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書成,管小青,吳 驥,袁 牧
(南京鼓樓醫(y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yī)院,江蘇宿遷223800)
乳腺癌是最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占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在中國許多地區(qū)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已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1位[1],常見于40~60歲及絕經(jīng)期前后的婦女。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多種基因和分子水平的變化密切相關,嚴重威脅廣大婦女的健康和生命?;熢谕砥谌橄侔┑木C合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選擇理想的化療方案尤為重要。目前新輔助化療已越來越多地用于可切除乳腺癌的治療,其具有降低腫瘤分期、提高可手術率和保乳手術率等優(yōu)點。乳腺癌雌激素受體(ER)的表達在判斷乳腺癌預后、選擇治療方案、預測治療效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2]。現(xiàn)將新輔助CMF[環(huán)磷酰胺(CTX)聯(lián)合 5-氟尿嘧啶(5-FU)、氨甲喋呤(M TX)]與TA(表阿霉素或吡喃阿霉素聯(lián)合紫杉醇)方案對ER表達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 7月至 2009年7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均為女性,年齡23~54歲,入選前,至少1個月內(nèi)未進行抗腫瘤治療。化療前經(jīng)超聲、X線片、骨掃描等檢查均未發(fā)現(xiàn)遠處轉(zhuǎn)移,均無化療禁忌證。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理學診斷、腫塊位置、臨床分期、腫塊大小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見表1。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新輔助化療,化療期間給予格拉司瓊、胃復安等止嘔對癥支持治療,預防性皮下注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每次化療前復查血常規(guī),心電圖及肝 ,腎功能。對照組采用CMF方案治療,第1~8天靜脈推注CTX 600 mg/m2、MTX 40 mg/m2,第2~ 5天靜脈滴注 5-FU 600 mg/m2。觀察組采用TA方案治療,第1天靜脈推注表阿霉素60 mg/m2或吡喃阿霉素40 mg/m2,第2天靜脈滴注紫杉醇175 mg/m2。兩組均以21 d為1個療程,治療 2~4個療程后行乳腺改良根治術或保乳根治術。
1.3 ER表達 采用免疫組化法(SABC法)檢測乳腺癌實質(zhì)組織及正常組織中ER表達。兩組患者均于化療前麥默通穿刺活檢標本和術后切除標本經(jīng)10%多聚甲醛固定后,石蠟包埋,制成4 μ m切片,常規(guī)脫蠟水化,3%過氧化氫即用型,室溫10 min滅活內(nèi)源性酶;檸檬酸緩沖液進行高溫、高壓抗原修復,先蒸餾水沖洗后用PBS沖洗,滴加5%牛血清蛋白(BSA)封閉液室溫封閉20 min,封閉后不洗,吸去多余液體。滴加相應一抗(37℃,1 h或4℃過夜,PBS浸泡3次,2 min。然后加二抗(DAKO REALTM EnVisionTM二抗,37℃,30 min,PBS沖洗),DAB顯色10~15 min,自來水沖洗,鏡下控制,以特定部位陽性表達為止,蘇木素復染,脫水,中性樹膠封固。用0.1 mol/L PBS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選已知陽性的切片作為陽性對照。免疫組化試劑盒購自福州邁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ER鼠抗人多克隆抗體購自武漢博士德公司。ER以細胞核呈清晰的棕色著色為陽性,根據(jù)染色強度和癌細胞著色陽性細胞的百分率將ER表達分為4級[3],(-)級:0%~25%;(+)級:>25%~50%;(++)級:>50%~75%;(+++)級:>75%~100%。
1.4 判斷標準 按 WHO統(tǒng)一評價標準,化療結束后7~21 d以化療前后肉眼觀察、B超測定及CT掃描綜合判定局部腫物變化情況[4],(1)完全緩解(CR):腫瘤完全消失;(2)部分緩解(PR):腫瘤縮小超過30%;(2)穩(wěn)定(SD):腫瘤縮小不足30%或腫瘤增大不足20%。(4)進展(PD):腫瘤增大超過 20%;有效包括CR、PR。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χ2檢驗,以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化療前、后 ER表達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化療前后ER表達比較[n(%)]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有效地治療對患者極為重要。新輔助化療的應用已被認為是乳腺癌的標準治療方法[5-7],其目的是縮小局部腫瘤直徑,降低乳腺癌分期,擴大手術適應證,增加保乳手術的機會,減少不良預后因素[8],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9],目前,已廣泛地應用于乳腺癌的術前治療[10-12]。乳腺癌是一種雌激素依賴性腫瘤,其雌激素主要通過ER介導的基因轉(zhuǎn)錄促使癌細胞增殖,ER蛋白是一個由兩個沉降系數(shù)為4 s,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65×103的激素結合蛋白分子所構成的二聚體[13]。它通過影響垂體和其他內(nèi)分泌器官分泌多肽激素或其他因子而間接影響乳腺癌生長。ER呈陽性表達的乳腺癌分化程度高,惡性度低,淋巴結轉(zhuǎn)移慢,預后好,對各種治療均有效,尤其對內(nèi)分泌治療敏感性高[14]。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新輔助CMF與T A方案治療均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兩組患者化療后ER的表達均較化療前顯著提高(P<0.05),TA方案ER的表達水平高于CM E方案(P<0.05),且TA方案的總有效率(64.0%)顯著高于CMF方案(26.0%,P<0.05),提示激素受體對于指導內(nèi)分泌治療意義重大,新輔助化療后部分患者激素受體表達發(fā)生變化,ER表達的改變與療效有關,TA方案的療效優(yōu)于CMF方案,新輔助化療前需要了解乳腺癌ER的表達情況,這對于術后CR病例治療方案的選擇有特殊意義。
[1] 包剛,揚德啟,周波,等.新輔助化療對乳腺癌組織中雌激素、孕激素受體及P53和CerbB-2表達的影響[J].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外科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2007,87(40):2843-2845.
[2] 阿明,廖衡,何鞭蓉,等.艾素聯(lián)合表阿霉素治療乳腺癌30例療效觀察[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28(15):1404.
[3] 陳馨,王雪晨,姚永忠,等.新輔助化療乳腺癌對雌激素、孕激素受體表達的影響及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23):4066.
[4] 張美艷,樂江華,侯巧燕.CerbB-2、P53、ER和 PR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華夏醫(yī)學,2006,19(1):20-22.
[5] 王雪晨,姚永忠,錢曉萍.新輔助化療對乳腺癌骨髓微轉(zhuǎn)移的影響[J].江蘇醫(yī)藥,2006,32(2):134-135.
[6] 張斌,張強,趙林,等.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06,28(11):867-870.
[7] 韓少良,邵永孚.癌癥化學治療的不良反應及其處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116-121.
[8] Hutcheon AW,Heys SD,Sarkar TK.Neoadjuvant docetaxel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 cer Res Treat,2003,79:S19-24.
[9] 郭小毛,梅欣,章倩.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療進展[J].中國癌癥雜志,2006,16(6):409-416.
[10]鄭閃,張柏林,鄒霜梅,等.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組織學療效評價研究[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9,38(1):18-22.
[11]管鳴,沈海鵬,斯誠.多西他賽聯(lián)合表阿霉素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臨床觀察[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09,7(5):224-226.
[12]王子平,孫燕,張湘茹,等.多西他賽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臨床研究[J].中華腫瘤雜志,2006,28(6):468-470.
[13]Tseng J,Dunnwald LK,Schubert EK,et al.18F-FDG kinetics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correlation with tumor blood flow and changes in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J Nucl Med,2004,45(Ⅱ):1829-1837.
[14]Warren RM,Bohrow LG,Earl HM,et al.Can breast M RI help in the management of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treated by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Br J Cancer,2004,90(7):1349-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