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我國改革開放后漢英語文詞典編纂和出版進行考察和研究。總結(jié)這一階段漢英詞典編纂和出版的總體情況,包括詞典出版的數(shù)量、詞典編纂的特色等。重點分析漢英詞典在提供學習型信息方面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我國漢英詞典編纂和出版的建議。
[關鍵詞]漢英詞典 詞典編纂和出版 詞典學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853(2011)02-0023-05
曾東京曾用“二、二、三”這三個數(shù)字對我國漢英詞典的編纂和出版情況做了概括。第一個“二”表示我國已有二百年的漢英詞典編纂歷史。第二個“二”表示在此期間共出版了二百多部漢英語文詞典?!叭北硎疚覈鴿h英詞典編纂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815—1911年,第二階段是1912--1977年,第三階段是1978—2000年。
亦有學者認為,由惠宇主編的《新世紀漢英大詞典》(2004)廣泛吸取了第三代漢英詞典的長處,“可望成為我國首冊‘第四代’漢英詞典,標志著我國漢英詞典的編纂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但是,在對2000年之后出版的漢英詞典進行研究后,筆者認為,它們在編纂理念、編纂方法和結(jié)構體例上與第三階段的漢英詞典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難以構成新的一代。因此,本文將改革開放后至2011年出版的漢英詞典都歸屬于第三代,并對這一時期國內(nèi)所出版的詞典進行綜合考察和研究,重點探討漢英詞典在提供學習型信息方面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我國漢英詞典的編纂和出版提供參考。
1 第三代漢英詞典編纂和出版的總體情況
由吳景榮主編的《漢英詞典》是第三代漢英詞典的開篇之作,該詞典于1978年問世,受到廣大英語工作者和學習者的歡迎,對后來的漢英詞典編纂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姚小平指出:“在國人的漢英詞典編纂史上,這第一步極為重要,以后無論哪本漢英詞典,無論續(xù)編、新編、另編,或多或少都受惠于1978年的第一本?!?br/> 這一階段漢英詞典在編纂宗旨、編纂方法等方面逐漸成熟,并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詞典大都采用音序排列、雙重宏觀結(jié)構、收詞立目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為藍本,并注意收錄新詞新義,詞典例證較為豐富。許多詞典除了在收詞立目上體現(xiàn)中國特色外,還嘗試采用語詞辨析、提供詞語搭配等方式來解釋對等詞的用法。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一階段國內(nèi)出版的漢英語文詞典有三十余部,本文選取其中一些進行考察,見表1。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詞典除了《漢英詞典》及其修訂版外,還有《新時代漢英大詞典》《新世紀漢英大詞典》《漢英大辭典》等。這些漢英詞典各有特色。例如,吳光華編著的《漢英大辭典》和《漢英綜合大辭典》以收詞量大、科技詞目多而著稱?!缎率兰o漢英大詞典》以注重詞典的實用性、以讀者為中心備受推崇,特別是該詞典中提供的詞語搭配數(shù)量和質(zhì)量是以往漢英詞典無法比擬的。《新時代漢英大詞典》以“求新、求確、求實”受到詞典界的好評和讀者的歡迎。
2 第三代漢英詞典的學習特征及不足
表1列出了本研究所涉及的部分漢英詞典,按照這些詞典前言中的說明,它們都是“學習型”詞典。對這些詞典進行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學習型”詞典中學習成分究竟有多少,同時也能發(fā)現(xiàn)它們在這方面的不足。
2.1 漢英詞典的學習型特征
漢英學習詞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詞典使用者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和進行跨文化交際,因此,漢英學習詞典不能滿足于提供單純的對等詞,而要圍繞譯義這根軸線,揭示詞目詞對應譯語的意義信息,包括形態(tài)、語義、句法和語用等信息。此外,譯語語詞的意義還取決于其分布特征,因此,譯語語詞的選擇限制規(guī)則是漢英詞典的譯義組成成分。
為此,本文從譯義形態(tài)、譯義表述、分布結(jié)構、選擇限制和系統(tǒng)關系五個方面考察了表1中的漢英詞典。
(1)譯義形態(tài)
譯義形態(tài)信息包括發(fā)音、曲折變化、詞綴派生等。在所調(diào)研的詞典中,《現(xiàn)代漢英小詞典》和《精編英漢漢英大詞典》提供了譯義的發(fā)音信息,除了一些非常簡單的英語語詞外,所有對應譯語和英語例證都標注了國際音標。
(2)譯義表述
譯義表述主要指譯語附加意義成分的呈現(xiàn)。詞義辨析是現(xiàn)有漢英詞典用來揭示細微語義特征的最常用手段,如《新漢英辭典》設置辨析4000組,《漢英綜合大辭典》設置辨析6000組。其他詞典沒有設置辨析欄。但有些詞典使用例證來說明同一義項多個譯義的語義差別。
(3)分布結(jié)構
分布結(jié)構主要指句法模式和搭配結(jié)構,其中,后者包括語法搭配和限制性詞匯搭配。部分漢英詞典提供了譯義的語法搭配或限制性詞匯搭配,如《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在釋義中給出英語對等詞的語法搭配形式。
例1[諳練]<動><書>knowwell:beconversant(with):be expenenced/proficient/skllled(in)。
其次,該詞典還在例證中大量提供語詞的限制性詞匯搭配。
例2[測試]…do/take/Slt a test;sit for/take anexamination;giVe a test/a quiz,0n examination;pass/fail a test…
(4)選擇限制
限制選擇指譯義的語義搭配和語用意義?!稘h英詞典》(修訂版)、《新世紀漢英大詞典》、《新時代漢英大詞典》和《新漢英辭典》等詞典都提供一些這方面的信息??偟膩碚f,詞典提供的語用信息多一些,語義搭配方面的比較少。
例3[傳授]…pass 0n(knowledge,sk…,etc.):lmpart:teach…
例4[串講](of a teacher)explain a text sen—tence by sentenceg‘ive a summenng-up 0f a textafter gOing over it paragraph after paragraph
例3和例4皆摘自《漢英詞典》(修訂版),它們標示了作為動詞主語(例4)和賓語(例3)的名詞的性質(zhì)特征。
漢英詞典譯義的語用信息一般都采用語體、語域和專業(yè)標簽來標注?;旧现行鸵陨系臐h英詞典都提供這方面的信息,如《漢英詞典》(修訂版)、《新世紀漢英大詞典》、《漢英綜合大辭典》、《漢英大辭典》、《新時代漢英大詞典》、《新漢英辭典》、《精編英漢漢英大詞典》、《現(xiàn)代漢英詞典》和《實用漢英翻譯詞典》等。
例5[穿山甲]…zool.pangollnChin.me d_pongolIn scales
例6[傳檄]…formaI(In former times)send outa war proclamatlon.setting forfh the purpose 0f theexpedition and exposi’ng the evil done by the enemy
例5和例6皆摘自《漢英詞典》(修訂版),例5為專業(yè)標注,例6為語體標注。
(5)系統(tǒng)關系
系統(tǒng)關系主要指譯義和概念范疇中其他語詞的意義聯(lián)想和聯(lián)系、同族詞之間的形態(tài)、語義派生與聚合、同形異義和同音異義之間的聯(lián)系等[4]。在漢英詞典中主要通過譯義網(wǎng)絡體系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
現(xiàn)有的漢英詞典一般只提供簡單的參見形式,將詞目詞在形態(tài)和語義上有聯(lián)系的語詞聯(lián)系起來。如
例7[無動于中]…=無動于衷…
例8[程序]…<名><…[計算機]program:…=>包;~控制;~庫
例7和例8摘自《新世紀漢英大詞典》,例7是詞頭的異形形式,此處不作解釋,用等號“一”的方式將詞典用戶引導到主詞目“無動于衷”處求解。例8將詞典用戶引導到相關的詞頭處,以進一步了解詞頭意義。
2.2 現(xiàn)有漢英詞典在提供學習型信息方面的不足之處
(1)漢英詞典缺少對等詞形態(tài)方面的重要信息
現(xiàn)有漢英詞典基本上不提供任何曲折變化和詞綴派生等方面的譯義形態(tài)信息,例如“媒體”在《新世紀漢英大詞典》中處理如下:
例9[媒體]m6ItT<名>medium:~報道m(xù)edium report 1~巨頭mediamogull大眾-mossmediaI 1交互~Interactive media印刷-print media新聞~news media=>多~
詞典使用者可能對該詞條感到很迷惑,為什么給出的對等詞是medium,但是在例證中更多用media,這時如果給出medium的曲折變化形式,不僅能解決使用者的疑惑,而且能幫助使用者更好地掌握詞目詞的譯義。
此外,除了上文所說的兩部小型漢英詞典外,表1中的其他詞典都不提供譯義的發(fā)音。
(2)漢英詞典對等詞缺乏句法信息
現(xiàn)有漢英詞典一般都不提供譯義的句法信息,在筆者調(diào)查的十幾本詞典中,沒有一本提供句法方面的信息。詞典使用者在查詢后往往不知道如何使用所查到的譯義,如“傳播媒介”在《新世紀漢英大詞典》中的處理如下:
侈4 10[~媒介]chu6nb6 m6…6<名>media:大眾mossmedia
如果詞典使用者在產(chǎn)出時需要用media作主語,又不知道主謂如何搭配,就只能再去查英漢詞典或英語單語詞典才能知道該詞應該如何使用。如果漢英詞典給出適當?shù)木浞ㄐ畔?,就可以幫助詞典使用者正確地使用,并省去二次查詢其他詞典的煩惱。
(3)對等詞的辨析對象不明,辨析方式不夠明晰
現(xiàn)有漢英詞典在詞義辨析上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詞義辨析的對象不明,例如上文提到的《新漢英辭典》和《漢英綜合大辭典》專門設置了辨析欄,但辨析的對象是漢語詞目詞的語義差異。例如:
例11對照[-zh60](對比;參照)contrast;compare:cross-reference:collation…
[辨析]對照[auizhao],對比[duib]:它們都有“相互比較”的意思,“對照”側(cè)重“使二者的矛盾性質(zhì)更加鮮明突出”,此外,還有“互相對比參照”的意思,……“對比”通過比較,“突出事物之間的區(qū)別、差距”……
該辨析欄花費了大量篇幅來解釋漢語“對照”和“對比”兩者之間的區(qū)別,而對這兩個詞目詞的譯語,如contrast、compare、cross-reference等則不加任何辨析。該詞典的所有辨析都是按此處理,也許編者的意圖是給學習漢語的外國用戶提供漢語語詞的細微語義差異。但這些信息對中國英語學習者來說作用很小,中國學習者最需要的英語譯語的語義區(qū)別反而沒有。而這類所謂的“雙向”詞典的主要讀者還是中國英語工作者,因此,這種詞典詞義辨析的對象應該是英語譯語,而不是漢語詞頭。
現(xiàn)有漢英詞典詞義辨析的另一問題是辨析方式不夠明晰。如上文所述,近年來出版的漢英詞典已經(jīng)意識到對英語譯語進行語義辨析的重要性,所以,部分詞典采用例證的形式來區(qū)別同一義項多個譯語的語義和用法差異。但是,這種處理方法不夠明晰,普通讀者僅憑一兩個例證可能難以歸納總結(jié)出語詞問的細微差異,因此,不利于學習者習得這些詞匯。
(4)語用標注對象不明,標注不系統(tǒng),體例不一致
現(xiàn)有漢英詞典一般都標注語體、語域等語用信息,但是這種標注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現(xiàn)有漢英詞典所標注的對象是漢語詞頭,其英語譯語盡量用相應語體和語域的語詞。這種編纂慣例的最大問題是:由于漢英兩種語言之間的不同構性,許多有標記的漢語語詞在英語中并沒有對等的語詞,因此,在很多情況下,只好用無標記的普通語詞作為對等詞,也就是漢語詞頭是有標記性(markedness)的語詞,而英語對等詞是無標記的語詞。
例12[串秧兒]…inf crossbreed:interbreed
例12摘自《漢英詞典》(修訂版),其語體標簽lnf表示漢語詞頭“串秧兒”是非正式語詞,但其英語譯語并不是非正式語體。而詞典又沒有把二者之間的差異告訴詞典用戶。這樣,詞典用戶可能會認為二者在語體意義上完全對等,從而導致誤用。如果詞典編纂者都無法尋找語體風格相同的對等詞,那么,普通詞典使用者就更加無法使用合適的語詞來產(chǎn)出。
第二個問題是,漢語詞頭是普通用語,但所提供的英語對等詞卻有語用標記。同樣,現(xiàn)有的漢英詞典也沒有把二者的語用差異在詞典中反映出來。
例13[電梯]di6m<名>lift:elevator;escalator:moving staircase…
例13是“電梯”在《新世紀漢英大詞典》中的處理方式,其英語譯語lift和eIevator在使用地域上的差異就沒有反映出來。
第三個問題是標注不系統(tǒng)。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漢英詞典的語用標注比較少,隨意性比較大,標注不全面。如《漢英詞典》(修訂版)中有“貶義derog”標簽,但沒有“褒義approv”標簽。另外,在詞典正文中,很多應該標注語體風格的詞目并沒有標注。如,串通一氣…gang up;collaborate;work hand inglove:collude…
第四個問題是體例不一致。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和支撐,漢英詞典的語用標注在體例上比較混亂,在同一部詞典中對同一類型的標注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同格式的標簽。例如,在《漢英詞典》(修訂版)中,“傳票”詞條的義項1的學科名稱用簡寫leg,義項2的學科名稱用全稱accounting。又如,語體標簽“formal”用全稱,“informal”用簡寫“inf”。
(5)譯義網(wǎng)絡系統(tǒng)嚴重缺乏,參見形式過于簡單
現(xiàn)有漢英詞典在譯義系統(tǒng)關系的搭建上存在兩個問題。首先,譯義網(wǎng)絡系統(tǒng)不全。譯義網(wǎng)絡體系在漢英詞典中一般可以通過形態(tài)關聯(lián)、概念關聯(lián)、語法關聯(lián)和語用關聯(lián)把譯義與其他在形態(tài)結(jié)構、概念意義、分布結(jié)構和選擇限制方面有關的語詞聯(lián)系起來,以便于英語學習者學習。但現(xiàn)有漢英詞典僅用簡單的參見形式將少量詞形和語義有關的語詞聯(lián)系起來。
其次,現(xiàn)有漢英詞典一般只注重源語的語義網(wǎng)絡系統(tǒng),通常用參見的形式將詞形或語義有關的語詞聯(lián)系起來。而對目的語的語義網(wǎng)絡系統(tǒng)幾乎完全忽視。如《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在“麥芒”的詞條用參見的形式把詞典用戶引導到“針尖對麥芒”的詞條:
例14麥芒m6im~ng<名>awn/beard ofwheat:=>針尖對~
例15[~對麥芒]zhenjian dul m6imeng<熟>aDin against an awl-diamond cut diamond…
在上述詞條中,所參見的詞條在漢語的語義上有聯(lián)系,但在譯語方面,兩者看不到任何聯(lián)系,甚至連譯語中的用詞也完全不相關。上述參見系統(tǒng)僅照顧到漢語,而完全忽視英語,不利于用戶對譯義進行認知聯(lián)想,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映射,從而影響積極型漢英詞典學習功能的發(fā)揮。
3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盡管現(xiàn)有的漢英詞典都聲稱自己是學習型詞典,但學習的成分還很不夠,學習者急需的大量信息在這些詞典中都竟告闕如。而在所提供的少量積極型信息中,還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很多信息都是關于漢語詞頭方面的,對中國英語學習者用處不大,導致所提供的信息的使用率很低。
因此,漢英詞典應多角度、多層面地描述目的語對應的認知語義結(jié)構,包括其形態(tài)結(jié)構、概念結(jié)構、句法結(jié)構和語用結(jié)構。也就是說,詞典編者應該通過各種手段,如注音、拼寫、詞義辨析、例證、語法標注、搭配標注、語用標注、用法說明、參見、插圖等來揭示目的語的認知語義結(jié)構,以便幫助中國英語學習者更好地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