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各國房產調控情況縱覽
在美國,對房地產占有、處置、收益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征收的各類稅項總稱為房產稅。美國的房產稅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房產稅是指對房屋本身征收的稅,屬于財產稅;廣義的房產稅還包括交易稅,也就是在房屋買賣時要繳納的稅。
目前,全美50個州都征收房產稅,這一稅目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平衡地方財政預算的重要手段。征收房產稅的目的是維持地方政府的各項支出、完善公共設施和福利,因此美國房產稅的收稅主體是郡政府、市政府和學區(qū),聯(lián)邦政府和州政府都不征收房產稅。一般來說,郡稅、城市稅和學區(qū)稅三者之間的比例為1∶1∶5。
對于一個房主來說,房產估價和稅率是決定其要繳納的房產稅高低的兩個關鍵因素。而對房產進行估價的權力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不過,由于與學區(qū)稅相比,郡稅和城市稅所占比例并不大,地方政府在對房產進行估價時,通常都會表現(xiàn)得比較“保守”,評估出的房產價值一般僅定為市場價格的50%~75%。
據(jù)了解,美國房產稅七成用于支付學區(qū)義務教育、改善治安和公共環(huán)境,從而讓學區(qū)周圍環(huán)境改善,房價自然升值。在大多數(shù)美國老百姓看來,交了房產稅后孩子可以享受十幾年的義務教育,他們當然愿意交稅。這充分體現(xiàn)了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
在美國,征收的房產稅用來支付學生午餐、校車的費用、教學設備、教師的工資發(fā)放和福利改善等龐大開支。比如匹茲堡最貴的學區(qū),一年平均預算就要7000萬美元。因此,一般房產稅最高的地區(qū),學區(qū)也都是最好的,因為有財政支持。所以這里的房產,每年的增值也大。而且自己的孩子從學前班一直到高中畢業(yè),不用交學費。美國政府在使用稅收方面也接受老百姓嚴格的監(jiān)督。
英國房地產稅的叫法并不統(tǒng)一。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叫“家庭稅”,而北愛爾蘭就叫“市政服務稅”。
在英國,買了房子并不一定就買了土地,有的房屋土地僅有一定期限的使用權。獨立房屋土地所有權與房產所有權可以統(tǒng)一,但公寓住宅則不同,因為是幾十戶、幾百戶人共用一塊土地,此時房屋所有者擁有的只是土地的“租期”,土地所有權也許在某個人手里,也許在政府手里。
英國也有法律規(guī)定,樓房如果多于2/3的業(yè)主投票同意購買土地所有權,那就必須首先成立一個公司,以公司的名義購買樓房宅基地,這時,土地實際上就是法人所有,也就是為買這塊土地所成立的公司股東集體所有。
在實踐中,樓房住戶成立公司單獨購買土地所有權的案例很少,因為英國還有個遺產稅,如果把土地價格追加到房屋價格上,那將來要繳納的遺產稅會高得讓人不得不把房子捐出去。
英國的房地產的估價由政府開發(fā)的專用軟件自動完成,稅額從個人工資賬戶或養(yǎng)老金賬戶自動劃撥到市政房產稅交納賬戶,無需個人參與。完稅后,如果個人有異議,可以提出復核,發(fā)現(xiàn)誤差,多退少補。
另外,英國對非居民住房的房地產稅單獨征收,包括商業(yè)用房、市鎮(zhèn)及村莊的辦公用房。非居民住房的房地產稅雖然也由地方政府征收,但要交中央政府,然后中央政府按照各地人口平均分配使用,其作用就是富裕地區(qū)支持貧困地區(qū)。
2004年,英國平均房價已比1995年高163%,投資性購房個人貸款行為在2004年以前的5年中猛增。
英國政府通過各種稅收辦法,使英國的“房價收入比”在2004年第四季度回落,2005年繼續(xù)下降,房價漲勢得到有效平抑。
在德國,只要有房產,一般需繳納房產稅,只有當房產是文物,而且維護費用超過房產收益時,可以提出免稅申請。
房產稅在德國是地方稅,有專門的《房產稅法》。計算方式相對簡單,是按“統(tǒng)一的征稅值”乘以3.5%后,再乘以當?shù)卮_定的稅率。
房產購置稅可以說是更重要的調節(jié)手段。每購置一處房產,需按房產的實際價值繳納一定數(shù)量的稅。這個稅也是地方稅,相應地有一部《房產購置稅法》。在德國,房產購置稅基本上是按房產價值的3.5%征收,各個聯(lián)邦州有所不同。例如,首都柏林從2007年1月1日開始為4.5%。
在德國的房地產市場,投機資本難以獲得成功,房市發(fā)展穩(wěn)定。就是因為德國政府沒有把房地產作為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yè)”。
目前德國有8200萬人口,而住房總數(shù)達到4000萬套。同時,德國每年還有25萬套新公寓竣工,在很大程度上平抑了房價的上漲。
在新加坡,民用住宅主要由政府組屋和商品房兩部分組成。其中,類似于中國經濟適用房的政府組屋由政府投資修建,價格也由政府統(tǒng)一規(guī)定,以低價出售或出租給中低收入階層使用。
居民購買組屋價格低廉,也受到嚴格的限制:屋主在一定年限內不得整房出租;5年內組屋不得轉讓,也不能用于商業(yè)性經營。
新加坡還規(guī)定,一個家庭同時只能擁有一套組屋,防止投機多占。另外,業(yè)主出售購買時間不足1年的房屋,要繳納高額的房產稅,這對抑制炒房和商品房價格暴漲非常有效。
新加坡政府長期堅持以政府分配為主、市場出售為輔的原則,在房地產市場上牢牢掌握了主動權,既解決了大部分國民的住房問題,也有效地平抑了房價。
目前新加坡全國約有84%的人安居在組屋中,而商品房的購買者主要是收入較高的二次置業(yè)者、投資者或者外國公民。
韓國房地產市場也經歷過快速增長的階段,但隨著韓國政府出臺多種賦稅制度,房地產市場的投機行為已基本得到控制。
韓國政府為了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制定了多種賦稅制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綜合不動產稅。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為了快速恢復經濟,韓國政府放寬了房產轉讓制度,并實行低利率政策,這對促進房地產市場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助長了房地產投機,導致了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并產生一定的資產泡沫。尤其是2001—2006年,韓國全國房地產價格平均每年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而首爾地區(qū)的房價更是增長速度超出人們的想象。僅2006年一年,首爾地區(qū)平均房價上漲就達到19.2%,首爾市江南地區(qū)的房價更是平均上漲達到25.9%。
為了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韓國政府于2005年出臺了綜合不動產稅,征稅對象為擁有房產總價值超過6億韓元(1美元約合1144韓元)的家庭,并根據(jù)房產總價值的不同,稅率為每年0.75%~2%之間。此外,韓國從1961年起就征收財產稅,這一稅種的征稅對象是面向所有擁有土地、房產、船舶等實物財產的人,也是根據(jù)財產價值不同,所負擔的稅率也不同。因此,如果將財產稅和綜合不動產稅算在一起,擁有高檔房產的富裕階層就會承擔更重的賦稅。
為了打擊房地產投機行為,韓國政府出臺了更為嚴厲的房產轉讓所得稅,即擁有2套住宅的家庭在購買房產2年之內出售,要繳納50%的房產轉讓所得稅,擁有3套以上住宅的家庭在購買房產2年之內出售,要繳納60%的房產轉讓所得稅。即使在購買房產2年之后,擁有2套以上住宅的家庭在出售房產時,仍需要繳納6%~35%不等的房產轉讓所得稅。隨著這一政策的出臺,再加上之前的綜合不動產稅,韓國房地產投機現(xiàn)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房價也基本得到了穩(wěn)定。
在日本,房子和土地都是可以出售的。一般來說,買房不僅意味著擁有房產本身,而且意味著獲得相應的土地所有權。即便購買的是公寓樓,也會依照單戶面積占整棟樓房總面積的比例分攤整棟樓占有的土地。因此,在日本,房產稅不僅涉及房子,而且涉及土地。
一般說來,從房屋、土地保有類課稅來看,與土地、房屋有關的稅金,包括固定資產稅、城市規(guī)劃稅等稅種。
上世紀50年代,日本在地方稅制改革中引進了固定資產稅。固定資產稅屬于地稅,由地方稅務機關征收管理。固定資產稅主要對土地、房屋等征稅,納稅人是法律意義上的土地、房屋產權所有者。土地包括住宅、農田、森林、牧場、原野等,房屋包括住宅、店鋪、工廠等。
對土地、房屋的課稅依據(jù)是市場價值計征的,日本稱之為“適當?shù)臅r價”。日本一般每3年進行一次基礎評估,估價的當年稱為基準年度,該年度的價格稱為基準年度價值。在其后的兩年中,如無重大變化,一般不重新估價。土地價格是依據(jù)“路線價”計算出來的。依據(jù)固定資產評價標準所確定的路線,其周邊的單位土地價格是計算不同地區(qū)、不同用途的土地價格的基礎,房屋則以房屋再建價格為基礎評估。
(整理/張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