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華 譯
《德黑蘭的屋頂》(Rooftops of Tehran)是伊朗裔美國作家馬赫布?薩拉杰的處女作。小說自2009年問世以來,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好評,并獲得多項殊榮,如“美國書商協(xié)會杰出處女作選”、“2009年讀書俱樂部25部最受歡迎小說”和“2009年灣區(qū)50部著名小說”等。
馬赫布?薩拉杰出生于伊朗,十九歲時到美國求學,獲愛荷華大學電影、播音方向碩士學位和指導設計和技術方向博士學位。薩拉杰走上創(chuàng)作道路有點偶然。他是五十幾歲時因為失業(yè)才開始寫作的。半自傳體小說《德黑蘭的屋頂》一炮而紅。在訪談中,薩拉杰談到了他創(chuàng)作的初衷就是要講述一個關于友情、幽默、愛和希望的故事。他認為,這是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的人都珍視的一種共同經(jīng)歷。小說主人公帕沙和扎莉感人至深的初戀、帕沙和阿梅德的友情、阿梅德和法伊美爭取戀愛自由的反傳統(tǒng)方式以及街坊鄰居相互間的幫助和支持,這一切被薩拉杰置于波斯文化背景中,給小說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
問:你19歲來到美國,已經(jīng)在這里生活了32年。是什么促使你在人生的這個階段寫出了你的第一部小說的?里面有多少東西是基于真實事件創(chuàng)作的?
答:謝謝你讓大家知道我已經(jīng)是個老人了!
問:老人?這怎么可能?我比你大幾歲,可我還在生命的黃金階段呢!
答:啊,可眾所周知,編輯能夠永遠年輕。不管怎么說吧,回到你剛才的問題,我十歲的時候讀了第一本小說,杰克?倫敦的《白牙》,從英語原著翻譯成波斯語的,就是在我的小說所描寫的那個屋頂上讀的。從那時候開始,我就一直想寫??墒?,生活總是阻礙我寫作。然后,幾年前,我丟了工作。那可是發(fā)生在我身上最好的事了。我開始寫作,從那時起就沒停過。
至于小說,有些是基于真實事件,但不是全部。所以,我必須指出,《德黑蘭的屋頂》不是傳記,這點很重要。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必須指出,我把古萊索爾希寫進小說后,把審判的日期以及他在法庭上自我辯護的話都做了修改。
問:你剛到美國時,還不怎么會說英語,但現(xiàn)在顯然已經(jīng)掌握了這門語言。你是怎么做到的?在一個陌生的國度,沒有家人在身邊支持,面對學外語這種可怕的挑戰(zhàn),你到底是怎么做的?
答:我希望能說自己已經(jīng)掌握了英語。總是有更多的東西要學!學習一種新的語言,這是成千上萬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人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況且學英語很難,是我做過的最難的事之一。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吃了六個星期巨無霸、小薯條和小杯可樂,因為我只會點這些食物。我敢肯定麥當勞公司在那個季度的收入大大飆升!學任何外語的技巧都在于把自己融入到那個國家的文化中去,和說英語的當?shù)厝嘶煸谝黄?,多看電視,還有——還有一個不幸被很多人忽視的要素——盡可能多地閱讀。我讀的第一本非教科書的英語書是埃里克?弗羅姆的《愛的藝術》。對我來說,那該被翻譯成“愛閱讀的藝術”。從那時開始,我就很虔誠地閱讀。我最喜歡的一些作家已經(jīng)在《德黑蘭的屋頂》里提到了:埃米爾?左拉、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馬克西姆?高爾基、杰克?倫敦、約翰?斯坦貝克、蕭伯納、諾姆?喬姆斯基,還有其他作家。
問:在小說中,你展現(xiàn)了20世紀70年代波斯人和美國之間既愛又恨的關系——還有一些很可笑的誤解。美國是暴虐的國王背后的力量,因此也是他們憎恨的敵人,然而美國又是給他們自由和機遇的地方——這種矛盾能制造怎樣的情感斗爭啊!你剛到美國來的時候,最令你吃驚的是什么?你所碰到的美國人對伊朗有什么誤解?
答:我不想給兩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做概括,也不想得罪任何一方。所以,如果我接下來的話有冒犯之處,還請原諒。美國人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民族:善良、包容、誠實。他們怎么說就怎么做,并且是以公正、平衡的方式去做。這個國家的高等教育是一流的,無論從質(zhì)量上說,還是從入學率的角度看,皆是如此。在這里,每個人都可以上大學。很多國家都無法接收這么多學生。順便說一下,70年代來美國的多數(shù)伊朗人都是來受教育的。他們不會在某個早晨醒來時說:“我要去美國獲得自由?!彼麄冋f:“我要去那里受教育?!边@是很重要的區(qū)別。只是,他們在這里呆了一陣以后,便會完全欣賞我們所享受的自由。
剛來的時候,令我吃驚的是,盡管能獲得很多信息,可只有一小部分美國人知道,或者說有興趣知道,世界其他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很大程度上,今天也還是如此。比如,我碰到的很多人對伊朗幾乎一無所知,對此我很震驚。我記得20世紀70年代自己上大學的時候,在一次課堂討論上,我提到中央情報局1953年成功推翻了摩薩臺——伊朗歷史上唯一一位民主選舉出來的首相,可一半的同學都指責我說謊,因為“美國政府不會做這樣的壞事”。連老師都說我的事實是錯的。
有些美國人盲信他們的政府。我的意思是說,得想一想。像美國這樣制度化的民主國家不該支持、事實上應該反對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非民主行為、運動和力量,至少理論上應該如此,不是嗎?可實際并不總是如此,這就是為什么有些美國人很難相信,甚至是不理解的原因。想想今天伊朗的形勢,美國總統(tǒng)大選前的那個夏天,還有人在巖石底下尋找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他們真的無法看穿自己的政府在欺騙他們。
在這個問題上,伊朗人和美國人分處相對的兩極。可能需要上天采取行動,才能讓一些美國人相信他們的政府有些部門也很腐??;但同時,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你都無法勸說伊朗人相信他們的政府不腐??!很有趣,對不對?
至于目前美國人對伊朗的誤解,我在媒體中看到很多不實的報道。因為伊朗政府與美國政府不和,所以我們傾向于把伊朗人刻畫成邪惡的人。媒體宣傳丑化伊朗人的形象和信息。同樣,我們被鼓勵去忘記一個事實:這些我們所謂的敵人,他們也有感情,也能夠去愛,也有友情。我們把他們看得如此不同,以致無法想象我們與他們其實有很多共同之處。看到兩個偉大的國家之間的隔膜如此之深,我真的感到很傷心。
問:美國人對波斯歷史知道得很少。我對波斯人幾個世紀以來經(jīng)歷的外來侵略者的長期占領和壓迫特別感興趣。歷史是如何繼續(xù)塑造波斯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呢?
答:伊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擁有很有趣、很動蕩的歷史。三次大規(guī)模入侵給我們的文化、心理、文學和藝術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痕。這些入侵者包括亞歷山大大帝,他在伊朗被稱為“受詛咒的亞歷山大”,阿拉伯人,成吉思汗。在侵略中,幾百萬伊朗人失去了性命,遭受了無法想象的暴力侵襲?,F(xiàn)代波斯人都沒有忘記這些。除了異族侵略,我們的人民還飽受自己國家暴君殘暴行為的折磨。每個國家的歷史,以及它的人民對歷史的回應,都幫助孕育了這個國家的文化。所以,由于我們的歷史原因,我們傾向于對生活持嚴厲、宿命的態(tài)度。我們因悲觀而遭罪。我們對權威人士持懷疑態(tài)度,總覺得自己成了犧牲品,堅定不移地相信存在看不見的力量暗中控制著一切事件的發(fā)展。我們看見了繩子卻沒看到木偶。同時,我們是個有自我修復能力的民族,在任何境況下都能生存下去,什么也無法摧毀波斯人熱情洋溢的精神。這一點也很重要,值得一提。我們喜歡爭論——不是討論,而是爭論政治。家庭對我們很重要。我們的友情名揚四海。伊朗是個慷慨的國家,人民善良,而且特別好客。即使是現(xiàn)在,很多到過伊朗的美國人都說,他們?yōu)樵诠矆鏊龅降囊晾嗜说臒崆楹每退鄯?。你會聽到:的士司機沒有收美國乘客的錢,吃了東西,餐館老板卻不要美國人付費,普通民眾不厭其煩地幫助美國人。我知道有些讀者會覺得難以置信,但這是事實。
問:你回過伊朗嗎?你長大以后,它有什么變化?
答:我確實回去過。我父親還在伊朗生活。我在德黑蘭找不到路——發(fā)展太快了!人也不一樣了。一踏上伊朗的土地,你就能感覺到空氣中有種傷感意味。然而,令人大為驚奇的是,一旦回到日常生活中,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不屈不撓的波斯精神,那種“什么情況下我們都能活下去”的態(tài)度!
問:我認為伊朗是個巖石密布、荒涼貧瘠、炎熱無比的沙漠國家??僧斂吹侥惆l(fā)給我的一些德黑蘭的照片,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那里綠化很好,有粗壯的大樹,還下雪。你能不能告訴我們,伊朗有多大,地理上有什么多樣性?和貧困人口相比,中產(chǎn)階級有多少人?
答:和通常認為的相反,伊朗是地球上最多山的國家之一。實際上,它是個很漂亮的國家,從國土面積來看,它是世界第十六大國,大約相當于美國的五分之一,各種各樣的人口超過七千萬,由諸如阿塞拜疆、俾路支、庫爾德、魯爾、亞述、亞美尼亞和其他很多民族組成。伊朗境內(nèi)有兩大山脈——扎格羅斯山脈和厄爾布爾士山脈。最高峰是座火山,謝天謝地,那是座死火山,叫德馬峰,高5678米(或者說18628英尺)。這是很容易記住的數(shù)字,我在伊朗讀中學的時候,地理小測驗很愛考這道題目。伊朗東部有兩座很大的鹽沙漠,大部分地方?jīng)]有人居住。各地區(qū)氣候不一樣。冬天很冷,西北部會下暴風雪。不管你在哪里,春天和秋天絕對是很不錯的。有些地區(qū)的夏天又熱又干,其他地區(qū)則很潮濕,特別是北部的里海邊和靠近波斯灣的南部。至于富裕程度,聯(lián)合國認為伊朗是半發(fā)達國家;國民生產(chǎn)總值排在世界第十五。所以,伊朗不是很多人認為的大荒漠。由于工作原因,我周游世界,而里海沿岸是我見過的最蔥翠、最漂亮的地區(qū)之一。至于生活水平,根據(jù)我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看到的2007年的統(tǒng)計數(shù)字,大約18%的伊朗人生活在貧困線下(美國是12%)。構成勞動力的大約3000萬人中,失業(yè)人口占15%—20%,看你相信誰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了。所以我認為,在伊朗,確實有中產(chǎn)階級,但正在萎縮。
問:你已經(jīng)回答了我關于伊朗的很多問題,我們還是回到《德黑蘭的屋頂》來吧!我最早對小說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是,帕夏和扎莉的愛情故事很浪漫。是你個人特別浪漫,還是出于波斯人的特性?
答:哪怕我暗示說自己身上有一滴浪漫的血液,我都會被朋友們嘲笑一輩子的!我妻子也會震驚不已。所以,我們得小心點!我想,讀者會把自己和扎莉與帕夏聯(lián)系在一起,是因為每個人都記得自己的初戀。扎莉和帕夏很年輕,這一開始就讓他們陷入不可能相愛的境地,如果把社會習俗的約束和扎莉未婚夫的情況考慮進去,他們的愛就更是毫無希望的了。順便一說,這是波斯文學中“浪漫”一詞的定義。浪漫之美在于其不可避免的悲劇結(jié)局。值得你為之付出生命的東西,恰恰是你無法擁有的。對那些有興趣了解更多關于這個話題的知識的人來說,邁克爾?希爾曼的《伊朗文化——波斯人的觀點》(美國大學版,1991年)是很好的資料來源。
問:在小說的原始版本中,敘述者一直沒有名字。你最初為什么這樣安排,后來又為什么改變了主意,把他叫作帕夏?
答:哦,敘述者就是我。那些認識我的人馬上就會認出他就是我。但我不希望他用我的名字。所以,我就讓他無名無姓。我的逃避一直都很成功,直到你,我出色的編輯,讓我相信,是時候把他和我分開了,讓我們分道揚鑣,過各自的生活。然后,我找不到名字給他用。最終我選擇了帕夏?沙赫德。如果我沒有取名為馬赫布的話,帕夏就會是我的名字了。沙赫德是我父親的筆名,也是我母親少女時代的姓。我父親是位蘇非派詩人,在伊朗出了三本詩集。
問:在很多方面,小說的人物和事件都讓我想起人類經(jīng)歷中共同的東西——樂于助人的朋友和家人必不可少的支持、幫助我們度過艱難時刻的幽默的力量,人們屈從的聰明和不那么聰明的方式,抵抗力,政治鎮(zhèn)壓,愛和被愛的欲望。然而,扎莉可怕的選擇以及小說人物對傷痛的過度反應,兩者都可能讓西方讀者感到很陌生。你能否將那些行為放在某個背景當中?這樣可能有助于我們的理解。
答:可以。愛、恨、幽默、友情,這是所有國家所有人共有的特點。我們的文化影響了我們對各種情形做出反應的方式,這點你說對了。除了寫作,我還教一門叫作“理解個人和文化差異”的課。波斯人,或者籠統(tǒng)地說,中東人,生活在專家們所稱的“情感”文化當中。在這些文化中,人們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情感,特別是在哀悼的時候。而美國人、英國人和德國人生活在“中立”文化中。在這些文化里,人們的情感不外露,被嚴格地控制著。比如說,在美國參加葬禮和在伊朗參加葬禮是很不一樣的。中立文化的人在情感文化的人看來顯得冷漠,沒有感情。反過來,中立文化的人會認為情感文化的人情感太外露,表達太夸張。
至于扎莉的“可怕選擇”,我最好不要多說,否則故事就泄露得太多了。除了一點,我得說明,她所做的在伊朗并不常見。確實有發(fā)生過,但很少。她精心選擇這種極端行為是為了做出有力的表態(tài)。
問:你計劃再寫一部小說嗎?能否透露講的是什么呢?
答:我的第二本書已經(jīng)寫了一半。是講一個男人有四個妻子,但他卻認為自己一輩子都被剝奪了愛情!我還沒想好題目。將來某一天,我也不敢確定是什么時候,我一定會寫《德黑蘭的屋頂》的姊妹篇。我只是需要些時間。
(本文為“廈門大學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項目成果之一。)
(李美華:廈門大學外文學院,郵編:361005)TRANSLATIONS譯林名家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