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凱程
(西南財經大學 經濟學院,四川 成都 610074)
●經濟學名家
劉詩白的學術思想
蓋凱程
(西南財經大學 經濟學院,四川 成都 610074)
劉詩白 教授
劉詩白教授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等諸多領域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許多超前性、正確性的學術觀點。如在政治經濟學研究上主張拓寬范圍,不但研究生產關系,還要研究生產力和經濟運行機制,在研究方法上不但采用唯物辯證法,而且還采用歷史的方法、歸納法、演繹法和數學方法;劉先生較早涉入所有制問題研究之“禁區(qū)”,并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所有制結構的多元性、所有制形式的多樣性、公有制具體形式的多層次性的“三性”觀點,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作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研究的先驅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提法被中共十四大正式采納;在產權理論研究上,他主張構建市場機制,必須著眼于改革公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重點是進行產權制度的改革,他主張經濟學必須致力于民富國強,提出了人民財富的最大增值、合理分配、優(yōu)化使用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主題,為經濟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提出了一條重要思路。
劉詩白;學術思想;產權理論;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劉詩白(1925—),重慶萬州人。經濟學家,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46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經濟系,現(xiàn)任四川省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主席,《經濟學家》雜志主編,全國高等財經院校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會、《資本論》研究會會長,新知研究院院長等。他長期從事經濟學理論研究,重視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代中國實踐相結合,致力于新時期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是中國較早提出社會主義所有制多元性的學者之一,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先驅研究者。他的研究成果和學術思想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和完善起到了有益影響,也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學理論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劉詩白在社會主義社會所有制理論、市場經濟理論、產權理論、體制轉軌和發(fā)展、國有企業(yè)市場化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及現(xiàn)代財富理論等諸多領域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他著作等身、涉獵廣闊、思想活躍、理論深邃。篇幅所限,我們無法對其學術貢獻一一闡述,只能作概括性地觀點萃取和思想擷英,以期窺斑而見豹。
劉詩白主張,政治經濟學要拓寬研究范圍,除研究生產關系外,還要研究生產力和經濟運行機制?!爸袊恼谓洕鷮W的研究,不能只是局限于生產關系而應有更廣闊的視野,要拓寬研究范圍,使政治經濟學真正成為廣義的政治經濟學”。他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范圍是兩個不同的范疇,研究范圍總是大于研究對象。任何一門科學的研究過程對于不屬其對象范圍但卻與之密切相聯(lián)系的諸現(xiàn)象與事物,也要加以考察和研究。他在肯定生產關系是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研究對象的同時,論述了政治經濟學應深入研究生產力和上層建筑的某些方面,而不能像傳統(tǒng)研究那樣只研究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征。
在社會主義社會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后,經濟體制、經濟政策、經濟組織、經濟發(fā)展的內容等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針對社會主義經濟運行出現(xiàn)的新特點,他進一步提出政治經濟學要把經濟運行機制、經濟組織形式與經濟體制納入其研究范圍,主張對社會主義經濟運行中的具體經濟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之后,他又主張把人民財富的最大增值、合理分配與優(yōu)化作為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并上升到理論形態(tài),從而為拓寬政治經濟學研究范圍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研究方法上,劉詩白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方法體系。他認為唯物辯證法是《資本論》的基本方法,同時它還有其特殊的方法,即科學抽象法。此外還有歷史的方法、歸納法、演繹法,甚至采用一定程度的數學方法。所以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方法是以唯物辯證法為“綱”,以科學抽象法為主干,以其他的方法為“目”的多層次的方法論體系。他主張除堅持對經濟現(xiàn)象的理論分析外,還要加強數量分析,主張把馬克思經濟學的研究與借鑒西方經濟學相結合。他提倡解放思想,突破陳規(guī),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于當代實踐,充分汲取中外經濟學積極成果的中國經濟學。
所有制問題過去曾經一直是中國理論研究的“禁區(qū)”,而劉詩白是中國較早提出社會主義所有制多元性的學者之一。1979年,針對當時剛剛開始的國有企業(yè)改革和擴大企業(yè)的自主權,他敏銳地認識到這一改革關系到所有制的調整,關系到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他在1979年第2期《經濟研究》發(fā)表的《試論經濟改革與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的完善》,提出了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應該是“不完全的”新觀點,從理論上闡明了把統(tǒng)收統(tǒng)支、吃國家大鍋飯的國營企業(yè)改造為實行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這種觀點在當時具有相當的超前性。1981年,劉詩白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所有制結構的多元性、所有制形式的多樣性、公有制具體形式的多層次性的“三性”觀點,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他在1985年的《論社會主義所有制具體形式的多樣性》中指出應該把“全民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具體形式這兩個范疇區(qū)別開來”,“就某一特定所有制類型來說,它也是體現(xiàn)于多種具體形式之中”,“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也不是一個模式,而是具有多樣的豐富的具體形式”。所有制結構“三性”觀點是針對長期以來流行的社會主義“純公有制論”、“單一公有制”,以及“全民所有制=國營企業(yè)”的觀點而提出的。他認為,作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公有制與其他各種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將長期并存;其具體形式,除全民和集體外,還有“全民+集體”、“全民+集體+個體”、“集體+集體”等多種聯(lián)合所有制形式。公有制是多層次性的,如全民所有制在經營形式上,將會出現(xiàn)國有國營、國有企業(yè)經營、國有集體租賃、國有個體租賃等;在資金結構與分配結構,將出現(xiàn)吸收部分職工資金和實行按股分紅,還可以吸收集體資金、社會個人資金以及向其他企業(yè)投資等按股分紅形式。當時他明確提出的上述論點,可以說是對此后20年中國所有制形式發(fā)展做出了非常準確的理論預言。
劉詩白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先驅者和奠基者之一。早在1979年4月在無錫舉行的“社會主義經濟中價值規(guī)律問題”理論討論會上,劉詩白就提出“社會主義經濟仍然帶有市場經濟性質”,“是嶄新的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的命題,主張“徹底破除把市場機制看成與社會主義計劃管理水火不容的傳統(tǒng)觀念”。1979年2月他發(fā)表《論發(fā)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利用市場》一文,主旨是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和中心課題是充分利用市場,并首次將社會主義經濟屬性界定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在當前發(fā)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中,最關鍵的是要充分發(fā)揮和利用社會主義市場的積極作用。這就要求……對社會主義市場的性質、范圍、結構、機制、規(guī)律和作用等問題進行深入地研究與探索”。
在劉詩白的理論中,他所設計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基本構架及其運行方式,其實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構架與運行模式;他所理解的商品經濟,就是把市場機制作為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的市場經濟。他提出:市場經濟“不是一種獨立的生產方式,也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經濟范疇,而是幾乎存在于人類社會各個不同經濟形態(tài)中的一般性的經濟范疇”?!吧鐣髁x經濟仍帶有市場經濟的性質,不過它的社會本質、范圍、機制、作用都有新的變化”。由于傳統(tǒng)理論的束縛,在當時提出這一系列的理論認識需要極大的勇氣,后來中國經濟改革的實踐歷程則充分驗證了他在這一問題上敏銳的理論洞察力和準確的科學預見性。1992年7月中國《資本論》學術年會上劉詩白提交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我見》一文,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念,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其抓住和突出了新的商品經濟體制和運行的本質特征,因而可以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首選。在1992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正式采納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提法。
長期以來,產權問題一直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一個空白,而劉詩白是中國較早開始產權理論研究的經濟學家。1986年以來,他相繼發(fā)表了大量有關社會主義產權制度的論文和《產權新論》、《主體產權論》兩部專著,轟動了學術界,并以其獨到的見解被稱為中國三大產權理論流派代表之一。
改革以來,引入市場機制、擴權讓利等多種措施并未使國有企業(yè)真正活起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國有企業(yè)的產權制度改革的滯后。而劉詩白很早就提出企業(yè)應該是獨立的產權主體這一命題,他的許多闡述國企改革的文章,都是以構建產權主體立論。他主張構建市場機制,必須著眼于改革公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重點是進行產權制度的改革。按照兩權分離原則,探索和構建確保國家所有權,強化企業(yè)經營權的法人財產制度并由此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提倡構建產權明晰和產權主體多元化的股份公司制,把單一國有產權制度改造為多元產權制度;把高度集中的國有國營的產權制度,改造為兩權相分離的產權制度;把模糊不清的產權改造為明晰化的產權關系等。
劉詩白是公有產權論的倡導者,他的產權理論并不是要提倡私有化,而是著眼于在公有制框架內建立起產權明晰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爭取實現(xiàn)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有機結合。他明確指出構建企業(yè)產權或法人產權并不意味著企業(yè)國有資產性質的改變,國家仍然將通過經營者選擇權、重大事項的決策權以及利潤和稅金上繳等形式實現(xiàn)所有者權益。企業(yè)擁有法人產權并不等于實行所有權企業(yè)化和放棄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在中國,產權問題一直是個理論禁區(qū),而劉詩白研究產權理論,并非為了趕時髦、標新立意,而是改革實踐的需要。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改革產權問題,十五大進一步提出企業(yè)進行產權改革的方向和途徑。事實證明,劉詩白的探索是具有超前性的。
受傳統(tǒng)研究范式的束縛,中國經濟學界多年來著重于研討價值理論問題,而研究財富理論的論著甚少。而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劉詩白就主張經濟學必須致力于民富國強,提出人民財富的最大增值、合理分配、優(yōu)化使用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主題,為經濟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提出了一條重要思路。1992年由他主編的《社會主義經濟學原論》把“人民財富”的研究作為貫穿全書的一條紅線,并把人民財富上升為一種理論形態(tài)進行全方位的分析、歸納和科學概括,從而構建了一門“人民財富學”。此后,他一直就這一問題進行苦苦的理論思考和探尋。
2005年2月,籍其80歲壽辰之際,劉詩白的新著——被譽為“立足于高科技時代的新國富論”——《現(xiàn)代財富論》問世,再次在社科界以及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和重大影響。這是一部以財富的性質、結構、源泉,加快財富創(chuàng)造的體制、機制與規(guī)律為主要研究內容的財富理論專著,超越了傳統(tǒng)分析模式,特別是對基于高科技經濟條件下社會財富創(chuàng)造的新特點及其生產機制進行了全方位、深層次的理論建構:(1)為創(chuàng)建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核心范疇并構建了一個科學的分析體系。以“現(xiàn)代財富”為核心范疇,闡釋了“現(xiàn)代財富”概念的內涵規(guī)定性和外延的多樣性,為推進中國經濟豐裕化和共同富?;峁┝巳碌睦碚撘曢?。(2)就理論取向而言,該研究解釋了現(xiàn)代財富的內在的價值性,提出了現(xiàn)代財富源泉多樣性的全新命題,實現(xiàn)了對勞動價值理論的豐富與發(fā)展。(3)對當代最新的財富生產方式——高科技生產方式——進行了開拓性研究,實現(xiàn)了對高技術生產方式的全面、系統(tǒng)的經濟學理論分析。(4)對“現(xiàn)代文化生產”的性質、機制及其經濟功能進行了原創(chuàng)性的經濟學分析。這一研究既堅持了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又體現(xiàn)了勞動價值論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既為發(fā)展中國理論經濟學開拓了新的視野,填補了理論研究空白,對經濟學理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又為深化經濟改革,發(fā)展文化產業(yè),特別是加快高科技發(fā)展等重大課題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見解,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踐起著積極的指導作用。
劉詩白歷來主張經濟學是“致用之學”,要以服務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為宗旨,并身體力行:1985年他率先提出銀行企業(yè)化改革的設想,業(yè)已成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現(xiàn)實。1988年他在全國人大七屆一次會議上與其他代表一道提出建立貨幣委員會、加強央行獨立執(zhí)行貨幣政策權力的提案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該提案開拓了金融體制改革的思路,而且有利于強化和改善宏觀調控,引起了決策部門的高度重視并為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所采納。針對1989年春市場銷售疲軟的狀況,他在1990年4月10日《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文章《全面疏導,多方啟動——緩解市場疲軟十策》,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緩解市場疲軟十策包括:用活資金來啟動市場、帶動市場;強化商業(yè)功能以疏通市場;用開發(fā)新產品來開拓市場;用好價格機制來促進銷售;用消費來激勵市場;減少對一些商品的不必要限制以活躍銷售;限制不必要進口,提倡國貨以擴大銷售;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和提高經濟效益;采取有效措施清理“三角債”;用好投資來啟動市場。實踐證明,“緩解市場疲軟十策”的建議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對緩解市場疲軟起到了一定作用。
此外,劉詩白始終十分關注國有企業(yè)的改革,并親自參加了四川省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試點及1993年國有企業(yè)改革33條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1996年他發(fā)表《有關國有企業(yè)深化改革的若干問題》一文,提出國企改革“抓大”、“放小”、“扶優(yōu)”的觀點。其后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國有企業(yè)改革,要著眼于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對國有企業(yè)實施戰(zhàn)略性改組。這再次體現(xiàn)了一個經濟學家在體制大變革中求真的思維軌跡。
縱觀而言,劉詩白突出的學術風格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來研究當代實際問題,強調根據新的實踐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在發(fā)展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其理論研究有幾個鮮明的特點:一是全方位探討經濟體制改革。他對改革的研究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領域,而是著眼于全局,多方位地展開研究。從宏觀到微觀、從農村到城市、從體制到政策、從經濟到社會等,其研究覆蓋了改革的各個領域。二是立足實踐,立足國情。依據其理論觀點提出的改革與發(fā)展的對策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劉詩白的人生信條之一是“不做書齋里的經濟學家”,他總是以馬克思主義原理為指導,堅持從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尋找思維源泉,時刻關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對改革開放中出現(xiàn)的新生事物,如市場機制運行、農村家庭聯(lián)產承包制、國有企業(yè)股份制改造、完善宏觀調控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三是理論觀點有說服力。劉詩白一貫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他深信只有根植于實踐才有理論的活力、才有理論的創(chuàng)新、才有理論的發(fā)展。正因為他能堅守在改革開放實踐的前沿,使他的許多理論觀點有很強的洞察力和說服力。幾乎在各個重大時期,他都提出過具有時代氣息的新觀點。實踐證明,許多觀點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并對實際工作發(fā)揮了積極影響。
[1]劉詩白.論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對象[J].經濟研究,1961,(10):39-48.
[2]劉詩白.試論經濟改革與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的完善[J].經濟研究,1979,(2):24-29.
[3]劉詩白.論產權構建[J].經濟研究,1988,(9):51-54.
[4]劉詩白.對四川省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考察[J].經濟研究,1996,(12):3-7.
[5]丁任重.對社會主義新經濟理論的積極探索——《劉詩白文集》評介[J].經濟學家,1999,(4):111-115.
[6]丁任重,劉方?。c改革開放的時代同行——讀劉詩白《體制轉型論》[J].經濟學家,2008,(6):15-19.
[7]蔣少龍.不做書齋的學者——劉詩白[J].生產力研究,2005,(9).
[8]李功耀.在科學的入口處——記著名經濟學家劉詩白[J].財政監(jiān)督,2003,(6):4-10.
Liu Shibai's Academic Thoughts
Gai Kaicheng
Professor Liu Shibai has conducted numerous studies in socialism economic theories and other fields,putting forward quite a lot forward-looking and rational academic ideas.For example,he proposed that the research scope of plutonomy shall not only include production relations but also productive forc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mechanism.Concerning research methods,he thought it may be better to use historical,inductive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as well as materialism dialectical methods.Mr.Liu,one of the pioneers studying the"restricted area"of ownership",clearly pointed out the three features:pluralism of socialism ownership structure,diversity of ownership forms,and hierachiality of public ownership forms,arousing great public response.As the leader and founder in the theories concerning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in China,his expression of"constructing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as adopted by the 14th Party Congress.In the study of property right theories,he suggested the market mechanism,reforming the property right 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form of public ownership.He believed that the key of economics is to promote the wealth of the public and the power of the nation,and the added value,rational distribution,and optimized use of the people's wealth is the new subject of socialism plutonomy,bringing forward a critical route for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economics.
Liu Shibai;academic thoughts;property right theory;socialism plutonomy
F043
A
1007-2101(2011)03-0005-04
2011-03-08
蓋凱程(1978-),男,山東萊陽人,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理論經濟學。
武玲玲
責任校對:何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