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持續(xù)快速穩(wěn)定的發(fā)展,居民的健康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但同時我們也發(fā)現,一些食品非法添加物的使用正在嚴重的威脅著居民的健康,尤其是近年來,我國頻頻曝出的各種食品安全事件很多是由于在食品中添加了非法添加物引起的,一時間,食品非法添加物的問題成了行業(yè)關注的熱點。
為了更加清晰的了解食品非法添加物的種類和檢測方法,本刊特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錢和教授與何計國教授,就食品非法添加物的種類和檢測方法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針對當前如何有效避免食品非法添加物的使用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記者: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非法添加物也頻繁出現在食品中,請您概括總結一下目前我國食品非法添加物包括哪些?
錢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wèi)生法》規(guī)定,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常用的添加劑包括:為改善品質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劑,增味劑,甜味劑、疏松劑等;為防止食品變質而加入的抗氧化劑和防腐劑;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穩(wěn)定劑、乳化劑、消泡劑等;為增加食品營養(yǎng)價值而加入的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等營養(yǎng)強化劑。
現在,食品添加劑所帶來的種種問題,大都是由于人為添加不當、違規(guī)使用引起的。需要強調的是像“蘇丹紅一號事件”,“吊白塊事件”與“瘦肉精事件”等都是因為不法分子在食品中添加了國家嚴禁使用的非法添加物,它們與正常的食品添加劑是不相關的。
我國現在已經公布了47種食品非法添加物,以及食品中可能濫用的食品添加劑種類名單,這些是我國目前相對最具體,最具有參考性的名單。
何計國:正如錢教授所說,我國現在已經公布了47種食品非法添加物。2011年4月11日,衛(wèi)生部公布了目前掌握的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品成分,常見的主要包括:吊白塊——甲醛-酸性亞硫酸鈉制劑,曾用于食品的漂白;蘇丹紅——一種化學染色劑,化學名為1-苯基偶氮-2-萘酚,是一種偶氮化合物,具有致癌性,對人體的肝腎器官具有明顯的毒性作用。2003年,發(fā)現于含有辣椒的制品中,主要用于對玉米皮的染色以冒充辣椒:三聚氰胺——俗稱密胺、蛋白精,是一種三嗪類含氮雜環(huán)有機化合物,作為化工原料廣泛運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紙,紡織、皮革、電氣、醫(yī)藥等行業(yè):工業(yè)用甲醛,甲醛的防腐力強,五萬分之一即可防止細菌發(fā)育,歐洲各國曾用于酒類、肉類、牛乳及其制品的防腐,但食后有胃痛、嘔吐等副作用,日本報道在牛奶中加入萬分之一的甲醛,嬰兒連服20日即引起死亡,另外,甲醛對果蠅和微生物還有致突變性,國內外均已禁用,但在我國一些不法商販仍將甲醛用于水發(fā)制品,如海參、魷魚等干水產品、血豆腐等;硼酸與硼砂——早年各國曾用其作為肉、人造奶油等防腐劑和餅干的膨松劑。但其可在體內蓄積,影響消化酶的活性,引起食欲減退,妨礙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我國有些不法商販向腐竹、肉丸、涼粉、涼皮、面條、餃子皮中加入硼酸,硼砂,以增加這些制品的彈性。其他非法添加物可在我國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中查找。
記者:食品非法添加物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多次發(fā)生,對于食品非法添加物的檢測方法有哪些?存在哪些難點?
何計國:我們常用的檢測方法包括免疫法、液質聯用檢測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我現在主要用的是快速檢驗的免疫法。檢測過程中會遇到兩個大的難點,一是沒有國家標準的檢測方法,若用其他方法檢測有可能會出現企業(yè)不認可的現象;二是非法添加物樣品繁多,檢測方法也有多種,在檢測過程中沒有針對性,無法確定未知樣品里面含有哪些物質,無從下手。
此外,檢測并不是主要途徑,要從源頭上管制食品非法添加物的使用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錢和:衛(wèi)生部、農業(yè)部等有關部門進行分次、分批公布食品和飼料中非法添加物以及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名單。該名單已經公布了大部分非法添加劑的檢測方法,部分食品添加物的檢測方法是可以在國標中查詢到的。但同時,在該名單中,有24種食品非法添加物明確標示尚無檢測方法。如對于可能在辣椒粉、含辣椒類的食品中違法添加的蘇丹紅,可以通過GB/T 19681-2005《食品中蘇丹紅染料的檢測方法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檢測。而硼砂、硼酸等尚未發(fā)現有效的檢測方法。
可以肯定的是,針對各種食品添加劑的檢測方法正在研制、判定過程當中,判定檢測方法需要一個研制過程,而這個過程非常復雜。我們需要準確掌握任何一種食品非法添加物的物理化學性質,進一步研究該物質與食品中安全成分的反應,進而一步步遞進,尋找到檢測該種物質的有效方法。然而,這其中的每一步都存在著理論依據與實際限制等困難,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鑒別和研究。
此外,確實如何教授所說檢測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唯一手段。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guī)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guī)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記者:食品非法添加物的使用給食品安全帶來很大隱患,為了有效避免此類問題的發(fā)生,現階段有什么可行的解決方法?
錢和:對于缺失檢測方法的物質,可以在現場審查中把關,比如看有沒有使用記錄等等,而且還可以尋找其他方法替代。針對食品添加劑的檢測方法還會繼續(xù)完善,剛才已經提到檢測并不是唯一的途徑,“過程管理”才是關鍵。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加強監(jiān)管,嚴控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這樣將會起到比檢測更直接的作用。我們可以建立長效機制,對癥下藥,標本兼治。
目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階段性,傳統(tǒng)工藝的局限性,消費的片面性、法律法規(guī)滯后,監(jiān)管模式脆弱,思想道德滑坡等都影響了食品安全。
要解決食品添加劑領域的亂象,必須標本兼治。第一,要實行分類管理,從食用安全的角度對添加劑進行安全性分類。第一類一般認為是安全可靠的物質。第二,要實行登記備案。企業(yè)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必須按照《食品生產加工企業(yè)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第五十條的規(guī)定進行備案,食品添加劑未經備案的,不得用于食品生產加工。當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發(fā)生變化時,應在一周內主動向質監(jiān)部門更新備案記錄。第三,要加強進貨渠道及驗貨的控制。一方面加強采購源頭控制,另一方面嚴格實施進貨驗收制度,確保食品添加劑明明白自安全地使用。第四,要強化使用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加強使用過程的管理。在強化知識培訓和管理的同時。加強使用過程管理。食品添加劑的管理要做到專人保管,專柜(庫)存放、專冊登記、專人添加和準確計量。第五,要認真做好成品檢驗工作。要求有條件的企業(yè)出廠檢驗時加強對食品添加劑的檢驗,暫無條件的通過與有關質檢機構簽訂技術服務協(xié)議,利用質檢機構的技術優(yōu)勢來規(guī)范企業(yè)的食品添加劑管理,重點對色素、防腐劑、甜味劑等含量進行檢測,確保符合國家標準限量要求。第六,要加強技術平臺建設。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技術手段,質監(jiān)部門要針對食品安全領域出現的新情況,及時進行科學評估,采取按行政區(qū)域和經濟區(qū)域設置重要技術檢測機構的方法,購置必要設備,選配專業(yè)人才,提高檢測能力,讓非法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及時曝光。
何計國:針對食品非法添加物的食用,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建議:第一,建立一套針對食品非法添加物的獨立的法律,這不僅是食品安全的范疇,應該將食品安全入刑,具有法律效力。第二,建立健全全社會誠信經營體系。第三,加強對常見食品非法添加物生產經營的管理,規(guī)范企業(yè)生產。第四,建立可追溯體系,發(fā)生問題后能夠迅速找到問題產生的源頭,并確定相關責任。第五,對一些現階段是非法添加物但并不一定有害的物質,如國外可以使用但中國尚未批準的物質,需要國家盡快做出評審,不能放過不好的,但也不能阻礙技術的發(fā)展,要追求技術進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記者:《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期間將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得到合理的保障,但近期的食品安全事件顯示我們國家在相關標準和監(jiān)管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對此,兩位有什么看法?
何計國:一個制度的建立肯定會有漏洞,但會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雖然食品非法添加物事件頻頻曝光,但這正好證明了《食品安全法》實施的力度之大。其實有些問題可能—直都存在,但由于《食品安全法》的實施使得這些問題更加突出,國家對此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有利地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此外,《食品安全法》的實施需要全民總動員,對違法行為要進行全民的輿論監(jiān)督。
錢和:食品添加劑的規(guī)范標準是進行添加劑安全性評價的前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條件之一。大多數國家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標準與質量標準相配套,法規(guī)中也大多明確規(guī)定必須使用符合指定質量規(guī)格標準的食品添加劑。中國在添加劑新品種審批和衛(wèi)生許可證發(fā)放時,對添加劑的質量標準會進行嚴格審核,但由于使用標準和質量標準的制定分屬于不同部門。時常會使該項工作的研究投入不足,協(xié)調不夠,產生質量標準的制定相對滯后的問題,這樣可能導致一種食品添加劑已經批準使用多年,但仍無相應質量標準,這樣就可能影響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yè)對產品標準的規(guī)范,使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隱患。
因此,中國應加強質量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加大采標力度,進一步完善法規(guī)標準體系,同時應加強對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yè)的監(jiān)管,方可保證添加劑本身的安全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