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勇
(武鋼研究院信息所《武鋼技術》編輯部,湖北武漢430080)
提高科技期刊校對效率和校對質量的方法探討
江 勇
(武鋼研究院信息所《武鋼技術》編輯部,湖北武漢430080)
校對是編輯出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針對目前科技期刊“編校合一”的工作方式,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據(jù)這些不足提出一些提高科技期刊校對效率和校對質量的方法,指出分項校對中宜采用量化分項校對來進一步降低校對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疏漏和錯誤。
科技期刊;校對;分項校對;量化
校對被稱為編輯“六藝”之一[1],是編輯出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擔負著最后把關的重任,校對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書刊出版質量的優(yōu)劣[2]。當前,科技期刊編輯部由于規(guī)模、人員編制、經(jīng)費等因素的影響,大多采用“編校合一”的工作方式,即不設專職校對人員,由責任編輯兼任校對工作。這是當前科技期刊發(fā)展的趨勢,更有甚者已經(jīng)發(fā)展成“編校排合一”的工作模式[3-4]。這種模式用于科技期刊有其明顯的優(yōu)勢,因為科技期刊專業(yè)性較強,編輯人員既具有相關專業(yè)的豐富知識,又對作者的修改稿進行了審讀和加工,所以同時擔任校對即快捷又準確;然而該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5]。編輯人員的精力是有限的,盡管目前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很多工作可以在計算機的輔助下較快地完成,但目前編輯人員已不僅僅從事簡單的審稿和編輯加工工作,還必須承擔信息采集、選題策劃、組稿、廣告經(jīng)營等工作,這必然分散了編輯人員的精力,縮短了用于期刊校對的時間。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統(tǒng)籌兼顧,提高校對效率且不影響期刊質量就變得非常重要。只有效率提高了,編輯人員才會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選題策劃、廣告經(jīng)營等工作中去,期刊的整體質量才會得到提升。本文主要討論了提高校對效率和校對質量的方法。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普及,科技期刊編輯部的來稿基本上都是電子稿件,編輯加工也大多直接在電子文檔上進行。與傳統(tǒng)相比,這不僅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和開支,稿件本身的錯誤率也相對傳統(tǒng)紙質投稿降低很多??萍计诳呐虐嬉嗖捎糜嬎銠C排版,如方正、飛騰等專業(yè)排版軟件,即通過對編輯加工后的電子稿件進行復制、粘貼并附上專門的命令語言來快速實現(xiàn)排版。一般認為,在這種工作流程下,校樣中基本不會存在太多的“異同”差錯,因此將更多的精力用于“校是非”。其實不然,至少在現(xiàn)有的期刊出版流程下,“校異同”依然是不可或缺、至關重要的。這是因為,首先,排版人員對科技期刊刊載內(nèi)容中的專業(yè)術語及文章內(nèi)容不熟,很容易因對內(nèi)容的誤解而出錯;其次,編輯加工后的電子文件在導入方正等專業(yè)排版軟件中,由于軟件本身的缺陷,部分內(nèi)容因無法導入而產(chǎn)生漏排、錯排,比如有的作者習慣于使用word自帶的“㎏”、“㎝”等符號,而不是通過鍵盤錄入“kg”、“cm”,方正排版系統(tǒng)無法識別這些word自帶的單位符號,因而產(chǎn)生漏排;最后,由于排版人員工作方式和習慣的不同,往往可能產(chǎn)生將他處文字替代本處文字、將他處圖表替代本處圖表、漏行、漏段等錯誤。這些錯誤往往在“校是非”下的通讀中不容易察覺,對期刊內(nèi)容質量的影響卻是致命的。因此,“校異同”依然是科技期刊校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在一校的校對工作中,一定要重視原稿[6],采取對校法進行校對,這雖然浪費時間,但對提高期刊校對質量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請作者自校校樣,是提高校對質量的方法之一。因為由于專業(yè)的差異和知識量的限制,編輯人員無法做到對每篇文章都非常理解,在涉及到一些非常專業(yè)化的內(nèi)容時,通過讓作者自校往往可以查出一些內(nèi)容上的專業(yè)性差錯,同時也可以避免期刊社與作者之間產(chǎn)生一些不愉快的矛盾。因此,大多數(shù)科技期刊會采用作者自校校樣的方法。他們往往是將校樣復印后通過郵寄給作者,由作者自校后再通過郵寄返還。這是一個非常浪費時間的過程,往往由于作者自校樣遲遲沒有返還而不得不推遲將修改后的紙質校樣送印刷廠的時間,這也極大的降低了校對效率。要提高該環(huán)節(jié)的校對效率,可以采用便捷快速的網(wǎng)絡資源,將校樣轉成pdf格式或通過掃描儀掃描成pdf格式(為了控制文件大小,一般采用黑白二值、300ppi的分辨率即可),通過電子郵件發(fā)送給作者,最好再及時通過電話或短信通知盡快返回,這樣可以節(jié)省校樣經(jīng)過郵局的周轉時間,也不會造成因信件丟失等原因造成作者無法收到校樣的麻煩,大大提高了校對效率。
分項校對法也是提高科技期刊校對質量的方法之一。所謂分項校對,就是把刊物各部分內(nèi)容進行分項,按不同的項目分開校對的方法[7]。該校對方法有別于傳統(tǒng)的校對方法,是對期刊整體中容易忽略的不連續(xù)“點”進行校對的方法,這些不連讀的“點”包括頁眉、頁腳、作者簡介、參考文獻、目次頁、補白等容易忽略的“死角”。這種校對方法對于“編校合一”的校對模式特別適用,因為“編校合一”模式下,編輯人員由于精力分散,加上由于對稿件內(nèi)容特別熟悉,往往容易對錯誤“熟視無睹”[4],結果導致顧此失彼、丟三落四,產(chǎn)生“死角”。分項校對法已被不少期刊編輯所接受采納,并不斷摸索出具體的使用方法[8]。
筆者認為,單采用分項校對亦不排除會產(chǎn)生疏漏,宜在分項校對的基礎上進行量化校對,即針對不同期刊的特點,結合編輯校對人員多年來的經(jīng)驗總結,列出所在期刊可能會產(chǎn)生疏漏和錯誤的分散“點”,并擬成量化的校對分項表,校對人員根據(jù)該校對分項表逐個進行量化校對,校對完成后進行簽字確認。這樣一來,校對人員就可以通過量化校對分項表明晰地看出哪些地方已經(jīng)校對確認,哪些地方尚未校對,從而避免進行重復校對,有效提高校對效率。
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chuàng)新,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手段也將運用于出版行業(yè)??萍计诳鳛槌霭嫘袠I(yè)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其編輯出版工作也要緊隨時代的步伐,不斷摸索創(chuàng)新出新的更高效更符合實際的工作方法和運營模式,其中期刊在編輯、校對工作中的量化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方法和思路。只有這樣,編輯、校對質量才會得到大的提高,期刊整體的發(fā)展和運營才會得到大的發(fā)展。
[1]姜仁達,王偉.高校學報編輯流程中的審、編、校關系的探討[J].蒙自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4(6):47-50.
[2]魏群.加強校對工作 提高期刊質量[J].河南社會科學,2002,10(5):166-167.
[3]郝拉娣,關 偉,劉琳.對編、排、初校合二為一的探討[J].編輯學報,2003,15(6):416-417.
[4]方月嬋.科技期刊編排校合一探討[J].新聞傳播,2009,(5):59.
[5]童華峰.編校合一的弊端及其改進[J].編輯學報,1998,10(1):14-15.
[6]金 欣.編校合一情況下的校對工作[J].石家莊師范??茖W校學報,2002,4(3):95-96.
[7]張桂蘭,楊麗芬,侯淑梅.淺談三校與分項校對[J].中國醫(yī)學期刊研究,1997,14(1):17.
[8]吳紅艷,顏巧云.分項校對法在識別編排規(guī)范性錯誤中的應用[J].編輯學報,2005,17(5).
G232.2
A
1003-8078(2011)03-0120-02
2011-04-14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1.03.43
江 勇,男,安徽省東至縣人,編輯,主要從事科技期刊編輯工作。
(周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