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萌
(湖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6)
“漢語缺乏嚴格意義上的形態(tài)變化,這一特點決定了虛詞在漢語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盵1]而介詞作為虛詞的一種,在虛詞中所占比重相當大,且用法靈活多變。因此,對于留學生——尤其是語言中沒有“介詞”的韓國留學生而言,介詞的學習和使用相當重要,且頗有難度。從以往留學生的漢語語言學習,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量介詞使用不當?shù)那闆r。關于介詞,從漢語本體角度出發(fā)的研究成果頗豐,但從對外漢語教學角度出發(fā)的研究卻較少。我們從市面上可以找到的相關書目,一般只有留學生初學漢語時所用的參考書目,如《HSK常用介詞》、《漢語水平步步高 介詞 代詞》等。因此,近年來許多漢語工作者都積極投入到了對外漢語介詞的研究之中。不少優(yōu)秀論文紛紛涌現(xiàn),其中也不乏專門針對韓國留學生漢語介詞習得情況進行研究的,如介詞“在”、“從”、“跟”、“對”、“給”、“向”、“往”等。在此背景下,筆者專門從事研究韓國留學生介詞“對”的習得狀況,力求有新的突破。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給出特定題目,讓韓國留學生臨時寫作文,并對作文中所出現(xiàn)的“對”的使用偏誤情況進行統(tǒng)計、歸納,得出其偏誤類型,再從這些介詞的語義特征和句法結構方面分析偏誤原因,并對漢語教學中的介詞教學提出一些建議。此次被調(diào)查的語料共計約5萬字左右,對象主要是高級漢語水平的韓國留學生。
在整個語料中,有91次使用介詞“對”的情況,其中61次使用正確,30次使用有偏誤,偏誤率為32.97%。偏誤的類型主要有誤用、缺失、贅余和語序不當。這四種偏誤類型是所有留學生作文中都常見的。但韓國學生在這幾種偏誤中,又分別有不同的表現(xiàn)。下面我們就這四種偏誤類型來進行分類闡述。
(一)誤用
所謂“誤用”,主要是指,在該用介詞甲的情況下,誤用了介詞乙。例如:下列語句中,本該用“關于”,而韓國留學生卻誤用了“對”;或者是在某個介詞的固定用法中,出現(xiàn)了誤用的情況。如例句中,本該用“對……而言”或是“對……來說”,卻誤用成了“對……來而言”。
偏誤1:為了北師大更美好的留學環(huán)境,我們希望學校接受我們的意見。首先,提前考期末考試。……其次,對畢業(yè)合影的問題。…… 最后,對畢業(yè)典禮環(huán)境的問題。
偏誤2:對我們留學生來而言,我們常常生活在東門附近。
(二)缺失
一般說來,“缺失”的偏誤情況有二:一是在應該用介詞的情況下,沒有使用介詞;二是在某個介詞的固定用法中,漏掉了不可缺少的部分。而韓國留學生的使用偏誤主要都集中在第二種。例如以下語句,本該用“對……來說”或“對……而言”,學生卻丟失“說”、“來說”或“而言”。
偏誤3:上課的內(nèi)容也對學語言的外國人來有點陳腐。
偏誤4:所以我覺得這種工作對我合適。
(三)贅余
所謂“贅余”,指的是在不需要用介詞或介詞某個固定搭配的情況下,學生卻贅用了它。例如在韓國留學生的作文中,就出現(xiàn)了不需要使用“對”或“對……來說”的情況。
偏誤5:第一公寓是對我們留學生最需要的地方。
偏誤6:對我的性格來說有很多優(yōu)點。
(四)語序不當
“語序不當”是指在使用介詞時,將介詞、介詞固定搭配,及其所引介成分的語序位置用錯的使用偏誤情況。韓國留學生在使用介詞“對”時,對單個介詞“對”的位置一般沒有出現(xiàn)使用偏誤,也就是說,他們對于“介詞一般位于引介成分之前”這一知識點還是掌握較好的。他們主要的偏誤是將“對……”(介詞及引介成分)的位置使用上發(fā)生錯誤;或者是把“對……來說”(介詞固定搭配及引介成分)的位置使用產(chǎn)生錯誤。
偏誤7:但是留學生和中國大學生的活動活躍的話,肯定很有幫助對他們了解他們的文化等。
偏誤8:三年級的大學生活是對我來說最苦惱的時期。
綜合韓國留學生在漢語介詞“對”的使用偏誤情況分析和整合歸納之后,我們得出,造成這些偏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該介詞的語義特征或句式結構特征掌握不夠。華中科技大學郭敏認為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看來,呂叔湘、劉月華、侯學超等把“對”的意義分為“可與‘對于’互換”和“不可與‘對于’互換”兩類的解釋太過粗略。[2]并且在各家觀點的基礎上,他把“對”的語法意義歸納為四類:1.引進動作行為所面對的對象;2.引進動作行為所對待的對象;3.引進動作行為所針對的對象;4.引進動作行為所關涉的對象。筆者認為這樣歸納是比較合理的,且對解析韓國留學生的介詞使用偏誤也是大有助益的。因為從偏誤9、10中可以看出,學生們是因為沒有掌握好介詞的語義特征,而在該用“與”、“為”、“在”的情況下,誤用了介詞“對”:
偏誤9:總而言之,我都喜歡北師大的環(huán)境和設施,我對我的學校驕傲。
偏誤10:對這個方面我還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會說四種語言,韓語,漢語,英語和日語。
韓國留學生作文中,因為沒有掌握“對”的句法結構特征而造成的偏誤情況比較復雜。通過結合具體情況分析,總結出最具指導意義的介詞“對”的句法結構特征:1. 在任何語義特征下,介賓短語“對……”一般只作狀語;2. 當用于“引介動作行為所關涉對象”時,“對……來說/而言”的固定結構一般只做狀語,位置在句首,或在謂語前;3. 當用于“引介動作行為所面對對象”時,“對……動詞……”是常用句式。但其中“動詞”不能是語義中已包含“面對具體對象”義項的詞,如“給”等。以下是對幾個典型偏誤情況的分析:
(一)學生沒有掌握好“在任何語義特征下,介賓短語‘對……’一般只作狀語”而造成的偏誤有把介賓短語“對……”用作主語;把介賓短語“對……”用作賓語,例如:
偏誤11:“滿意60%,不滿意40%,其中選滿意的人中最滿意的系統(tǒng)是對私家車的限行制度。選不滿意的中最不滿意的系統(tǒng)也是對私家車的限行制度,因為選不滿意的調(diào)查大部分是有私家車的人?!?/p>
(二)由于沒有掌握“對……來說/而言”的固定結構,而造成的偏誤有,將其寫成了“對……來而言”,或遺漏了“說”、“來說/而言”,如上例偏誤2、3所敘;以及沒掌握“對……來說”一般只作狀語,不作主語而造成的偏誤,如偏誤6;“對……來說”作狀語時位置應在謂語前,而產(chǎn)生的偏誤如偏誤8。
(三)沒有掌握“對……動詞……”中的動詞不能是“給”的句法特征,而造成的篇誤如:
偏誤12:“而且,隨著匯率的下降,留學生對宿舍給的負但很重?!?/p>
雖然在以上偏誤類型和原因分析中,只選用了12條偏誤語句,但是綜合所有偏誤例句可以看出,韓國留學生介詞“對”的使用偏誤類型和原因都具有相當?shù)膹碗s性。一個語句中可能包含幾種篇誤類型,例如“還有對我適合這工作是對我的性格適合”一句中,就既存在“對”的贅余,又存在“對”的誤用。語義特征掌握不夠,主要導致將介詞“對”與其他多個介詞混淆而造成的誤用,例如偏誤9、10。而句法結構特征掌握欠佳,則有可能造成多種使用偏誤,例如偏誤原因分析中出現(xiàn)的“對句法結構特征掌握不夠”所導致的偏誤類型就有誤用、缺失、贅余和語序不當?shù)榷喾N形式。
盡管偏誤情況相當復雜,但是由于漢語介詞本身,在語義和句法結構特征上,就是一個具有系統(tǒng)性的整體;并且,對于留學生的語言習得情況,我們也一直在作跟蹤探索,所以通過進一步對介詞本體的研究,和有條理的習得情況分析之后,我們還是可以得出一定規(guī)律,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建議。
(一)義項分類法教學
從韓國留學生漢語介詞“對”的使用偏誤情況看來,造成偏誤的主要原因是對介詞的語義特征或句式結構特征掌握不夠。所以,在教學中,介詞部分我們可以采取語義特征與句法結構特征相結合的方法(或稱“義項分類法”)來教授:先教他們根據(jù)語義特征選擇介詞,再根據(jù)介詞的句式結構特征來組織語句。例如,在語句中,要用一個表“對待對象”的介詞,那么就必須選擇介詞“對”;若要用一個表示“引介動作或事物所關涉的對象”介詞,則應選用“關于”、“對”或是“對于”等。根據(jù)義項選定介詞之后,再依照其句法結構特征,組成正確的語句。
(二)介詞分類對比法教學
從義項上看,一個介詞可以有多個義項,并且詞與詞之間,也可能存在交叉重復的義項。這些有著相同義項的介詞,可以被分成一個類別。陳昌來在《介詞與引介功能》中對介詞進行了各種功能類型的分類,[3]例如“關于”、“對”、“對于”等詞,可歸為“關事介詞”一類。介詞分類對對外漢語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是有利于系統(tǒng)對比教學。上課時,把容易混淆的介詞歸為各個類別,并對其進行對比、辨析,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個介詞的基本知識系統(tǒng)結構框架。從而更有利于他們對介詞的學習、掌握和運用。
(三)系統(tǒng)性教學
介詞與介詞之間有特性,也有共性,它們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整體。然而,現(xiàn)階段的介詞教學大多采用的是分散教學法,根據(jù)課文的需要,出現(xiàn)什么介詞就教什么介詞,割裂了介詞的系統(tǒng)性。這樣的教學方法,對于語言中沒有“介詞”的韓國留學生而言,無疑大大增加了介詞學習的難度。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介詞的系統(tǒng)性歸納和總結——“在學生學習了一段時間,對漢語的基本語法有了一定的認識后,把介詞的基本共性教給學生,使其對介詞的意義和用法有一個一般的粗淺的概念,給他們打下牢固的基礎”,從而減少他們在使用漢語介詞時的偏誤。
(四)分階段教學
在對外漢語介詞教學中,無論是義項分類法、介詞分類對比法,還是系統(tǒng)性教學等其他教學法,都必須建立在分階段的教學基礎上。此次調(diào)查的對象主要是高級階段的韓國留學生,因而反映出的問題,和文中的教學建議主要也是針對高級留學生所提的。初級或中級階段,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和語法點有限,一般是“通過設置情景或提供語境等直觀的方式展示語法點,并用典型的交際性例句展示其典型語義與用法?!盵4]或是從典型用法到非典型用法擴散開來,逐步講解語法點,要實現(xiàn)系統(tǒng)地分類、對比教學是比較困難的。但初、中級的漢語介詞教學同樣也很重要,它為后來高級階段的系統(tǒng)教學打下基礎。因而,對初、中級留學生漢語介詞的教學方法,我們也應該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fā)來進行探討。
不僅僅是介詞“對”這一個詞,我們對于所有漢語介詞的語義、句法特征都要進一步總結歸納。要從偏誤中總結出新的教學經(jīng)驗,用經(jīng)驗指導教學實踐,再從留學生實際的學習結果中查找出新的偏誤——這樣不斷地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反復驗證,最終得出符合留學生語言特色,簡明、實用且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來更好地指導對外漢語介詞教學,以提高留學生對漢語介詞的運用能力,減少使用偏誤。由于此次調(diào)查研究的時間、對象等各方面因素受限,調(diào)查的深度和廣度還有待拓展,所以,在總結句法結構特征和教學方法方面還不盡完善。筆者希望今后能有機會對其進一步深入研究,以求彌補韓國留學生在漢語語言學習時在介詞方面的空缺與漏洞。
(責任編輯 遠 揚)
[參考文獻]
[1] 周正紅. 韓國學生使用漢語介詞偏誤分析[D]. 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07.
[2] 郭敏. 面向?qū)ν鉂h語教學的介詞研究[D].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6.
[3] 陳昌來. 介詞與引介功能[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4] 刑意和. 對外漢語教學中介詞教學[D]. 天津:天津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