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 嶺,汪超培
(安徽省煤田地質局水文勘探隊,安徽 宿州 234000)
惠州市某酒店建筑基坑平面形狀近似為矩形,占地面積230×70 m2,地面標高+16 m,開挖深度為6.80 m(坑底標高+9.20 m)。建設場地內的地下水位埋藏深度5.00 m左右,為保證工程施工質量實現(xiàn)基坑干封底,應采用深井降水法,將建筑場地內的地下水水位降低到基坑開挖面0.5 m以下。
建筑場地位于東江河流階地上,地形平坦,距東江河42 m,鉆探揭露深度內分布的地層特征見表1。
表1 場地地層情況一覽表
建筑場地內的地下水為第四系松散層中的孔隙水和下覆基巖強~中風化巖體內的孔隙/裂隙水。對基坑開挖有影響的地下水為場地內的②-3~②-5層中砂土層和卵石層中的地下水,依據(jù)含水層的埋藏條件和水動力特征,該含水層為潛水,與東江河的水力聯(lián)系密切,地下水位標高在+11.00 m,含水層飽水厚度平均值為17.90 m。
2.1.1 幾何參數(shù)
基坑長a=230 m;寬b=70 m;基坑中心到補給邊界的距離b0=77 m。
2.1.2 水文地質參數(shù)
水文地質參數(shù)取場地的抽水試驗成果資料,降水設計采用的水文地質參數(shù)為:滲透系數(shù) K=2.00m/d,飽水厚度H=17.90 m。
按開挖到基坑底面時坑內的水位低于開挖面0.5 m以下的要求,降水運行時場地內的地下水平均水力坡度I=1/10確定水位設計降深。
基坑中心水位降深 s=2.3~2.8 m,降水井水位設計降深 sw=5.0 m
降水井鉆孔直徑550 mm,深度20.00 m(孔底標高 -4.00 m),井管直徑273 mm,下入深度19.00 m(井底標高 -3.00 m),其中深度 11.00 ~18.00 m(標高 +5.00 ~ -2.00 m)為過濾管,其余部位為井壁管;觀測井鉆孔直徑127 mm,深度 16.00 m(孔底標高 +0.00 m),井管直徑 89 mm,下入深度15.00 m(井底標高 +1.00 m),其中深度12.00 ~14.00 m(標高+4.00~+2.00 m)為過濾管,其余部位為井壁管。降水(觀測)井孔壁與井管壁之間深度 10.00 m(標高 +6.00 m)以上用粘性土封閉,其余部位用1~3 mm的過濾砂封閉(圖1)。
圖1 降水井(觀測孔)結構示意圖
2.4.1 基坑涌水量
基坑涌水量按式(1)計算:
式中:Q總為基坑總涌水量,m3/d;s為設計基坑水位降深,m;r0=0.29(a+b)等效半徑,m,其它符號同前。
2.4.2 單井涌水量
單井涌水量按式(2)計算:
式中:q為單井涌水量,m3/d;sw為降水井水位降深,m;rw為降水井半徑,m,其它符號同前。
2.4.3 設計原則
降水井的布置應同時滿足降水井總涌水量大于基坑涌水量,且基坑內的水位降深不小于設計降深。
2.4.4 降水井數(shù)量
降水井數(shù)量按式(3)計算:
式中符號同前。
2.4.5 水位預報
基坑內任意一點的水位降深按式(4)計算:
式中符號同前。
2.4.6 降水井(觀測孔)布置
同時滿足式(3)、式(4)要求時,計算工程降水需布置降水井26口,降水井布置方案沿坑外呈環(huán)形布置。降水井間距坑外地下水補給一側(臨近東江河一側)為20 m,其余部位降水井間距為40 m,為了解基坑中水位下降情況,基坑內布置觀測孔2個。
成井施工工序為:成孔→一次換漿→安放井管→二次換漿→回填濾砂(動水)→回填粘土球、粘土塊(靜水)→洗井抽水。成孔鉆進過程中,尤其是進入②-3~②-5層中砂土層和卵石層后,泥漿的粘度控制在20 s以下,以防止泥漿進入砂層,形成泥皮,造成含水層堵塞,降低水井的出水量,從而影響降水效果。為保證孔壁的穩(wěn)定性,不發(fā)生塌孔,施工過程中始終使孔內的水位高于鉆孔初見水位2 m以上。過濾管外包扎尼龍紗網(wǎng)2層,周圍要求回填1~3 mm的過濾砂,防止抽水時降水井涌砂,投置濾砂前用清水置換孔內的泥漿,以防泥砂混和,影響過濾層的透水性。成井結束后,先進行活塞洗井,然后用空壓機洗井至水清砂盡。
觀測井和降水井施工完成后,采用抽水試驗方法對降水設計方案進行了驗證。抽水試驗分單井抽水和群井抽水,每次抽水試驗均及時觀測記錄觀測孔中的地下水位變化情況,為調整和確認降水設計方案提供依據(jù)。
按式(2)計算的單井涌水量,降水施工采用流量15 m3/h揚程20 m的潛水深井泵。
降水期間定期監(jiān)測觀測孔中的水位,現(xiàn)場備有備用電源,以防停電造成降水運行中斷,發(fā)生基坑涌水事故。
本工程采用降水法控制基坑地下水,按市場價計算投入的費用為35萬元,約為坑底循噴止水法的1/3,可以節(jié)約工程成本70多萬元,并且降水法施工技術成熟,可以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縮短施工工期,使工程盡早發(fā)揮投資效益。
基坑降水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孔隙水壓力的降低,使土層的有效應力增加,引起土層壓縮,產(chǎn)生地面沉降,并可能造成建筑物的破壞。本工程水位降低深度小(設計基坑中心水位降深為2.3~2.8 m),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小,均在建筑物的地基允許變形范圍內,況且場地內的地下水補給條件好,停止降水后水位可迅速回升,可以使降水過程中產(chǎn)生的部分地面沉降得以回彈,因此對周邊的環(huán)境影響小,不會造成周邊建筑物的損壞。
[1]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9.
[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