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中華
在歷史教學中引用漫畫例談
——漫畫中的《兩極格局的形成》
● 許中華
新課標提倡在多樣化、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其創(chuàng)新意識。漫畫入題,可以將繁雜枯燥的歷史知識演繹成喜劇色彩的圖文漫畫,給人以新鮮感,使學生對知識有一些親切感,并平添幾分讀圖的樂趣,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以教學中“兩極格局的形成”為例。
歷史漫畫多姿多彩、題材廣泛、蘊含豐富,可以從不同角度發(fā)現信息,提出問題,可以產生豐富多彩的聯想,可以做出不同的闡釋。所以,歷史漫畫特別適合進行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探究學習。學生依據歷史漫畫獲取和解讀信息,發(fā)現問題;調動所學知識,運用判斷、歸納、演繹、比較、概括等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
冷戰(zhàn)的概念、冷戰(zhàn)的開始、兩極格局的形成可以運用左邊漫畫來導入、展開。以冷戰(zhàn)為主題的歷史漫畫——《我們采取了除戰(zhàn)爭以外的一切手段》,教學中可以以此漫畫為載體讓學生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了解冷戰(zhàn)的主體。面對一幅歷史漫畫,首先應確定這幅漫畫涉及的主題,準確描述和解釋漫畫形象的特征和含義。具體地說,從這幅歷史漫畫的題目就能確定它的主題:“我們采取了除戰(zhàn)爭以外的一切手段”,這實際上就是冷戰(zhàn)。這幅漫畫中有四個人物形象,從漫畫中的文字可以確定他們分別代表美國、英國、法國和聯合國。漫畫的上方清晰地寫著:“鐵幕”,四個人物形象正在試圖打開“鐵幕”,采取了經濟(左下角有“石油”二字)、政治(聯合國)等多種手段,累得汗如雨下,但是卻一籌莫展。
第二,分析冷戰(zhàn)的背景。在《我們采取了除戰(zhàn)爭以外的一切手段》這幅歷史漫畫中,為什么代表美國的人物形象高大健壯,而英法卻矮小可憐,聯合國也是瘦弱不堪?聯系所學知識,就能分析得出:這是因為“二戰(zhàn)”后的美國力量壯大,在資本主義世界獨占鰲頭,衰落的英法此時只能唯美國馬首是瞻,就連聯合國戰(zhàn)后初期也曾一度被美國操縱。而“鐵幕”則代表著以蘇聯為首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聯系丘吉爾的“鐵幕”演說)。
第三,掌握冷戰(zhàn)的評價。這是探究的最高層次,主要方法是:將漫畫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進行分析評價。把這幅漫畫放到20世紀40年代的背景下,我們發(fā)現,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的國際形勢,為冷戰(zhàn)的爆發(fā)提供了條件;而美蘇兩國戰(zhàn)后戰(zhàn)略的激烈碰撞,以及它們的對外政策和行為的對立,最終導致了冷戰(zhàn)。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美國,正是美國首先針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戰(zhàn)爭以外的一切對抗形式,挑起了冷戰(zhàn)。因此,漫畫作者的觀點是片面的,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通過這幅漫畫有效地讓學生了解了與冷戰(zhàn)相關的系列概念,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講授馬歇爾計劃時,可以引入一幅漫畫,利用談話法進行講述。
師:馬歇爾計劃打著的是“復興歐洲”的幌子,因此,表面上它是一項冠冕堂皇的經濟援助計劃。但慷慨贈予的背后是否又別有用心呢?
生:是的。
師:蘇聯的一位漫畫家則用自己的畫筆來回答了這個問題。(見左圖)我們可以看見圖中的山姆大叔一身婦女裝束,一手緊緊地抓住獅子的尾巴,一手則高舉馬歇爾計劃的拍子用力地向這只只剩下皮包骨頭的獅子揮擊過去。在重擊之下,獅子從口中斷斷續(xù)續(xù)地吐出一些金幣來。這只可憐巴巴的獅子正代表以英國為首的西歐國家,而漫畫的題目——《他正在敲詐》則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馬歇爾計劃的實質。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既然說馬歇爾計劃是一項“復興歐洲”的計劃,為什么又說它是在敲詐呢?
生:馬歇爾計劃打著的是“復興歐洲”的旗號,但卻是借經濟手段來穩(wěn)住資本主義的陣腳,控制西歐,以達到共同遏制蘇聯的目的。
師:從這幅漫畫中,我們能明顯看出一點,就是馬歇爾計劃絕不僅僅是一項經濟援助計劃。正如同學們所說,慷慨贈予的背后包藏著別有用心。而且,通過這一計劃,美國不但控制了西歐,還控制了西歐的市場及其海外市場,計劃中那些所謂慷慨的贈款只不過是同期從歐洲所得三分之一而已。美國才是真正的受益者、敲詐者。
題為“赫魯曉夫和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的較量”的漫畫,形象地反映了美蘇爭霸中,古巴導彈危機時的斗爭形勢。
在運用這一漫畫教學時,可以解決這幾個問題:冷戰(zhàn)背景下的國際關系的特征、美蘇力量對比的變化等問題??梢宰寣W生根據以下問題觀察思考上邊漫畫:(1)漫畫中兩個人各是誰?他們坐在什么東西上,在干什么?(2)從漫畫中你能判斷他倆的情況嗎?(3)漫畫反映當時什么歷史事件?(4)這幅漫畫是否正確反映了當時蘇美關系?請具體說明你的回答。這樣學生不再是漫無目的的看趣味畫,而是學會了在品味漫畫中形成了“觀察——概括”的良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就能得出這樣結論:畫中的兩個“掰手腕”的人物表情緊張、大汗淋淋,左邊是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右邊是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引人注目的是兩人的左手正伸向一個按鈕,順著按鈕連接線看下去,才最是有趣處:兩人屁股上的“坐椅”是導彈!赫魯曉夫坐著的導彈上印有“USA”——美國國名的英文簡寫,肯尼迪坐著的導彈上印有“USSR”——蘇聯國名的英文簡寫。美蘇爭霸過程中,美國的導彈通過北約大量布署西歐,直接威脅蘇聯,蘇聯耿耿于懷。1959年,卡斯特羅領導古巴人民趕走美國扶持的傀儡后,蘇聯向古巴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古巴地理位置重要,被稱為美國的后花園;從地圖上看,古巴又仿佛壓在美國的“屁股”下。1962年,美國發(fā)現蘇聯在古巴修建導彈發(fā)射場,這就意味著蘇聯要將導彈布署到美國的后花園,讓美國的“屁股”坐在蘇聯的導彈上!古巴導彈危機由此而起……
此外,細看畫中兩個人物體態(tài)的描繪,也很有趣味:赫魯曉夫盡了吃奶的氣力,汗如雨下!而肯尼迪略顯從容,汗水只有一滴。這正是作者觀察生活、描繪細致之處: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爭霸中,蘇聯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遠不及美國,美國在爭霸中占據著優(yōu)勢。古巴危機的解決也正好印證了這一點:赫魯曉夫被迫同意從古巴撤走蘇聯導彈。
在運用歷史漫畫的過程中有一點是必須堅持的,那就是在歷史教學中運用時事漫畫作品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我們必須采取認真的態(tài)度去研究作品,同時也要采取認真的態(tài)度去幫助學生分析作品,決不能單純地為了追求課堂氣氛而影響到歷史教學的科學性。
可以說,漫畫是歷史教學的一種珍貴的教學素材,值得我們重視,但是漫畫不完全是歷史,所以在具體教學中,使用漫畫要注意精心選擇、巧妙引導、講究實用,切忌生搬硬套、喧賓奪主。否則,既會影響漫畫的使用價值,又會影響教學效果,得不償失。
(責任編輯:劉 明)
許中華/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