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賢 曲紅蓮
【摘要】 目的 探討無輔助單孔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的手術配合。方法 對10例無輔助單孔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的進行回顧分析。結果 10例無輔助單孔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均順利完成手術。無術中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手術時間 35±15 min。結論 充分完善術前器械、儀器物品的準備,術中科學、默契的配合是保證手術配合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闌尾切除術;腹腔鏡;手術配合;護理
作者單位:130012 吉林省前衛(wèi)醫(yī)院
隨著微創(chuàng)外科技術的進步,追求更加微創(chuàng)、更加美觀的手術效果,成為近年研究的熱點,腹腔鏡技術相對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是巨大的進步,但仍需在腹壁留下3~5個穿刺瘢痕。本院2009年10月14日~11月16日,完成無輔助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10例,只需在臍緣穿刺,置入氣腹錐及腹腔鏡操作套管即可操作手術,無輔助,完全在腹腔內(nèi)完成,在腹壁留下一個瘢痕,可完成手術,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效果滿意.現(xiàn)將手術配合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期手術4例,其中男2例,女2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61歲,平均40歲,急診手術6例,伴局限性腹膜炎4例,其中男4例,女2例。均行無輔助單孔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效果良好。
1.2 手術方法 麻醉生效后,患者平臥位,術野皮膚常規(guī)強力碘消毒,鋪無菌巾。取臍旁右側緣橫切口長約1.0 cm,逐層切開皮膚、皮下、腹直肌前鞘、向右側拉開腹直肌、打開腹膜,置入氣腹錐及腹腔鏡操作套管。建立氣腹后置入腹腔鏡,鏡下分別于臍切口置入5 mm的二個器械操作套管,術中探查診斷為:急性闌尾炎伴局限性腹膜炎。決定行闌尾切除術。用超聲刀分離、剪斷闌尾系膜及動、靜脈,充分暴露闌尾根部,于闌尾根部0.5 cm處,用帶鎖夾(2枚)夾閉或圈套線圈套闌尾,在夾遠端切斷闌尾,將闌尾在臍緣切口取出,吸凈髂窩處滲出液,充分沖洗,吸凈沖洗液,查無出血,囑臺上、臺下護士共同清點紗布、器械無缺,拔除各套管,逐層縫合,包扎切口,術畢。術中出血約10 ml。手術時間(35±15)min。
1.3 結果 手術時間(35±15)min。術中出血量約5~15 ml。
2 術前準備
2.1 患者準備
2.1.1 臍部及臍周圍皮膚的特殊準備,除常規(guī)準備外,特別注意臍部及臍周圍組織的皮膚準備[1]。對臍部的皮膚既要徹底清除污垢,又要保證臍褶皺部位完整無損。淺在的污垢常規(guī)棉簽擦拭去除,較深的污垢給予石蠟油棉簽浸泡10 min后,慢慢清除[1]。腹部特別肥胖,臍部污垢較深的患者,皮膚準備完畢后,以碘伏棉簽覆蓋臍部,再用無菌敷貼貼緊,手術消毒前去除敷貼,取出填塞棉球,達到良好皮膚準備效果。
2.1.2 術前訪視,擇期手術實施心理護理。手術患者大多數(shù)在術前表現(xiàn)為恐懼,緊張和憂慮心理而出現(xiàn)明顯的應激反應[2]。術前訪視是圍手術期護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實施患者獲得高質(zhì)量護理及順利康復的關鍵[3]。術前一天下午,手術室護士與麻醉師合作(醫(yī)護合作)到病房訪視患者,首先閱讀病例,對患者的一般情況,體格檢查等有所了解,并與經(jīng)治醫(yī)生或術者溝通,然后到床旁對患者做自我介紹,說明訪視的目的,告知有關注意事項,利用DVD回放手術室的環(huán)境布局,硬件設備,如:超聲刀,麻醉機,監(jiān)護儀,及參加手術人員的個人資歷,精湛技術等,特別要向患者發(fā)放并講解麻醉學知識簡介,書面材料[4]。并對患者進行艾森克個性測定,根據(jù)情況采取個性化心理干預,達到清除不良情緒行為的目的,減輕應激反應,使之處于接受手術的良好心態(tài)。雖然腹腔鏡下外科手術已廣泛開展,但鏡下無輔助單孔闌尾切除手術開展較少,患者對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常有顧慮、緊張、焦慮、恐懼等較突出的心理問題,護理人員應有針對性的給與患者心理護理。應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為患者講解實施手術的必要性、適應性、及腹腔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痛苦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術后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減輕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負擔,以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手術。
2.2 器械、儀器準備 包括普通器械和腔鏡器械,儀器包括:監(jiān)視器,顯示系統(tǒng),冷光源,氣腹機,超聲刀(5 mm),高頻電刀,沖洗吸引系統(tǒng)等處于完好備用狀態(tài)。
2.3 特殊物品準備
2.3.1 特殊腔鏡器械 除常規(guī)LA腹腔鏡器械外,另備好圈套線,各種鎖夾。
2.3.2 其他 60℃~70℃熱鹽水或快速去霧劑,防粘連膠,3L創(chuàng)口敷貼等。
3 手術配合
3.1 腔鏡護士(儀器監(jiān)視護士)配合要點 本院從2001年3月腹腔鏡小組,主要負責各種腔鏡手術器械儀器的管理,協(xié)助護士長完成質(zhì)控工作。
3.1.1 利用電腦圖文系統(tǒng),做一般資料及手術過程錄制,便于資料的保存、統(tǒng)計、總結、分析,為教學研究提供依據(jù)。
3.1.2 了解病情、術式及手術醫(yī)生個人習慣,準備可能用到的特殊用物及器械(如自制標本袋的制作材料,已滅菌好的5 ml注射器的外包裝),合理擺放應用系統(tǒng),特別要注意監(jiān)視顯像系統(tǒng)的位置及高度以減少視覺疲勞,給術者提供最佳的手術環(huán)境。
3.1.3 觀察臺上手術進展情況,提供臺上所需腔鏡器械,及時主動與麻醉師巡回護士溝通,及時調(diào)節(jié)氣腹壓力,保證手術患者安全。
3.1.4 術畢做好腔鏡器械儀器清潔、消毒、滅菌、保養(yǎng)管理工作。
3.2 器械護士配合要點 洗手前與術者交流,詢問有無特殊需要,準備充分合理,達到最好的配合效果。
3.2.1 正確洗手,提前20 min洗手上臺,配合醫(yī)生消毒,鋪單工作,預置好臺上物品,與腹腔鏡護士巡回護士共同清點腔鏡器械,普通器械,紗布,紗條,縫針及可能用到的一次性耗材,(如:可吸收結扎夾,帶鎖結扎夾,圈套線等備用)做到心中有數(shù),使用得心應手。
3.2.2 遵循無菌操作原則,與腔鏡護士正確連接應用系統(tǒng)。如:監(jiān)視器,冷光源、氣腹機,超聲刀、高頻電刀等。各種導線長短適宜,保持無菌,方便操作。
3.2.3 根據(jù)手術步驟及手術醫(yī)生個人習慣,合理主動的傳遞所需器械。
3.2.4 密切觀察手術動態(tài)及屏幕清晰情況,把術者的第一信息回饋給巡回及腹腔鏡護士,提供所需的特殊器械及所需其他要求,以提供最有效的配合。
3.2.5 具有應急手術配合能力,良好的應變能力,掌握微創(chuàng)外科新理念,新思路,新設備,新方法,新動態(tài),掌握各種器械的使用方法及簡單拆裝(如超聲刀),滿足術中更換器械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更好的完成手術室護理工作。
3.2.6 自制標本袋 方法5 ml注射器的外包裝,剪成小口袋,外口剪齊外翻,用縫線縫好,可以拉動,隨意調(diào)節(jié)口的大小,尾線要留的足夠長。用法:闌尾切除后將闌尾裝入標本袋中,自10 mm Trocarch把標本袋拉出,取出闌尾。
3.3 巡回護士配合要點
3.3.1 迎接患者。做好核對工作,建立有效靜脈通道,配合麻醉醫(yī)生實施麻醉,麻醉生效后,滿足患者舒適的需要,把護理工作深入到最具體最細微之處,正確擺放體位,遵循體位擺放的總體原則[5]。
3.3.2 與參加手術人員有效溝通,術中注意觀察術者的每一個手上動作,每一句交流,獲得第一信息,及時根據(jù)情況準備所需特殊器械,及時采集動脈血,行血氣分析,掌握患者內(nèi)環(huán)境變化,確保手術的安全進行。
3.3.3 加強術中監(jiān)護,與麻醉醫(yī)生一起觀察病情變化,密切觀察相關并發(fā)癥,如:皮下血腫,氣胸,靜脈血栓,及二氧化碳吸收入血導致的高碳酸血癥并能及時采取有效的緊急治療護理措施。
3.3.4 及時準確書寫護理記錄,填寫好交接記錄,減少醫(yī)療事故糾紛。
3.3.5 術畢,利用過床搬動患者,同麻醉醫(yī)生一同護送患者回病房,做好交班工作。
4 小結
無輔助單孔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仍處于臨床探索階段,作為手術室護士只有具備良好的手術配合能力和應變能力,觀察能力,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還要了解國內(nèi)外微創(chuàng)外科最新進展,善于學習、肯于動腦、不斷進步,才能更好的完善手術配合工作,確保手術的順利成功。
參考文獻
[1] 程琳,饒蕓.腹腔鏡下胃上部癌根治術患者的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10(23):27-28.
[2] 劉俊杰,趙俊.現(xiàn)代麻醉學.人民出版社,1996:448-449.
[3] 魏軍,林華,胡玲,等.術前訪視的管理.中華護理雜志,2003,(39)287-288.
[4] 錢自亮,呂洪成.書面介紹麻醉知識在術前訪視中的應用.中華醫(yī)學管理雜志,2005,16:598-599.
[5] 魏華,劉芳君.手術室護理學.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