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李紅艷,韓玉娟
(棗莊礦業(yè)集團中心醫(yī)院 山東 棗莊 277000)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外科手術后可能發(fā)生的嚴重并發(fā)癥。若不及時處理,可導致患者肢體完全或部分功能喪失而致殘,并可發(fā)生致命的肺栓塞[1]。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對收治的167例前列腺經(jīng)尿道電切術后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3例進行了臨床分析,現(xiàn)將預防和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3例。167例前列腺增生癥患者,平均年齡62歲,合并冠心病者96例,合并高血壓、肥胖者72例,合并糖尿病者38例,合并腦血栓后遺癥者16例。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于術后7~10 d,病變位于左下肢2例,右下肢1例?;颊吲R床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患側肢體脹痛或劇痛,股三角區(qū)或小腿有明顯壓痛,患肢廣泛性腫脹,患肢皮膚呈暗紅色,溫度升高,患肢廣泛性淺靜脈怒張曲張,活動后肢體凹陷性腫脹、脹痛等。本文3例均結合臨床表現(xiàn),經(jīng)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
1.2 治療 均采用溶栓、抗凝、中藥等藥物治療,溶栓同時給予抗凝治療,有效的預防血管再度閉塞的發(fā)生。同時,腫脹的肢體給予外敷腫消散,迅速減輕肢體的腫脹。1例患者放置下腔靜脈濾器,2例患者采用靜脈腔內(nèi)置管溶栓術。
3例患者,均在用藥1~2個療程癥狀好轉。出院隨訪2例患者恢復良好,1例患者活動或站立后仍感下肢腫脹不適,繼續(xù)治療后癥狀好轉。
3.1 加強宣教與心理護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與血流緩慢、血管壁局部損傷或血液高凝狀態(tài)有關,是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預防措施和護理必須針對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方能奏效。重點是對高?;颊咝g后加強宣教與心理護理,讓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制定健康活動計劃,術后指導患者早期肢體功能鍛煉以防止靜脈血流滯緩。為防止靜脈內(nèi)膜損傷,術后靜脈注射刺激性藥物應避免在同一靜脈處反復穿刺,并密切觀察患者術后有無高凝狀態(tài)發(fā)生[2]。
3.2 一般護理 前列腺經(jīng)尿道電切術后需行膀胱沖洗,患者臥床時間長,再加上采用Folley’s導尿管氣囊內(nèi)置時間長,術后應用止血劑和頻發(fā)膀胱痙攣等均為誘發(fā)因素。因此,術后鼓勵督促患者定時做下肢的主動或被動運動,膝踝關節(jié)的伸屈、舉腿等活動,但應避免膝下墊枕。給予下肢按摩,鼓勵盡早下床活動,以促進下肢靜脈回流。保持膀胱沖洗通暢,并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及性狀。對高危患者,術后用止血藥應監(jiān)測血小板計數(shù)并嚴密觀察小腿局部變化并注意保暖,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3]。
3.3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早期觀察有無下肢腫脹和脹痛,有無廣泛的淺靜脈擴張,小腿營養(yǎng)是否改變,尤其注意患肢皮膚顏色、溫度與對側肢體相比有無改變,肢體遠端搏動有無減弱,有無壓痛的條索狀物。若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后,應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于心臟水平20~30 cm,注意保暖。床上活動時避免動作過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脫落,造成肺動脈栓塞。每日測量并記錄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徑,并與以前記錄和健側肢體周徑比較,以判斷治療效果。
3.4 藥物治療觀察 用生理鹽水100 ml加尿激酶100萬U進行溶栓治療,在1h內(nèi)靜脈滴注完畢。尿激酶是酶類溶血栓藥,能激活體內(nèi)纖深酶原轉為纖溶酶,從而水解纖維蛋白使新形成的血栓溶解。用藥前應了解患者有無出血性疾病。每日常規(guī)檢查血常規(guī)、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出凝血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密切觀察用藥后有無出血傾向,有沒有無誘因的鼻腔、齒齦異常出血,有無血尿、黑便等。使用尿激酶時一般在患肢穿刺,拔針時延長局部按壓時間,防止皮下出血。靜脈使用尿激酶時,要求做到靜脈穿刺一次成功,以避免局部出血或血腫。
[1]孫建民,張柏根,孫培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遠期觀察[J].上海醫(yī)學,1983,6(9):501-504.
[2]錢水賢.下肢深靜脈血栓致肺栓塞的防治[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5):266.
[3]唐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6(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