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wèi),謝浩,嚴相平,丁逸梅,2(.南京工業(yè)大學江蘇省藥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南京市 20009;2.南京工業(yè)大學藥學院,南京市 20009)
阿昔洛韋,又名無環(huán)鳥苷(Aciclovir,簡稱ACV),為核苷類抗病毒藥,化學名為9-(2-羥乙氧甲基)鳥嘌呤。由于ACV體內半衰期較短,為2~3 h左右,常規(guī)使用時每日需服用5次,易產生漏服現象,且因此血藥濃度有較明顯的峰-谷現象,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1]。鑒于此,為了提高該藥的治療順應性,臨床上出現了ACV緩釋片,使每天多次服用縮減為每8 h服用1次,同時可降低血藥濃度的波動,減少峰值時的毒副作用,增強谷值時的療效,使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順應性都有所提高[2]。
ACV的溶解具有pH依賴性[3],在不同pH條件下,藥物的溶解度及控制藥物釋放行為的輔料的水化、溶脹、溶蝕速度都可能不同,因此,應該對其在不同pH值條件下的釋放行為進行考察,以為其建立合理可靠的體外釋放方法提供依據。
ZRS-8G型智能溶出試驗儀(天津市天大天發(fā)科技有限公司);UV-2450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ZDY-8壓片機(上海遠東制藥機械總廠)。
ACV(江蘇永大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060211,純度:99.6%);ACV標準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630-200001,純度:99.9%);ACV緩釋片(南京工業(yè)大學江蘇省藥物研究所有限公司,批號:060403,規(guī)格:每片200 mg);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取本品1片,研細,精密稱取細粉適量(約相當于ACV 10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0.1 mol·L-1的鹽酸液(以下所用鹽酸液均為此濃度)50 mL,超聲1 min,加鹽酸液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xù)濾液適量,加鹽酸液稀釋制成每1 mL中含10 μg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進行紫外掃描,結果最大吸收波長為254 nm。另取ACV標準品以鹽酸液制成每1 mL約含ACV 10 μg的溶液及照處方比例制備不含主藥的空白輔料溶液,依法掃描,結果在254 nm波長處空白輔料無干擾,故選擇254 nm為測定波長。光譜詳見圖1。
圖1 紫外分光光譜圖1.供試品;2.標準品;3.空白輔料Fig 1 UV spectrum1.test sample;2.reference substance;3.blank excipients
精密稱取ACV標準品適量,加鹽酸液溶解并稀釋制成每1 mL中含ACV 198.2 μg的溶液,作為貯備液。精密量取貯備液1、2、3、4、5、6 mL,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鹽酸液稀釋至刻度,搖勻,在254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濃度(c,μg·mL-1)為橫坐標,吸光度(A)為縱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A=6.00×10-3+5.58×10-2c(r=0.9994)。另,分別以pH6.8磷酸鹽緩沖液、蒸餾水替換介質鹽酸液進行相同操作,結果,ACV在3種介質中的檢測濃度線性范圍均為1.982~11.892 μg·mL-1。
照處方比例制備空白輔料片,在溶出杯中精密加入標準品適量,約相當于標示量的20%、50%、120%,依法測定。結果,ACV的平均回收率為99.16%,RSD=0.49%(n=9),詳見表1。
表1 回收率試驗結果Tab 1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s
取“2.6”項下同一份釋放度測定液,分別于0、1、4、8 h測定其含量,結果RSD=0.67%,結果表明釋放度測定液在8 h內穩(wěn)定。
取同一批樣品,由不同試驗者在不同時間分別測定含量,計算中間精密度。結果,含量的RSD=0.48%,表明本方法中間精密度良好。
按《中國藥典》(2010年版)溶出度測定法(轉籃法)有關規(guī)定[4]進行釋放度測定。取供試品,量取經超聲脫氣處理的3種不同的釋放介質(鹽酸液、pH6.8磷酸鹽緩沖液和蒸餾水)進行釋放度測定。取本品,以上述3種不同釋放介質900 mL為溶劑,轉速為100 r·min-1,依法操作,在規(guī)定時間點0.5、1、2、3、4、5、6、8、12 h分別取溶液3 mL,濾過,并立即在操作容器中補充釋放介質3 mL。分別精密量取各濾液0.5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以鹽酸液稀釋至刻度,搖勻。照分光光度法,在254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另取ACV標準品適量,精密稱定,用鹽酸液溶解并稀釋制成每1 mL含10 μg的溶液,同法測定,計算出每片在不同時間的累積釋放度。
另,前期以鹽酸液為釋放介質、后期以pH6.8磷酸鹽緩沖液為釋放介質組成替換介質,考察ACV緩釋片在其中的體外釋放過程。取本品,以鹽酸溶液(9→1000 mL)900 mL為溶劑,轉速為100 r·min-1,依法操作;2 h后,立即將轉籃升出液面,隨即將轉籃浸入預熱至(37±0.5)℃的磷酸鹽緩沖液(pH6.8)900 mL釋放介質中,轉速不變,繼續(xù)依法操作,計算出每片在不同時間的累積釋放度。以累積釋放度為縱坐標,時間為橫坐標,繪制釋放曲線,見圖2。
圖2 ACV緩釋片在不同介質中的釋放曲線Fig 2 Drug release curves of Aciclovir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in different media
由圖2可見,ACV緩釋片在鹽酸液中的釋放速度最快,但12 h時4種介質中ACV皆釋放完全。另,在替換介質中,ACV緩釋片前2 h在鹽酸液中釋放約50%,可以較快地達到起效濃度,進入腸道后相對于胃中釋放速率減慢,但在12 h時也幾乎達到了完全釋放。
根據累積釋放度和時間數據,選用不同的方程對釋放行為進行擬合,結果見表2。
表2 ACV緩釋片在不同介質中的釋放方程的擬合Tab 2 Fitting results for drug release equation of Aciclovir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in different media
由表2可見,在4種釋放介質中,ACV緩釋片的釋放動力學特征均以Higuchi方程及Peppas方程擬合較好[5]。Peppas方程(lnQ=nlnt+k)常用來表征緩釋片的釋放機制,方程中的n為釋放參數,其大小表征釋放機制。對于圓柱形制劑(如片劑)而言,當n<0.45時,該片劑中的藥物釋放為Fickian擴散;當0.45<n<0.89時,藥物釋放為混合型,即藥物擴散和骨架溶蝕協同作用;當n>0.89時,藥物釋放為骨架溶蝕機制。本品在不同介質中釋放曲線經Peppas方程擬合n均<0.45,說明ACV緩釋片主要為擴散釋藥機制[6]。
經比較ACV緩釋片在鹽酸液、pH6.8磷酸鹽緩沖液和蒸餾水中的釋放行為,可以看出其在鹽酸中的釋放速度最快,與在pH6.8磷酸鹽緩沖液中釋放速度相差較大。由于人胃的排空速率一般為0.5~2 h,該緩釋片有相當長時間是在腸道中釋放,因此為了結合人體正常生理情況,采用了前期以人工胃液(鹽酸)為釋放介質、后期以人工腸液(磷酸鹽緩沖液(pH6.8))為釋放介質的方式(模擬人體胃腸道的轉運及pH變化)考察其體外釋放過程。結果,ACV緩釋片在前2 h可以較快地達到起效濃度,進入腸道后相對于胃中釋放速率減慢,但在12 h時也達到了完全釋放。
ACV緩釋片的國家標準[7]規(guī)定的釋放度測定方法為:取各規(guī)定時間點的樣品0.5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磷酸鹽緩沖液(pH6.8)2 mL,以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在252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按阿昔洛韋分子式C8H11N5O3的吸收系數()為622進行計算。經筆者研究發(fā)現,上述測定方法結果不準確:2 mL的磷酸鹽緩沖液(pH6.8)的緩沖容量不夠,不足以緩沖0.5 mL的鹽酸,因此最終溶液的pH值偏酸,經測定最終樣品pH為3.5。舉例如下:稱取ACV標準品19.82 mg至100 mL容量瓶中,加鹽酸液溶解并稀釋至刻度;取該溶液0.5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磷酸鹽緩沖液(pH6.8)2 mL,以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在252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為0.581,而如按照吸收系數計算吸光度應為0.616,可見若按照吸收系數法計算結果會偏低。因此筆者參照《中國藥典》(2010年版)的ACV片溶出度測定的方法[4],采用對照品法測定,樣品以鹽酸液稀釋。
綜上所述,阿昔洛韋緩釋片在不同介質中均具有緩釋性,釋放機制主要為擴散釋藥。
[1]林山鷹,李 東.阿昔洛韋——一種廣譜高效的抗病毒藥[J].深圳醫(yī)學信息,1994,6:11.
[2]呂竹芬,歐有權.阿昔洛韋緩釋片的制備及體外釋藥的研究[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2,18(4):263.
[3]丁 立,趙 駿,張鈞壽.阿昔洛韋處方前研究[J].山東醫(yī)藥工業(yè),1997,16(6):1.
[4]國家藥典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S].2010年版.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391、附錄85.
[5]陸 彬.藥物新劑型與新技術[M].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311-314.
[6]陳日來,李玉珍,李 東,等.法莫替丁生物黏附緩釋片釋放機制研究[J].中國藥業(yè),2008,17(13):11.
[7]WS1-(X-304)-2003Z,阿昔洛韋緩釋片[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