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友新,韋冠齊,吳子娟
(融水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廣西 融水 545300)
前列腺增生癥也稱前列腺肥大癥,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見病,隨著國人壽命的延長,發(fā)病率也逐漸增高。前列腺增生可使患者下尿路梗阻,排尿困難和膀胱不能排空;梗阻加重時,可使膀胱膨脹,甚至形成尿潴留,產(chǎn)生輸尿管返流,梗阻與返流可以引起腎積水和腎功能減退,嚴重者出現(xiàn)尿毒癥[1]。因此對前列腺增生癥患者必須關(guān)注其腎功能狀況。本研究通過對109例前列腺增生癥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ysC)及肌酐(Cr)、尿素(Urea)水平進行分析,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符合診斷標準[2]且已經(jīng)出現(xiàn)排尿困難而到本院住院治療的前列腺增生癥患者109例,其中年齡最大80歲,最小52歲,平均58.2歲;又選取同期無腎功能損害而因其他疾?。捶乔傲邢僭錾Y)的住院患者106例為對照組,其中年齡最大78歲,最小51歲,平均57.6歲。
1.2 實驗方法
1.2.1 標本采集 所有入選者均于入院后24 h內(nèi)采用真空采血管空腹采集脈血3 ml,置于37℃水浴箱30 min后以4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并檢測其CysC及Cr、Urea水平。
1.2.2 儀器、試劑與方法 三項指標均使用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7180型檢測;試劑與方法:CysC及Crea、Urea試劑由北京九強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供,CysC采用透射比濁法測定,Crea及Urea采用酶法測定。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差值的成組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前列腺增生癥組(實驗組)血清的CysC水平比對照組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血清Cr及Urea水平比對照組升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三項指標比較
表1 兩組三項指標比較
注:實驗組的CysC與對照組比較,1P<0.05;實驗組的Cr及Urea與對照組比較,2P>0.05。
實驗組對照組109 106 2.59±0.381 1.75±0.19 79.53±12.852 78.98±13.06 6.01±2.012 5.96±1.96
前列腺增生的真正病因尚未十分明確,但老齡和有功能的睪丸是發(fā)病的基礎(chǔ),兩者缺一不可。前列腺增生開始于圍繞尿道精阜部位的腺體,腺體增生后慢慢形成外科包膜。腺體增生多為結(jié)節(jié)狀、不規(guī)則,以尿道兩側(cè)增生最常見。前列腺增生使前列腺部尿道拉長、受壓、變形,膀胱頸口抬高,引起排尿困難,嚴重者可以引起尿潴留。排尿困難的程度不與增生的程度相一致,只與增生的形狀和位置有關(guān)。由于尿液排出受阻,造成腎內(nèi)壓增高,腎盂腎盞擴張,腎實質(zhì)萎縮,導致腎功能受到嚴重損害,甚至可以出現(xiàn)尿毒癥[2]。
胱抑素C是一種小分子(相對分子質(zhì)量只有13 kD)非糖化堿性蛋白。人體內(nèi)胱抑素C是由體內(nèi)所有有核細胞合成與分泌,其產(chǎn)生速率相對比較恒定,體內(nèi)的濃度也不受性別、年齡、肌肉活動、飲食、胖瘦及炎癥反應等因素的影響[3];其生理功能主要是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胱抑素C隨著血液循環(huán)可以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并幾乎全部被近端小管重吸收和分解,血液循環(huán)中胱抑素C基本上都能經(jīng)過腎小球濾過而被清除,是反映腎小球濾過率變化最為理想的內(nèi)源性標志物[4]。血清中胱抑素C的濃度與腎小球濾過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當腎功能損害時,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血液中胱抑素C的濃度首先比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敏感指標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出現(xiàn)升高,表明胱抑素C是一項更敏感地反映腎小球功能的指標,可以作為衡量腎功能早期損害的理想?yún)?shù)。因此胱抑素C是一項監(jiān)測腎功能狀況較為敏感的指標,其敏感性及特異性均明顯優(yōu)于血清肌酐[5],對腎功能早期受到損害的判斷及腎功能狀況的監(jiān)測與評估都得到臨床的肯定。
肌酐是肌肉中磷酸肌酸的代謝產(chǎn)物,在體內(nèi)生成與排泄的量都比較恒定。肌酐經(jīng)腎小球濾過后不再被腎小管重吸收,通過腎小管排泄。在腎臟疾病初期,血清肌酐濃度通常不升高,當腎小球濾過率減退至50%時,血清肌酐濃度仍正常,當腎小球濾過率減到正常的1/3時,血清肌酐濃度才明顯升高,即腎臟實質(zhì)性損害時,血清肌酐才升高[6]。因此臨床上測定血清肌酐濃度對晚期腎臟疾病的臨床意義較大,也就是血清肌酐指標對腎臟的早期損害不敏感。血清肌酐濃度主要取決于GFR,在腎功能受損、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到臨界水平時,血清肌酐濃度明顯升高,并隨腎功能損傷加重而上升加快;但當腎小球濾過功能還未嚴重降低時或腎臟疾病早期,血清肌酐濃度并不能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7]。
尿素是體內(nèi)三大物質(zhì)之一的蛋白質(zhì)代謝的終產(chǎn)物,可以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形成原尿,原尿中尿素的一半則被腎小管重吸收回循環(huán)系統(tǒng)。血尿素濃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腎小球的濾過能力,當出現(xiàn)腎臟受損和腎臟缺血時,腎的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時,血清中尿素的濃度逐漸升高[7]。
表1結(jié)果顯示,將前列腺增生癥組和對照組的血清CysC及Cr、Urea濃度進行比較,前列腺增生癥組的血清CysC水平比對照組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實驗組的血清Cr及Urea水平雖然比對照組升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前列腺增生癥患者由于排尿困難,使腎臟內(nèi)壓升高,導致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前列腺增生癥患者的血清CysC濃度升高,而血清Cr及Urea水平則未發(fā)生明顯變化,表明在腎臟早期損害時對腎小球濾過功能的判斷上CysC比Cr及Urea更為敏感[8],證明CysC濃度變化對腎損害的早期診斷頗有臨床意義,與王宇等[9]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
前列腺肥大未引起梗阻或梗阻輕微時,無明顯癥狀,尿次稍有增加而不自覺。一般病理進展緩慢,當引起梗阻或梗阻加重時,才表現(xiàn)出排尿功能障礙和慢性腎功能不全,甚至導致尿毒癥的發(fā)生。以前,在前列腺增生癥的初期,往往是患者沒有足夠的重視,延緩就診,使病情加重;另一方面臨床對前列腺增生癥患者腎功能是否受損,特別是早期腎功能受損,缺乏診斷的依據(jù)。近年來,隨著檢驗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特別是胱抑素C在臨床上的應用,為早期腎臟功能受損的診斷提供一個更為敏感的指標,并且越來越得到臨床的重視。因此,臨床對前列腺增生癥患者診斷時,通過檢測CysC及Cr、Urea,以便了解前列腺增生癥患者腎功能特別是早期腎功能的狀況。
[1]朱明德,石應康.臨床醫(yī)學概要[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272-278.
[2]吳在德.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23-225.
[3]舒 嫻,傅春江.血清胱抑素C與冠狀動脈病變相關(guān)性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0,39(2):197-198.
[4]Chew JS,Saleem M,Florkowski CM,et al.Cystatin C-a paradigm of evidence 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J].Clin Biochem Rev,2008,29(2):47-62.
[5]王曉艷.原發(fā)性高血壓腎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26(7):1007-1008.
[6]張純潔.生物化學檢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2-245.
[7]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465-468.
[8]Sato H,Kuroda T,Tanabe N,et al.Cystatin C is a sensitive marker for dete-Cting a reduc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when assessing chronic kidney dis-Eaes in patient with rheumatoid and secondary amloidosis[J].Scand J Rheunatol,2010,39(1):33-37.
[9]王 宇,丁 旭,關(guān)寶杰,等.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腎損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臨床研究,2011,24(3):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