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榮
(滿洲里市第十一中學,內蒙古 滿洲里 021406)
夸美紐斯說過:“好的教學必須能夠促使學生學得快些,學得愉快些,學得透徹些?!痹诜聦懼?,學生會感到無限的樂趣。要領在于進行模仿訓練時要能夠激活學生的長期記憶,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言語經驗。我有十幾年的語文教學經驗,教過的學生大部分成為文學愛好者,在指導學生寫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這是令我最為欣慰之事。
要把寫作變成快樂的事,告訴學生寫作就是寫生活,要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語文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學會生活,讓他們在觀察、分析、體悟的過程中仿寫別人的格式,用自己鮮嫩的語言表達自己獨特的生活感受,使他們嘗到寫作的甜頭和樂趣。當一篇篇充滿生活氣息的文章應運而生,學生的寫作興趣自然提升。
例如,在學完課文《陋室銘》之后,我讓學生好好觀察自己的房間,并進行仿寫,學生寫出了多篇優(yōu)秀的文章,如:
古室銘
初一王文泉
家不在富,和睦則福;房不在大,品位則精。斯是古室,惟吾德馨。房間內古董皆是,古色古香檔次高。談笑有好友,往來有知己。一起賞古董、彈古琴、誦古詩。有古韻之賞心,有暗香之盈袖。親朋贊曰:品位高也!
華室銘
初一閆安琪
花不在香,有蜂則名;家不在華,有人則福。華室雖舒,卻不溫馨。老爸常不在,老媽上網(wǎng)忙。談笑無知己,往來三只貓。無奈彈彈琴,讀讀書,有寂寞之煩心,有作業(yè)之勞神。家華人孤獨,華有何用?
教材上的課文,文質兼美,從內容、語言到表達形式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范例?!蹲x者》等優(yōu)秀雜志上有無窮無盡的作品。我的任務就是沙里淘金,每周向學生推薦一篇好模仿的文章,讓學生進行仿寫。哪怕只仿寫其中的一種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以及某種句式等。學生會很感興趣。比如:
眼前豁然一亮,那是我們的田徑場。不必說那寬大的塑膠跑道,也不必說那松軟的足球場地,單是田徑場兩側具有歐洲風味的觀禮臺就讓人贊不絕口。一根根錯落交叉卻又不失嚴謹?shù)闹又鹨豁旐攤銧畹臐嵃椎呐褡?,組成美觀大方、別具一格的觀禮臺,具有幾何之美感,極富魅力。(初二(5)班張錦錦仿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學完郭沫若先生的《白鷺》,我馬上仿寫一篇,寫班內一女生,頓時掀起軒然大波,學生爭先恐后地仿寫,精彩仿文層出不窮,試舉一例。
詩般女孩周筆暢
初三(1)班袁也
周筆暢是一首素雅的詩。獨特的聲音,可愛的臉龐,一切都很適宜。
李宇春太個性而且冷酷,張柏芝太靚麗而柔媚,劉嘉玲呢,未免太典雅與高傲了吧?
然而筆筆卻因為它的平凡,讓人感到了她平易近人的美。
偏中性化的發(fā)型,鼻梁上的一副黑框眼鏡,秀氣的臉龐,標準的身材,增之一分則嫌高,減之一分則嫌矮,素之一分則嫌淡,艷之一分則嫌烈——標準的鄰家女孩.
在舞臺上唱歌時,她陶醉地唱,歌迷們癡迷得聽。整個現(xiàn)場如此令人感動,氣氛融洽至極,這是筆筆音樂的魅力。或許有些人感到美中不足,筆筆不擅長跳舞。
但是筆筆的本身不就是一支舞蹈么?——不,舞蹈未免太柔軟了。周筆暢實在是一首詩,一首融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仿寫中容易出現(xiàn)的誤區(qū)是簡單套用、胡亂仿寫、不符合客觀事實,這樣有抄襲之嫌。如:“我校門口的地球儀拔地參天,八面威風,雄距校園,無可匹敵。它依然是學校的標志、靈魂?!保ǚ聦憽栋⒗锷郊o行》)說地球儀是“學校的標志和靈魂”,倒可以說得過去,可是說它“拔地參天”就不合實際,給人以失真、抄襲的感覺。所以我告訴學生,仿寫一定要有所創(chuàng)新,有不一致之處。初中學生畢竟在認知上還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在創(chuàng)作思維上不是很成熟。我們需引導他們在仿寫時融入自己的觀點體驗,用別人的格式,寫自己的文章。以“活”求新,而且仿寫時要有突破,要突破原作的風格、思維方式及思想境界,以“仿”促練,以練出新。
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家喻戶曉的名篇,我班學生劉天怡在初一時仿此文寫了回憶童年的文章《從童話小屋到杏春園》,文章記錄了兒時喜讀童話及在杏春園中游玩、體會學子讀書的悠閑、自在、快樂的童年生活。文章模仿中有創(chuàng)新,不失為一篇佳作。杏春園中捉蟲、吃萬年花蜜一段,尤其生動、具體,童趣盎然。
從童話小屋到杏春園
初一(5)班劉天怡
小時候,我很愛看童話。我長大一點后,漸漸愛上了從家往右一轉的杏春園。在童話里徜徉,在杏春園游玩,是我兒時最大的幸福。
小時的我很內向,是個書迷,酷愛童話,見到一本童話是必買了,在我眼里,它可比得上過年時的壓歲錢。我常呆在我的童話小屋里讀書。每晚睡前,都要姥姥講幾個童話,那時的我在什么事情上都能寬容大方,唯獨念書,可謂是斤斤計較。不必說《小鞋匠》,也不必說《窮人與富人》,就連人人皆知的《灰姑娘》翻來覆去也要讀四五十遍。每晚做夢都是那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感人的催人淚下,狡猾的奸詐多心,勇敢的正義堅強,育人的令人深思……真是“感情細節(jié)應猶在,只是方法改”,各個童話令人忽醒世界。童話小屋里的童話讓我第一次感到了社會的黑暗與光明。
當我六歲半時,我接觸了一個新的群體——班級,是它培養(yǎng)了我的集體意識,教會了我基本知識,我想念兒時輕松讀書的我,但另一個地方更讓我著迷——杏春園。
杏春園是一個小園子,面積不過二百多平方米,是我去學校的必經之路,幾條長凳坐落在街道兩旁,后面是草地,上面有幾株月季,里面有螞蚱,夏天,我們經常去捉,捉了幾只后就用干草棍串起它們,一人一串當作劍比著玩。我們也抓蓋蓋蟲,有四星的和七星的,如果把兩個品種放在一個瓶子里,它們各霸一方,搖一搖,它們撞在一起后就會發(fā)動“戰(zhàn)爭”,它們各自豎起須子,兩只小眼睛筆直地盯著對方,一頓拳打腳踢后便會兩敗俱傷,瓶子里會留下幾條殘了的腿,黑黑的,還會動。
如今長大了,這童話般的杏春園還在,而我再也回不到兒時享有那時天真幼稚而又令人陶醉的快樂了?!皶r光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努力吧!
仿寫的最高境界是給人沒有“仿寫”的感覺,要與所仿作品有較大區(qū)別,即要以自己的生活感覺為依據(jù),以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為需要。只有這樣,語言仿寫訓練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讓學生的文思真正飛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