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飛達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華天小學,浙江 寧波 315010)
理論與方法探索
小學體育課教學游戲運用的宜與忌
鮑飛達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華天小學,浙江 寧波 315010)
在小學體育課教學實踐中,學生對體育游戲?qū)W習通常都非常感興趣,游戲內(nèi)容由于形式簡單,內(nèi)含競爭比賽,既有接觸,又有對抗,對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明顯。當前部分創(chuàng)新游戲存在有流于形式、嘩眾取寵等弊病。筆者認為,當前的體育教學中游戲的運用應做到針對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因此,在小學游戲教學中準確把握“三宜三忌”的原則,注重繼承傳統(tǒng)與適度創(chuàng)新相結合,講究方法和技巧,進而提高體育游戲在課堂運用中的實際效果。
體育游戲;課堂教學;“三宜三忌”
小學體育課教學中,游戲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運動形式。許多游戲?qū)⑴?、跳、投等各種活動融為一體,很適合青少年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在當前的體育教學中,一些體育教師在運用游戲活動時一味的照搬照抄,不論哪一水平、層次的學生,也不論合適與否,將游戲內(nèi)容逢課必用,使得一些游戲成為課堂教學中的敗筆,教學場環(huán)節(jié)受到破壞。因此,如何在體育課教學中選擇和正確運用體育游戲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下面將結合筆者在學校體育課教學中有效運用游戲內(nèi)容,豐富體育課活動形式所采取的一些方法,談談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游戲手段的“三宜三忌”原則,以此論述體育課教學中合理運用游戲。
1.1 一宜把握時機
體育技術、技能教學中游戲法的運用,要注意學生動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階段的任務與要求,各個項目的基本技術教學都有豐富的游戲內(nèi)容可以選擇、創(chuàng)編。游戲在技術教學中的運用,關鍵在于如何把一些基本技術創(chuàng)編到生動活潑的游戲中,使其具有游戲的特點,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值得注意的是,游戲運用于技術教學,要注意運用的時機。
通常情況下,在初學動作階段,不宜采用游戲法,此時學生需要的是能夠熟練地完成動作,并達到建立動力定型。而動作技能基本形成后的鞏固與運用階段可多采用游戲形式,以便在變化和提高難度的情況下使學生動作技能得以鞏固。
在技術技能課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改變單一枯燥的練習形式,采用一定的游戲方法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學會技術動作。如果本堂課安排了籃球內(nèi)容,那么就可以把籃球充分利用起來,如運球接力比賽、合作搬運球、直線地滾球等,使學生在游戲中既起到熱身效果,又熟悉了球性。學生在比賽時情緒高漲,從而帶動了基本部分的開展。當學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技術以后,可以組織投籃晉級、曲線運球等,使籃球技術游戲化。
游戲過程中必須加強組織性和紀律性,這是游戲順利、安全進行的保證。如分組后,各自都要按指定的方法和規(guī)則進行游戲,特別是投擲項目及在跑動中進行的游戲和球類游戲等,更要注意有次序、有步驟、秩序井然地進行,否則易出現(xiàn)混亂,甚至出現(xiàn)傷害事故,影響教學的正常進行。
1.2 二宜教材相關
體育教學的特點決定了教學過程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參加練習,承擔運動負荷。動作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學習者良好的身體機能和心理狀況是動作技能形成的必要條件。合理的設計、安排體育游戲在技術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改善教學氣氛,使單調(diào)、枯燥的練習變得生動活潑,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運動技能的有效形成。
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選擇創(chuàng)編一些以基本技術為素材的體育游戲,在游戲中鞏固動作技能。例如,籃球的運球技術教學,可選用運球中保護與破壞游戲。學生在教師規(guī)定活動范圍內(nèi),每人一球,在運球過程中主動破壞他人的球,并力爭保護好自己的球不被破壞,這種游戲的運用加大了練習的難度,增添了練習的趣味性,有效地鞏固運球技術,提高了控球能力。再如,田徑教學中的彎道跑技術,除了在準備活動中進行各種圓形跑的游戲活動,為彎道跑技術打好基礎外,還可在教學過程中選用一些弧形跑、圓形跑游戲,鞏固提高彎道跑技術。而體操教學中,可有針對性地選用“跳山羊”“過獨木橋”等游戲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發(fā)展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能力等。
通常情況下,作為課的設計者應從教學效果出發(fā)運用、設計游戲。那種單純只為提高學生興趣而設計的游戲應盡量少用,那種舍本逐末、主次不分、只為追求課堂氣氛的體育游戲只能導致技能教學效果的低下,是不可取的。
1.3 三宜繼承創(chuàng)新
游戲是人們在生活中開創(chuàng)和運用的,傳統(tǒng)的體育游戲有其獨特的功能和實際效用,但課改以后體育教學中對教學形式又融入了更多的內(nèi)容。所以,體育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從滿足教學需要,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銜接等方面入手;利用豐富多樣的手段,方法把一些傳統(tǒng)游戲改“活”改“新”,以重新喚起學生對傳統(tǒng)游戲的“再認識”,投入其中。
在體育課教學中游戲內(nèi)容要以多種活動形式出現(xiàn),否則學生對沒有新意的游戲也會感到無聊,同一種游戲可適宜改變規(guī)則、形式、器材、人數(shù)等。同時,我們也倡導教師、學生共同進行游戲,使體育課堂教學更加富有生命力。
2.1 一忌不分主體
首先,游戲活動應考慮到男女學生在心理、生理特點的區(qū)別。男同學喜歡激烈刺激性強、難度和運動量大、競爭較激烈的游戲內(nèi)容;女生則喜歡參加動作偏向于柔和的內(nèi)容。如游戲“推小車”這個趣味性很強,但女生卻不宜做,主要是由于女生手臂支撐能力有限,支撐已是力不從心,何談支撐快速前行?如果教學中胡亂加以運用,后果只會導致女生半途失敗,匆忙收場的現(xiàn)象,且極易引發(fā)安全事故。
另外,創(chuàng)編和選擇的游戲還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游戲的動作、情節(jié)、規(guī)則和組織方法都要與學生的身體條件、認識能力和心理態(tài)度相適應。過于簡單陳舊的游戲,高年級學生不感興趣;太難的游戲,低年級學生不易理解或難以完成,他們同樣也會失去興趣。只有切合學生實際,又能激發(fā)學生練習興趣的游戲,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2 二忌不分主次
有些教師為了達到體育課堂氣氛,將各種各樣的游戲生搬硬套地加入到體育教學內(nèi)容中,如一次教師教壇新秀評比中,一位老師在投擲課原地側(cè)向投擲輕物體的教學中,將錄音機和戰(zhàn)爭片中槍炮音效引入課堂,在基本部分學生投擲輕器械時,嘈雜的背景音效遠遠蓋過了教師的講解與組織聲音,整堂課在轟轟烈烈的混雜聲中結束,課堂教學效果極差。
游戲目的是為了有效地配合達成教學任務,內(nèi)容的選擇理應盡可能多地與教材有相對緊密的聯(lián)系。游戲除了可單獨作為一個教材上課之外,還應考慮到與其他教材搭配的合理性,不然就起不到游戲在教學中應有的作用,如籃球傳接球教學盡可能不采用“運球接力”的游戲,上肢的教學內(nèi)容盡可能不安排跑的游戲。
2.3 三忌不分時間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的準備部分,學生還處于待入狀態(tài),注意力還不夠集中。因此,開始部分安排的游戲就不應該是運動強度大的游戲,而是讓學生經(jīng)過充分熱身,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不應將游戲內(nèi)容作為教學的主體內(nèi)容而影響到基本部分的教學時間。因為基本部分是整堂體育課學習與健身的重點,教師要傳授的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都安排在基本部分,如果游戲的時間占用過多,勢必影響到主體教學。
在適當?shù)臅r機安排一些跟本練習項目有關的游戲就會起到一種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那些不分時間、情節(jié),任意添加的游戲極易造成教學程序的混亂,甚至出現(xiàn)嚴重的教學失誤。
在體育課游戲活動中,體育教師應當合理有效地選擇活動的內(nèi)容、時機和活動形式,讓學生在游戲的活動中體驗參與的樂趣和達到健身目的,教師和學生能創(chuàng)造一些切合當?shù)伢w育課堂的個性化游戲,制定合理有效的游戲規(guī)則,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這不僅可以充分滿足學生主體發(fā)展的需求,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游戲的目的是為教學服務,脫離了這個基本目標就違背了體育教學的實質(zhì),走入為“快樂”而游戲的怪圈。本文所提出游戲在體育課堂中運用的“三宜三忌”原則,目的就是為了我們能夠在實施游戲教學中易于掌握、便于實施。
[ 1 ] 蔡錫元,李淑芳.體育游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G807.1
A
1674-151X(2011)07-12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7.063
投稿日期:2011-02-25
鮑飛達,小中高級,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