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敏,蔡育妮,彭雨辰,陳澤鴻,徐焱焱,龔曉鐘
(深圳大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 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點實驗室,廣東 深圳 518060)
工程師園地
氧化鐵超細顆粒的制備及其表征
陳嘉敏,蔡育妮,彭雨辰,陳澤鴻,徐焱焱,龔曉鐘
(深圳大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 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點實驗室,廣東 深圳 518060)
以Fe(NO3)·39H2O為原料,用水熱法制備氧化鐵超細粉體,并采用X-射線衍射(XRD)以及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制得的粒子進行表征。結(jié)果表明,實驗中運用水熱法制備得到的氧化鐵超細顆粒晶型為斜方六面體系,顆粒為球狀,直徑在120~150nm之間,能夠達到程度較高的分散效果。
水熱法;氧化鐵;X-射線衍射;掃描電鏡
Abstract:The nano-powder of ferric oxide have been prepared via hydrothermalmethod by using ferric nitrate honahydrate as rawmaterialand then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X-ray diffraction (XRD),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y(SEM).It is found that the of ferric oxide prepared via hydrothermalmethod are rhombohedral,shaped spherality,and 120~150nm in its diameter,which are highly dispersed.
Key words:hydro-thermalmethod;ferric oxide;X-ray diffraction;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e
二十一世紀,縱觀新材料、信息、能源等技術(shù)領(lǐng)域,納米材料都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隨著納米材料在各個領(lǐng)域上的應用逐步拓寬,其研究制備也開始趨于成熟。然而,世界范圍內(nèi)的能源和環(huán)境問題日益加劇,納米材料的開發(fā)和利用仍然是當今的技術(shù)研究熱點之一。氧化鐵納米材料成本低廉,相比其它納米材料,它在制備過程中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抗腐蝕性和穩(wěn)定性強,在食品、醫(yī)藥[2]、催化劑[3]、顏料[4]、磁性原料[5]、半導體[6]、氣體傳感器[7,8]以及在環(huán)境保護過程中的氣體脫硫、廢水處理[9]等領(lǐng)域具有廣泛應用。由此可見,關(guān)注其納米結(jié)構(gòu)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利用水熱法制備出Fe2O3超細顆粒,用XRD、SEM等對合成的產(chǎn)物進行表征分析,并對相關(guān)的合成機理進行了探討。
1.1 原材料及儀器
Fe(NO3)3·9H2O;SnCl4;NaOH;無水乙醇;正己烷;油酸。
高壓反應釜;電熱鼓風干燥箱;紅外燈;電子爐;離心機;D8ADVANCE型X-射線衍射儀;S-3400N(Ⅱ)型掃描電子顯微鏡。
1.2 實驗原理
水熱法是指在密封的體系中,以水為溶劑,在一定的溫度下在水的自生壓強下,反應混合物進行反應的一種方法,所用的設備通常為不銹鋼反應釜。利用水熱法可以直接合成納米氧化物、硫化物,并且能夠降低或避免硬團聚的形成[10]。
水熱法是制備超細粉體的濕化學方法之一,與其他粉體制備方法相比較,具有如下特點:粉體晶粒發(fā)育完整,粒徑很小但分布均勻;團聚程度較輕;易得到合適的化學計量比和晶粒形態(tài);可以使用較便宜的原料;省去了高溫煅燒和球磨,避免了雜質(zhì)引入和結(jié)構(gòu)缺陷;粉體在燒結(jié)過程中表現(xiàn)出很高的活性等[11]。
本實驗利用普通水熱法[12]制備氧化鐵納米粒子的反應原理如下:首先由反應一Fe(OH)3+e-=Fe(OH)2+OH-的 電 極 電 勢 為 -0.56V, 反 應 二Sn4++2e-=Sn2+的電極電勢為0.15V,可知制備過程中利用SnCl4來防止Fe3+被還原是行之有效的;進入反應階段,三價Fe3+首先進行水解反應:Fe3++3H2O=Fe(OH)3+3H+,在堿性條件下加熱析出沉淀 Fe(OH)3,以Fe(OH)3水溶液作為前驅(qū)物,放入以聚四氟乙烯為襯底的高壓反應釜中,在低于300℃下進行適當?shù)乃疅崽幚?,最終形成穩(wěn)定結(jié)晶相,即:2Fe(OH)3=Fe2O3+3H2O
1.3 實驗過程
先稱取一定量的 Fe(NO3)3·9H2O固體置于洗凈干燥的燒杯中,用少量蒸餾水將其完全溶解,定量轉(zhuǎn)移容量瓶中,加入蒸餾水定容,配置成濃度為0.624mol·dm-3的鐵鹽溶液待用;同理配制0.5mol·dm-3SnCl4溶液、10(wt)%以及 5(wt)%的 NaOH 溶液待用;用移液管移取300mL已配制好的鐵鹽溶液于一個洗凈的大燒杯中,加入10mL已經(jīng)配置好的SnCl4溶液,用10(wt)%的NaOH溶液調(diào)節(jié)鐵鹽溶液的pH值至7.5~8.0之間,并加熱至60~70℃,抽濾,用約400mL水分步洗滌;最后將濾餅重新分散在400mL蒸餾水中,用5(wt)%的NaOH溶液調(diào)節(jié)其pH值為11.0~11.5;轉(zhuǎn)移至高壓反應釜中,于一定溫度下反應2h,冷卻后出釜;離心,將上層清液倒出;蒸餾水洗滌,用膠頭滴管反復吹打(使其均勻分散,達到洗滌效果),離心;無水乙醇洗滌,按以上方法進行洗滌2次;于80℃干燥6h;分散于正己烷中,加入1~2D油酸,保存。
2.1 晶型
2.1.1 檢測方法 用D8ADVANCE型X-射線衍射儀在銅靶、管壓為40kV,管流為30mA,掃描區(qū)間在20°~80°之間,掃描速度6°·s-1的條件下對Fe2O3粉體進行物相分析。
圖1 氧化鐵的XRD圖Fig.1 XRD of ferric oxide
2.1.2 檢測結(jié)果 氧化鐵X-射線衍射圖譜
2.1.3 結(jié)果討論 制備后的氧化鐵經(jīng)過XRD檢測后所得衍射圖用JADE 5.0軟件進行分析,通過與PDF-#卡號為33-0664的標準卡片對比后,發(fā)現(xiàn)2θ在 33.152,35.611,49.479,54.089,63.989°,對應于[104],[110],[024],[116],[300]衍射面處分別有強度不同的衍射峰,因此,可以判定實驗所得氧化鐵的晶型為斜方六面體系。
2.2 粒徑
2.2.1 檢測方法 將氧化鐵粉末分散到正己烷溶液中,進行超聲振蕩,放置在鋁片上待溶劑揮發(fā)后,噴金,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測粒子的形態(tài)和大小,放大倍數(shù)為20K。
圖2 氧化鐵的SEM圖Fig.2 SEM of ferric oxide
2.2.2 檢測結(jié)果 氧化鐵SEM圖像見圖2。
2.2.3 結(jié)果討論 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氧化鐵的粒徑進行觀察,所得結(jié)果圖像清晰度高。所制得的氧化鐵顆粒為球狀,直徑在100~150nm之間,分散程度較高。
本實驗以 Fe(NO3)3·9H2O 為原料,用水熱法制備氧化鐵超細顆粒。采用X-射線衍射(XRD)、掃描電鏡(SEM)對制得的粉體進行表征。結(jié)果表明,試驗中制備得到的氧化鐵超細顆粒晶型為斜方六面體系,顆粒為球狀,直徑在120~150nm之間,分散程度較高。為了得到粒徑更小,分散程度更高的氧化鐵納米顆粒,我們將會在此基礎(chǔ)之上研究氧化鐵制備過程中不同的制備條件對制得粉體產(chǎn)生的影響,摸索出制備氧化鐵納米粒子的最佳工藝條件的同時,對其氣敏性進行研究,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實驗工作。
[1]奎明紅.納米技術(shù)將創(chuàng)造“21世紀原材料”[J].造紙化學品,2009,21(3):43-44.
[2]Lizeng Gao,Jie Zhuang,Leng Nie,et al.Intrinsic peroxidase-like activity of ferromagnetic nanoparticles[J].Nature Nanotechnology,2007,(2):577-583.
[3]原偉偉,郭志武,勒海波.納米氧化鐵的制備及其對環(huán)己烷氧化性能的影響[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報),2008,35(4):6-10.
[4] Tom Kendall.Inorganic Colour pigment.Industrial Minerals[J].1994,(2):53-54.
[5]C.Pascal,J.L.Pascal,andF.Favier,M.L.Elidrissi Moubtassim,C.Payen.Electrochemicalsynthesisforthecontrolofγ-Fe2O3nanoparticlesize[J].ChemMaster,1999,11(1):141-147.
[6]張立德.納米材料和納米結(jié)構(gòu)[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349.
[7]張偉達.氧化鐵氣敏材料及傳感器[J].現(xiàn)代技術(shù)陶瓷,1993,(2):11-15.
[8]康昌鶴,唐省吾,等.氣、濕敏感器件及其應用[M].科學出版社,1988.99-115.
[9]婁向東,王天喜,劉雙枝,席國喜.氧化鐵光催化降解活性染料的研究[J].環(huán)境污染治理技術(shù)與設備,2006,4(7):97-99.
[10]張克力,孫聚堂,袁良杰,馮傳啟.無機合成化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148-152.
[11]施爾畏,陳之戰(zhàn),元如林,鄭燕青.水熱結(jié)晶學[M].科學出版社,59-60.
[12]施爾畏,夏長泰,王步國,仲維卓.水熱法的應用與發(fā)展[J].無機材料學報,1996,11(2):193-206.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for ferric oxide ultra-fine grain
CHEN Jia-min,CAIYu-ni,PENG Yu-chen,CHEN Ze-hong,XU Yan-yan,GONG Xiao-zhong(Key laboratory of functional polymer,College of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60,China)
TQ138.1
A
1002-1124(2011)02-0071-03
2010-12-14
陳嘉敏(1990-),女,深圳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學生。
導師簡介:龔曉鐘(1960-),女,教授,主要從事物理化學教學及納米材料、稀土金屬材料的研究,發(fā)表論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