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華
(黔南州消防支隊,貴州都勻 558000)
在高層建筑設計時,消防登高面如果未按照《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2005年版)(以下簡稱《高規(guī)》)科學合理設計,在火災發(fā)生時消防車輛及消防隊員無法靠近建筑主體實施救援,不僅會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樣還直接威脅到消防隊員的人身安全。國內外許多案例證實了消防登高面和作業(yè)場地的重要性。因此,合理設計高層建筑消防登高面和登高場地,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高規(guī)》第4.1.7條對消防登高面提出基本要求,即“高層建筑的底邊至少有一個邊長或周邊長度的1/4且不小于一個長邊的長度,不應布置高度大于5m、進深大于4m的裙房,且在此范圍內必須設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以上條款有三層含義:登高邊不應小于1/4周邊長,且不小于一個長邊的長度;消防登高面的一側必須設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對裙房高度和深度的明確規(guī)定。但由于地形、經濟利益等原因,建筑設計的消防登高面往往達不到《高規(guī)》要求。
為達到新穎、標志性等效果,設計者往往會在建筑臨街的消防登高面設計有大面積的玻璃幕墻。玻璃幕墻通常使用鋼化玻璃,該玻璃耐火性能差,高空破拆難度大,火災時因高溫會引起大面積脫落或炸裂,對疏散人群、消防隊員造成危害,影響滅火救援,增加火災的撲救難度和危險性。同時火災時玻璃幕墻的破裂,將注入新鮮空氣造成火勢加速蔓延。
高層建筑消防登高面是登高消防車靠近高層主體建筑,開展消防車登高作業(yè)及消防隊員進入高層建筑內部,搶救被困人員、撲救火災的建筑立面。要完成消防車登高作業(yè),就必須有登高作業(yè)場地。登高作業(yè)場地是指沿建筑登高面實施登高作業(yè)的操作地面和空間。只有登高面而無登高場地救援工作是無法完成的。在實際設計審核中,多數(shù)登高場地的設計僅以環(huán)形消防車道寬度來考慮,不能滿足重型消防車輛的使用要求,特別是建在坡地上高差大的建筑,其環(huán)形消防車道坡度較大,如遇惡劣天氣更不能滿足消防車輛的正常使用。再者就是路面強度不夠,不能滿足消防車最大荷載的要求。
屋頂疏散平臺和許多建筑的轉換層是火災發(fā)生時人員躲避火災威脅的臨時避難場所。也是消防登高車對受災人員進行及時救援的重要場地。為最大化利用建筑物,建設使用單位往往將屋頂設置成各種形式復雜的屋架和玻璃棚,或將屋頂和架空的轉換層改造裝修成封閉的辦公室等,發(fā)生火災時,受災人員無法逃到疏散平臺避難。有的小區(qū)在消防車道和登高場地設置停車位、花壇、路障,還有的在消防車道和登高面上空橫架各種通訊電纜等,一旦發(fā)生火災消防人員難以對受災人員進行救助,影響滅火救援。
(一)加強審核、驗收及監(jiān)督工作。設置消防登高面是為了消防登高車作業(yè)的需要,在發(fā)生火災時能保證對高層建筑內的人員及財產進行及時救援。因此審核、驗收、監(jiān)督人員應深刻理解《高規(guī)》中相關條款及消防登高面的定義內涵,及時糾正設計中的問題。同時消防審核人員要多與設計人員進行溝通,宣傳《高規(guī)》并在設計時嚴格執(zhí)行。建設施工單位在消防審核后將進行建設施工,但實際施工時會出現(xiàn)設計變更或未嚴格按照設計施工的情況,因此消防人員應經常到施工現(xiàn)場進行消防監(jiān)督檢查,依法做好消防工程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使竣工的建筑消防工程與設計相一致,確保防火安全。
(二)消防登高面的分段設置。地處山區(qū)的城市,由于地形地貌或建筑造型需要等原因,許多建筑物為不規(guī)則形狀,設計時這類高層建筑的登高面長度很難達到規(guī)范要求;有些標志性建筑,由于造型和結構上的需要,在主體結構達到一定高度后,在不同的側面發(fā)生變化性設計,導致內部功能變化使得防火分區(qū)出現(xiàn)變化分隔,登高面也不能設置在建筑主體固定的一個側面上。以上平面、空間立體變化較多的高層建筑及客觀上登高面的長度設計不能滿足《高規(guī)》要求的,建議結合規(guī)范要求及實際情況,在保證滿足1/4邊長登高面總要求條件下,探索進行分段設置登高面。登高面分段設置在建筑的不同側面,消防隊員可從建筑不同側面進入高層建筑進行救援,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分段設置登高面還適用以下情況,容積較大的高層建筑,其內部往往采取防火分隔來劃分防火分區(qū),對建筑進行縱向或水平方向分隔。火災發(fā)生時,防火分隔設施會自動或機械操作阻隔火災。致使登高面難于滿足各個防火分區(qū)的撲救登高要求。同時分隔也將消防隊員阻隔,使消防隊員不能完成救援任務。如果對該類高層建筑采取分段設置登高面,就能較好的顧及建筑不同側面區(qū)域防火分區(qū)的撲救要求。
(三)為了達到整體效果,某些建筑設計有玻璃幕墻,建議玻璃幕墻一側地面不應該設置登高場地及安裝滅火用室外消防栓、水泵結合器等。
(四)由于地形等因素,在登高面一側設置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確有困難,可在考慮消防安全與經濟價值等綜合因素下,每幢建筑應滿足有一個直通樓梯間的出口于登高面一側,且設防火挑檐,同時各層靠外墻的樓梯間窗口也宜設防火挑檐;消防登高面應靠近建筑物的主樓梯或陽臺、窗口。
(五)裙房高度和深度要求。為保證在施救時登高消防車的曲臂能靠近高層建筑,應根據(jù)當?shù)叵涝O備的配備情況,計算裙房高度和深度,在登高面一側要滿足規(guī)范中裙房高小于5m的要求,進深在4m范圍內,否則不能設計裙房。
(六)消防登高面與登高作業(yè)場地及消防車道要有機聯(lián)系,形成一個有機體,才能順利完成火災救援任務。在工作實踐中消防登高車的登高作業(yè)場地范圍主要參照消防車的技術參數(shù)確定。根據(jù)國內登高消防車的最大長度約15.6m,以及車道寬度,在留有余地情況下,登高場地宜為18m長×13m寬。登高作業(yè)場地上空登高車作業(yè)幅度范圍內不能有架空管線和高大樹木、路燈等障礙物。登高作業(yè)場地必須為硬地,承重力應滿足大型消防車荷載不小于30t的要求。供消防車停留的作業(yè)場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消防車道設置則是為了滿足消防登高車能及時到達救援登高作業(yè)場地。高層建筑消防登高車道為確保在緊急情況下的車輛交匯,需考慮云梯車的支腿跨距,車道應設置環(huán)形消防車道,不能滿足時應設回車場及雙車道;消防車最小轉彎半徑應按照該地區(qū)最大消防車轉彎半徑考慮,重型系列消防車最小轉彎半徑不小于12m;為防止車輛打滑,消防車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 ~10%。
(七)投入使用后,必須保持原有的消防設計和功能。不能將屋頂?shù)氖枭⑵脚_設置玻璃棚、改造裝修成封閉的辦公室、花園等,對一些設置有轉換層和屋頂疏散功能的高層建筑應保持轉換層屋頂敞開通風。如2010年3月17日貴州黔南云中大廈發(fā)生重大火災,受災群眾疏散到屋頂疏散平臺暫時避難,避免了重大傷亡。這一實例充分說明屋頂疏散平臺的重要性。同時不能在消防車道、登高場地上設置各種車位、路障、植樹以及上空架設電纜電線等。
[1]GB50045-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2005年版)[S].
[2]JGJ100-98,汽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S].
[3]CJJ83-99,城市用地豎向規(guī)劃規(guī)范[S].
[4]白潔.高層民用建筑消防登高面和消防登高作業(yè)場地的消防設計[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9,(9):16.
[5]趙青華,等.高層居民建筑撲救登高面分段設置探討[J].科技信息,2009,(180):253.
[6]趙青華.關于高層民用建筑消防設計與實踐問題研究[J].中國水運,2008,8(5):18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