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文 王云杰
(遵義師范學院體育系,貴州 遵義 563002)
武術概念的演變
——兼論武術研究的發(fā)展趨勢
王耀文 王云杰
(遵義師范學院體育系,貴州 遵義 563002)
文章按照對武術認識程度以及時代的變遷,將武術概念的演變大致分為認識混亂階段、初步完善階段和百家爭鳴階段。文章按照時間的順序,就歷史上出現(xiàn)的武術概念,做出表格進行對比和剖析,在此基礎上,對武術研究的發(fā)展趨勢進行預測。
武術 概念 演變 趨勢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武術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具有民族性格的技擊術[1],吸引了無數(shù)的優(yōu)秀人士“為伊消得人憔悴”,又因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信念極大地促進了武術的發(fā)展[2],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人們對武術進行了不同的概念表述,而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屬性的思維方式,是認識事物的起點。從武術概念的演變,總結其發(fā)展規(guī)律,并預測武術研究的發(fā)展趨勢,是本論文的主要內容。
“武術”源于古代的狩獵和戰(zhàn)爭。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人類自覺或不自覺地掌握了一些攻防技能,并在對這些攻防技能不斷總結和提煉過程中,產生了武術的雛形。從甲骨文中“武”字的變化來看,是“或持戈靜立注視前方,或舉戈而動,欲與人、獸斗”。“[3]術”在《說文解字》中被解釋為“術,邑中道也?!倍斡癫米ⅲ骸耙隇榧妓嚒!钡缆肥峭ㄟ_目的地的,技藝則是方法、技術。武術就是或手持兵器搏斗格殺的方法或技藝,這是武術的詞面之義。[4]
“武術”作為一個名詞,史料中最早的記載見于南朝宋代朱顏年《皇太子釋奠會》,其中有詩句“偃閉武術,闡揚文令”,其意為停止武戰(zhàn),提倡文治。這里的“武術”泛指軍事武力,與今天所指之武術所涵蓋的內容大相徑庭?!拔湫g”作為自衛(wèi)強身之術的專門用語,在清末明初時才開始廣泛應用。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又被改稱為“國術”,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后,“武術”才又廣泛應用。
按照對武術認識程度以及時代的變遷,將武術概念的演變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階段:認識混亂階段(20世紀30年代-20世紀50年代)、初步完善階段(20世紀60年代-20世紀80年代)和百家爭鳴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F(xiàn)就歷史上的武術概念按照時間的順序,做出如下表格進行對比分析。
縱觀武術概念演變的過程,歷史背景是影響其演變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歷史階段,社會需求不同,人們的認識角度不同,則產生不同時代印跡下的武術概念的描述。其次,概念表述的不同表現(xiàn)出了武術自身的發(fā)展。20世紀30年代開始,武術強調健身價值,解放后,開始強調套路運動,以滿足人們強身健體和藝術欣賞的需要,此后,武術又進入學校,強調武德教育,20世紀80年代以來,開始強調武術的基本特征,如文化性、傳統(tǒng)性、技擊性等,并從不同的角度對武術概念進行了比較精細的描述,契合了國際化、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這不僅是人們認識能力逐漸提高的表現(xiàn),更是武術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第三,對武術概念的描述角度看,從認識混亂階段的簡單描述,到逐步完善階段對武術運動形式、武術特征、價值各方面的探討,再到百家爭鳴階段從邏輯學、文化學等多學科的角度進行描述,以及從對“武術的本質”的理解角度進行界定,反映了人們運用多學科對武術進行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并顯示出對武術概念研究的逐步深入和精細。
從主要活動人群的角度,武術可以劃分為競技武術、學校武術、軍警武術和社會武術[16],現(xiàn)主要從這幾個方面探討武術研究的發(fā)展趨勢。
競技武術以少體校、市隊、省隊、國家隊以及高等體育院校校隊的武術運動員為主要活動人群,其主要特點是高度專業(yè)化,技術性很強,以競技比賽為主要特征,以創(chuàng)造優(yōu)異運動成績、奪取比賽優(yōu)勝為主要目標。隨著武術賽事的不斷增多,對競技武術的研究將更加實用化和高科技化,其研究的針對性更強,且使用的研究儀器設備和理論等更加高科技化。
學校武術以大、中、小學的學生為主要活動主體。武術文化傳播的主戰(zhàn)場在學校,因此,抓好了學校武術就是抓住了武術文化傳播和傳承的主線。今后對于學校武術的研究將不再局限于武術教學現(xiàn)狀,而會將武術教育作為完整的體系進行探討和發(fā)展。如大、中、小學武術課程的設置、武術教育的內容、教育方法與手段,以及各階段武術教學的銜接、武術教師的培訓、各層次武術賽事的組織和交流、承載武術文化的武術服飾禮儀等的相關研究都將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表1 武術概念的演變階段
軍警武術以軍人和警察為主要活動主體,這類武術屬于實用格斗技法。此類研究主要以軍事院校的師生為主?!霸诟呖萍紬l件下,軍事武術已經從古戰(zhàn)場的一種主要軍事技術轉變?yōu)轶w育項目……當前,軍事武術的生存空間除了用于一般的軍事訓練和特種部隊的訓練外,還要拓展其健身功能和娛樂文化功能?!盵17]對軍警武術的研究,今后將會有更多非軍校的科研人員進行相關探討,而且研究的內容將會著重于從武術對軍人的健身、養(yǎng)生、鍛煉意志品質等角度進行。
社會武術是指除了以上特殊人群之外,在社會上其他人群中廣泛開展和流傳的各類各色武術,這類人群既包括公園里晨練的健身類武術,也包括民間拳師教習的武術,還包括各類武術社團、館校開展的武術。對社會武術的研究多是零散的,如對健身類武術的研究多出現(xiàn)在對群眾體育的研究中,對武術館校的研究也僅限于個別的調查研究,對民間武術的研究則更寥寥無幾,國家武術傳播的日益重視,有益于民間武術的整理和保護以及武術段位制的推廣,能使社會武術的發(fā)展趨于有序化和產業(yè)化,因此,今后對于社會武術的研究將會更加的系統(tǒng)化。
[1]邱丕相,等.中國武術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2.
[2][13]蔡建豐.武術概念的廣義闡釋[J].搏擊·武術科學,2010(3):3-4,12.
[3]蔡寶忠.從甲骨文“武”字含義到現(xiàn)代意義的武術概念[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2):117.
[4]藺志華,虞定海.武術的現(xiàn)代流變[J].體育文化導刊,2009(2):112-114,119.
[5]蔡仲林,湯立許.對武術概念的再認識[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1):77-79.
[6]王 林.武術概念的論述[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4):123-125.
[7]蔡仲林,周之華.武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徐偉軍.武術的嬗變與發(fā)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5):684-686.
[9]馬 劍,邱丕相.廣義語境下武術概念的解讀及定義[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4):42-47.
[10]唐 波.武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6.
[11]周高柱.當代歷史背景下武術的定義與思考[J].科技信息,2008(28):188.
[12][16]邱丕相,楊建營.武術概念研究的新視野[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6):1-5,29.
[14]周偉良.武術概念新論[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1):10-13.
[15]崔文學.論武術的概念及其分類[J].搏擊·武術科學,2010(5).
[17]王耀文,王云杰,張忠杰.軍事武術的歷史發(fā)展軌跡及趨勢[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0(3):75-77.
The Evolution of Wushu Concept and the Trend of Wushu Research
Wang YaowenWang Yunjie
(P.E.Department of ZunyiNormalCollege,ZunyiGuizhou 563002)
Accord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degree about Wushu as well as the time vicissitude,this study approximately divides the evolution of Wushu concepts into the chaotic understanding stage,the preliminary consummation stage and hundreds of thought contends stage.According to the time order,this paper puts all the Wushu concepts which appeared in the history to a form to contrast and analyze.On this foundation,it carries on the forecas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ushu research.
Wushu concept evolution trend
G85
A
1004—5643(2011)09—0007—03
遵義師范學院2011年科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1KY21。
1.王耀文(1981~),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武術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