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紅 胤
(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藝體中心, 浙江 湖州 313000)
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健康定義中提出了全面健康的三個要素:無軀體疾病、無心理疾病、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這為人們樹立了健康的新觀念:健康既包括身體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舍去任何一個方面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學習壓力、人際交往日益復雜,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備受社會關注。體育作為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與健康有密切的關系,體育鍛煉不僅能增強體質,又能對人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通過適宜的體育鍛煉可以改善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學生體質下降是世界性問題,大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結果能夠清楚的反應近幾年中國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其中身高體重是反映學生成長發(fā)育水平的一個外顯指標;肺活量是衡量人體質健康和持續(xù)工作能力基本因素之一;立定跳遠主要是測量向前跳躍時下肢肌肉的爆發(fā)力和身體協(xié)調能力與身體發(fā)育水平的和諧度的評價;1000米(男)、800米(女)作為速度耐力標準指標,主要是測試學生個體的有氧耐力水平及學生整體的運動能力[1]。
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是個不爭的事實,1979年、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中國進行了五次大規(guī)模的國民體質健康測試,2002年教育部又對全國學生體質健康進行了監(jiān)測調查。與2000年相比,中國學生的速度、爆發(fā)力、力量及肺活量等素質和機能指標在2000年比1995年下降的基礎上,又有所下降,超重及肥胖學生明顯增多[2]。2006年9月,由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10個部門聯(lián)合進行的全國國民體質檢測結果對外公布。結果顯示:在中國學生身高、體重、胸圍增長的同時,超重與肥胖檢出率繼續(xù)增加,大、中、小學學生視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學生各年齡組的肺活量水平繼續(xù)下降,速度、爆發(fā)力、力量耐力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傊?,學生體質健康存在突出問題且發(fā)展較為迅速。學生體型兩級分化現(xiàn)象嚴重,表現(xiàn)在胖的太胖、瘦的太瘦,學生超重及肥胖學生明顯增多;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水平下降,尤其是有氧能力水平最差,整個生理機能水平下降。
通過SCL-90調查并結合訪談心理咨詢老師得知,湖職院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總體水平高于全國大學生相應年齡段平均水平,在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等因子上得分低于全國水平,但在焦慮因子得分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湖職院也存在著可導致應激反應的學生??傮w情況見下表1所示:
表1 湖職院學生SCL-90各因子與全國大學生常模分析
通過調查分析,高職學生體育鍛煉狀況不佳。除了體育選修課之外,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很少??傮w來講,男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比女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更多些。其中男女生在選擇體育項目上有顯著性的差異。男生喜歡選擇活動量大、競爭性和對抗性強的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乒乓球;女生多選擇具有一些健身娛樂性質的項目,如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雖然男女生在選擇鍛煉項目上有差異,但是他們的鍛煉動機都非常明確,始終是把增強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上,能充分認識到體育增強體質的本質功能。
通過調查分析高職學生體育鍛煉狀況的影響因素,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缺少場地器材和缺少校園群體運動氛圍是影響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強對場地器材的投入,同時要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營造學生群體鍛煉的氛圍,并在課堂上加強學生體育鍛煉方法的傳授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學生健康體魄的形成,但是高職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且過于社會化,學習動力不足,行為散漫,生活方式的不健康,造成了學生身體的亞健康狀態(tài)[3]。通過調查分析得知,高職學生行為習慣過于社會化,吸煙和飲酒現(xiàn)象普遍,男生在這方面情況較之女生嚴重,尤其在學生聚餐時候,這種現(xiàn)象更為普遍,煙霧裊裊,即使不吸煙的學生,也受到來自二手煙的危害,而且學生缺乏自控力,飲酒過量,甚至發(fā)展為酗酒,對人體器官、神經(jīng)、精神等都造成嚴重的危害;調查同時發(fā)現(xiàn),學生上網(wǎng)情況嚴重,有的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狀態(tài)。上網(wǎng)時間較長的學生群體中眼病、腰椎病和精神疾病也比較普遍。而且,長時間的上網(wǎng),也減少了學生的休息時間,學生睡眠狀況不佳,睡的少和睡的晚成為普遍現(xiàn)象,長時間的睡眠缺失,不僅影響了第二天的生活學習,還帶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如煩躁、情緒不佳,容易沖動等。
心理健康是由認知、情感和社會三方面因素決定的,通過對存在可導致應激反應的學生心理狀態(tài)形成原因分析,得知自卑感、經(jīng)濟條件、情感問題、就業(yè)壓力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高職院校的學生為高考招生的最后一批學生,學生的文化基礎較為薄弱,有些學生是因為高考的失利而滑檔到高職院校來,感覺讀高職院校比較悲觀。這也就成為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障礙的誘因;另外高職院校學生一方面承受著巨大的教育培養(yǎng)費用,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家庭條件良好,學生的生活成本較高,學生攀比現(xiàn)象嚴重,經(jīng)濟壓力也是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誘因之一;情感問題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方面,高職學校的學生,人際交往比較活躍,但是部分學生存在不能正確處理情感問題,陷入情感的泥潭,這也是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誘因,而且,最近幾年,因情感問題,造成心理失衡的學生比例有上升的趨勢;同時高職學生同樣存在著學習的壓力和就業(yè)的壓力,就業(yè)難也是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誘因之一。
體育鍛煉與身心健康的關系,國內外已有不少研究,結論較為一致的認為體育鍛煉能夠促進身心健康。但是不科學的體育鍛煉也會給心理健康帶來負效應,如心理衰竭和運動成癮。目前認為中等強度的運動量最有利于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從表2可以看出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有:
表2 湖職院學生干預前后心理狀況對照表
適當?shù)捏w育鍛煉可以提高學生在不同情景、氛圍的情緒控制能力,尤其是體育鍛煉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表達和發(fā)泄不良情緒的場所,從而改善個體焦慮水平。并且當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時,會不自覺地陶醉其中,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效益,對緩解身心焦慮情緒有良好的作用。
體育鍛煉與抑郁水平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體育鍛煉對改善抑郁狀況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穎等研究表明平時不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男、女大學生其抑郁水平顯著高于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男、女大學生[4]。進一步說明體育鍛煉與抑郁水平之間的密切關系。
自尊心常被視為衡量心理良好感的測量指標,研究證明體育鍛煉對提高自尊的作用是明顯的[5]。通過體育鍛煉,鍛煉者的身體得到鍛煉,同時情緒得到宣泄,而體育鍛煉對形體的改變,進而提高人的自信,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的自尊。
學校開設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知識講座,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識,了解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密切關系。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健康知識、強化健康意識。同時運用黑板報、宣傳欄等提供體育鍛煉與健康相關的公共信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健康知識的理解,深化健康意識,促進其態(tài)度和行為的改變。
從學校體育與健康政策上積極爭取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的支持,保證提供必備的體育與心理健康資源,并作為學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教師和學生中,開展系列體育健康知識宣傳活動,體育文化節(jié)等。同時發(fā)展強大的體育鍛煉健身聯(lián)盟,發(fā)揮體育鍛煉的群體效應,營造適宜學生體育鍛煉的氛圍,使體育鍛煉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向著健康、文明、科學的方向發(fā)展。
加強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優(yōu)化體育選項課程,讓大學生掌握2-3門運動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終身體育意識,并積極落實好俱樂部的管理和建設,使大學生真正能夠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
體育鍛煉能夠促進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主要體現(xiàn)在體育鍛煉可以改善焦慮與恐懼,降低學生的抑郁水平,提高學生的自尊。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干預策略包括開設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加強校園體育氛圍的營造,同時要注重課程優(yōu)化,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學生“知識習得-行為嘗試-習慣形成”的健康促進體系的形成,切實加強學生的身心健康的鍛煉。
參考文獻:
[1] 崔世君.高職院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與課程改革對策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8,(3):88-90.
[2] 張占平.對高職高專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及若干影響因素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5:1.
[3] 王飛加.高職學生生活方式與體育鍛煉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9,(2):74-75.
[4] 何 穎, 徐 明.大學生體育鍛煉與抑郁水平、身體自尊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1):67.
[5] 楊 云.不同體育鍛煉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