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揚州職業(yè)大學 江蘇 揚州 225009)
高職大學生成就動機調查的性別分析*
張濤
(揚州職業(yè)大學 江蘇 揚州 225009)
成就動機是個體追求自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工作,并使之達到完美狀態(tài)的動機。采用《成就動機測量表》對275名大學生進行測試的結果發(fā)現(xiàn):所調查的275名學生在M S、M F上的得分不存在性別差異;按一般標準錄取的人文學院和機械工程學院的學生在M S上的得分沒有性別差異,而在M F上的得分存在極其顯著性性別差異,國際交流學院的學生在M S上的得分沒有性別差異,而在M F上的得分存在顯著性性別差異。
高職大學生;成就動機;性別分析
成就動機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事情樂意去做,并努力達到完美地步的一種內部推動力。美國心理學家阿特金森將成就動機分為兩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敗的意向。有的人力求成功的意向大于避免失敗的意向;而有的人避免失敗的意向大于力求成功的意向。前者的行為主要受成就動機的支配,表現(xiàn)為奮發(fā)進?。缓笳叩男袆又饕芎ε率訖C的支配,表現(xiàn)為退縮遲疑。成就動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機,具有這種動機因素的學生,往往能刻苦努力,戰(zhàn)勝學習中的種種困難和障礙,取得優(yōu)異成績。高職大學生在成就動機上是否存在性別差異?有怎樣的差異?筆者試圖對此進行探討。
研究對象 以揚州職業(yè)大學國際交流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人文學院二年級大學生共計290人為樣本。其中,國際交流學院系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入學錄取分數(shù)線一般低于機械工程學院、人文學院70分以上,生源質量相對較差。
研究工具 以 《成就動機測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簡稱AMS)為工具。該量表由挪威心理學家Gjesme T.和Nygard R.于1970年編制,由我國的研究者葉仁敏和挪威的Hegtvet K.A.于1988年合作譯制,共計30題,用于測量個體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的兩種傾向。量表采用五級記分,非常符合記5分,有些符合記4分,不能確定記3分,有些不符合記2分,非常不符合記1分。
研究方法 以班級為單位,對大學生成就動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90份,回收有效問卷275份。其中男生98份,女生177份。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
全體學生MS、MF得分的性別比較 表1、表2是對全體學生MS、MF平均分的性別差異檢驗,在MS上得分不存在性別差異,MS檢驗的結果t=-0.86, P=0.391>0.05;在MF上的得分也不存在性別差異,MF檢驗的結果t=1.512, P=0.132>0.05。
表1 全體學生MS、MF平均得分表
表2 全體學生MS、MF平均分的性別差異檢驗表
按一般標準錄取的學生MS、MF得分的性別比較 表3、表4是對人文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學生MS、MF平均分的差異檢驗,在MS上得分不存在性別差異,MS檢驗的結果t=-1.514,P= 0.133>0.05;而在MF上的得分存在極顯著性性別差異,MF檢驗的結果t=-3.056,P=0.003<0.01。
表3 人文學院和機械工程學院學生MS、MF平均得分表
表4 人文學院和機械工程學院學生MS、MF平均分的性別差異檢驗表
國際交流學院學生MS、MF得分的性別比較 表5、表6是對國際交流學院學生MS、MF平均分的差異檢驗,在MS上得分不存在性別差異,MS檢驗的結果t=-1.081,P=0.281>0.05;而在MF上的得分存在顯著性性別差異,MF檢驗的結果t=-2.191,P=0.030<0.05。
表5 國際交流學院學生MS、MF平均得分表
表6 國際交流學院學生MS、MF平均分性別的差異檢驗表
結論一:所調查的275名學生在MS、MF上的得分不存在性別差異,說明高職男女大學生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的傾向基本一致。
結論二:按一般標準錄取的人文學院和機械工程學院的學生,在MS上的得分沒有性別差異,而在MF上的得分存在極其顯著性性別差異。國際交流學院的學生在MS上的得分沒有性別差異,而在MF上的得分存在顯著性性別差異。這一結果表明,高職女生比男生更傾向于避免失敗。
上述研究結果與霍妮等學者認為女性更加恐懼成功的傾向不一致,但與一些學者認為女性傾向于避免失敗的傾向一致。
一直以來,成就動機被認為是兩性差異的一個重要方面,女性常常被認為是居家的、不求上進的、害怕競爭的,甚至有“成就恐懼”——害怕取得成就。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M·霍納提出了成功恐懼癥的理論,霍納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有65%的女性顯示出對成功的恐懼,而只有9%的男性顯示出對成功的恐懼?;艏{指出:女性普遍存在一種害怕成功的心理,她們在潛意識中往往擔心成功會為自己帶來負面影響,比如會遭到男性冷嘲熱諷、找不到男朋友、被女性同事排擠等。我國學者張積家等人認為,女性更加恐懼成功是由于人們對于男性特質和女性特質的價值取向不同。男性特質多屬于“工具性特質”,如強壯、干練;女性特質多屬于“表現(xiàn)性特質”,如溫柔、體貼。女性如果太過成功,在與異性的親密關系建立上則可能會遇到麻煩。一些女性認為,男人懼怕優(yōu)秀的女性,懼怕與成功的女性建立親密關系,與成功的女性建立親密關系可能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除非自己比她們更強大。因此,許多優(yōu)秀女性會做一些連自己都匪夷所思的事情,以避免使自己過于成功。臺灣“中研院”社科所研究員蕭新煌根據(jù)社會學的研究結果認為,女性在事業(yè)上要走上成功的路,需要先克服“害怕成功”的心理障礙,這種障礙是從小被重男輕女的社會思維訓練出來的。
高職女生比男生更傾向于避免失敗,但并不恐懼成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在高等教育領域,高職教育處在較低層次。高職教育的定位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領域培養(yǎng)實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女大學生是未來職場上實用的技能型員工,如幼兒園教師、財會人員、酒店服務員或管理人員等等。她們如果在職場上能取得成功,也只是高級“藍領”,這種成功一般不會影響男性的自尊心,也不可能影響與男性建立親密關系。她們可以選擇與學歷層次更高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建立親密關系,這與中國人傳統(tǒng)的男尊女卑觀點也比較契合。(2)嚴峻的就業(yè)形勢迫使高職女大學生更加傾向于避免失敗。由于高校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每年有數(shù)以百萬計的大學畢業(yè)生走向職場,加上進城務工的農民、下崗工人等等,在大學畢業(yè)后很難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已經(jīng)成為一個現(xiàn)實問題。招工中客觀存在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使得女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更大,女性大學生一方面要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放低姿態(tài),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yè)市場找到自己的崗位。(3)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傳統(tǒng)的重男輕女思想已悄然發(fā)生了變化。由于多數(shù)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無論是男是女,家長都會傾注全部心血,由于女孩更加乖巧、與父母更貼心,有些家長甚至更加喜歡女孩,對女孩同樣會寄予較高的期望。
[1]王維英.高職生成就動機現(xiàn)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2009,(2):60-63.
[2]宋林,王偉.大學生成就動機的調查研究[J].太原科技,2010,(2):46-47.
[3]孫煜明.動機心理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4]姚春.高等師范生成就動機的性別差異[J].中國電力教育,2009,(3).
[5]張積家,陳俊.大學生的成就動機和成功恐懼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2,(2).
G715
A
1672-5727(2011)07-0067-02
2007年揚州職業(yè)大學教學科研項目《高職高專生源質量與學習狀況調查研究》(項目編號:07J05)
張濤(1967—),女,教育學碩士,揚州職業(yè)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