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今年第5期發(fā)表了胡嬪女士的系列繪畫作品,欣賞之后仍余音繞梁,讓人回味。藝術往往是相通的,如果要用音樂來形容美術的話,我們認為胡嬪女士的畫作就恰似是輕快抒情的小夜曲。它雖然比不上交響曲輝煌的境界、宏大的氣勢和璀璨的色彩,但其小夜曲似漫不經心的淺吟低唱、輕快抒情的曲調以及充滿即興意味的旋律卻吸引著我們,感動著我們的心靈世界。
初讀她的畫作,那古老的村落、鱗次櫛比的房屋,還有那流暢的線條、秀麗的色彩便深深地打動了我們,其所透露出的古老歌謠式的鄉(xiāng)土情感立刻引發(fā)了我們的共鳴。她的速寫作品仿佛是紙上的抒情小詩,輕松而隨意,簡潔明快的線條飛舞回旋,氣脈相連,如同畫家自己靈魂的跡化、心象的飛揚;其水彩小品則仿佛是流進心田的泉水,清澈而甜美,秀麗的色彩、交錯的光影,將村落古鎮(zhèn)的迤邐風光盡收眼底。所有畫作,或寥寥數筆或抒情寫意,均神韻栩栩,似不經意,卻又令人玩味不盡。
胡嬪女士是個崇尚自然、熱愛生活的人。在她的畫中,隨處都可以感受到這一心境。人們常說“功夫在詩外”,畫速寫和水彩也是一樣的道理。這與畫家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有著密切的關系。要做到眼高,重要的是心——思想達到一定的高度,而畫家的這種思想深度往往來自于深入生活的體驗程度,其中,多行路是最好的一個途徑。只有親近自然,深入生活去感受不斷變化、發(fā)展的新鮮事物,畫家的感受才不會淡漠,其靈感才不會泯滅,他們的畫面才能熱情張揚,永遠旺盛。
《田野村頭》《文雅景致》《趙村福地》等一系列速寫都是她在江西婺源寫生、親近大自然而隨性創(chuàng)作的作品。眾所周知,風景速寫中構圖的成功與否將直接關系到作品格調的高低。而面對如此豐富的大自然,一個巧妙的構思即是整個構圖的關鍵所在,正如法國藝術家羅丹所言:“在藝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為他銳利的慧眼,注視到一切眾生萬物之核心;如能抉發(fā)其品性,就是投入外形觸及其內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弊x她的這些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她是慧眼獨具,畫作當中處處彰顯其巧妙的構思。例如《田野村頭》《翻新家園》等這幾幅作品,所描繪的場景選擇的都是些通常不大會被人們留意的破舊待拆的民居,而她卻能從自己的視角,重新賦予這些即將消失的景物以新的生命。另外,她在選景的過程中還不忘凸顯所畫風景的地方特色,像《文雅景致》《鄣村別墅》《趙村福地》《個性空間》《石板傳情》等作品就記錄了當地一些有特色的民居建筑樣式,這些承載著許多歷史故事的老房子、拱橋、柵欄、石徑以及微翹的飛檐等,在她的筆下,演化成了由錯落有致的線條所構成的美景,頓挫間還透露出一股女性特有的柔情。細讀她的這些速寫作品,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畫作上的留白處也表達了其獨特的意趣性,畫面通過構圖中的邊角關系而產生與眾不同的構圖法則,以營造出疏遠、空曠、蕭瑟的意境,很值得人玩味。
“有感而發(fā)”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信條,面對大自然的獨特景觀,除了要準確把握基本的諸如視覺中心、比例、結構等特征之外,更要注入自己的人文情懷和思考,做到有感而發(fā),這樣的畫面才會更具生命力。胡嬪女士就將她對人與自然的一種認識性體驗注入了畫面當中?!督呺u趣》一畫,她對于悠閑自在的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躍然紙上,即便只是幾只正在啄食的小雞,也能讓她從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端伎谟汀芬划?,又讓我們看到了作者柔美線條之中透露的那一股剛毅,枯木也會逢春,生命的無限張力躍然紙上。再看她的《小徑通幽》一畫,流暢的線條勾勒出叢生的芭蕉葉,房檐上四處生長的藤蔓,如舞蹈般使整個畫面透露出一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尤其是在給作品的命名上,更是體現(xiàn)出了她的匠心獨運,如“小徑通幽”畫名與畫面似乎并不吻合,但那扇被她精心刻畫的虛掩的木門,卻讓人忍不住想推門進去一探究竟;小徑通幽不失情趣,且同畫名也有了呼應。讀她的速寫作品,除了對其流暢的筆法、頗有情趣的構圖等的驚嘆之外,我們更看到了她對自然、對生活的每一絲觸動和用心。
胡嬪女士對于水彩畫也是頗有鉆研的,水彩畫講究以其水意的酣暢、色彩的洗練、用筆的灑脫,與自然保持和諧,而她的水彩作品秀麗通透,其畫面的構圖、色彩、線條、虛實等能有機地融合,給人一種過目難忘的藝術享受。水彩畫要畫得精到,但精到不是“細”,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畫得有“意味”。如她的《小橋竹影》一畫,寥寥數筆,藍的天、青的山、白的屋、婆娑的樹影、潺潺流動的波光水色,仿佛都在輕聲吟唱,一切都是那么的恬靜優(yōu)美。整幅畫和諧中不失細膩,雖然是速寫性的水彩畫,卻依然表現(xiàn)出了較豐富的色彩和光感;畫面構圖均衡又不乏點睛之筆,原景或許不過是一處普通的小橋流水人家,但在她的筆下卻變得生動而引人遐思,趣味甚濃。
如果說《小橋竹影》展現(xiàn)的是如潑墨淡彩般小寫意畫風的話,那么她的《古道新跡》《庭院深深》等水彩作品則體現(xiàn)了另一種比較凝重、質樸的畫風:這些徽式建筑的寫生作品,將古舊村落的民居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用色上較為厚重,但整體畫風仍不失輕盈活潑之感。還有這張《村口小景》,她在空曠深遠的背景下,運用留白的方法,加以些許的塑造,將古舊建筑凸顯出來,遠、中、近景交相輝印,使得整個畫面完整、和諧。那些矗立在村口的古老建筑,靜靜地注視著大地萬物,仿佛正在默默經歷或記憶著無數歲月的變遷。透過這些畫作,我們可以從中感悟到水彩畫詩情畫意的魅力,即便是淡淡的顏色也能體現(xiàn)出豐富的層次感和渾厚感,它除了具有水彩畫飄逸、流暢如行云流水般的畫意之外,同樣可以有凝重、鈍拙打動人心的力量。
總之,一遍遍翻閱她的畫作,不論是從選景、技法、色調、題名上都讓人獲益良多,更特別有感于她對于自然、生活的關愛之情。對于一位搞藝術人來說,只有不斷的深入生活,與時俱進,才能保持一種清新的藝術感受力,其藝術才會保持永不衰減的活力,進而打動人心,引起欣賞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