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職院校隱性德育具有隱蔽性、引導性、自主性等特點,比顯性德育具有更為深入和持久的作用效果。因此,必須通過加強中職院校的校園物質環(huán)境、制度環(huán)境和觀念環(huán)境建設來發(fā)揮隱性德育的功能。
關鍵詞: 中職院校 隱性德育 隱蔽性 功能發(fā)揮
中等職業(yè)教育主要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洹⒖沙掷m(xù)發(fā)展的技能人才,德育被擺在人才培養(yǎng)的首要位置。然而,當下中職院校德育理想和德育現(xiàn)實之間存在明顯差距。一些學生信仰迷茫,不能正確判別外來思想文化,價值追求多元功利易變;有的學生有強烈而盲目的自尊和自信,缺乏組織紀律性,以自我為中心,不太關心集體和他人,缺乏奉獻精神;有的學生對己對人道德標準不一,缺乏人我統(tǒng)一和知行統(tǒng)一;有的學生誠信、自省和憂患意識淡薄,身心脆弱,沉溺網(wǎng)絡,自我控制和抵抗誘惑的能力不強……中職院校德育實效性弱化已成為困擾中等職業(yè)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
當前中職院校德育課程在實施途徑上種類繁多,但主要是以顯性德育課程為主。顯性德育課程內容的認知性與德育內容內化過程的體悟性之間的矛盾,導致當前中職院校德育課程實施的成效不高,因此,中職院校在完善顯性德育課程的同時,必須加強隱性課程的建設。
一、中職院校隱性德育的含義和特征
中職院校隱性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德育目的和要求,根據(jù)中職學生的特點,有意識地利用內隱的各種教育內容或要素,間接地作用于學生,使其通過無意識的、非特定的心理反應而獲得道德情感和道德一致方面經(jīng)驗的德育方式。中職院校隱性德育是顯性德育的重要補充,較之后者具有更為深入和持久的作用效果。中職院校隱性德育具有下面幾個主要特征。
?。ㄒ唬╇[蔽性。中職院校隱性德育是一種學生在心理上并未覺察,教育內容對學生來說不是十分明確和顯露,教師把將教育的目的和意圖隱藏到學生學習、生活和各種活動之中的教育活動,含而不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熏陶和影響。學生充分根據(jù)自己的情感與價值需求,選擇符合自身的德育信息,產(chǎn)生道德認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從心底喚起大學生提高自身道德素養(yǎng)的愿望。
(二)引導性。中職院校隱性德育是根據(jù)學生德育的預期目標指向創(chuàng)設校園隱性德育環(huán)境,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主體驗、學習和思考獲取道德感悟,是對學生進行的非強制性引導。隱性德育德育方式具有引導性,這種引導服從并服務于中職院校德育的總目標。
?。ㄈ┳灾餍浴V新氃盒k[性德育是引導學生進行內省和自我教育,這種教育基本處于自發(fā)、自主的狀態(tài),學什么、怎么學由學生自主決定,因而具有自主性。學生從自我情感和價值需要出發(fā),汲取德育資源中與自己認知、體驗、情感需要相契合的信息,不斷進行自我反省、學習與提高,獲得道德認知和道德體驗的過程完全是自主選擇、主動參與的結果。
?。ㄋ模┱w性。中職院校隱性德育彌散于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種整體性的教育。教育者將德育的預設目標隱藏于學校自然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文化環(huán)境、校風班風舍風、文化活動和實踐活動等各種教育元素之中,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徑對學生施加德育影響,使學生在整個校園時空范圍內、在學校無處不有的德育的“泡菜壇子”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五)持久性。中職院校隱性德育使學生在寬松的德育氛圍中得到物質、精神、文化的影響,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與啟迪,使學生主動地對自己的道德認知、道德體驗進行重組,內化成自身穩(wěn)定的思想品質和道德觀念。這種憑借自身內省獲得的道德品質一旦形成則深入內心,作用持久。隱性德育效果比“兩課”德育的道德說教和理論灌輸?shù)男Ч€(wěn)固得多,持久得多。
二、中職院校隱性德育的作用
隱性德育在中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隱性德育使學生由被動受教育向主動受教育轉變。顯性德育是以課堂灌輸式為主的教育方式,誘導性過于明顯,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始終被動地接受教育者的思想觀點,學生會感到自己的選擇自由受到限制,容易引起逆反心理或對抗情緒,顯性德育的內容和要求很難轉化為學生的行動。而隱性德育則把教育的意圖隱藏在相應的載體或活動之中,教育者創(chuàng)設的自由寬松的德育氛圍,使學生淡化了被教育的角色,而賦予了他們選擇的權利,激發(fā)了他們主動參與的意識,主動地接受教育,較好地適應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使德育取得了實效。
?。ǘ╇[性德育使中職院校德育由普遍性教育向特殊性教育轉變。學生群體有共性的特點,可以進行普遍性的教育。但學生個體,由于受到的社會、家庭、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影響不一,因而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個性心理、思想狀況和存在問題都不相同,這就使普遍性德育難以實現(xiàn)德育的預期目標。中職院校隱性德育是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自主地去感受、比較和分析,自主地作出判斷和選擇。這就要求教育者應當根據(jù)學生個體的不同,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開展特殊性教育,以解決不同學生d7a83d8e57d1779339bce8c51c5424e9的思想道德問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結合自己的實際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質。
?。ㄈ╇[性德育使中職院校德育由思政教師育人向全員育人轉變。傳統(tǒng)中職院校德育的承擔者是以“兩課”教師和輔導員為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們是德育的施教者,在課堂上居高臨下,在辦公室里絕對主導。而學生始終是受教育者,被動地接受施教者的思想觀點。而中職院校隱性德育貫穿于學校教育、管理和服務等一切工作之中,潛藏于全體教職員工的一切活動之中,存在于校園一切環(huán)境之中,學校的每一個人都能對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品德高尚、學識淵博、治學嚴謹?shù)膶<覍W者,對學生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刻苦鉆研、嚴謹求學、迎難而上的學術精神和專業(yè)品質,而且對學生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念、學習動機和其他心理都會產(chǎn)生重大影響;中職院校黨政管理和后勤服務人員平等、民主、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不僅能夠贏得學生的信任、稱贊和欽佩,而且能夠在管理服務工作過程中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和教育學生,對學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在全校范圍內形成全員育人的德育格局。
三、中職院校隱性德育功能的實現(xiàn)
中職院校德育功能的實現(xiàn),應從學生的主體特點出發(fā),把“人為”的德育轉變?yōu)椤盀槿恕钡牡掠?,尊重道德哲學和道德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整合現(xiàn)有的德育資源。
?。ㄒ唬┲新氃盒P@物質環(huán)境建設。由于物質設施對學生的影響遠遠不只其使用價值,深入挖掘可以更好地保證德育效果。具體而言,通過正在進行的中職院校后勤社會化改革,轉變觀念和管理方式,突出服務意識,使學校的物質設施服務于學校的教育目標,服務于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學校的建筑設計不僅要體現(xiàn)功能的實用性,而且要注重學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基地所要求的教育特性和文化特性。要使建筑展現(xiàn)中職院校的文化品質,就意味著學校的建筑和景觀不僅要反映學校教育特有的文化傳統(tǒng),突出人文性,而且要展示每所學校在具體發(fā)展過程中積淀而成的校風特色;不僅要在建筑設計上體現(xiàn)時代精神對主體生存狀態(tài)的理解、關注和把握,而且要在功能上體現(xiàn)設計對主體多層次需求的滿足;不僅具有現(xiàn)實的使用價值,而且具備卓越的審美價值。因此,有人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詩歌與音樂的說法不無道理。
?。ǘ┲新氃盒V贫拳h(huán)境建設。在學校各種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實施中滲透德育觀念。學校的政策方針、組織結構、人事管理、學生管理等形成中職院校有條不紊、正常運行的規(guī)則。在各項管理規(guī)則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健全和完善使之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管理的人性化、法制化、科學化傾向,會極大地促進學生對學校的歸屬與認同,從而推進學生社會化的進程,增強對規(guī)范的遵從與內化。中職院校德育系統(tǒng)制度建設既要實現(xiàn)管理目標,又要實現(xiàn)教育目標;既要突出權威性,又要堅持專業(yè)性;既要強調政治性,又要依托學科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能否發(fā)揮預期作用,取決于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領導者和管理者的自身素質的高低?,F(xiàn)代管理理論認為,領導者的指揮、命令能否產(chǎn)生作用,取決于被領導者的認可與否。取得被領導者的認可,需要領導者及其組織的權威,權威是以服從為前提的。服從又包含兩種因素:一是權力,二是威望,這也是行政方法所憑借的兩大要素。權力是職責范圍內的支配力量,是組織所賦予的;威信則是領導者的一種人格力量,是由領導者的經(jīng)驗、知識、能力、品德等素質形成的綜合效應。在中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中,后者往往要比前者更為重要。中職院校黨委只有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學科化研究和實踐,逐步提高自身的威信,才能具備滿足管理要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ㄈ┲新氃盒S^念環(huán)境建設。通過人文素質教育和技術倫理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文化成果的繼承和對核心價值的認同。
1.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中的德育滲透。素質教育又叫通識教育或普通教育,以區(qū)別于專業(yè)教育。中職院校開設的關于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社會、宗教、倫理、美學、文化傳統(tǒng)與交流等各類型的選修課以其獨具魅力的人文形式構成了對學生進行隱性德育的特殊領域,潛移默化地引起學生思想感情、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念的變化。首先在素質教育課程設置中強化學生對中華民族文明成果的理解與認同。目前,各中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設置缺乏統(tǒng)一的目標設計和要求,主要根據(jù)各校師資情況自行設置,說明我們對人文素質教育類課程的德育影響的認識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其次,通過素質教育中歷史類課程的設置加強學生對國家政治制度、經(jīng)濟制度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在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交流互動的背景下,開展富有時代感、現(xiàn)實性的歷史教育是高職院校隱性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而言包括:第一,開設以理論升華為特色的歷史教育類課程,從理論教育的角度強化國家觀念。目前各校普遍進行的相關內容的課程類教育主要集中于“兩課”教學,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第二,進行旗幟鮮明、規(guī)范系統(tǒng)的國家成就教育。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成為對學生進行國家成就教育的寶貴素材。第三,加強歷史研究成果的轉化運用,突破政治軍事史的傳統(tǒng)內容,增加民族史、婦女史、城市史、文物史、服飾史等教育內容,豐富歷史教育的體系,增強現(xiàn)實性。第四,把擴大社會化歷史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綜合利用大學所在各地方的歷史教育資源,如博物館、紀念館、紀實性影視作品、歷史紀念活動等。
2.自然科學類專業(yè)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首先,挖掘自然科學類課程的隱性德育資源。學生在專業(yè)課學習中面對廣博的知識、崇高的真理所激發(fā)出來的追求真理、勤于思索的探索精神和勇氣對學生形成堅韌、積極的人格也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在接受相關自然科學發(fā)展歷程的教育中所涉及的社會倫理內涵、學科發(fā)展歷史的介紹和評價也會引發(fā)學生對外部世界的關懷。其次,加強專業(yè)教學中的技術倫理教育。專業(yè)教學對學生教育影響最系統(tǒng)、最深入,加強專業(yè)教學的德育影響力主要指專業(yè)教學內容中對價值觀、社會規(guī)范、專業(yè)倫理的職業(yè)道德培訓。針對每一個主修專業(yè),都要從歷史、社會和倫理的角度學習研究,即要求學生對任何一門專業(yè)課程的學習都要問三個問題:這個領域的歷史和傳統(tǒng)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會和經(jīng)濟問題是什么?要面對哪些倫理和道德問題?同時將專業(yè)特殊的職業(yè)道德要求與社會從業(yè)資格的確認進行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對于職業(yè)道德的尊重和敬業(yè)精神。
參考文獻:
[1]連淑芳.思想道德修養(yǎng)[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3:171.
?。?]張曉明,陳建文.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64.
?。?]丁蓓蕾.論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開發(fā)[J].河南社會科學,2009,(1):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