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永勝
(重慶大學 城市科技學院,重慶 402167)
獨立學院是在我國加快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背景下出現(xiàn)的一種有別于公立和民辦的新型高等教育辦學體系,是普通高校按新機制、新體系舉辦的本科層次二級學院。獨立學院學生基本上為80后、90后獨生子女,家庭條件較好。這些學生興趣廣泛,個性較強,在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優(yōu)勢,在文體方面有著較為突出的特長,個性特征呈現(xiàn)多樣性。但是獨立學院生源是三本線左右的學生,學生的文化基礎、思想水平、人文素質參差不齊,其中只有少部分學生是由于某種客觀原因不能上二本或一本,而落入三本的,大部分學生都因為在學習上和自律上有缺陷而進入三本學院。目前,獨立學院辦學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隨著社會對人才素質質量要求的日益提高,獨立學院作為新興教育體系下的高等院校,肩負著做好堅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培養(yǎng)出業(yè)務精、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的艱巨任務。重慶市某獨立學院圍繞借鑒“母體”院校的學生培養(yǎng)方案,在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中,建立以思想政治素質為核心,以知識素質為基礎、以創(chuàng)新能力和社會實踐素質為關鍵的綜合評價體系,有利于把培養(yǎng)目標具體落實在每個學生的行為和活動中,從而有效地促使學生在各方面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fā)展,扎扎實實地落實培養(yǎng)目標。獨立學院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的建立可以將教育和教學工作有效結合,推動獨立學院育人整體目標的實現(xiàn)。
見附錄。
重慶市某獨立學院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是根據(jù)自己的辦學特色和理念借鑒了“母體”院校學生(本???德智體綜合測評條列。測評內容缺乏全面性、深刻性和創(chuàng)新性;測評內容缺乏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結合;測評體系缺乏層次性和結構性,整體體系以借鑒、試行為主,缺少創(chuàng)新,沒有自己固定的體系。然而,為了使評定體系更加創(chuàng)新化、完善化,學工處每學期都收集大量的更改體系、完善體系的問卷調查或意見。通過4年多的不懈努力,獨立學院學生綜合測評體系從單一走向多元化,不斷地創(chuàng)新著、不斷地完善著。
經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獨立學院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大體上近似于“母體”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但是測評內容缺乏全面性和深刻性。如在測試思想道德素質這方面忽略或淡化為社會服務,為他人無私奉獻,見義勇為(搶險救災、拾金不昧、搶救傷殘),積極報名義務獻血者和積極參加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校風學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成績突出者等突出事跡加分和班級評分、團委學生會評分、軍訓、公益勞動及勤工儉學等方面內容。這幾點有可能會使學生忽略或淡化集體觀念、國防建設、社會責任和義務、自立自強意識,尤其是一部分90后的大學生道德理念單薄,個人修養(yǎng)缺失等問題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與社會脫節(jié),缺少社會實踐能力,無法準確權衡步入社會后的機遇和挑戰(zhàn)。所以以上測評使獨立學院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更成熟,在學院為社會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復合型、創(chuàng)造型、協(xié)作型”人才中起不可忽視的作用。
現(xiàn)實行的測評制度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素質測評量化體系明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不夠,不能有效地滿足素質測評的需要??陀^化是素質測評追求的根本目的。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素質測評不斷由定性向定量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素質測評非常復雜,而且如情緒、情感、鑒賞力、思想、態(tài)度等要實現(xiàn)量化困難很大。與“母體”院校的學生綜合測評實施方法相比,獨立學院學生綜合測評體系內部出現(xiàn)“智育成績”所占比率偏低。如:“母體”院校,德∶智∶體 =2∶7∶1;獨立學院,德∶智∶體 =3.5∶5.5∶1(以上比率分析見圖1)。其直接結果使部分學生忽視科學文化課程,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學習積極性不高,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校風、學風和班風建設。
圖1 “母體”院校與獨立學院學生綜合測評體系
與“母體”院校學生綜合測評體系相比,獨立學院目前實行的測評內容缺乏層次性與結構性。如“母體”院校德育測評分為德育理論、德育實踐表現(xiàn)、品德表現(xiàn),以及德育獎勵分、德育表現(xiàn)扣分等,各分類中所含內容廣泛。而獨立學院德育測評只簡單分為思想道德素質和拓展性素質兩個方面,涉及的內容不夠全面。這使得體現(xiàn)獨立學院學生綜合素質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獨立學院學生的公益實踐項目、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成績無法真正地體現(xiàn)在綜合測評體系中。
獨立學院現(xiàn)有的學生評價體系已不能完全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構建一種人性化、多元化、科學化,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且具有發(fā)展性和服務性的評價體系勢在必行。只有加強基礎教育,拓寬專業(yè)口徑,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改革大學人才培養(yǎng)體系,才能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
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可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要注重全面性、社會性、未來性和創(chuàng)造性。測評的實施過程,由簡單的主觀評價、單一的測評手段、抽象的權威性測評逐步向客觀測評、現(xiàn)代綜合測評、具體的民主化測評等方向發(fā)展。促進大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之外,更要作為素質教育的補充,促進大學生全面成才全面發(fā)展。
根據(jù)自身的情況設置合理的測試內容。該測評體系可以包含3(一級指標包括:德育測評、智育測評、體育測評)個或4(一級指標包括:德育測評、智育測評、體育測評、創(chuàng)新性和拓展性測評)個一級指標,每一個一級指標又包含二級指標,每一個二級指標又包含若干個評價要素。因為創(chuàng)新性和拓展性測評跟德、智、體相結合的話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我個人建議使用3個一級指標更為妥當。不同的院??梢愿鶕?jù)自身的情況設置適合自己的測評體系。
一個合理有效的獨立學院學生綜合測評體系一定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如:德育測評的定性指標由德育理論(政治理論課、品德課)、德育實踐表現(xiàn)(各項思想教育活動、軍訓、社會實踐、公益勞動及勤工儉學)、品德表現(xiàn)(政治思想、學習態(tài)度、紀律作風、集體觀念、勞動衛(wèi)生、文明禮貌)、獎勵分和扣分(結合德、智、體)等方面組成,定量指標可分為榮譽、社會工作、競賽獲獎、突出事跡(校風學風建設、無私奉獻、拾金不昧、無償獻血、見義勇為等);智育測評定性指標主要由學習態(tài)度(曠課、遲到、早退、自習、紀律、作業(yè)、班會、晚歸、未歸等)、獎勵分和扣分組成,定量指標主要是學習成績、外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專業(yè)學科領域等級考試情況、實踐操作技能等;體育測評(身心素質)定性指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獎勵分和扣分組成,其定量標準就是體育成績是否達標、能否參加體育競技比賽、心理是否健康、人際關系是否和諧。
大多綜合測評注重靜態(tài)數(shù)據(jù)的分析,如成績的分析等,忽略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導致測評結果不能正確反映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只有科學合理地將結果測評和過程測評結合,動態(tài)和靜態(tài)結合,才有可能真實反映出測評對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從測評工作來看,合理有效的權重比的分配將直接影響綜合素質測評的結果。一般都是自評、班組評、教師評(輔導員、班主任、指導老師)相結合,并且權重比一般都是2∶3∶5。這樣可以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學生。測評過程要體現(xiàn)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有些問題的存在是由學生對方案理解上的偏差所造成的,這固然有方案表達不準確、不嚴密的地方;一些很明確的規(guī)定,由于學生理解的角度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認識。因此,有必要通過宣傳統(tǒng)一學生對方案的認識,避免產生誤解。為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應將測評方案發(fā)到每個班級或寢室進行學習,再由輔導員召開班會進行解釋。
任何一個測評系統(tǒng)都不是盡善盡美的,只有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暴露其弱點和不足,以利改進和發(fā)展。獨立學院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系統(tǒng)也是一樣,也將受到實踐的檢驗和制約。為此,我們在實施測評系統(tǒng)的全過程中,要不斷根據(jù)新情況、新特點,以及暴露出來的問題加以總結和提高,以更完美的系統(tǒng)結構方式投入運行。
獨立學院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與實施,都應該充分體現(xiàn)“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管理育人理念。綜合素質測評作為學校對大學生的一種綜合評價、激勵制度與措施,要正確地發(fā)揮評價與激勵學生的作用,在測評指標體系不變的情況下,必須保證各指標體系成績比例的科學合理。
獨立學院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一種新形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當發(fā)揮自身“新”的優(yōu)勢。轉變以發(fā)展智力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樹立德、智、體和非智力因素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育觀念;轉變以做事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樹立做事和做人的教育觀念。把學業(yè)與其他方面的素質分開來,按各自的規(guī)律、標準進行測評,這樣的測評結果才有參考價值。也就是實行多項素質測評。這樣的測評功用,不只是為了評獎,還是一個使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評估、自我激勵的訓練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素質測評的目標導向作用,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
附錄:
評分方法:N=A×20%+B×55%+C×10%+D×15% ±E,其中N為綜合測評成績,A、B、C、D分別為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拓展性素質,E為獎懲加減分。該體系包括4個一級指標,不同的指標所占的權重參考系數(shù)分別為0.2、0.55、0.1、0.15。每一個一級指標又包含二級指標,每一個二級指標又包含若干個評價要素。
(1)思想道德素質(20%)主要是考察學生政治表現(xiàn)、專業(yè)思想、學習態(tài)度、遵紀守法、集體觀念、勤儉節(jié)約、勞動觀念、文明修養(yǎng)、嚴于律己、團結友愛等方面,總分為20分。
(2)科學文化素質(55%)主要是考察學生基礎知識能力素質、專業(yè)技能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素質等方面,總分為55分。
(3)身心健康素質(10%)主要是考察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方面,總分為10分。
(4)拓展性素質(15%)主要是考察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文藝體育競技特長,學術水平、其他能力等四方面的內容,總分為15分。
(5)獎懲主要是反應該生獲得各種證書、榮譽稱號以及違紀扣分情況記載,總分為±5分。
3.1 單項評分
對學生參評學期的德智體等方面逐項評分,每項評分不得超過該項最高分值。
(1)思想道德素質單項分: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績、操行測評成績和輔導員給予的考評成績三部分組成,總分20分。其中理論課成績10分(兩課成績的10%),操行測評5分(含學生政治表現(xiàn)、專業(yè)思想、學習態(tài)度、遵紀守法、集體觀念等),輔導員考評成績5分(詳見考評量表)。
(2)科學文化素質單項分:該項由參評學期除體育成績、思修成績外的所有教學網(wǎng)上的成績加權平均成績而定,最高分值為55分。
綜合評定為:
該學期課程平均學分成績×0.55
注:
a、該學期課程包括:必修課、實驗課等課程,以教學網(wǎng)公布的最終成績?yōu)闇?
b、曠考考生成績以0分計;緩考考生成績公布后,按正??荚囉嬎?
c、五級分制與百分制的換算:優(yōu)秀:95分,良好:85分,中等:75分,及格:65分,不及格:50分。
(3)身心健康單項分:該項由學生參評學期的體育成績、心理素質構成,不同年級分值不同,最高分值10分。
(4)拓展性素質:該項由學生參評學期所擔任的社會工作,社會實踐,社團,學生干部、學術獎勵分構成,最高分值15分;學術獎勵分見學術獎勵分表。
3.2 獎懲分
獎懲分:指綜測分加、減該項的分值,見獎懲量表。
A、拓展性素質之擔任社會工作評分
注:學生擔任幾種職務,只取其中一項職務的最高分,不能累計加分。
B、拓展性素質之文體競賽、專業(yè)知識技能競賽評分
注:a、不同項目、不同級別競賽獲獎可累計加分,最高不超過5分;同項目、不同級別只計一項最高分;不同項目、同級別可累計加分,最高不超過5分。b、競賽名次折算:1、2名按一等,3、4名按二等,5~8名按三等。
c、學術獎勵分
注:其他類似的學術獎勵加分可參考同一級別酌情加分,最高累加上限為5分。
D、獎懲分項目
注:不同項目、不同級別考試獲獎可累計加分,累計加分不超過5分;同項目、不同級別的只計一項最高分;不同項目、同級別可累計加分,最高不超過5分,加分項目要提供相應文件、證書等證明材料,扣分累計也不超過5分。(所有項目只針對參評學期所獲得的獎懲)
E、輔導員給予的考評成績
注:輔導員老師在進行扣分的同時一定要有書面的歷史記錄,累計扣分不超過5分。
3.3 評測程序:
測評工作要增加透明度,做到“三個公開”。一、測評人員要公開,由各班民主推薦產生。二、測評過程要公開,要不斷接受其他同學的監(jiān)督,及時糾正測評中存在的問題。三、測評結果要公開,要將測評結果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尤其要對每位學生加減分要說明具體原因。
具體評選程序、評選方法,各二級學院可參考《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評分細則》,針對本學院實際情況來具體實施,最終結果由學生處負責審核。綜合素質測評無成績者或評選期間受過紀律處分者不得參加各項獎勵評比。
各二級學院在進行測評時,可在本條例的框架內,征求學生處意見后,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補充。
一、向全體參評學生公布評測辦法,統(tǒng)一標準。
二、整理收集每位學生上報的相關材料,其中需要加分的項目必須要有書面證明材料,由輔導員統(tǒng)一審核后,連同加權平均后的期末考試成績(該學期課程平均學分成績×0.55)、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績的10%、該學期體育成績的5%、輔導員考評成績等一起填入《重慶市某獨立學院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匯總表》,并計算出該生最終總成績和最終排名。
三、公布測評結果,公示期不少于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