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晟
有一部片名為《上錯花轎嫁對郎》的電視劇,講述的是發(fā)生在江浙一帶離奇巧合的愛情故事。估計很多人對于該劇并不陌生,從輕松喜悅但又不乏緊張氣氛的劇情中,我們感嘆生活的離奇多變、婚姻的機緣巧合。可這畢竟是讓人娛樂的電視劇,如果在科學認知上也是“上錯花轎”,張冠李戴,輕則會貽笑大方,重則會產生重大失誤或者不可估量的損失。
前段時間,天坑就“上錯了花轎”,在諸多媒體的推波助瀾下,許多人錯把地面塌陷現(xiàn)象當成天坑,以致大眾對天坑漸漸產生了誤解。正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謊言被重復一千遍后就趨向真理了,真正意義上的天坑已經披上虛假的面紗。比如有媒體報道:四川樂山市沙灣區(qū)某村民的一塊菜地里驚現(xiàn)天坑。然而,有關天坑的報道還不僅于此,2010年世界各地有關天坑的報道可謂五花八門,比比皆是??傊?,只要某地突然出現(xiàn)坍塌,大坑呈現(xiàn)后大多會被冠以天坑的名號,以吸引更多的眼球,制造更多的噱頭。在這些新聞人士看來,一定要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殊不知,科學是追求嚴謹和完美的。事實上,常常見諸報端的“天坑”與實際意義上的天坑是有天壤之別的,許多新聞報道里的“天坑”實為地陷或地裂。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地陷與天坑兩者不是一個概念。地陷是地面塌陷,天坑是一種喀斯特地貌的專屬名稱。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積,陡峭而圈閉的巖壁,深陷的井狀或者桶狀輪廓等非凡的空間與形態(tài)特質,發(fā)育在厚度特別巨大、地下水位特別深的可溶性巖層中,從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寬度與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與地下河相連接(或者有證據(jù)證明地下河道已遷移)的一種特大型喀斯特負地形。
胡適先生在介紹詹姆士的“實在論”哲學思想時說:“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順地由我們替她涂抹起來,裝扮起來?!焙翢o疑問,地陷終歸是地陷,天坑終歸是天坑,兩者完全是不同的事物,不能等同,這是被科學認定了的“實在”。經過“誤讀”和一些媒體的大肆傳播,天坑這個“實在”就被“打扮”起來了。但是,科學應該有客觀的底線,即便我們無法完全認知科學的真相,也不應人為地相信偽科學。道理很簡單,給科學涂脂抹粉,必會代價高昂。
對于天坑,媒體理所當然應高舉客觀、真實之旗,力求嚴肅認真的“實在”的科學精神。這正如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認為的“實在”:存在著一種獨立的、外在的、客觀的物理實在;我們希望去把握它——不是直接地在經驗上或邏輯上,或者以最充分的確定性去把握它,而是由理性或直覺的飛躍去把握它。
“實在論”是一種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它是科學的根本和基礎??茖W精神就是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就是獨立的思考、理性的懷疑;就是尊重事實、尊重真理;就是反對迷信、反對盲從。有了這種科學精神,人們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學,更加自覺地學習科學,更加有效地利用科學。在人們認識科學的道路上,存在各種各樣的誤解、曲解、謬誤甚至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只有堅持“實在論”,堅持以科學實踐來不斷地檢驗,才能校正科學研究之舟的前進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