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芳,羅亞軍,程碧軍
(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科技期刊社,湖北武漢430064)
科技期刊組稿方法淺談
曾德芳,羅亞軍,程碧軍
(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科技期刊社,湖北武漢430064)
組稿是科技期刊體現(xiàn)品牌價值和生命力的一項重要工作,組稿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期刊的內在質量和水平。本文就組稿的準備工作、組稿的方法與途徑進行了探討。提出了4種組稿途徑,重點討論了個別組稿的方式方法。強調了組稿準備工作重在選題和選擇作者;強調了編輯學養(yǎng)是組稿成功的關鍵。
科技期刊;組稿;方法
期刊是文化的載體和知識傳播的工具,科技期刊是以報道科學技術為主要內容的連續(xù)出版物。一本高質量的科技期刊應該具備:①讀者群廣,發(fā)行量大;②內容轉載率和引用率高;③創(chuàng)新能力強等三個要素。要想滿足這幾個條件,辦出高質量的期刊,編輯人員就必須重視選題策劃和組稿工作。選題策劃是科技期刊的生命力,它可以使期刊獲得與眾不同的品牌影響,彰顯刊物自身的特色,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組稿是期刊編輯部主動組織稿源的活動,是依據(jù)選題計劃,邀請合適的作者,就預定的題目撰文投稿。稿源是期刊的生命之源,充足的稿源是辦好期刊得天獨厚的條件,也是落實選題策劃的前提。
長期以來,由于資金缺乏等多方面原因,我國的科技期刊大多依賴于作者的自由投稿,主動組稿行為相對較少。依據(jù)來稿情況確定刊物的欄目和報道內容已是科技期刊編輯部的普遍做法。這種完全被動的工作狀態(tài)必將使我們的科技期刊缺乏關注的焦點和熱點,更無前瞻性可言,很難起到對本學科的發(fā)展作出有效報道,并將科研動態(tài)及時傳遞給讀者的作用。因此,開辟各種可能的渠道,通過多種手段吸引大量優(yōu)秀的稿件和作者,是編輯工作的重中之重[1]。然而,這對于辦刊時間不長,或影響力尚不是很高的科技期刊來說并非一件易事。一方面,科研人員要想自己的學術論文有高的被引用率,就不得不將優(yōu)秀論文投向國內外影響因子較高的期刊,或者是被SCI或EI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期刊。這樣一來,普通的科技期刊往往就不被納入投稿的目標期刊之中;另一方面,科技期刊要尋求好的發(fā)展,就必須有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作支撐。一般的科技期刊縱使約稿,也難以得到那些高水平作者、高質量論文的“垂青”。在我國當前的科研評價體系之下,這仿佛已成為不可調和的矛盾。然而,在此種形勢下,我們顯然不能消極地“等米下鍋”,而應該以積極的態(tài)度“找米下鍋”,想方設法開拓思路、挖掘新稿源。筆者從事科技期刊編輯工作十多年,現(xiàn)就實際工作中組稿經(jīng)驗談點體會。
組稿包含兩個前提:確定選題和選定作者。只有這兩件事辦好了,才能進入組稿的具體操作階段。當然,要想組稿工作取得好的效果,準確地選題、確定好約稿對象、編輯溝通等環(huán)節(jié)都不容忽視。
1.選題要準 “編輯要結合社會現(xiàn)實、文化需求、期刊定位、自己能調動的作者資源等實際情況來確定好具有預見性、引導性、現(xiàn)實性的選題方向”[2],既要“通過檢索查新追蹤學科研究前沿,了解相關選題的發(fā)展趨勢,又要估量當前完成此類選題的難易程度,還要了解讀者的需求,為確定選題和約稿方向提供依據(jù)”[3]。為了使組稿工作能有的放矢,在組稿前需要擬定組稿提綱,組稿提綱的擬定依據(jù)就是每一期期刊的選題策劃。首先,組稿提綱要明確體現(xiàn)刊物的風格和特色,如綜合性科技刊物、學術刊物、科普刊物等各有其自身的特色,應分別掌握。筆者所在的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科技期刊社下轄3種期刊《湖北農業(yè)科學》、《湖北畜牧獸醫(yī)》、《農家顧問》,三種刊物各有特色和市場定位。近幾年,該社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在選題策劃和編輯組稿方面,《湖北農業(yè)科學》注重追蹤和報道學科研究前沿的最新科研成果;《湖北畜牧獸醫(yī)》注重實用科技成果的傳播和推廣;《農家顧問》以服務“三農”為己任,注重農村實用技術的推廣和普及。由于找準了各自的定位,三刊協(xié)調發(fā)展,走上了良性發(fā)展的軌道。其次,組稿提綱要突出重點,不能面面俱到。一期刊物,圍繞策劃的選題要有較大篇幅的“重頭戲”,就可以保證整個刊物的質量在較高水平上。最后,組稿提綱要有發(fā)展的眼光和稿件實現(xiàn)的可能性。
2.作者選擇要準 提綱擬定后就要選擇作者、確定組稿對象了。作者選擇得準確與否,對于稿件的最終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當有了選題計劃,有了組稿提綱,就應十分慎重地選擇作者。選擇作者不一定是名家、大家,可選擇那些雖不出名,但確有真才實學的人。此外,應選擇那些正在研究某個專題、并有一定學術成就的作者,這樣,作者的撰稿內容與他正從事的研究任務或項目相結合,不僅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而且稿件的科學性也有保證[4]。
3.編輯要得力 有什么樣的期刊編輯,就有什么樣的期刊。編輯的學養(yǎng)是自身立足的利器,是期刊充滿生機的源泉,也是組稿成敗的關鍵要素之一。與作者能打成一片的前提是編輯要懂作者,懂作者的專業(yè),與之有共同的語言和專業(yè)平臺,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作者溝通交流,展開組稿工作。學者型編輯+嚴謹+真誠+耐心+合理的方法+合適的選題+合適的作者=組稿成功。
1.社會征稿 公開面向社會廣泛地征稿,是一條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征得大量稿件的有效途徑。它是通過書面方式以統(tǒng)一的要求、向更大范圍的作者征集稿件的方法。這種約稿形式往往是圍繞某一中心,或為新辟的某一專欄展開,要求更廣泛的作者撰稿。一般是編者事先對稿件的內容和形式提出統(tǒng)一要求,應征者按此寫作。如果題目出得好,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即可收到大量稿件。稿源充足,就有了遴選的基礎,質量也就有了保證。但面向社會公開征稿,是動員各方面力量來投稿,若非較大的選題,則不宜采用這種形式。
2.會議組稿 每種期刊都有自己的專業(yè)范圍和內容導向,而每年期刊所處的專業(yè)領域都會有相關的學術會議等活動,期刊應該積極投入力量,如組織編輯人員等參加行業(yè)內的各種會議、展會,利用這一機會組稿。編輯人員參加這些專業(yè)性很強的會議往往收獲是非常大的,既可擴大刊物的知名度,了解學術信息,又可以認識一批作者,還能介紹自己的選題設想,這是一條比較快捷、有效的途徑。但是,要使組稿獲得成功,一是會議的專業(yè)性要比較強,特別是一些專題的學術會議,都是針對學科當前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如果能在這樣的會議中直接向與會的專家、學者約到文稿,不僅能提高刊物的影響力,還能體現(xiàn)刊物在該學科領域中的指導作用。二是編輯人員要有較高的專業(yè)知識背景。參與高學術水平的會議,對編輯人員的專業(yè)水平也有相應要求。在參會之前,編輯人員應先做足功課,首先應了解該學術會議的主題,然后要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該主題國內外的研究概況及相關專家的研究進展。這樣參會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約稿時也能做到有的放矢。專家看到你這么“內行”、能如此了解他的研究領域和成果,無論對期刊還是對編輯人員個人一般都能產生良好的印象,也能接受約稿的請求。
3.個別組稿 個別組稿,主要有登門拜訪、電話相約、信函邀請等方式。具體采用哪種方式,應根據(jù)作者的實際情況和編者與作者的關系而定。個別組稿是編輯人員最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方式。它既有利于發(fā)揮作者的特長,又有利于滿足編輯部的特殊需要,組織來的稿件是“量體裁衣”而“量身定做”的,往往更有特色,不同于一般的“大路貨”。如《湖北畜牧獸醫(yī)》雜志2010年新開辟了一個“專家講座”欄目,2010年共策劃了數(shù)個選題,并根據(jù)選題的專業(yè)特點初步物色了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和湖北省畜牧獸醫(yī)局的相關專家為寫稿對象。為了順利組織到稿源,筆者多次與選定的作者進行電話聯(lián)系、郵件溝通,有的還登門拜訪,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既組織到了所需的稿件,同時也與相關作者建立了穩(wěn)固的聯(lián)系,爭取到了寶貴的作者資源。當年,這些約稿的選題見刊后,在讀者中產生了良好的反響,證明組稿是成功的。
個別組稿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電話組稿?!耙粋€電話通萬里,萬千內容一線牽”??焖?、省時、便捷是電話約稿的一大特點。由于行為對象的確定性,電話約稿既省去了寄發(fā)約稿函的繁瑣與時間拖累、書面符號的程式化與客套,又可馬上知曉約稿對象愿否合作和誠意如何,也可及時預判同約稿對象將來合作的可能性和合作效果。此外,如果不是國際長途,電話約稿還具有成本低廉的特點。電話約稿由于信道的雙向互通性,也為編者和約稿對象雙主體的互動、交流和共同提高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有利契機[5]。
(2)登門約稿。這是編輯組稿的主要途徑之一,比較適合于較熟悉的和有較高社會地位、影響力的作者。編者與作者“面對面”溝通,可以更直截了當,開門見山,點明正題,也可以采取漫談、聊天方式引出話題。在談話過程中要注意捕捉信息,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抓住不放。說不定,這種“窮追不舍”便能成就一篇讀者為之叫好、有影響力的優(yōu)質稿件。
(3)電子郵件組稿。這是在網(wǎng)絡時代迅速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約稿方式,代替了以前的信函組稿。當今網(wǎng)絡通訊非常發(fā)達,通過電子郵件、QQ、MSN等方式與作者溝通起來也是非常地快速與方便,這一途徑適合于與編輯人員比較熟悉同時能熟練運用網(wǎng)絡的作者對象。
不過,個別組稿的方式一般只能獲得一篇或一組稿件,不能像其他約稿方式那樣,一次可獲得較多甚至大量的稿件,這是它的不足之處,但作為眾多組稿方法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優(yōu)越性也很明顯。
4.通過編委會組稿 大多數(shù)科技期刊都有自己的編委會或顧問委員會,“編委會”全稱為“編輯委員會”或“編輯工作委員會”。作為科技期刊的重要學術組織機構,編委會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等辦刊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眾所周知,編委會成員一般都是各學科領域里的“執(zhí)牛耳者”,這些專家、學者對于自己專業(yè)范圍內的信息了如指掌,包括國內外專業(yè)發(fā)展的方向,前沿領域的動態(tài),知名專家、學者的情況,交叉學科的研究進展,學術爭鳴的熱點問題等。因此,通過編委會進行組稿,對于保證刊物的質量、提高其學術品味和擴大刊物的影響都是十分必要的。其具體方式可以是向編委會專家直接約稿,請編委會專家推薦稿件,或通過編委會專家組稿等。
此外,由科技期刊編輯部牽頭組織一些以學術交流為目的,以專題報告為主角的組稿會也是卓有成效的組稿方式。這不但可以提高編輯部的聲譽,同時也為本學科的科研人員提供了交流信息、促進合作的平臺。
總之,組稿的方式盡管多種多樣,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組織到適合期刊定位和辦刊宗旨、滿足讀者需求及體現(xiàn)刊物風格的優(yōu)質稿件??萍计诳木庉嬛挥蟹e極地做好選題策劃、組稿工作,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辦刊宗旨,體現(xiàn)刊物特色;才能不失時機,抓住熱點,跟蹤前沿,實現(xiàn)對所在專業(yè)領域科研活動的及時報道,進而實現(xiàn)刊物學術質量的飛躍。
[1]劉玉姝,何亞楣,李國強,等,開拓學術期刊優(yōu)質稿源的途徑[J].編輯學報,2010,22(4):362-363.
[2]楊文德.約稿藝術縱橫談[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8,(1):35.
[3]曹作華,謝貞,王紅麗,等.科技期刊編輯的組稿策略[J].編輯學報,2006,18(6):447.
[4]趙宏校,葛之江.科技期刊的選題原則與組稿方法[J].航天器工程,2007,16(5):100-103.
[5]李建軍,劉會強.科技期刊編輯電話約稿的特點與方法[J].編輯學報,2010,22(4):288-290.
G232
A
1003-8078(2011)03-0161-03
2011-04-30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1.03.58
曾德芳,女,湖北京山人,編輯,碩士,主要從事科技期刊編輯出版工作。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