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瑞枝
(廣州大學 華軟軟件學院,廣東 廣州520990)
論獨立學院之獨立困境及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建議
譚瑞枝
(廣州大學 華軟軟件學院,廣東 廣州520990)
本文圍繞獨立學院的產生背景和辦學定位等闡述了獨立學院實現真正獨立的必要性,對其“獨立性”進行了分析,指出了獨立學院實現獨立的現實困境,并提出了通過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財產股份制、強化品牌和專業(yè)特色、爭取主管部門支持等措施來走向真正獨立,實現獨立學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獨立學院 獨立困境 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長久之計,教育大眾化給高校帶來了不斷擴招的機遇,同時也讓我國國民經濟和政府深感財政壓力,高等學校也越來越缺乏財力保障,一時無法承擔此大任。于是,國家于1997年頒布了《社會力量辦學條例》,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擴大招生規(guī)模。然而,高校擴招帶來的大學生就業(yè)情況不樂觀、素質下降等問題已不容忽視,甚至違背了教育大眾化的最終目標[1]。為解決窮國辦大眾教育、辦素質教育、辦好教育這一難題,獨立學院抓住了我國高等教育迅速擴張中的兩大核心要素——質量與投入,由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辦學,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它作為民辦高等教育的特殊形式,作為一種富有活力的辦學機制應運而生。它既能有效彌補高等教育經費不足的問題,又能滿足高等教育規(guī)模快速增長的同時確保教育質量的需求。獨立學院具有強勁的生命力,它的產生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必然,還將作為一種長期的形式存在。
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fā)展進程中,一直以來一本高校雖然也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但偏向培養(yǎng)學術型人才。而高職高專學校雖傾向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但因為專業(yè)知識、理論知識的不足,出來的“產品”也多為行業(yè)性應用人才[2]。因此創(chuàng)新能力低、就業(yè)低、動手能力低、素質不高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教育行政部門。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新類型,獨立學院的辦學定位及培養(yǎng)目標決定了它要與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區(qū)分開。獨立學院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為本科應用型高級復合型人才、技術性專門人才,培養(yǎng)出的“產品”直接面向市場和生產第一線,他們既具備本科學歷理論知識水平,又善于實踐、創(chuàng)新。為實現此培養(yǎng)目標,獨立學院必須在眾多普通本科高校中殺出一條“血路”,在專業(yè)設置、課程設置、管理模式、管理思路上辦出自己的特色,培養(yǎng)一支具備自己的專業(yè)特色、相對穩(wěn)定的師資隊伍,在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獨立創(chuàng)新,因材施教,不照搬母體學校的師資、專業(yè)、管理經驗,走出一條真正獨立的“路子”來。
2004年教育部8號文件提出了獨立學院“六個獨立”[3]的辦學要求,對獨立學院作了明確規(guī)定,必須做到“六個獨立”:一是獨立的法人資格,就是獨立學院應具備獨立的民事行為能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二是獨立的校園和基本辦學設施,就是規(guī)定獨立學院擁有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自有校園校舍和基本辦學設施,學院校園占地、建筑校舍、教學儀器、圖書等基本設施均屬獨立學院名下,為獨立學院所有;三是獨立的教學管理,即是獨立學院實施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任何個人或組織不能橫加干涉;四是獨立的財務核算,就是獨立學院擁有獨立戶頭,可以獨立編制財務報表,自負盈虧;五是獨立進行招生,即是獨立學院完全以獨立的個體參與招生,有獨立的招生計劃,可自主進行招生選拔,和母體高校無關;六是獨立發(fā)放文憑,就是獨立學院只能頒發(fā)標有獨立學院名稱的單獨的本校畢業(yè)文憑,而不是母體學校的文憑。
目前雖然大多數獨立學院都按照《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但在實際執(zhí)行中,相當一部分獨立學院法人治理結構均流于形式,如決策機構不健全,理事會成員機構不合理,內部制衡和外部參與機制不合理,等等。具體表現為董事會運行程序不規(guī)范,董事長、董事會、校長關系不順,職責不明,第三方即教代會或社會成員沒有參與監(jiān)控管理,等等。有的投資者甚至對獨立學院進行家族式管理,使校長負責制形同虛設。投資者直接干涉學院的辦學和日常工作,其個人獨斷專行給學校發(fā)展帶來經營風險,后果往往容易導致學院財務、人事、教學管理混亂,更嚴重者任意抽逃辦學資金或挪用學校資產,出了問題后獨立學院只能以自己的全部財產來承擔責任。有名無實的法人機構使獨立學院喪失了辦學自主權,阻礙了它的正常發(fā)展。
全國幾乎所有的獨立學院每年須將學費收入的20%—30%上交給母體學校以獲得公辦高校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支持和無形資產(公辦高校響亮的名氣)。獨立學院的學生學費每年均以萬元計,母體學校每年均可以“無償”獲得如此一筆巨額管理費來彌補辦學經費的不足,緩減財經壓力。如果獨立學院響應教育部號召,具備獨立法人資格,進一步落實民辦機制,走向獨立,有些母體高校勢必認為獨立學院“過橋抽板”,一旦具備了獨立法人資格完全獨立后,獨立學院將不再掛靠自己,失去本應得到的“合理回報”,自己將重新面對更大的辦學經費不足的難題,所以“反對獨立學院獨立”,或參與獨立學院日常教學管理,以強化與獨立學院的“母子”關系。
《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明確規(guī)定:“資產未過戶到獨立學院名下的,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1年內完成過戶工作?!保?]但至今仍有部分是遲遲未將學院土地、房屋資產過戶到獨立學院名下,而是仍然掌控在自己手中。究其原因,教育部對投資辦學扶持政策不足。投資辦學意味著獨立學院必須為投資者帶來盈利或回報。但目前出臺的政策均未對投資者獲得的合理回報、獨立學院帶來的收益如何分配等問題界定清楚,如果獨立學院一朝獨立或解散或轉變?yōu)槊褶k學校,學院的債務或資產如何處置,產權如何界定,投資者是否面臨一無所有都無法明確,眾多疑惑使投資者對投入資產惶惶不安。獨立學院產權不清、產權歸屬不明成為獨立學院實現“獨立”的最大障礙。
《民辦教育促進法》、《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對獨立學院構建法人治理結構作了明確規(guī)定:“要求獨立學院依法建立董事會,作為決策機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院長具體組織實施董事會決議,負責學院的招生、教學和管理工作,院長向董事會負責。獨立學院的法定代表人為學校安全穩(wěn)定工作第一責任人。獨立學院應當建立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保障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和監(jiān)督?!保?]這些相關的規(guī)定實質上要求獨立學院建立法人實體,在投資者、決策者、管理者和教職員工等權益相關人之間建立有利于學校運營與權利配置的一種機制或組織機構。學院應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對法人代表資格、決策機構構成、成員資格、職權范圍、表決程序、校長資格職權等要求構建法人治理結構。在決策機構中引入教師代表或社會其他成員如教育專家和學生家長等,把教職工大會有權對學校重大決策作表決作為一項規(guī)章制度固定下來,在學校內部形成一套完善的決策體制與監(jiān)控制約體制,從而有效避免任何個人對學校任意干涉,防止個人專斷對學校發(fā)展造成重大損失,實現獨立學院的辦學自主權。
國外眾多出名的私立大學均為股份制私立大學,即社會個體、組織通過自愿合作出資,實行股份制組建學校,學校資產產權份額按股權證書份額來確認的模式[6]。這種模式可以避免學校產權不清和回報的糾紛。我國獨立學院可結合國家對獨立學院的組織和管理規(guī)定來參考此做法實施,即按照股份制組織形式的產權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將母體學校的品牌等無形資產通過資質機構評估,折價入股,把母體學校、投資者或地方政府的投資全部投入劃分為等額的股份,各方的合理回報比例通過各方投資比例而得的股權證書來確認,所有資產均屬獨立學院名下,投資者不能直接參與學院的經營和管理,他們可以通過構建合理的法人治理機制實現對學校的管理。獨立學院完全獨立后,各方的合理回報可通過所持股份份額比例取得,這樣,財產權與辦學權分離,合理回報清晰,使獨立學院獨立辦學,避免眾多的財產糾紛。
獨立學院能不能脫離母體的光環(huán),最終自立門戶,關鍵是看獨立學院具備的實力強不強。實力強不強主要體現為獨立學院的辦學質量高不高,品牌好不好。經歷了幾年的辦學后,各個獨立學院均有了自己相應的品牌效應,從最初的“招生難,就業(yè)難”到今天“招生不難,重要是招好生;就業(yè)不難,重要是就好業(yè)”。因此,抓好學生素質,形成良好的市場口碑,提升本校品牌,可以提高社會對獨立學院的認同感,使獨立學院羽翼漸豐。
獨立學院的品牌則要通過學校的辦學特色來體現。從獨立學院的產生背景和辦學定位來看,獨立學院是走大眾化教育路線,以培養(yǎng)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已任,因此建立特色學科、引入特色師資、培育特色人才是獨立學院實現辦學目標和走向獨立的 “必殺技”,否則,獨立學院教育就真的會被淹沒在“大眾教育”中。因此,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顯得尤為重要,有特色,才有品牌,才有生命力。獨立學院要辦出特色,絕不能照搬母體學校的教學模式和管理,不能讓獨立學院的產品成為母體學校的“復制品”。獨立學院要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和突出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因材施教。特別是要緊密結合市場需求,積極探索形成產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獨立學院在以就業(yè)為導向,強調掌握本科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在市場上的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使畢業(yè)生具有較強的競爭優(yōu)勢。用辦學成果和口碑來說話,獨立學院才可以脫離母體學校這棵大樹,自立門戶。
獨立學院累積了近十年的辦學成果,大多數獨立學院仍然要掛靠公辦高校,其中辦學條件的不足是一大制約要素。校園用地征用難、師資隊伍不穩(wěn)定、師資結構不合理、稅收高等問題一直制約著獨立學院的發(fā)展。獨立學院要順利走上獨立之路,教育主管部門的引導和扶持非常重要。教育主管部門可敦促母體學校把獨立學院上交的資金首先用于獨立學院的師資隊伍和基礎設施建設,即先用于充實辦學條件,等辦學條件充足后再行繳收管理費,或者適當削減管理費的額度,使獨立學院有足夠資金投入辦學中。另外,政府也應在稅收優(yōu)惠、教師福利待遇等方面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幫助獨立學院建立一支獨立的、結構合理、穩(wěn)定的師資隊伍以提高教學質量。獨立學院具備了辦學的“軟件”和“硬件”,不掛靠母體學校也可以自行運轉,方可談獨立。
[1] 肖新.對高等教育“大眾化”發(fā)展階段提高教育質量問題的探討[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06).
[2] 錢小莉.論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fā)展中的幾個問題[J] .理論月刊,2008,(6).
[3] 教育部.關于規(guī)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教發(fā)〔2003〕8號)文件.
[4] 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6號第二章第十二條.
[5] 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6號第三章.
[6] 姜云娟.民辦高校股權融資的可行性研究[J] .山西財政稅務??茖W校學報,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