貧富等級排隊編號,然后按號碼次序,分頭挑選,貧農(nóng)、下中農(nóng)優(yōu)先。在分地的同時,還分配房屋車馬等各類浮財……
“土改一開始,姓葛的村長就叫亂棍給打死了。他當(dāng)村長那會兒,正是滿洲國的時候。他就一門心思幫日偽做事,幫他們抓勞工,當(dāng)時叫‘出勤勞奉仕’,又幫他們催逼出荷糧。有一年糧食歉收,好多人家兒交不上出荷糧,這家伙,竟然把縣公署的警察招到屯里,把村民都集中到村公所,許進不許出,對沒交上和沒交齊出荷糧的,逐個上刑。有個叫周洪的,被他們扒了衣裳,用皮帶抽。還有個女的王李氏,因為那年40歲,就被打了40板子。有個外號叫王二合適的,他們說:‘這回叫你嘗嘗合適的滋味兒……’上來就是一頓暴打,皮帶、木棒全用上了,硬是把人給打死了。有個老頭兒叫李長發(fā),下巴上長著一叢白胡子,他們就叫人往下薅,薅得滿下巴淌血。
“那天屯里開控訴會,丁漢奎和姓葛的,還有另外那個富農(nóng),都被拉到了臺子上——他們都是控訴的對象??卦V之前,主持會的人先講了幾句話。沒等他講完呢,臺下就鬧哄成一片了。有哭的,有罵的,有喊‘打死他!打死這個狗雜種’的,都是沖著姓葛的來的。接著就有人沖上了臺,先是一個人,接著是一幫人,擋都擋不住,有人撕扯他的衣裳,有人揪扯他的頭發(fā),有人抓他的臉,亂得就像一鍋粥。后來有人拿來了棍子,大聲說:‘讓開點兒,看我怎么收拾他……’舉起棍子就打。受到他的啟發(fā),別人也都拿來了棍子(不知從哪兒拿的)。有的還拿來了扁擔(dān)。凡是拿來棍子和扁擔(dān)的人,都圍在姓葛的身邊,一邊叫喊一邊朝他身上打。棍子和扁擔(dān)呼呼亂飛,碰到一塊兒還噼噼啪啪地響。那姓葛的呢,起初還‘啊啊’地叫,一邊說著告饒的話,后來就沒有聲氣兒了。
“大家都認(rèn)為這家伙罪有應(yīng)得,該死!要說,人可千萬不能把事兒做得太絕了……
“控訴會一結(jié)束,丁漢奎就回家了。有看見的人說,他一路上東倒西歪、踉踉蹌蹌,還臉色煞白。這一半可能是嚇的,另一半可能是站得太久了,怎么說他也是60多歲的人了。聽他們說,他渾身哆哆嗦嗦,就像突然犯了寒熱病,到家后一聲沒吭,就直接爬到炕上,躺下睡了一覺。我猜啊,這個覺他一準(zhǔn)兒睡得挺不踏實。那么大的事兒擺在那里,他能踏實得了?他一準(zhǔn)兒在那兒翻江倒海。他肯定得想下一步該怎么做——換了我也會想的。他一準(zhǔn)兒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這個理兒。果不其然,第二天天一亮,他就跑去農(nóng)聯(lián)會,跟‘六大部’的人表了態(tài)。農(nóng)聯(lián)會辦事的地方在屯后街,緊挨著莊稼地,原本那是老韓頭的家,他們臨時借用的。老韓頭是個孤老頭兒。
”‘六大部’的人當(dāng)時都在場。民政隊長啦,生產(chǎn)隊長啦,有一個武裝隊長王下雨(說是他媽生他的時候正在下雨),還有農(nóng)聯(lián)會主任兼財政隊長張尚林。丁漢奎對他們說——呃,他好像是這么說的:‘我舉雙手擁護政府的主張。我家那些東西,房子、地、牲口,所有的,都聽?wèi){你們處置,你們說咋辦就咋辦,我決無二話。我就是有一個請求,我家現(xiàn)今這幾口人,還是要有個存身的地方,還得吃喝拉撒,看能不能給我們留幾間房子,再留幾樣衣裳被窩,不用多,夠用就行了。你們看這樣行不行……不行就當(dāng)我沒說……’主任張尚林說:‘等我們合計合計吧,反正我們是按政策辦事兒……’這張尚林以前是丁家的佃戶,家里人口多,日子挺難的,有時候,丁漢奎會照顧他一點兒?!隳阌X悟高吧……現(xiàn)在是我們窮爺們兒的天下,我們說行就行,說不行就不行……’這句話是鋤奸隊長說的,鋤奸隊長名叫聶大貴,當(dāng)年三十啷當(dāng)歲,平時有點兒大大咧咧,日子過得挺窮的,不高興就拿老婆當(dāng)‘下酒菜’,就是打老婆……
“好像是那年一二月份吧,屯里開始‘砍挖運動’,也就是‘掃堂子’。我還記得頭一天,全屯子的貧雇農(nóng)們,有農(nóng)聯(lián)會的人在前頭領(lǐng)著,敲著鑼,打著鼓,還舉著紅旗,齊呼啦地?fù)硐蚰菐讉€大戶人家兒,接著就把他們的東西一樣兒一樣兒往外拿,金銀首飾,衣裳被褥,就像我前邊說的。有大件兒的東西,柜啦,炕檎啦,地桌啦,還有梳妝臺,一個人拿不動,就幾個人合力搬。拿出來的東西都堆在大街上,有人在那兒等著登記。車?yán)柴R啦,也都該牽的牽,該推的推,都弄到了街上。地契賬本兒更干脆,點把火一燒就完事兒了。眼看著大家伙兒往外搬東西,大戶人家兒就有想不開的,特別是一些婦女們,就在那兒哇哇地哭,有的還跟搬東西的人撕撕扯扯。心疼唄!丁漢奎可跟他們不一樣,搬東西的時候,他家一丁點兒別的舉動都沒有,自始至終都消消停停(我猜他事先肯定跟家里人交代過)。還有他家那幾條狗,他也事先弄好了,都給關(guān)在‘狗屋’里,還用鎖頭鎖了門。至于他到底是個啥心情,眼看m3FLNqaoMf6zDylaLJg6QA==別人大模大樣地拿自己的東西,他是不是又害怕又窩火……這可就不好說了。
“后來到底出了事兒……
“我記得那天是農(nóng)歷二月十六,陽歷多少號不知道,農(nóng)聯(lián)會的人開會合計事兒,差不多開了一整天,快到吃下晚飯的時候,大家都餓了(餓得肚子咕嚕咕嚕直叫喚)。這時候,鋤奸隊長聶大貴打斷了正在講話的張尚林,建議先整點兒東西吃,吃完東西再開會。聶大貴還說,這革命也得吃東西不是?餓著肚子哪有精神頭兒啊!聶大貴的提議得到了大家伙兒的贊同,在場的人七嘴八舌,都說是啊是啊,這餓得眼睛都冒金星兒了,不吃點兒東西怎么行?接著就說吃點兒什么好,還有說要回家吃的,吃完了再回來開會。還是那個聶大貴,想了一個主意說,你們想不想吃狗肉?那可是大補的東西。大家伙兒都說那當(dāng)然好,可你上哪兒整狗去呢?聶大貴說,狗是現(xiàn)成的,丁漢奎家好幾條呢,還個頂個兒那么肥。大伙兒就跟著起哄說,好啊好啊,他一個狗地主,不吃白不吃。大家伙兒這么一說,聶大貴叫上王下雨,順手拿起一桿槍,就奔丁漢奎家去了。
“對了,那個農(nóng)聯(lián)會主任張尚林過后說,他當(dāng)時曾經(jīng)阻攔過他們,不讓他們?nèi)?,可是沒頂事兒。
“后來聽屯里人說,聶大貴和王下雨那天出奇地麻利,一到丁漢奎家就直奔‘狗屋’,嘭嘭兩槍,就把兩條狗給撂倒了。等丁漢奎聽到動靜出來瞧看,倆人正拖著死狗往外頭走。前后還不到一袋煙的工夫。
“我剛不是說了嘛,丁漢奎喜歡狗。你動了他的狗,就等于動了他的心頭肉。
“農(nóng)聯(lián)會那些人,等聶大貴和王下雨把狗拖進來之后,先動手剝了狗皮,切巴切巴往鍋里一扔,點著火就烀上了。有說是剛剛開鍋,狗肉的香味剛冒出來。有說已經(jīng)烀好了,幾個人正在大口大口地吃……不管咋說吧,反正就在這時候,丁漢奎進來了,手里端著一桿槍。說他可能看見了地上的狗皮,滿眼睛都是眼淚,一進來就惡狠狠地罵:‘你們這幫窮鬼……’嘴里罵著,舉槍就打……”
聽到這兒,我有了疑問,不由得問道:“他怎么會有槍?”
老人說:“別打岔……那年頭兒,大戶人家兒哪有沒槍的?有的還有炮勇呢!”
我不吭聲了。
老人接著說——
“第一槍,先把王下雨打倒了——他不是武裝隊長嘛,身邊也戳著一桿槍。王下雨吭都沒吭,一下子就趴那兒了,那年才19歲。接著他瞄準(zhǔn)了聶大貴,一槍打中了聶大貴的膀子,沒打死。聶大貴搖晃了幾下,罵了一聲:‘他媽的你想反呀……’丁漢奎狠狠地說:‘誰讓你殺了我的狗……’說著又開了一槍。這一槍打在他的胸口上,聶大貴也死了。丁漢奎又把槍對準(zhǔn)了張尚林。連著打死了兩個人,其他人都嚇‘麻爪’了,只有張尚林還沉著。這時候,張尚林在炕里坐著,靠近一扇窗,想反抗沒武器,情急之下說了一句:‘人命關(guān)天,就為兩條狗值得這樣嗎?’丁漢奎說:‘沒啥值不值的……’趁丁漢奎說話的當(dāng)口,張尚林猛地撞碎窗戶,翻身跳到了窗外。丁漢奎急忙開了一槍,不過沒打著。
“沒打著張尚林,丁漢奎回頭瞄準(zhǔn)了楊萬才。這個人能說會道,從前挑著擔(dān)子走屯串戶換過麻糖,見人說話兒先點頭,為人處世挺周全,平時很少得罪人。大伙兒選他當(dāng)農(nóng)聯(lián)會,主要是看他見識廣。見丁漢奎把槍指向了自己,楊萬才顫著聲兒說:‘別價別價……打狗不是我的主意,是聶大貴說的……’丁漢奎咬著牙,又說了一句剛才說過的話:‘你們這幫窮鬼……’一邊說一邊開了槍。楊萬才應(yīng)聲倒地,不過他當(dāng)時沒死,過兩天才咽的氣。在丁漢奎要打楊萬才的時候,魏福悄悄從里屋溜了出去。他是農(nóng)聯(lián)會的生產(chǎn)隊長,平時老實巴交的,莊稼活兒干得好,還跟丁漢奎沾點兒親。魏福嚇得雙腿直打晃兒,好不容易跑到院子(跑出院門他就沒事兒了),這當(dāng)兒丁漢奎追了出來,照他身后就是一槍。這一槍沒打準(zhǔn),打中了他的大腿,把他打趴下了。等丁漢奎來到跟前,魏福說:‘他姨姥爺,是我啊……千萬別打!’丁漢奎殺紅了眼,他說:‘是你也不行,六大部的一個不留!’說著‘嘭’的一槍,又把魏福打死了。
“就這樣,丁漢奎一氣兒殺了四個人。農(nóng)聯(lián)會主任張尚林僥幸逃脫。還有一個農(nóng)聯(lián)會干部那天有病沒參加會,躲過了一劫。
“這事兒當(dāng)年真鬧得挺大,區(qū)里縣里都來了人。第二天,就把丁漢奎押走了。在那四個人死后半個來月吧,丁漢奎被拉到那四個人的墳堆兒前,讓他跪在那兒,一槍給斃了。
“那天好多人都去看熱鬧,我也在那兒。槍響過后,就見他身子往前一拱,接著就趴下不動了。
“我那年才14歲。那件事兒過后好幾天,我心里都麻酥酥的。我媽說我是嚇著了,還拿個勺子敲著門框給我叫魂兒……”
在我們說話期間,有一個老頭兒進了院子。跟朋友的父親一樣,他也須發(fā)皆白了。老頭兒很瘦,走路有點兒蹣跚。另外,他一直咧著嘴,似乎在嬉笑。
朋友的父親見了他,通過敞開的窗戶跟他打招呼:“老丁,吃了沒?”
老頭兒一邊往窗前走,一邊道:“吃了吃了,吃的高粱米粥……老遠就聽你們家吵吵八火兒的,是不是來客(讀qiě)了?”
朋友的父親說:“我小兒子從縣里回來了,就是文斌,他還領(lǐng)來一個朋友。你進來再吃點兒?有酒呢。”
這時老頭兒已來到窗前,并將雙肘放到窗臺上,伏在那兒,說:“不了不了,我一會兒還有活兒呢……”
來到跟前才發(fā)現(xiàn),老頭兒的神情有一點兒特別,眼睛總是躲躲閃閃的,臉上一副不好意思的樣子,似乎很害羞。在老頭兒離開后,朋友的父親對我說:“知道這是誰嗎?這就是丁漢奎的外孫子。自打丁漢奎一死,他就這樣了,一輩子傻呵呵的,也沒娶上個媳婦,傻了巴嘰的,誰跟他呀!沒事兒就四處瞎溜達,干活兒倒是還行,能養(yǎng)活自個兒,屯里人也挺照顧他……”
隔了片刻,朋友的父親突然嘆了一口氣,說:“唉,這個丁漢奎,他可真把人坑慘了!還有那幾家呢,守寡的守寡,沒爹的沒爹……就說那個王下雨吧,他爹死得早,他就跟他老媽過日子。臨死前倆月,他剛跟后屯一個姑娘訂了親,打算秋后辦喜事兒,這下全泡湯了。他那邊一出事兒,他老娘立馬就瘋了。還有聶大貴呢,還有楊萬才呢,啊,你想想……”
老人家最后說:“行啦——你們接著嘮,我得去瞇一會兒了。人老了,不中用啦……”
四家子
顧名思義,這個屯子只有四戶人家。
在東北,這種規(guī)模的屯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了。一般的屯子都有幾十戶人家,甚至有上百家的(說來,這樣的屯子也很少)。規(guī)模小的屯子多半都有些特殊的原因。一個是比較偏僻,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生活甚不方便;第二是環(huán)境不好,低洼地,沼澤地,鹽堿地,山坡地等等;第三,可能因為一些特殊的情況來到這里,比方躲避戰(zhàn)亂和災(zāi)禍;第四,有什么特別的生活需求使他們必須在這種地方生活,打魚的啊,種藥材的啊,打獵的啊,或者專門編織葦席和葦簾子的(附近會有很大的葦塘)。
四家子大致屬于第二種情況。
四家子位于一片鹽堿地的邊緣。在當(dāng)?shù)?,人們?xí)慣把鹽堿地稱為“堿疤瘌”。這片堿疤瘌面積很大,用當(dāng)?shù)厝说脑捳f,一眼望不到邊兒,大約有近百坰。堿疤瘌不長莊稼,只長各種雜草。其中最主要的草叫堿草,也叫“羊草”,因為羊最愛吃。當(dāng)然,除了雜草之外,也會長一些會開花兒的植物,野苜蓿啦,婆婆丁啦,饅頭花兒啦,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兒的?;▋河械募t,有的白,有的黃,有的藍格盈盈兒。從夏到秋,盡管稀稀拉拉,堿疤瘌還是綠了,待微風(fēng)拂過,便草也搖曳,花也搖曳;到了冬天,一場一場大雪落下來,整個堿疤瘌變得一片白,白得一塵不染,要白上整整一個冬天,那真是天高地曠,感覺很美!
也有不美的時候。那便是春天,尤其是早春。積雪化凈了,新草還未發(fā)芽,放眼一望,堿疤瘌一片殘破景象,坑坑洼洼,低洼處積著雪水。不久又刮起了干燥的春風(fēng)。有時候,會連續(xù)刮上幾天幾夜,最多會刮一個星期。一旦刮起風(fēng)來,那可不得了。地上的浮塵和枯草全都被攪動起來了,天昏地暗,連太陽都變得模糊了,只剩了一個淺淺的印子。風(fēng)大的時候,似乎滿世界都是風(fēng)響,有時就像人在吼叫,又像人在嗚咽。特別是在夜里,似乎整個堿疤瘌都是動物的叫聲,獅子老虎,鬼哭狼嚎,嚇得人連門都不敢出。幾天之后,風(fēng)停了。這時再看堿把瘌,便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太陽重新露出臉來,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大地。那些積水早就沒有了蹤影,地面干巴巴的,被陽光一照,顯得一片灰白,了無生跡,看久了會刺眼睛,讓人流眼淚。
四戶人家住在堿疤瘌的南端。
背對這片鹽堿地。
四戶人家的住房都是一個模樣,土墻平房,墻里墻外都抹著一層泥,房頂也是用泥蓋住的;抹的和蓋的都是堿土泥,這種泥黏性大,曬干后很堅硬,防雨性能好。泥下鋪著一層秫秸把子,再往下是檁木和梁木。所有的房子都灰頭土臉,顯得光禿禿。唯一帶點兒顏色的是門和窗,因為刷了油漆,有的刷著紅油漆,有的刷著綠油漆。
四戶人家共有四個院落,每個院落都很寬敞,有矮矮的土墻圍著。墻角旮旯散亂地放置著一些日用雜物和農(nóng)具。每一家的院子里都建有倉房,以及豬圈、雞窩、狗窩。就是說,每家都養(yǎng)了豬、雞、狗。狗都是那種大笨狗,身形很大,它們最大的特點是叫聲響亮,“汪汪汪,汪汪汪”,叫起來驚天動地。而且,只要一只狗叫,所有的狗都會跟著叫,一起叫,叫得人心驚膽戰(zhàn)。無論白天黑夜,只要屯里來了陌生人,大家立刻就知道了。因這里偏僻,必須有狗看家護院。不過,狗通常都被鐵鏈拴著,拴在靠近房門的地方,夜里才會放開。
四個院落依次排開,形成了一條短短的街道,不超過50米長。街上有幾棵樹,都是楊樹,很粗壯,樹干斑斑駁駁的,看上去有些年頭了。樹葉大大的,不是很濃密,有風(fēng)的時候,會發(fā)出嘩啦嘩啦的聲音,遇到大風(fēng),連樹干都會嘎吱嘎吱地響。幾棵樹并不長在一處,這兒一棵那兒一棵,讓人產(chǎn)生形單影只的感覺。四家的院門一律朝南。院門都是用白茬兒木板釘成的,有的還算整齊,有的已歪斜了,放在那里,似乎只是個象征(若是誰家的院門上系了一條紅布,那是告訴別人,這家的女人生了孩子)。他們的房子規(guī)模不等,有的大些,有的小些。最大的一家有九間房,余下有五間的也有三間的。如果是三間房,便都是東西屋,當(dāng)中那間是廚房,當(dāng)?shù)厝朔Q作外屋地。東西屋里盤著火炕,炕上鋪著秫秸的炕席。
通常情況下,四家子是個安靜的地方。夜晚不用說了,大家都在睡覺。即便白天,這里也是靜悄悄的。那條短街似乎總是空蕩蕩的,很少有人走動。偶爾會看到一些雞、幾頭豬大搖大擺地在陰影下面閑逛??赡苋巳硕荚诿Π?,大人們忙著活計,孩子們上學(xué)去了——他們上學(xué)都不在本屯,要到鄰近一個大一點兒的屯子去,因為這里沒有學(xué)校。就連各家的院子,也很少有人活動,偶爾有人出來一下,也并不聲張,很快就回屋去了。一般說來,只有每天的傍晚,這里才會熱鬧一陣兒,短街上不斷有人踢踢踏踏地走來走去,家家戶戶也都充滿了各種聲響,人的說話聲,鐵鍋和鋁勺的摩擦聲,小孩子的嬉笑和哭鬧聲,葫蘆瓢磕打豬槽子的當(dāng)當(dāng)聲,人們吃飯時的吧唧聲……等等,不一而足。
說來,這里的吃食相當(dāng)簡單。主食基本以苞米為主,諸如苞米(火查)子粥,苞米面大餅子,苞米面糊糊等。另有少量的小米,小米干飯和小米粥,因為小米產(chǎn)量低,一般不會多種。再就是高粱,高粱米飯和高粱粥。這里種高粱,主要目的似乎不在食用,而是要用它的秸稈,蓋房子和編炕席,都是用的秫秸。至于大米白面,那就更少了,一年都難得吃幾次,金貴得很,是絕對的細糧。副食呢,夏秋好一些,茄子豆角西葫蘆,各種青菜都下來了,雖然沒有多少油星兒,或燉或炒,吃起來還蠻有滋味。冬春兩季就不行了,沒有任何青菜可吃,只能吃土豆燉大白菜或者土豆燉酸菜。酸菜也是大白菜腌制的,連過年吃的餃子都是酸菜豬肉餡的。
不過有一點不好,因為這里的水堿性大,吃久了會使人的牙齒變黃,不是特別黃,微黃。
四戶人家一家姓趙,一家姓錢,一家姓孫,一家姓李。
四戶人家各有各的營生。
趙家是四家子的大戶,住房在全屯子最大,家里人口最多。當(dāng)家人名叫趙來旺,50多歲了,個頭不高,身體很結(jié)實。他老婆名叫馬淑英,還比他大一歲。老兩口生有兩兒一女。倆兒子一個30歲,一個26歲。兩兄弟自小頑皮,都沒念幾年書?,F(xiàn)在大的在家里做農(nóng)活兒,小的跟別人搭伙兒跑運輸。那個女兒22歲,名叫趙紅艷,念過初中,還沒出嫁,現(xiàn)在鎮(zhèn)上幫人照看一家私營商店,當(dāng)售貨員,管吃管住,月薪300元。幾兄妹都有自己的住房,兩兄弟每人三間(包括他們的老婆孩子),紅艷住一間。不過紅艷長期呆在鎮(zhèn)上,很少回家,那間房子基本沒人住,空著。另外,趙來旺還有兩個孫女一個孫子,孫女一個8歲,一個7歲,孫子最小,剛剛5歲。
趙家種著十幾畝承包地,這是按人口分給他們的。承包地還有趙來旺他爹一份。爹已經(jīng)故去了,可分地那會兒還活著。地就在堿疤瘌的邊上,堿性大(跟土質(zhì)好的地完全沒法比),只能種一些相對耐堿的作物,高粱、甜菜、小麥、向日葵、紅蕓豆,等等。堿性大的地肥力差,還易板結(jié),莊稼的長勢便不好,看去無精打采,似乎長得特別吃力,一副弱不禁風(fēng)的樣子,卻也特別頑強,掙巴掙巴的,到底還是活下來,并且長大了,最后打了糧食。只是產(chǎn)量比較低,除了交公糧,也就剩個年吃年用。
錢家養(yǎng)了一些羊,大概100只上下?!羧砦?,就會有農(nóng)用小卡車顛顛簸簸地開進屯子,把一部分羊拉走,拉到鎮(zhèn)上或縣里的飯店,主要是公羊,三只五只十只八只不等,每只賣個百十塊錢。另外還有羊毛。每年春夏之交,他們會剪一次羊毛(剪了毛的羊,一下子變得光禿禿的,仿佛脫光了衣服,突然變成了裸體,肉嘟嘟的),把剪下的羊毛塞進一只只麻袋,送到收購站,也能賣些錢。
錢家人口少,只有三個人。一個老錢頭,60多歲了。一個錢老太太,即老錢頭的老伴兒,比老錢頭小幾歲。一個40多歲的兒子,小時候得過一次病,自此變成了傻子,動不動就往地上一躺,嘴冒白沫,兩眼翻白,半天才會緩過來,至今還是個光棍。他們還有兩個女兒,早已嫁了人,一個嫁在附近的屯子里,一個嫁得比較遠,平常不怎么回來,逢年過節(jié)時才會回來看一看。
養(yǎng)羊很辛苦。尤其是放羊,看起來挺悠閑,實則不然。人要整天跟在羊屁股后頭不停地走,草好的時候還沒啥,羊走得比較慢;草不好的時候就不行了,它們會頭不抬眼不睜,溜溜地一直往前奔。放完一天羊回來,老錢頭都會腳疼,必得揉搓好久,方能緩解。
養(yǎng)羊,最讓人操心的是母羊產(chǎn)羔。大多數(shù)母羊,產(chǎn)羔的時間都集中在每年的一二月份,也有在三月份的。其中多半是一胎一崽,部分是一胎雙崽,還有一胎三崽的,那就很少了。從時間上說,一二月份產(chǎn)羔最難侍弄,羊羔的成活率最低。要知道,一二月份,那可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呀,氣溫可達零下三十多度,一口唾沫吐到地上,瞬間就凍成冰了。母羊產(chǎn)羔多在夜間。早上給羊飲水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某個母羊肚子癟了(有的還拖著帶血的胎衣),而在它的身邊,則突然出現(xiàn)了一只小小的羊羔兒——小小的腦袋,小小的耳朵,小小的鼻子,小小的眼睛,咩咩地叫著,讓人憐愛。尤其是那四條小腿兒,看上去那么細,而且在不停地哆嗦,奓巴奓巴的,仿佛一不小心就會折斷。好在它的身上已經(jīng)有了一層稀薄的羊毛,如果細看,還會看到它的胸腔在輕而快地鼓動,“怦怦怦怦”……不用說,這是它的心在跳。
羊羔們有的活了下來;有的,生下來就死掉了——其中有些是凍死的,有些是被大羊踩死的。
因此,每到母羊集中產(chǎn)羔的那段時間,老錢頭都會整夜整夜地呆在羊圈里。他會根據(jù)平時觀察到的情況,事先做些準(zhǔn)備工作。比如,把待產(chǎn)的母羊分離出來,放在另外的地方,在地上鋪一層草灰,等等。一旦有母羊生下羔子,立刻就用準(zhǔn)備好的麻袋片兒包裹起來,小心又小心地抱到他暫時存身的地方(這里暖和一點兒),擦干小羊身上的羊水,待它可以支支巴巴地站起來,可以走路了,晃動著小腦袋想找吃的了,他才會把它送回母羊身邊。還要在那兒站一會兒,看小羊一拱一拱地吃它媽媽的奶,一邊吃一邊快速搖動屁股上的小尾巴。這樣過上兩三天,如果小羊還活蹦亂跳的,就表明它沒事了,能活下來了。
每有一只羊羔兒活下來,老錢頭都高興得不得了。有時候,逢到有人到家里來串門兒,他就會跟人家說,昨下晚兒又活了一個羊羔子……
孫家熬堿。
當(dāng)?shù)厝税褖A分為兩種,一種叫洋堿,也就是從商店買來的裝在塑料袋里的堿,白晶晶的。一種叫土堿,是本地熬制的,發(fā)黃色。這里所說的熬堿,就是熬土堿。不用說,這是得了堿疤瘌的便利。就像前邊說的,每年春天,積雪化凈之后,便會刮起春風(fēng)。春風(fēng)就像無數(shù)條巨大的皮鞭,凌空飛舞,只消幾天,就會將地面的積水抽打干凈。待風(fēng)煞住,堿疤瘌的地面立刻變得白拉拉的,捏起一撮兒浮土,輕輕捻動一下,會有滑溜溜的感覺……年年這時,孫家就會全家出動,拿上掃把、板鍬、簸箕,女人們還要戴上防塵的頭巾,來到選好的地段,通常是低洼處,鏟的鏟,掃的掃,先要把浮土歸集起來,當(dāng)作熬堿的原料。接著,再在旁邊修個水池,從水井里擔(dān)來清水,把堿土分期分批地放進去,浸泡一段時間。其間要攪動幾次,待水變了顏色(變得黃澄澄的),再把水一盆一盆地舀出來,先“坐清”一下,然后舀入一只大號的鐵鍋,架上秫秸火,不停地熬煮。不久水開了,噗嚕噗嚕地冒著氣泡……
一直熬到鍋里的水變成糊狀,就把火封了。
最后,是把熬好的堿湯裝進一只只瓦盆,一溜排開,讓其冷卻。一夜過去,一盆盆堿湯就變成了一只只堿坨??拈_堿坨,里面會有一條一條的堿牙子。堿牙子很像鐵錐子,頭兒尖尖的,看去又晶瑩又鋒利。
熬出的堿一部分送到附近屯子(包括鎮(zhèn)上)的大小商店、食雜店、小賣部等,讓他們代賣。一部分用自行車馱著,一個屯子一個屯子地走,每到一處就在街上喊:“堿來——土堿來——”會有一些人來買,買了蒸饅頭,熬苞米(米查)子粥。另外,刷鍋洗碗,也用得上(堿有去油膩的功效)。
熬堿是一項技術(shù)活兒,只有孫家會做。
孫家熬堿有些年頭了,手藝一代一代地傳下來,多少也賺了一些錢。不過后來遇到了難題:買土堿的人越來越少,很多人都喜歡洋堿,認(rèn)為洋堿干凈,樣子好看,白。熬出來的堿,一年也賣不了幾坨,只好堆在那里,弄得一家之主孫有貴愁眉苦臉(他50多歲),整天圍著堿坨子轉(zhuǎn)悠,不知咋辦好,費時費力熬出來的,又不能扔了。
因此堿越熬越少。
李家跟趙家一樣,也是種田為生。不同之處在于,李家還開了一個食雜店,賣些油鹽醬醋,也兼賣香煙白酒糖塊兒去痛片之類。店就開在自家的屋子里,也學(xué)商店的樣子搞了柜臺和貨架。盡管生意清淡(因為顧客少),不過總還有些進項,一天十塊八塊的。從另一方面說,它也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一些七零八碎的小東西,急用時,只消幾步路,就拿到手上了。
李家跟前面幾家不同,主要是老人都不在了(去世了)。他家有四口人,兩夫婦帶著倆孩子。男人名叫李晚生,當(dāng)是父母老來生下的;女人名叫王麗花,是鄰近一個屯子嫁過來的,屁股挺肥大,身上有殘疾,得過小兒麻痹癥,走路一擰一擰的。兩人都不到40歲。兩個孩子也是一男一女,女孩子16歲,男孩子14歲,姐弟倆都在鎮(zhèn)上上學(xué),已上到初中了。
李家的事情好像都是王麗花說了算。李晚生長得很瘦,不過干活還行,包括田里的活兒和家里的活兒,只是性子有點兒蔫兒,遇事沒什么主張。相比之下,王麗花則要“強勢”一些,頭腦也比較活絡(luò)。據(jù)說,開食雜店就是她的主意。事實證明,這個主張是對的。食雜店也主要由王麗花來打理。王麗花自尊心很強,她心里總有一個陰影,覺得李晚生會嫌棄她,嫌棄她的瘸腿。有時候心情不好了,就會跟李晚生說,你咋老盯著我的腿?后悔了是不是?當(dāng)初我可沒給你帶蒙眼兒!再說了,要不是有這毛病,我還不愿意嫁到你這兔子不拉屎的破地方呢!弄得李晚生特委屈,說,我多咱兒后悔了?我根本就沒想那些事兒。我只是隨便瞭一瞭。我總不能老是閉著眼睛吧?偶爾鬧嚴(yán)重了,還要孩子們來評理。因為鬧得多了,他們已見怪不怪。特別是女兒,動不動就說,媽你就別瞎攪了,爸對你夠好了,你就別老欺負(fù)他了!只要女兒一發(fā)話,王麗花立刻不吭聲了。
鬧歸鬧,日子卻還是那樣的過法兒。他們最大的愿望,是讓兩個孩子好好念書,將來最好能考個大學(xué),那樣,也許還能變成個城里人,最起碼,也要住到鎮(zhèn)上去,再找個好對象……
幾年前,我曾經(jīng)來過四家子,還在這兒住過一晚。
記得那是2001年秋天。當(dāng)時我還在哈爾濱市文聯(lián)工作。有一次,四家子所在的縣組織一伙人幫他們寫“先進性事跡”的報告文學(xué),舉辦者選定了一些待寫的人物,并且準(zhǔn)備了現(xiàn)成的事跡材料(僅供參考),讓大家分頭采訪。分給我寫的那個人是一個鎮(zhèn)書記(四家子就歸該鎮(zhèn)管轄)。采訪搞了好幾天,好吃好喝,餐餐有酒。采訪之余,我就跟鎮(zhèn)政府的通訊員小金,騎上一輛摩托車,到下邊的屯子亂轉(zhuǎn)悠。
有一天,摩托車突突突地駛進了四家子,在短街上停下來。
摩托車的響聲驚動了人們,狗首先叫起來,陸續(xù)又把人吸引出來了,都站在自家的院子里,朝我們看。其中有個認(rèn)識小金的,就跟他打招呼:“啊金干部!快進屋!進屋……”
我后來知道,這個人就是趙來旺。
我和小金走進了趙家的院子。當(dāng)時是下午四點多鐘,一進屋門,趙來旺就讓他老婆馬淑英和兒媳婦給我們做飯。小金說,不用不用,我們就是過來看一眼,看完就回去了。趙來旺說,那怎么行?都到家門口了。一看就知道,趙來旺是個內(nèi)心剛強的人,很熱心,也很要面子,不答應(yīng)他會不高興。我朝小金點點頭,小金明白了我的意思,說,好好,那就給你們麻煩了。我附和說,對對對,正好我們嘮嘮嗑兒。
趙來旺把我們讓進了東屋。進屋沒多久,趙來旺又單獨把小金叫出去了一會兒。小金事后告訴我,那是趙來旺向他打聽了一下我的情況,問我姓甚名誰,是干什么的。兩人回來后,趙來旺就稱呼我“鮑作家”(此前他一直只跟小金說話),還說他這是頭一回看見作家,可算是開了眼了。
飯好后,趙來旺又吩咐兒媳婦去喊鄰居們過來陪客。不一會兒,就陸續(xù)來了幾個人,一律謙謙地笑著,搓著手。介紹后我知道,他們都是另外那幾家的當(dāng)家人,即老錢頭、孫有貴和李晚生。趙來旺還說,這是四家子多年的習(xí)慣了,不管誰家來了客,都要請鄰居們作陪的。
放好了飯桌(這里習(xí)慣用炕桌),菜一個一個端上來(其中一個菜是小雞燉蘑菇),大家便紛紛脫鞋上炕,盤腿坐好。趙來旺又咬開了一瓶白酒,用手擦了擦瓶子嘴,給每個人都倒了一杯。
由于不熟悉,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有點兒拘束,謙謙讓讓的。待幾杯酒下肚,氣氛才活躍了,話也漸漸多起來。
話題不外是時下發(fā)生的事,莊稼啦,牲口啦,鄰近屯子的傳聞啦。間或也向我打聽一下城里的事情,包括我自己的事情,諸如一年能掙多少錢之類,我都老老實實地告訴了他們。
那天,說話最多的是老錢頭和趙來旺。孫有貴和李晚生都沒說幾句話。趙來旺說話多,因為他是主人。老錢頭說話多,則是因為喝醉了(他們說他酒量淺)。老錢頭一會兒說他的羊,一會兒又說他的傻兒子。照他的說法,他兒子一點兒也不傻,就是冷不丁糊涂一下子。說他兒子最知道心疼人兒。說,每天我放羊一回來,他一準(zhǔn)在院子里,無冬歷夏。冬天凍得直淌清鼻涕。一瞅見我的影兒,立馬就奔過來。先朝我嘿嘿一樂,隨后就拿過我的羊鞭子,還要伸手摸我,臉啦,下巴啦,鼻子啦,好像怕我丟了啥物件兒。有一回,我跟她媽拌了幾句嘴,那把他嚇的,一天就躲在炕旮旯,連飯都沒吃……要說我如今最擔(dān)心的,就是我和他媽一死他可咋整?他還能不能活下去?
說到傷情處,還流了眼淚。
說著說著,他突然將話鋒一轉(zhuǎn),問我,鮑作家,你知道我們幾家為啥要到這兒來住嗎?
聽見這話,我有點兒吃驚。老實說,這也是我早想知道的。一到這里我就產(chǎn)生了疑問:一個自然條件這么差的地方,他們,或者他們的先人,為啥要選在這里安家落戶呢?不遠處就是萬頃良田??!
老錢頭隨即說(沒容我回答),我們都是壞分子??!
我更吃驚了,倉促道:你說什么?
老錢頭呵呵一笑……
按老錢頭的說法,這事兒發(fā)生在40多年前。我粗略算了一下,大約那是1960年前后,實行“公社化”還沒多久。
他們那個大隊的支部書記(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村支書)是個豪橫的主兒,說一不二,東屯西屯都橫著膀子晃,家家做了好吃的,比方殺年豬,都得請上他。有時他還故意推辭,你就得反復(fù)請,假如你信了他的話,就此不請了,他就會記恨你,那你就倒霉了,他會說你沒把他放在眼里,處處找你的茬兒,有時會當(dāng)面罵你。
他這副德行自然會招人反感,于是就有人告他的狀。其中包括老錢頭,還有趙來旺他爹和李晚生的父親。開始幾個人都是單獨行動,后來不知怎么就合到一起了。他們給上級寫信,還找公社干部談話,列舉了他的種種問題。他們的舉動還真的發(fā)生了作用,縣里和公社都派來了工作組,調(diào)查他的事兒。不過,弄了一溜兒十三遭兒,只給他記了一個“過”,大隊支書還是大隊支書。工作組解釋說,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因為他在“土改”的時候立過功,戰(zhàn)爭年代還參加擔(dān)架隊,受過傷。另外,也不是所有人都反感他,特別是那些得到過他好處的人,這也是個因素。
這樣一來就糟了,那件事過去沒多久,一年多吧,他就把他們幾個搞成了壞分子,說他們好吃懶做,不務(wù)正業(yè),誣陷領(lǐng)導(dǎo),說反動話兒。接下來,就說大隊要從各個生產(chǎn)隊抽調(diào)一些人成立“改堿隊”,把堿疤瘌變成“可耕田”,由此擴大耕地面積,還規(guī)定改堿隊的人必須把家都搬過來。改堿隊最初定了七八個人,有幾個托了人情,就不來了。結(jié)果只來了他們四家。有個特殊情況是,孫有貴他爸并不是告狀的人,他爸是犯了“投機倒把”的罪,私自倒賣口糧。
四戶人家在這兒蓋了房子,盤了火炕,修了煙囪,點上火,很快就從煙囪口冒出了縷縷炊煙……
原來如此!
老錢頭還補充說,后來到了“文革”,大隊支書被整下去了,還叫鎮(zhèn)上的學(xué)生給游了街。新上來的支書來到四家子,讓他們搬回到原來的屯子。幾家人一合計,覺得在這兒住慣了,干脆住下去算了,因此就沒搬。
……
那天,吃完飯?zhí)焐淹恚又攘司?,大家都怕路上不安全,勸我們住一夜。一問小金,他也同意。那晚就住在趙來旺家,住在他家女兒閑置的“閨房”里。
因離睡覺的時間還早,我又跟小金一道,由趙來旺引著,到其他幾家去坐了坐,見到了老錢頭的老伴兒和那個傻兒子,見到了老孫家的人,見到了李晚生的媳婦王麗花以及他們的倆孩子。次日一早,我還獨自一人,到堿疤瘌的邊上站了一會兒,抽了兩支煙……
一晃幾年過去了。我和小金還有聯(lián)系。就在寫這篇小說時,我給小金打了個電話,想打聽一下四家子現(xiàn)在的情況。最令我吃驚的是趙來旺死了。問怎么死的,小金說,你還記得他有個閨女趙紅艷嗎?她嫁了鎮(zhèn)上一個“大款”,給人家做二房。趙來旺死活不同意,可能覺得丟臉吧?氣得吐了血,幾天工夫就死了。
我半晌都沒說出話來。
四家子還有其他事情么?
有是有的,不過都不是什么大事,都是一些小事兒,不說也罷。
作者簡介:
鮑十,男,原籍黑龍江省,現(xiàn)居廣州。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文學(xué)院簽約作家,《廣州文藝》主編。已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多部,長篇小說《癡迷》《好運之年》《我的父親母親》,日文版小說《初戀之路》《道路母親·櫻桃》《子洲的故事》等。有作品在臺灣地區(qū)發(fā)表。部分作品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作品與爭鳴》《中華文學(xué)選刊》《新華文摘》《小說精選》選載,并收入多種小說年選。中篇小說《紀(jì)念》和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同被臺灣某大學(xué)選作國文課閱讀欣賞教材。
責(zé)任編輯 王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