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榮春
魯迅重視美術的啟示與當代意義
胡榮春
青少年時代的魯迅,對繪畫的愛好,甚至勝過對文學的愛好。這不僅培養(yǎng)了他對藝術的濃厚興趣,也為他日后走上文學道路及其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文學和美術雖然隸屬不同門類,但都屬于藝術范疇,具有互通性,魯迅年少的對美術的癡迷與喜愛與其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大有關系,少年魯迅出于對美術的熱愛,把零花錢都用來買畫譜,“諸如《海仙畫譜》、《百將圖》、《點石齋叢畫》、《詩畫舫》、《古今名人畫譜》、《海上名人畫潛》、《梅嶺百鳥畫一譜》等等。”這些經歷,不僅增強了魯迅先生對于美術的興趣,也促使其將美術技法應用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去,對他日后走上文學道路,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成年后的魯迅對美術依然情有獨鐘,魯迅認為美術可以保存并傳遞文化,他還說:“凡有美術,皆足以征表一時及一族之思維,故亦即國魂之現象;若精神遞變,美術輒從之以轉移?!濒斞赶壬€認為:“美術之目的,雖與輔道德以為治。物質文明,日益蔓延,人情因亦日趣于膚淺;今以此優(yōu)美而崇大之,則高潔之情獨存,邪穢之念不作,不待懲勸,而國又安”,在這點上,和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不謀而合,都認為美術不僅可以健全人格,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有美譽作用。
中國畫歷史悠久,漢族傳統(tǒng)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魯迅對國畫情有獨鐘,他說“傳神的寫意畫,并不細畫須眉,并不寫上名字,不過寥寥幾筆,而神情畢肖”。魯迅還說:“我們的繪畫,從宋元以來就盛行‘寫意’,兩點是眼,不知是長是圓,一畫是鳥,不知是鷹是燕,競尚高簡,變成空虛,這弊病還常見于現在的青年木刻家的作品里?!保瞥绲谝涣鞯膶懸猱?,以為真正傳神的作品,寥寥幾筆而神情畢肖,對繁瑣、裝腔作勢的畫風進行批評。其實魯迅也畫過國畫:他為紹興的《天覺報》創(chuàng)刊號的祝賀畫《如松之盛》,就發(fā)表在《天覺報》1912年11月1日的創(chuàng)刊號上,見下圖。
畫中樹干瘦弱纖細,彎彎曲曲,顯得十分單薄,但是讓人感到一股韌勁,一種不屈不撓、百折不悔的精神在,表達了作者希望熱血青年,在白色恐怖下,堅貞不屈,頑強生長,從弱到強的情懷。魯迅對國畫的體會與欣賞在其文學作品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在《祝?!分校斞笇ο榱稚┥駪B(tài)的刻畫,通過突出人物眼神的變化,刻畫出鮮明的悲劇人物形象?!八袷鞘芰伺诶铀频目s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地站著,……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不半年,頭發(fā)也花白起來了,記性尤其壞,甚至于常常忘記了去淘米”。作者對眼神神態(tài)的刻畫絲絲入扣,特點鮮明,魯迅正是通過對人物眼神、神態(tài)的描寫,深刻的突出了作品的主題。
魯迅認為:“鏤像于木,印之素紙,以行遠而及眾,蓋實始于中國?!濒斞干按罅Τ珜е袊F代版畫運動,可以說,魯迅是中國現代版畫藝術運動的奠基人。魯迅收藏了2000多幅中國新興木刻版畫在萌芽時期的原創(chuàng)作品,大約占中國萌芽期木刻作品的三分之一,是一筆十分珍貴的文化財富。這些作品中,有版畫家曹白的《魯迅像》、李樺的《老漁夫》、張慧的《船夫》、江豐的《碼頭工人》以及力群的《采葉》和徐詩荃的《魯迅像》等優(yōu)秀作品,這些作品稱得上是中國現代木刻版畫作品中的精妙之作。由于受木刻版畫的影響,魯迅的作品中呈現出特有的木味刀感?!拔L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一絲發(fā)抖的聲音,在空氣中愈顫愈細,細到沒有,周圍便都是死一般靜。兩人站在枯草叢里,仰面看那烏鴉;那烏鴉也在筆直的樹枝間,縮著頭,鐵鑄一般站著?!薄八麄冏卟簧隙竭h,忽聽得背后‘啞一一’的一聲大叫;兩個人都諫然的回過頭去,只見那烏鴉張開兩翅,一挫身,直向著遠處的天空,箭也似的飛去了。”這樣的場景描寫,完全就是畫境的體現,每一根線條都充滿著力量,給人一種棱角鮮明,果斷、有力、明快之感,一種滯澀、凝重的藝術效果,烏鴉的叫聲更是為為畫面更增添了幾分令人驚怖的色彩。讓人產生金屬般的感覺,將魯迅作品中線條的粗粘冷硬表露無遺。
“漫畫是簡筆而注重意義的一種繪畫。”這是豐子愷先生的定義。魯迅作品的漫畫感寫實與表現特征兼具,漫畫是一種藝術形式,是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一般運用變形、比擬、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或畫面組,以取得諷刺或歌頌的效果。魯迅對漫畫有到深刻的認識,貫穿于其作品當中。例如魯迅在《示眾》里這樣描寫人物形象“細著眼睛的胖小孩、滿頭光油油,耳朵左近還有一片灰白色的頭發(fā)的禿頭老頭子;赤膊的紅鼻子胖大漢;抱著孩子的老媽子;嘴張的大大的,像一條死妒魚的瘦子;彌勒佛似的饅頭店老板”人物形象活靈活現,雖然以文字形式出現,但觀者無不感覺是在欣賞一幅有趣的漫畫,作者將麻木不仁的國人形象、將根深蒂固的國民劣根性表現的入木三分,通過善意的諷刺,以期喚醒民眾麻木的靈魂。表達的深刻寓意在于,中國人常常經歷死亡,但始終未能真正地關注死亡。再例如《故鄉(xiāng)》中對豆腐西施的描寫“哈!這模樣了!胡子這么長了!,一個50多歲的一個陌生女人,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站在我的面前”這些手勢、神態(tài)的刻畫,著墨不多,人物漫畫形象卻活靈活現,宛在眼前。幾句話簡單的描寫,就把主人公輕薄、勢利、世故的市儈心理刻畫得活靈活現。
首先,魯迅的美術思想內容是豐富而深刻的,他通曉中外美術史論,收藏和整理中國傳統(tǒng)美術遺產;建美術館等公共美術事業(yè);保存古代美術品為國人公共美術財產;建立研究美術事業(yè)的發(fā)展機構;倡導新興木刻運動,舉辦美術展覽;介紹外國美術作品,翻譯外國美術理論書籍,在實踐中提倡大眾美術,來實現他的救國理想……魯迅先生的一生都與美術結緣,他的美術活動與文學創(chuàng)作互相惠澤,對當今依然有著其現實意義。魯迅在繪畫藝術認識有深刻的認識,在技巧方面,主要以東方繪畫為主,在精神與情思方面,主要融合與體現了西方現代主義繪畫的時代精神。其次,正因為魯迅先生與美術這種特殊的關系,使得美術家們與其精神息息相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有曹白、黃新波、陳煙橋、顧炳鑫等。一些已深深印入人們心中的魯迅肖像,已成為文化的記憶和文學與時代的特定符號。陳逸飛的《魯迅走上講臺》選取了背影以強調其“冷峻”的一面?!拔母铩敝螅贼斞笧椤熬裰浮钡膮枪谥袆t以畫魯迅故鄉(xiāng)和寫魯迅詩意創(chuàng)作了一批風景畫。熊秉明先生一生中創(chuàng)作的最大的一件作品《孺子?!妨⒂谀暇┐髮W,也是得于魯迅先生的“俯首甘為孺子?!敝狻B柫⒂谥袊F代文學館的《魯迅》,從形象和內質上彰顯了魯迅及魯迅精神。
[1]江弱水.論(野草)的視覺藝術及其淵源,浙江學刊,2002.
[2]顧曉梅,仿佛是木刻似的——魯迅小說藝術形象的造型特色及其成因,[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1999.
(胡榮春:宜春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