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喜 李忠橋 賈瑩梅
(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qū)中醫(yī)醫(yī)院,430100)
2007-2009年我科采用補陽還五湯加味配合針灸治療腦梗死70例,療效顯著,報道如下。
診斷標準:參照1995年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中有關腦梗死的診斷標準。臨床癥狀表現為意識清楚,有不同程度的肢體癱瘓或語言障礙癥狀并經頭顱CT檢查確診。中醫(yī)辨證:半身不遂,肢體軟弱,偏身麻木,口角歪斜,語謇或不語,舌質淡,苔薄白或白膩,脈細緩或細澀,辨證屬瘀實證和痰瘀互阻證者。本組70例為我院住院病例,男38例,女32例,年齡最小50歲,最大80歲,平均65歲。
補陽還五湯加減煎湯內服。處方:黃芪30g,川芎12g,當歸12g,桃仁 12g,紅花 12g,地龍 10g,赤芍 15g,石菖蒲 15g,遠志12g。上肢偏癱重者加桑枝;下肢偏癱重者加牛膝、續(xù)斷;偏癱日久者加水蛭;口眼歪斜者加僵蠶、白附子。水煎服,1劑/d,分兩次服。
針灸治療:中風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意識清醒即給予早期針灸治療。選穴:口歪舌偏者取地倉、頰車、廉泉、人中;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下肢取髀關、血海、伏兔、足三里、三陰交、太沖,以上穴位分2組,隔天輪流使用。同時配合推拿,能促使肢體功能恢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jié)畸形。
3.1 療效標準 采用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評定方法[1],運用綜合療效指數(R)評價療效。R=(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治愈:意識清楚,血壓平穩(wěn),肢體及語言功能恢復正常,生活完全自理為痊愈,R≥81%。好轉:意識清楚,血壓平穩(wěn)或時有波動,肢體及語言功能明顯改善,生活基本能自理,81% >R≥56%。無效:治療1個療程后,癥狀無改善,R<11%。
3.2 結果 中藥內服1周為1個療程,最短14d,最長42d,平均25d。針灸治療10天為1個療程,最短10天,最長40天。隨訪3月,70例中治愈 45例,好轉20例,無效5例,治愈率64.2%,總有效率92.8%。
腦梗死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本病屬中醫(yī)學中風范疇。在腦梗死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盡管有不同證候交叉出現,但仍有其規(guī)律和特點,其中“瘀”為主要的病理因素。血行不暢、瘀阻腦絡、元神損傷是其基本病理變化,故相應確立芳香開竅、行氣通絡、活血化瘀的治法。
[1]陳清棠.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S].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