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行,王兵,莊昕宇,陳寧,李瑩
(1.中國科學院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長春 130033;2.吉林大學 管理學院,長春 130022)
快速控制反射鏡作為光學系統(tǒng)中的關鍵性器件,已在自適應光學、精密跟蹤、目標指向、光束控制及光通信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1-3]。其主要功能是實現(xiàn)平面反射鏡的快速、高頻轉動,進而達到及時調整光束傾斜誤差、校正光路傳播方向和穩(wěn)定光束的目的。其特點是反射鏡轉角范圍小,通常為分秒級,但要求系統(tǒng)的響應速度和控制帶寬非常高,一般為幾十赫茲到上千赫茲[4]。
目前,對于響應速度要求較高的快反系統(tǒng)大多采用壓電陶瓷進行驅動。利用壓電陶瓷的高頻響應特性,系統(tǒng)的響應頻率可以達到上千赫茲。但壓電陶瓷的行程很小,只有幾十微米,而所需的驅動電壓卻高達幾百伏。與之相對,音圈電機的驅動電壓只有十幾伏,行程卻是壓電陶瓷的成百上千倍。而且音圈電機自身的響應頻率也很高,再通過系統(tǒng)機械結構的優(yōu)化及伺服控制系統(tǒng)的補償,系統(tǒng)的響應速度也能達到上百赫茲[5]。因此,音圈電機已逐漸成為快反系統(tǒng)的首選驅動元件之一。
在快反系統(tǒng)中,結構形式直接決定了系統(tǒng)的諧振頻率和負載能力[6,7],進而影響快速控制反射鏡口徑與響應速度的提高。本文針對音圈電機驅動型快反系統(tǒng),對各種常用結構形式進行了對比分析,并根據(jù)現(xiàn)有機械結構的不足,提出了新型的剛性承載方式,為大口徑、高負載型快速控制反射鏡的發(fā)展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音圈電機驅動器主要分為直線式和回轉式兩種,分別提供直線型和圓弧型的運動形式,具有高加速度、高速度、高頻響、高精度的特點[8]。這兩種運動形式均可用于快反系統(tǒng),實現(xiàn)平面反射鏡的高頻、快速轉動。
圖1為直線式音圈電機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這種音圈電機主要由線圈、永久磁鐵及各自的支撐件組成,通過調節(jié)線圈中電流的幅值、頻率和方向,即可實現(xiàn)電機精確的伸縮運動。其中,線圈與磁體相互分離,之間存在必要的工作間隙(用于快反系統(tǒng)的直線式音圈電機,工作間隙約為0.6~0.8mm)。由于此工作間隙的存在,一方面,避免了線圈與磁體之間的摩擦和碰撞;另一方面,使得磁鐵與線圈之間在徑向方向上無相互約束。即二者在進行相對直線運動時,允許有一定的相對轉動,從而實現(xiàn)平面反射鏡的小角度偏轉。
圖1 直線式音圈電機示意圖Fig.1 Linear voice coil actuator
在快反系統(tǒng)中,一般選擇線圈與平面反射鏡相連、磁鐵固定式的結構。主要是因為磁鐵的質量較大,一般為線圈的3-5倍。如此布置,可以大幅度減小運動件的轉動慣量,對提高系統(tǒng)的諧振頻率非常有利。不足是:線圈輸電線處于運動狀態(tài),易出現(xiàn)斷路現(xiàn)象。此外,線圈易發(fā)熱,并將熱量直接傳遞給平面反射鏡,而反射鏡的面形對溫度較為敏感,因此,限制了系統(tǒng)的長時間連續(xù)工作。
圖2為快反系統(tǒng)中直線式音圈電機的排布方式及反射鏡受力情況示意圖。如圖2(a)所示,音圈電機通常采用對稱的排布方式,即通過兩對電機的推拉運動實現(xiàn)平面反射鏡繞軸線(X軸或Y軸)的旋轉。如圖2(b)所示,反射鏡在一對力偶的作用下進行旋轉,受力情況較好。若采用非對稱的布置方式,如圖2(c)所示,反射鏡在一個推(或拉)力作用下轉動的同時,會在中心支點處產生一個附加力,從而引起反射鏡的整體軸向位移,最終造成測角誤差,影響系統(tǒng)的總體工作精度。而采用3個音圈電機圓周均布的快反系統(tǒng),在控制平面反射鏡實現(xiàn)二維偏轉時需要進行必要的坐標變換,增加了控制系統(tǒng)的負擔[7]。
圖2 直線式音圈電機排布及反射鏡受力情況示意圖Fig.2 Location of four voice coil actuators and force act on mirror
圖3為回轉式音圈電機的組成結構示意圖,此類音圈電機與傳統(tǒng)電機相同,采用軸/球軸承作為引導系統(tǒng)。所提供的弧型運動光滑平穩(wěn),且無需換向裝置,目前已成為了快速響應、有限角激勵系統(tǒng)中的首選驅動元件[8]。在快反系統(tǒng)中,該型音圈電機主要用于X-Y軸框架式結構,并采用角度測量傳感器對反射鏡體的轉角直接測量,有利于系統(tǒng)控制精度的提高。
目前研究最多的快反系統(tǒng)結構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軸框架式,也稱為有軸式結構,內外框架分別繞兩相互正交的軸線轉動,實現(xiàn)平面反射鏡的二維偏轉,如圖4、圖5所示;另一種是柔性無軸式結構,主要利用彈性元件的撓性工作,其結構組成如圖6所示。
圖3 回轉式音圈電機示意圖Fig.3 Rotary voice coil actuator
X-Y軸框架式快反系統(tǒng)主要包括:基座、內外框架、平面反射鏡、音圈電機和轉角測量傳感器等。外框架軸系安裝在基座上,固連有平面反射鏡的內框架軸系安裝在外框架上。內外框架的旋轉既可以選用直線式音圈電機驅動[9](如圖4所示),也可以選用回轉式音圈電機驅動[10](如圖 5所示)。這種結構的優(yōu)點是結構剛度好、承載能力強,且轉角范圍大,尤其是以回轉式音圈電機為驅動元件的快反系統(tǒng)。缺點是對軸系的精度要求較高,系統(tǒng)的轉動慣量和摩擦力矩偏大,不利于諧振頻率的提高;而且此結構的體積偏大,受空間限制嚴重。
圖4 直線式音圈電機驅動型框架式結構Fig.4 X-Y frame structure driven by linear voice coil actutors
圖5 回轉式音圈電機驅動型框架結構Fig.5 X-Y frame structure driven by rotary voice coil actutors
柔性無軸式快反系統(tǒng)主要由平面反射鏡、鏡托、彈性元件、音圈電機、基座及位移測量傳感器等組成,如圖6所示。它的優(yōu)勢是:結構簡單,無摩擦阻力矩,響應速度快,但對彈性元件的要求高。即要求彈性元件在期望運動方向上具有足夠的柔性,而在限制運動的方向上具有足夠的剛度[11]。因此,系統(tǒng)工作時平面反射鏡的運動形式較為復雜(在產生轉角運動的同時會產生微量的線位移),不適于在振動、沖擊、回轉等惡劣的工作條件下使用。此外,這種結構形式的快反系統(tǒng)轉角范圍小、承載能力有限,更適于小口徑、輕量型的反射鏡體。
圖6 柔性無軸式結構Fig.6 Flexible axis structure without shafts
針對傳統(tǒng)型快反系統(tǒng)結構形式的不足,本文提出了新型球面副式支撐結構。
如圖7所示,球面副式快反系統(tǒng)主要包括:平面反射鏡、外球面鏡托、內球面鏡框、滾珠、音圈電機、支撐彈簧、基座及位移測量傳感器等。其中,鏡托的外側表面和鏡框的內側表面均為球面的一部分,之間通過高精度滾珠實現(xiàn)剛性連接,同球心裝配。因此,固連有平面反射鏡的鏡托即可借此球面副在鏡框中萬向旋轉。在正交分布的4個音圈電機的推拉力作用下,實現(xiàn)反射鏡的二維偏轉。4個位移測量傳感器如圖7所示對稱布置,每2個傳感器完成繞一個軸線旋轉偏轉角的測量,減小了反射鏡因軸向位移造成的測量誤差。
本文提出的快反系統(tǒng)結構簡單、可靠實用,既沒有復雜的軸系,又實現(xiàn)了剛性承載,并且對振動沖擊、回轉等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盡管系統(tǒng)的轉動慣量和摩擦阻力矩偏大,結構的諧振頻率偏低。但對于響應速度要求不高,工作條件惡劣的光學系統(tǒng),此結構具有較大發(fā)展空間。
圖7 球面副支撐式結構及其電機傳感器分布示意圖Fig.7 Diagram of the structure with spherical pair and location of voice coil actuators and sensors
(1)音圈電機憑借自身高速度、高頻響、高精度的特點,在工程應用領域,正逐步成為快反系統(tǒng)的首選驅動元件之一。
(2)X-Y框架式快反系統(tǒng)承載能力強、轉角范圍大,但軸系結構復雜,轉動慣量、摩擦阻力矩和體積較大,系統(tǒng)諧振頻率不高。
(3)柔性無軸式快反系統(tǒng)結構簡單、響應速度快,是目前國內外發(fā)展的主流結構,但承載能力和對工作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有限。
(4)新型球面副支撐式快反系統(tǒng),既無復雜軸系結構,又實現(xiàn)了剛性承載,并且對振動沖擊、回轉等惡劣工作環(huán)境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為新型快速控制反射鏡的發(fā)展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1]Tao T,Yongmei H,Chengyu F,et al.Acceleration feedback of a CCD-based tracking loop for fast steering mirror[J].Optical Engineering,2009,48(1):013001.
[2]Felix E,Morgan Steven R,Wasson A,et al.Large,high performance,fast steering mirrors with FPGA-embedded controls[J].SPIE,2009,7466(74660H):1-10.
[3]王永輝,郭勁.快速轉向反射鏡系統(tǒng)的設計簡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3,26(2):51-53.
[4]Francisc M T,Derek J E,Timothy R.Hilby,et al.High bandwidth fast steering mirror[J].SPIE,2005,5877(587707):01-14.
[5]凌寧,陳東紅,于繼龍,等.大口徑大角位移的兩維高速壓電傾斜反射鏡[J].量子電子學報,1998,15(2):206-211.
[6]王志臣,張艷輝,喬兵.望遠鏡跟蹤架結構形式及測量原理淺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33(1):18-21.
[7]張麗敏,郭勁,陳娟.快速反射鏡機械結構研究綜述[J].光機電信息,2005(3):21-24.
[8]張大衛(wèi),馮曉梅.音圈電機的技術原理[J].中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7(3):224-228.
[9]John D W,Tyler M.A.Fast steering mirror[P].United States Patent,Patent No.:UA 6856437 B2
[10]邵帥,高云國,郭勁,等.二維快速控制水冷反射鏡裝置設計[J].光學 精密工程,2009,17(3):493-498.
[11]Michael S,Gerald R,Mehrdad K,et al.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Fast Steering Mirrors(FSMs)[J].SPIE,2002,4773: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