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健,宋庚申
(通化師范學(xué)院 體育系,吉林 通化 134002)
在《武魂》2005年合訂本中,有兩篇文章,一篇名為“韓慕俠擊敗康泰爾”的前前后后(第11期);另一篇是韓慕俠確實痛打了康泰爾(第12期);另外,在《武當(dāng)》2006年第6期中,也同樣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為韓慕俠痛打康泰爾之真相,作者都是李瑞林.
(1)《武魂》2005年11期中記載:1918年6月14日,自稱“震環(huán)球”的俄國大力士康泰爾,確實來到北京準(zhǔn)備參加比賽,但在中華武林好漢高超技藝的威懾下,沒有敢出現(xiàn)在北京萬國比武會的賽臺上,聲明棄賽,甘拜下風(fēng).
1912年12月,葉云表與李存義在天津成立了“中華(天津)武士會”.引起了境內(nèi)外洋人的關(guān)注和不服.1918年6月14日,在北京中央公園設(shè)立的萬國賽武會上,自稱“震環(huán)球”的俄國大力士康泰爾,要與中華武術(shù)好漢爭高低.天津中華武士會應(yīng)大會之邀參加.總教練李存義約集師弟張占奎等60余人赴京接洽.最后的結(jié)果是:康氏膽怯,并由翻譯轉(zhuǎn)達對中華武林好漢的佩服之意,遂聲明不再比賽.
(2)《武魂》2005年12期中記載:1918年,韓慕俠隨師傅李存義、張占奎等赴京,在六國飯店擊倒號稱“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國人康泰爾,其事跡在當(dāng)年京、津多種報刊中有記述.1918年,自詡“天下無敵”的康泰爾來到中國.他在不到兩年的環(huán)球旅行中,打遍46個國家,未曾一敗,獲得了“震環(huán)球”、“世界第一大力士”的美名.康到中國后下榻東交巷六國飯店,提出要在“中央公園”(現(xiàn)中山公園)舉行“環(huán)球第一大力士第二次比武大會”(第一次比武大會1908年在非洲的英屬殖民地舉行).
為了打敗康泰爾,中華武士會作了周密的安排.康為顯示本領(lǐng),“舉起最重之鐵球,并用丈余長之鐵軌力舉十人”.之后,天津中華武士會會員,張占奎的高徒、韓慕俠的師弟王貴臣“躍身登臺,將康泰爾舉過之鐵球輕輕舉起,并用鐵軌力舉十二人”.中國武林人所懷剛?cè)嵯酀吧衩匦g(shù)”及隨時爆發(fā)不可預(yù)測的功力讓康泰爾感到震驚,所以要求把“比武”改成“演武”.而李存義、張占奎、韓慕俠、王俊臣等并不同意,當(dāng)天(15日)晚八點直奔六國飯店.在六國飯店,韓康兩人發(fā)生角逐,最后以康失敗而告終.
韓慕俠回到天津后,受到盛大的歡迎,并把戰(zhàn)勝康泰爾的11塊金牌全部獻給天津中華武士會.武士會為表彰韓慕俠的功績,把大金牌贈與他,其余10塊小金牌按照韓慕俠的意見,存于武士會.武士會召開慶功大會,由李存義把大金牌贈與韓慕俠,并合影留念.
天津名人(士)郭登翰于1920年10月,用一塊黃綾綢撰寫文字,記錄韓慕俠赴京打擂的經(jīng)過,并精心制作極其漂亮的紀(jì)念插屏一塊,把黃綾綢撰文和大金牌安放在里面,保管在韓慕俠的女兒韓小俠的手里.(令人遺憾的是,作者寫此文查找此物留影,得知韓小俠女士已于2003年謝世).[1]
(3)《武當(dāng)》2006年第6期.此篇文章雖然題目有所改動,但是與《武魂》2005年12期中的文章敘述的內(nèi)容同屬于一個.三篇文章如出一轍,可見有些照搬照抄的現(xiàn)象,后兩篇雖然說出韓慕俠與康泰爾交手,但是確有許多問題值得懷疑.
在近代天津武術(shù)要事記述中確有關(guān)于韓慕俠軼事的記載.1918年(民國7年)6月14日,俄國大力士康泰爾自稱“震寰宇”,在北京中央公園設(shè)立萬國賽武會.聲言:“要打遍中國無敵手”.俄國大力士的氣焰激起中華武林志士的強烈義憤.天津中華武士會總教習(xí)李存義,約集師弟張占奎、劉殿臣及門人程海亭、王貴臣、韓慕俠等共60余人,以韓慕俠要打敗大力士為名赴京.比武時,康泰爾登臺“舉其最重之鐵球,并用丈余長之鐵軌力舉十人”;此時王貴臣躍身登臺,將鐵球輕松舉起,并用鐵軌力舉十二人.康泰爾見狀,膽怯之致,不敢再與韓慕俠交手,畫押認輸.按簽約將大小金牌11塊送交天津中華武士會李存義下榻處,李及眾人載榮回津.[2]
通過這篇記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李瑞林的三篇文章,都是在此記述當(dāng)中摘錄的,只是對其人其事做了一個簡單的整理、規(guī)劃.可見李瑞林的三篇文章沒有任何史料印證,更沒有實際走訪,只是利用了資料做了一個排序.
在閱讀的過程中,很容易發(fā)現(xiàn)李瑞林文章中的諸多疑點和問題,其主要疑點可概括為以下七個方面:
(1)康泰爾打遍46個國家,未曾一敗,沒遇到任何對手.但是在三篇文章中都未提到任何一個國家和任何一個被擊敗的對手姓是名誰.這顯然是有些夸大其詞,不可輕信的.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推敲和探討的.
(2)從康泰爾打敗46個國家的說法來看,至少要經(jīng)過46次的武力角逐和比試.從沙皇俄國當(dāng)時的外交政策以及沙俄人在外族人面前的氣焰和秉性來講,一定是蔑視一切,不可一世的心里.從而便可以得知,康泰爾每到一處,一定是唯我獨尊的樣子,進而他不可能只設(shè)立一次比武大會.雖然這一點的可靠性并不是很大,但是,比較符合當(dāng)時沙俄人的心理發(fā)展態(tài)勢,因此也是值得推敲的.
(3)如果康泰爾打遍46個國家,未曾一敗,可想其人確實有不可輕視的功夫,韓慕俠即便能取勝,似乎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但從李的文章中不難看出:韓慕俠擊敗康泰爾很容易,現(xiàn)場發(fā)生比試的情形也不過十幾秒鐘.這說明韓慕俠并沒有費力就把康泰爾打敗,而且是“當(dāng)即倒地,嘔吐不已”.這說明康泰爾與韓慕俠的實力是相差懸殊的.用我們的逆向思維考慮,這一點就難以站穩(wěn)腳跟.
(4)在李的第一篇文章中提到:康是因為懼怕而退出比賽.但在后來的兩篇文章中卻說韓慕俠因為康泰爾氣焰囂張、仗勢欺人才到六國飯店,從而交手的.這樣一來,不禁讓讀者產(chǎn)生懷疑:似乎有人對第一篇文章提出質(zhì)疑,所以筆者在后兩篇文章中又寫到交手.顯然有些矛盾.
(5)按照邏輯學(xué)的推理,康被打敗后不會再到異地設(shè)擂,就是設(shè)擂也要小心三分,但多數(shù)文章介紹其氣焰還是十分囂張的,這就更與實際不符,不能說明一個正常人的心里發(fā)展趨勢(一說王子平打敗康泰爾,二說韓慕俠打敗康泰爾,三說劉百川打敗康泰爾).再有,在同一個地點被連續(xù)打敗的可能性也很小.當(dāng)時,“洋人”在我國是受“特殊”保護的,康亦如此.因此必要的時候警方會出面干涉.[3]
(6)在打敗康泰爾以后,韓慕俠保存了兩張相片.一張是韓獲勝后,回到天津武術(shù)館和眾徒之合影.“民國七年十月十日”.另一張是中間有大金牌,左右簡記賽武始末的照片.[4]但這兩件實物并不能充分證明他自己就是打敗康泰爾的人.韓與眾徒的合影是在天津自己的武館拍的,從中并不能找出和當(dāng)年打敗康泰爾的有關(guān)證據(jù)來.另外,一塊“大金牌”尚無權(quán)威的解釋,它與“韓勝康后共立之字據(jù)原文”的“謹將金牌11面,贈與韓先生慕俠惠存”是相差甚遠的.
(7)“郭登翰用一塊黃綾綢撰寫文字,記錄韓慕俠打擂經(jīng)過,并制作極其漂亮的紀(jì)念插屏,把黃綾綢撰文和大金牌安放在里面,保管在韓慕俠的女兒韓小俠的手里.(令人遺憾的是,作者寫此文查找此物留影,得知韓小俠女士已于2003年謝世)”.此段文字更沒有可信度,畢竟是父親生前的殊榮,做女兒的理應(yīng)小心保管.即便病逝,也應(yīng)該傳世后人,不可能查無消息、杳無音信的.
通過以上幾點推測,便可以看出:韓慕俠與康泰爾的交手,缺少根據(jù)和史料印證.而在另一篇文章中卻能夠找到韓慕俠與康泰爾未交過手的證據(jù)來:
“十余年前俄國大力士康泰爾,在(北)平表演各種舉重技術(shù),其失敗原因言人人殊.鄙人是日亦曾赴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購票入場參觀.先是康泰爾到平之初,在第一舞臺表演技術(shù),設(shè)有鐵軌、鐵沙袋及第一、二、三號啞鈴(如中國之雙石頭,在長鐵桿兩端,各有瓜形圓鐵球一個,似重逾千斤者然).每表演時,由后臺用乞丐式苦力10人抬出,并故作力不勝任模樣,諸物由后臺抬出,他人不準(zhǔn)近前,因之迄今未發(fā)覺其真?zhèn)?警察廳宣布:‘俄大力士康泰爾,于某日在中央公園社稷壇上表演,愿與比賽者,并可先期到警察廳辦事處掛號,以便依次與賽’及期,余與友人吳鑑泉往觀,入壇門晤吳鏡潭總監(jiān),擬代吳(鑑泉)掛號.吳總監(jiān)云:‘并無此舉,彼系外國人,吾待宜盡地主之誼,待之以禮,不可與較,請兩公在此參觀捧場即可’.時五色土臺前,茶座已滿,每人茶資,索價1元;而座位已不可得.臺西部為天津武士會會員,有津來與賽者,為警廳所擔(dān),但準(zhǔn)同時表演而已.月光下槍刀劍戟,分列兩旁,而電鍍武器,經(jīng)月光映照,光輝炫耀,時正有一華人表演雙刀,運動如飛,若星馳電掣.旋康泰爾出場,先舉單鐵軌一條,人高體偉,赤背坦胸,胸前遍懸各國寶星,肉逾玉白與月光相映.所舉鐵軌,經(jīng)其舞弄,不勝戰(zhàn)顫若藤條然.復(fù)經(jīng)3號鐵啞鈴高舉逾頭,旋擲地下,其聲如空.余疑之,擬上臺一觀究竟.時臺上地位,均為穿軍服各兵士所據(jù).我等穿著便衣者不得登.正彷徨間,見一著制服兵士,在臺上向吳君招呼,乃隨之上,其人則吳君在北海黎總統(tǒng)衛(wèi)隊旋中所教練拳術(shù)之學(xué)兵也.乃至前,觀其各種運動器具,均在足側(cè),乃潛囑該兵士動之,彼恐力不勝.余與吳君復(fù)前進.其頭號啞鈴已在足下遮蔽,而令該士兵,從足后腿隙處,探手試舉之,不料一舉即起,狂呼假的;而康泰爾聞之,即赤背遁去.旋查各器械,如啞鈴則中空;沙袋則內(nèi)實以木屑沫;而鐵軌則為木制,外包以鐵色皮耳.時觀眾大嘩,群呼退票,兵士在臺上者則擲弄其各運動器械,由上而下,勢若弄丸.余與吳君覺全場擾亂,恐招波及,乃退而欲出,經(jīng)過臺旁表演國技某武士側(cè),謂之曰:‘你等在津時,何不與之角力?’彼操天津口音對曰:‘咱不知道他是假的,若曉得時,早就與他比了云’”.[5]
此文是一篇目擊紀(jì)實性文章,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并有解決上述疑點的作用.
韓慕俠可能未與康泰爾交過手,韓打敗康亦可能為虛構(gòu),那么,為什么會有許多人認為是韓慕俠打敗了康泰爾?并且也有人認為是王子平或者是劉百川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四點:
(1)不能排除有些門派是在鼓吹自己,為自己的門派樹碑立傳,為了自己的同門可以在武術(shù)界揚名而不擇手段、想盡辦法捏造事實、夸大其詞.而徒弟們也更是為了把師傅的地位推崇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從而弄虛作假、不分是非,利用具有說服力的文章來說明一切.(2)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有的人是通過一些沒有任何史料印證的文章、材料來以訛傳訛,不經(jīng)推敲和探索,也沒有做過細致、周到的調(diào)查.這樣寫出的文章也就沒有任何可信度的.(3)當(dāng)時是清末時期,政府腐敗無能,倍受侵略者的欺凌和壓迫.國家的有志之士不堪忍受侵略者之狂妄之徒在中華大地上耀武揚威、橫行霸道,從而通過某些文章和資料來戳傷外族人的囂張氣焰,弘揚民族文化和愛國精神.(4)文學(xué)作品及影視片里多次出現(xiàn)過中國人痛打外國大力士的片段,當(dāng)人們從畫面中看到這樣的場面時,的確有一種揚眉吐氣、維護民族尊嚴(yán)愛國圖強的激情.看過作品后,除受到藝術(shù)的熏陶外,更多的人并不去過多的思考藝術(shù)性與歷史真實性的關(guān)系,人們對作品深信不疑,正是由于這種原因才使得錯誤的說法逐漸流傳開來.[6]
參考文獻:
[1]李瑞林.韓慕俠確實痛打了康泰爾[J].武魂,2005(12):49~50.
[2]聶華,時春煦.近代天津武術(shù)要事記述[J].體育文化導(dǎo)刊,2003(4):64~65.
[3]蔡寶忠.“康泰爾不打自逃”的歷史分析[J].中華武術(shù),1999(12):38~39.
[4]大虎,鳳山.韓慕俠打敗康泰爾之佐證[J].武林,1984(3):54~55.
[5]蔡寶忠.康泰爾不打自逃“的歷史分析[J].中華武術(shù),1999(12):38~39.
[6]蔡寶忠.中國武術(shù)史專論[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25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