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華,顏 旭,莊 紅,陳 琪,趙 啟
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組以胰島素抵抗為中心環(huán)節(jié)的代謝紊亂證候群,其特征性表現有中心性肥胖、高血壓、高三酰甘油(TG)、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糖耐量下降或2型糖尿病等。1998年WHO將其統(tǒng)一定義為代謝綜合征,正式確定為一組相對獨立的代謝紊亂疾病。它的直接后果是導致嚴重心血管病及其并發(fā)癥,甚至造成死亡,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其患病率近20年來急劇增加,已成為近年來國內外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據報道美國MS人群患病率已達25%以上,我國幾個城市的MS患病率為14%~17%,而在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等特定人群中符合MS診斷者則高達50%~80%。目前仍無國內外公認的MS藥物治療指南,有無針對MS的特異性藥物,有無合理有效的藥物組合、何種治療模式效果較好,并能減少心血管事件仍在探索之中[1]。
本研究收集2006年3月—2010年5月134例糖尿病并MS的門診及住院患者,經常規(guī)西藥降糖、降壓基礎治療,使血糖、血壓基本穩(wěn)定2周后,將符合入選標準的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進行為期8周的臨床觀察,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均為心血管、內分泌科、健康體檢中心門診和住院患者,每組67例。治療組男性 38例,女性29例,年齡51.4歲±8.3歲;病程 21.5月±7.6月。對照組男性35例,女性32例,年齡49.2歲±10.6歲;病程 19.3月±8.9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經處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 采用1999年WHO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FPG)≥7.0 mmol/L,OGTT2 h血糖≥11.1 mmol/L或隨機血糖≥11.1 mmol/L。
1.2.2 MS診斷標準 全部病例符合IDF(2005)的MS全球統(tǒng)一定義[2]:中心性肥胖(以腰圍為切點:男性≥90 cm,女性≥80 cm)。合并以下四項指標中任兩項:①TG升高>1.7 mmol/L,或已接受相應治療。②HDL-C降低,男性<0.9mmol/L,女性<1.1 mmol/L,或已接受相應治療。③血壓≥130/85 mmHg,或已接受相應治療或此前已診斷為高血壓。④空腹血糖≥5.6 mmol/L,或已接受相應治療或此前已診斷2型糖尿病。具備①加上②③④中的任意2項可診斷。
1.2.3 排除病例標準 合并有急性感染者;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高血壓未理想控制者;腦血管病急性期者;Ⅳ級以上的糖尿病足患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增殖期視網膜病變患者;合并有其他應激情況者;哺乳期婦女和孕婦。雖已經降糖治療,隨機血糖仍>13.9 mmol/L者。不能理解知情同意內容和/或不能配合初級干預措施者。
1.2.4 入選標準 均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和IDF(2005)的 MS定義,同時具備:病程≥3個月;已進行飲食控制、運動療法,或同時加藥物治療;年齡18歲~70歲,有行為能力者;無排除病例標準情況。
1.3 治療方法
1.3.1 初級干預措施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適當熱量限制;適當增加運動量(每天堅持有氧運動1 h~2 h);改變飲食結構(低脂低鹽+糖尿病飲食)。
1.3.2 二級干預 正式入組前按常規(guī)給予兩周降糖、降壓藥物,使血糖、血壓達到穩(wěn)定且符合入組條件。兩周后治療組在原治療用藥基礎上給予復方調脂降糖湯口服。處方由黃芪、絞股藍、萊菔子、山楂、三七、蒲黃、澤瀉等10味藥物組成等。所用湯劑全部由我院煎藥房統(tǒng)一煎制,每日1劑,水煎成2包,每包150 mL,早晚各服1包。對照組繼續(xù)原治療方案不變。
1.4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肝腎功能、FPG、空腹胰島素(FIns)、血脂、糖化血紅蛋白(HbA1c);腰圍(WC);采用穩(wěn)態(tài)模式評估法中的HOMA-IR公式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IR)。IR=FPG×FIns/22.5。觀察期間注意監(jiān)測血壓。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 10.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符合方差齊性者比較用t檢驗,不符合者用t'檢驗。
觀察過程中,兩組各有2例患者因血糖或血壓出現較大波動,需要調整用藥而退出。但兩組均未見有肝、腎功能損害。治療前后兩組各項觀察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詳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體重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體重比較(±s)
組別 n 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體重(kg)治療組 治療前 67 5.85±1.20 3.14±0.80 1.02±0.34 4.02±0.63 71.02±11.72治療4周 67 5.73±1.10 1.97±0.701) 1.24±0.311) 3.99±0.47 66.98±9.31治療8周 65 4.52±0.671) 1.76±0.531) 1.34±0.371) 3.76±0.421) 63.21±8.741)對照組 治療前 67 6.10±1.36 3.08±0.68 1.03±0.36 3.97±0.72 70.13±10.62治療4周 66 5.93±1.23 2.43±0.701) 1.18±0.471) 3.68±0.511) 69.40±9.67治療8周 65 5.67±1.592) 1.75±0.691) 1.37±0.651) 3.71±0.491) 67.01±8.821)2)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組間治療后比較,2)P<0.05
表2 兩組血糖、腰圍等比較(±s)
表2 兩組血糖、腰圍等比較(±s)
組別 n FPG(mmol/L)FIns(mIu/L)IR HbA1c(%)WC(cm)治療組 治療前 67 9.72±3.56 9.66±3.61 3.90±1.12 12.77±4.18 98.07±12.35治療4周 67 6.76±2.711) 9.01±3.97 3.67±1.19 12.54±5.02 96.40±13.04治療8周 65 5.84±1.611) 5.77±2.631) 1.71±0.971) 11.20±5.41 90.41±12.161)對照組 治療前 67 10.16±3.60 11.00±4.31 4.20±2.07 13.04±5.43 99.45±15.72治療4周 66 6.92±2.951) 9.76±3.94 3.60±1.86 12.64±4.65 96.83±14.67治療8周 65 7.13±2.161)2) 8.59±3.671)2) 2.09±0.821)2) 11.50±4.70 92.59±13.501)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組間治療后比較,2)P<0.05
MS是現代醫(yī)學的新認識,古代中醫(yī)并無相應的病癥名稱。依據其臨床表現,類似于中醫(yī)學的消渴、眩暈、痰濁等。多年來,現代中醫(yī)學者不斷對其進行了研究與探討,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觀點[3]。MS為虛實夾雜之病癥,病理因素有痰濁、瘀血、燥熱等;涉及肝、脾、腎等臟腑,脾虛痰濁血瘀為發(fā)病的根本病機。中醫(yī)治療方法有疏肝、健脾、益氣、化痰、活血、滋陰、清熱等。
復方調脂降糖湯以健脾益氣、化瘀祛濁為法,方用黃芪、絞股藍總甙健脾益氣,以振奮脾胃之陽氣補虛求本;萊菔子、山楂以化痰祛濁,消積化滯以調脂通脈,三七、蒲黃化瘀降脂,除痹定痛;澤瀉利水滲濕、泄熱以除濕濁化熱。諸藥合用,性味甘平偏寒,補虛祛實、痰瘀同治,氣血共調以達臟腑和諧、血脈通暢、代謝平衡之目的。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黃芪[4,5]的主要成分黃芪多糖、黃芪皂甙等,均具有肯定的心血管藥理作用,能對抗多種動物、多種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模型所致損傷,且具有一定的促血管再生作用。絞股藍[6]的主要有效成分為絞股藍總皂苷,具有抗疲勞、抗衰老、抗腫瘤、調節(jié)脂質代謝、降低過氧化脂質、鎮(zhèn)靜、催眠、鎮(zhèn)痛等多重作用,有著“南方人參”的美稱。蒲黃[7]中主要有效成分是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保護血管內皮損傷、抗血栓、調節(jié)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改善IR等作用。萊菔子[8]具有促進胃腸蠕動、降壓、改善肝細胞膜表面的胰島素受體抵抗等作用。三七[9]主要成分有三七總皂苷(PNS)、三七素、黃酮、揮發(fā)油、氨基酸、糖類及各種微量元素等,具有保護心肌、保護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保護腦神經細胞損傷、改善腦血流、改善腎功能等作用。山楂[10]具有促進消化、降壓、降脂、強心、抗心絞痛、保護視網膜等作用。澤瀉[11]具有利尿降壓、增加冠脈血流量、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降血糖、減肥等作用。這些單味藥物或成分的實驗研究為復方制劑促進糖脂代謝以及心腦血管的保護作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本觀察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指數、體重和腰圍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改善,說明藥物治療配合適當的飲食控制,增加運動對于MS患者的各項心血管危險因素都有抑制作用。其中治療組降總膽固醇作用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糖化血紅蛋白的改變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觀察時間不夠有關。治療4周結束時,兩組TG改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此期治療組體重降低已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治療組比對照組的體重降低更早實現。治療8周時,兩組間相比,TC、TG、體重、FPG、IR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在改善這些指標時作用更強。
復方調脂降糖湯具有調脂、降糖、改善胰島素抵抗等多重調節(jié)機體代謝、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作用,同時達到了減重和縮小腰圍的效果。
[1]Giugliano D,Ceriello A,Esposito K.A re there specific treatmentsfor the metabolic syndrome[J].Am J Clin Nutr,2008,87:8-11.
[2]宋秀霞,紀立農.國際糖尿病聯盟代謝綜合征全球共識定義[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5,3:178-180.
[3]劉春華,顏旭,趙啟,等.代謝綜合征的中西醫(yī)研究現狀[J].湖南中醫(yī)藥導報,2010,10:95-97.
[4]秦華珍,柳俊輝.黃芪治療心血管疾病藥理研究進展[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2:69-72.
[5]蔡旭兵,潘立群.黃芪在促血管再生中的應用[J].吉林中醫(yī)藥,2009,9:807-808.
[6]劉鵬,李榆梅,張虹,等.絞股藍研究進展[J].學術論壇,2009,20:195.
[7]莫文電,覃忠于,黃月莉,等.蒲黃的研究進展[J].今日藥學,2009,8:26-29.
[8]陳素美,徐江雁.中藥萊菔子藥理及臨床應用研究回顧[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2:3117-3118.
[9]張玉軍.三七總皂苷的藥理研究進展[J].廣西醫(yī)學,2009,4:589-591.
[10]羅玉梅,王賀振.山楂的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4,01:53-54.
[11]馮欣煜,姚志凌.澤瀉藥理研究與臨床新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7,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