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蘭
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使中學歷史教學煥發(fā)了前所未有的生機,一種積極向上的教育教學局面形成了。這里有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還有新的教學實踐探索,更有新的教學設計。但也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作了這么大的努力,而在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查中還是出現(xiàn)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學生的學習情趣呈遞減的趨勢;學生的學習價值觀僅僅是:歷史學科又不中考,到了考試死記硬背就能得高分;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受不過是:歷史無非是原因、經過、意義的綜合,沒啥意思。是什么原因讓歷史——一個充滿科學性、綜合性、人文性的重要學科的處境變得如此尷尬呢?我們不否定中考、高考這種評價制度帶來的社會影響,但反思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是否真正做到了讓我們的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積極思考呢?帶著這種反思,我重新走進了歷史課堂,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喜歡體驗、參與、探究的歷史課堂,更喜歡課堂中為他們提供“滿足”這種感受的學習平臺。
在教學中我經常反思:這節(jié)課給學生講什么?這節(jié)課要給學生帶來什么?用什么的方式、手段、途徑才能夠達到我想要的、學生想要的教育教學目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哪些遺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不斷的反思中形成了一種教學模式——教學的過程就是給學生構建學習平臺的過程。
1 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
教育學家認為:學生不是簡單的知識容器,可以像倒水一樣把知識灌進學生的頭腦中,正因為如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本著學生能看懂的內容就不必講的原則,設計了自讀環(huán)節(jié)并提出了學習要求:①自讀教材,獲取教材中歷史信息。②有疑難問題,可以在組內相互討論或問老師。③自讀時間是15分鐘。④為本組起一個符合本節(jié)課內容的組名。
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去閱讀能彌補學生因個體差異形成的學生需求的差異,學生在自讀中能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發(fā)現(xiàn)、思考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課本里的,也有引伸到課本外的知識。如:張騫出使西域如何解決語言問題?漢武帝在他即位的什么時期開始出擊匈奴的?等等。自主學習平臺的設置,不僅使學生有了一個提前預習的準備,也給我提供了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和需求的機會,使教育教學更加有的放矢。
2 給學生一個質疑的平臺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是毫無異義是問號?!痹谡n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給學生設置了一個質疑的平臺。如:在“有?要問”的環(huán)節(jié)中,根據(jù)學生的自讀情況,我設置了六個問題:①你知道西域指哪?②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第二次出使西域有什么不同?③你認為張騫出使西域對漢代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④你能說出漢代絲綢之路的大致路線嗎?⑤班超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出使西域的?⑥歐洲同我國首次交往的標志是什么?用質疑的方式啟發(fā)學生思考,學生用搶答的方式來回答問題,既解決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給學生注入了質疑、思考的學習理念。教學調查表明:學生喜歡并愉快地接受這樣的學習方式。
3 給學生一個歷史探究的平臺
在歷史教材中,有很多的歷史史實被壓縮了,不能滿足許多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時,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給學生設置一個歷史探究的平臺就滿足了學生的這種需要。如:在這節(jié)課當中我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為“漢武帝送張騫出使西域”的壁畫配上一組對話,活動開始后,同學們的思維一下就被激活了,爭論的場面非常得激烈,他們置身于畫面中,想古人之所想,為古人之所為,各組很塊地完成了任務,之后,各組又紛紛上臺表演,表演后,學生們又進行了點評,大家暢所欲言,思維、思想的空間被打開了,富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閃現(xiàn)了。學生在這樣的探究氛圍中完成了交流——辯論——統(tǒng)一認識的學習過程。實踐表明:歷史探究平臺的設置真正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去探究了。這種探究成為了學生學習中揮之不去的記憶。
4 給學生一個被認可的平臺
歷史是一門科學性、綜合性、人文性很高的學課,學生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時常會迸發(fā)出一個問題,一個想法、一個疑問,有的是我們教師可以預料到的,也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的;有的確是超出我所能回答的范圍,如果我們不能給學生一個說法,會極大刺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認可平臺的構建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辦法,具體做法是:小組記分制。當學生能夠提出一些有意義的問題,或者是解決了一個問題,或者是回答了一些問題,我就給他所在的小組記上10分,以示認可;當遇到我也無法解答的問題時,我也會給這個學生加上10分,以示贊賞并且一方面承認自己不足,另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建議。更重要的是認可學生質疑的學習品質。實踐表明:這種記分制的認可平臺的建立滿足了學生的成功行為需要時時得到認可的心理需求,促進了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和固化,給學生帶來了的愉快的學習心情。在教學調查中,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說:“我們喜歡這種記分制的學習方式。”
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縱觀世界各國對歷史的重視,不亞于對母語的重視。歷史學科作為國民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肩負著保持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的重任;肩負著培養(yǎng)新世紀公民人文素養(yǎng)的重任;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重任。作為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改的教師,要真正做到把課改的理念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就要用心去為學生構建一個個學習的平臺,使他們在愉快中學習,在愉快中體驗,在愉快中進步,在愉快中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