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菲 周益峰
摘要:自主學習是大學生學習的有效路徑,也是必要路徑,它在促進大學生主動學習、全面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在大學里,自主學習是基礎,是大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有效學習;必修課
自主學習是大學生學習的必要學習方式。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日益凸顯了自主學習在高等教育中的價值。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幫助大學生掌握現(xiàn)代學習策略,引導大學生加強自我管理與監(jiān)督,充分利用豐富有利的資源為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
一、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在當代信息社會中,由于知識、信息量的不斷增長,每個人都需要不斷的學習,這就對大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大學生必須學會在吸取前人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關注以知識積累為主的傳統(tǒng)學習模式的同時,培養(yǎng)自己學習的獨立自主性,真正學會自主學習[1]。另外,相對于中學來說,大學的課堂信息量要大的多,而且教師對知識的講解程度也遠遠沒有中學那樣精細。因此,僅僅依靠課堂消化理解掌握知識是不可能的,學生必須學會有效的利用課外時間,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發(fā)揮自己在學習中的潛力,真正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和自我發(fā)展需要,自行確立學習目標,自主安排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更加全面有效的學習。
二、大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內容
1.結合自身確定合理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的確定能夠促進自主學習及時有效的進行。在大學學習中,學生必須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特長等因素確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并根據(jù)所確定的目標來確定學習方向,督促自己積極有效地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也要時常根據(jù)自己的目標來判斷學習的進展,以便及時選擇和調整更加合理的目標或學習策略。
2.科學的鉆研學習內容
大學學習內容的顯著特點就是專業(yè)性強,而且豐富,其深度和難度也絕非老師講授和課堂學習所能囊括的[1]。因此,大學生必須在掌握課程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大學豐富的圖書資料,先進的實驗設備等資源,對所學知識進行更系統(tǒng)、更深入的研究,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儲備更多的專業(yè)知識。
3.選擇有效的學習方法
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都講究學習方法因人而異,其實,大學學習更是這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隨著大學學習內容難度的增加,自由支配時間的增多,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更是尤為重要。因此,大學生應結合自身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更有效地學習。
4.監(jiān)控學習過程
在自主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學生都要不斷地進行自我監(jiān)控,對學習進程和學習效果進行自我評價,對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決。然后根據(jù)學習的進程狀況修正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計劃,根據(jù)學習的效果選擇和調整學習策略與方法,調節(jié)和重新安排時間。
三、如何促進大學生更好的自主學習
1.改革教育體制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曾指出,許多學習者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主要問題不是由于學習者能力欠佳,而是未能得到適當?shù)慕虒W條件和合理的幫助[2]。因此,大學教育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該適當?shù)母母锝逃w制,運用更加開放型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由“教”轉變?yōu)椤皩А保ぐl(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鼓勵學生積極地自主學習,充分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2.深化自主學習策略
若要自主學習達到更好的效果,掌握現(xiàn)代學習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學習計劃的制定、閱讀資料的選擇,還有對知識的理解和思考,都是必須要學會的。學習計劃的制定,可以結合各個學期專業(yè)知識的要求或者個人目標來確定。閱讀資料的選擇也是自主學習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所以學生在選擇相關的閱讀資料時,不妨詢問一下老師的意見。知識的理解和思考是自主學習的要求和反饋,能夠幫助自己更好地學習。然而自主學習策略也并非一成不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當根據(jù)自己實際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及時做出調整,以便更有效的學習。
3.增強自我管理與監(jiān)督意識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要不斷增強自我管理和監(jiān)督意識,一旦制定了學習計劃就要嚴格按照學習計劃要求自己,管理自己的思維,約束自己的行為,督促自己更好的自主學習,更好的完成學習計劃,達成自己的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 郭楓蓉,規(guī)劃引領人生——走進大學,科學出版社,2010。
[2] 方丙麗,自我導向學習——成人學習的有效路徑,教育探索,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