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風華,辛 華
(1、吉安市青原區(qū)婦幼保健院檢驗科,江西吉安 343009;2、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婦產(chǎn)科實驗室,江西南昌 330006)
細菌性陰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由于陰道內(nèi)加德納菌和厭氧菌增多,而乳酸桿菌減少,陰道內(nèi)生態(tài)系統(tǒng)改變而引起的一種疾病。健康婦女陰道菌群中乳酸桿菌占絕大多數(shù),是維持正常陰道微生態(tài)的優(yōu)勢菌種,如果因某種原因這種平衡受到破壞,優(yōu)勢菌屬轉(zhuǎn)換,BV便得以發(fā)生。近年有研究表明,陰道分泌物中唾液酸酶活性與BV之間存在一定的量的關系。BV婦女陰道分泌物中的唾液酸酶活性明顯高于正常婦女,正常婦女的陰道分泌物中含很少量的唾液酸酶或不含唾液酸酶[1]。線索細胞(Clue cell)是診斷細菌性陰道病的確定指標,本文探討液基薄層找線索細胞與快速唾液酸酶法(BV blue)檢測細菌性陰道病的結(jié)果比較?,F(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我院婦科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的門診病人,年齡,20~55歲,共計102例。
1.2 方法
1.2.1 唾液酸酶檢測 BV blue快速診斷試劑盒 (北京明悟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美國Gryphus進口配裝。批號:BVRB113014837×H用棉簽收集病人陰道壁(下三分之一段)分泌物樣品(盡可能多),將棉簽置于無菌試管中送檢。將取樣拭子浸入測試管溶液中,輕輕攪動混勻,將帶有棉拭子端的測試管,置于37℃恒溫器中,溫育10min,加2~3滴顯示劑至含有棉拭子的試管中輕搖混勻,立即觀察測試管內(nèi)溶液及棉拭子的顏色變化結(jié)果。陽性結(jié)果:測試管中溶液顯藍色或綠色及棉拭子顯藍色或綠色,均表明BV blue檢測陽性,指示陰道致病厭氧菌感染異常,分泌物唾液酸酶活性顯著增高。陰性結(jié)果:測試管中溶液及棉拭子均為黃色,指示陰道中無顯著致病厭氧菌感染,分泌物唾液酸酶活性正常。
1.2.2 方法的局限性 不適用于72h內(nèi)使用過灌注療法、栓劑或膏劑的婦女。
1.2.3 新柏氏TCT片檢查,將巴氏染色的TCT片,在高倍鏡下觀察,鱗狀上皮細胞被革蘭陰性球桿菌覆蓋,尤其沿細胞膜邊緣排列,外觀似線索狀,即為線索細胞。片中線索細胞占全部上皮20%以上,即線索細胞陽性,才能判定為陽性結(jié)果[2]。TCT片中線索細胞>20%為陽性,線索細胞>60%~70%為強陽性,同時患者白帶稀薄,并有腥臭味,pH值>4.5時即可診斷為細菌性陰道病。
2.1 結(jié)果顯示兩種檢測方法結(jié)果相一致,經(jīng)χ2檢驗,兩者無顯著差別(P>0.05),結(jié)果基本一致。
表1 TCT片找線索細胞和BV blue兩種檢測細菌性陰道病方法結(jié)果比較
細菌性陰道病是陰道菌叢微生態(tài)相關常見傳染性非炎癥綜合癥,可引發(fā)妊娠期、產(chǎn)褥期并發(fā)癥及新生兒感染性疾病。該病多發(fā)生于15~44歲的育齡期女性,是育齡期婦女最常見的一種陰道感染性疾病[3]。它是由于陰道正常菌群(含乳酸桿菌)被陰道加特納菌、厭氧菌、人型支原體構(gòu)成的混合菌群所取代,造成菌群失調(diào)而引起的疾病,而且常易復發(fā),遠遠高于陰道滴蟲與霉菌感染發(fā)病率之和[4];占外陰、陰道感染的40%~50%[5]。過去臨床診斷BV的標準為傳統(tǒng)的Amsel法(又稱金標準法),具備下列4項指標中至少3項者為細菌性陰道?。篈陰道分泌物增多,呈勻質(zhì)稀薄的陰道分泌物;B pH>4.5(pH多為5.0~5.5);C胺臭味試驗陽性;D線索細胞(clue cell)。陰道分泌物pH測定就是利用BV陰道PH值升高的原理進行檢測,臨床實驗表示,92%~97%BV患者陰道pH值大于4.5,故以pH值>4.5為診斷BV的輔助指標之一;根據(jù)有些專家研究的結(jié)果,陰道菌群正常的婦女在性交后或在月經(jīng)期、滴蟲感染時pH值也可增高,陰道分泌物中混有宮頸黏液也將產(chǎn)生較高的pH值,所以說pH值的測定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敏感性較高,但特異性較低。細菌性陰道病存在時,正常菌群中乳酸桿菌大量減少或消失,而陰道加特納菌、厭氧菌或支原體等微生物過度生長,所以在分泌物中滴加10%KOH溶液可導致游離胺釋放,產(chǎn)生典型的魚腥樣氣味。但常規(guī)的胺試驗客觀性差,靈敏度低,受實驗人員嗅覺功能影響大,某些BV婦女在性交后陰道惡臭味更加強烈,這可能是因為精液的pH值較高,發(fā)揮與KOH相同的作用產(chǎn)生了氨味。腐氨也存在精液中,對氣味敏感而無BV的婦女會注意到這種氣味,所以胺試驗的假陽性可發(fā)生在近期有性行為的婦女,該方法屬于輔細菌性陰道病。線索細胞檢查,取陰道分泌物革蘭染色后鏡下見散在的上皮細胞及其間的細菌。上皮細胞表面粘附很多革蘭陰性短小球桿菌,使其邊緣呈鋸齒狀而不清晰,形成所謂線索細胞(Clue cell)。革蘭染色制片需要干燥、固定、染色,操作相對復雜,費時費力。尤其是革蘭染色過程中反復沖洗,使標本脫落,線索細胞丟失而造成漏診,影響陽性結(jié)果[6]。而線索細胞檢測是單項BV臨床化驗的最有特異性的。濕片中線索細胞的檢查雖操作簡便,但缺少規(guī)范的檢查方法和統(tǒng)一的陽性標準,還受到炎癥細胞的干擾,直接影響了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診斷。TCT片背景干凈,在高倍鏡下觀察,鱗狀上皮細胞被球桿菌覆蓋,細菌像細沙樣覆蓋在上皮細胞的表面,尤其沿細胞膜邊緣排列,外觀似線索狀,即為線索細胞,線索細胞占上皮細胞20%以上,即可提示為細菌性陰道病。BV blue唾液酸酶快速診斷法結(jié)果易觀察,操作簡便快速,特異性強,試劑有效期長不需要特殊儀器,結(jié)果穩(wěn)定性好,是臨床診斷細菌性陰道病的可靠檢測方法,但價格昂貴,不能解決看病貴問題,液基薄層TCT片作為一種新型的科學技術,在婦女宮頸防癌普查中,已逐漸代替了傳統(tǒng)的宮頸刮片,為廣大基層醫(yī)院所采用,并將成為一種趨勢,取代傳統(tǒng)的宮頸刮片,國家每年也投入大量的資金為婦女宮頸防癌普查,本研究認為在做液基薄層宮頸防癌普查工作,同時進行線索細胞檢查,對臨床細菌性陰道病提供有價值的診斷,有效解決群眾看病貴問題,非常值得臨床廣泛開展。
[1]廖衍強.唾液酸酶法診斷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意義[J].吉林醫(yī)學,2010,31(8):1068.
[2]白 樺,林 養(yǎng),吳春芳,等.唾液酸酶法診斷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應用[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0,16(4):511~512.
[3]賈長茹,苑 媛.不同方案治療細菌性陰道病的療效比較[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43:517-518.
[4]張曉萍,肖淑君.陰道唾液酸酵酶檢測妊娠合并細菌性陰道病及其對妊娠結(jié)局的影響[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08,6(5):264-265.
[5]沙玉成,馬 麗.細菌性陰道病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05,21(3):131-133.
[6]朱新建,黃 烈,鐘小強.唾液酸酶檢測對細菌性陰道炎的診斷價值與臨床應用[J].海南醫(yī)學,2006,17(5):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