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章枝,周學杰,吳軍,田豐,潘瑩,張三平
(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武漢 430030)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能源消耗加大,對石油的依賴性增強。然而,我國原油資源相對短缺,深度開采使得原油劣質(zhì)化傾向嚴重,進口原油多為高硫、高酸原油,因此煉油過程中大氣污染加重,使工業(yè)大氣中 SO2以及 NOx含量不斷升高[1—3]。由于SO2分子極性極強,易溶于水,因此易于溶解在碳鋼上的薄液膜中,導致液層的pH 值降低,碳鋼腐蝕率增大。研究表明[4],在SO2環(huán)境中碳鋼主要以 Fe2+,F(xiàn)e(OH)+和Fe(OH)2的形式存在,F(xiàn)e(OH)+,F(xiàn)e(OH)2經(jīng) Fe5HO8·4H2O 形 成 α-FeOOH 和γ-FeOOH。研究人員[5—7]對大氣環(huán)境下的材料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積累了大量的腐蝕數(shù)據(jù)并總結(jié)了腐蝕規(guī)律,但是對于鋼鐵材料在實際石化廠區(qū)環(huán)境下的腐蝕行為研究開展較少。因此筆者在武漢石化廠區(qū)對Q235碳鋼進行了大氣暴曬試驗,測量其初期的腐蝕速率,并對初期亞穩(wěn)定的腐蝕產(chǎn)物和腐蝕機理進行了分析探討。
試驗材料為Q235 碳鋼,化學成分見表1。試驗材料經(jīng)過線切割和打磨,制備成尺寸為長150 mm、寬75 mm、厚3 mm 的試樣,電化學試樣采用環(huán)氧樹脂封裝,暴露工作面積為10 mm×10 mm,暴曬前將工作面用砂紙打磨至200#,用丙酮清洗試樣表面的油污,稱量試樣的質(zhì)量,精確到0.001 g。
表1 Q235碳鋼的化學成分及質(zhì)量分數(shù)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ass percent of Q235 carbon steel %
暴曬試驗地點選在武漢石化廠區(qū)環(huán)境條件較惡劣的脫硫反應區(qū)(A)以及對比點——國家環(huán)境腐蝕網(wǎng)站武漢大氣腐蝕試驗站(B),按GB/T 14165—2008《金屬和合金大氣腐蝕試驗現(xiàn)場試驗的一般要求》進行大氣暴曬試驗,暴曬試樣正面朝南,與地面傾角45°,暴曬地點主要環(huán)境參數(shù)見表2。試驗開始時間為1 月中旬,試驗周期為0.5 a。按照GB/T 16545—1996《金屬和合金的腐蝕腐蝕試樣上腐蝕產(chǎn)物的清除》規(guī)定的方法,在去除試樣表面的腐蝕產(chǎn)物后稱量試樣質(zhì)量,計算出暴曬地點的腐蝕損失。
采用目視檢查試驗樣品的表面形貌,拍攝試樣的宏觀形貌。采用Quanta200 型環(huán)境掃描電子顯微鏡和Bruker AXS D8-Focus X 射線分析儀對暴曬半年后試樣表面、截面形貌以及銹層組成等進行觀察與分析。利用PARSTAT2273 電化學工作站測量暴曬后試樣的電化學阻抗譜。測量采用三電極體系,飽和甘汞電極(SCE)為參比電極,鉑電極為輔助電極,銹層試樣為工作電極。測試溶液為0.01 mol/L 的Na2SO4溶液,測試前試樣浸泡5~10 min,待自腐蝕電位穩(wěn)定后開始測試。測試激勵信號為幅值10 mV的正弦波,頻率范圍為10 mHz~100 kHz。測試后用ZSimpWin軟件對電化學阻抗譜進行擬合研究。
表2 暴曬地點主要環(huán)境參數(shù)(測量時間段)Table 2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of exposure Place(measurement time)mg/(100 cm2·d)
半年的暴曬試驗后,Q235 碳鋼在A 地區(qū)腐蝕速率為 0.157 mm/a,在 B 地區(qū)為 0.077 mm/a,均已達到了GB/T 19292.2—2003《金屬和合金的腐蝕大氣腐蝕性腐蝕等級的指導值》劃分的C5級別。由于腐蝕處于亞穩(wěn)定的初期階段,因此碳鋼腐蝕速率較大。由于A 地區(qū)環(huán)境污染嚴重,碳鋼腐蝕速率比B 地區(qū)高1倍。
對暴露在A,B 兩地半年的試樣進行外觀檢查:在A地區(qū)試樣銹層部分表層疏松,易脫落,表層銹為褐色,里層為黑色;在B 地區(qū)試樣銹層部分疏松,表層銹為褐色,里層為黑色。目視測量兩地試樣,其表層銹疏松程度不同,顏色有深淺差異。
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攝取A和B地區(qū)暴曬試樣腐蝕表面形貌如圖1 所示。當大氣環(huán)境中SO2氣體濃度較低時,在試樣表面僅有大量隆起,這是由溶解的Fe2+與OH-結(jié)合沉降下來形成的[8]。當SO2氣體濃度增大時,隆起開始組合成較大的凸起。當SO2氣體濃度繼續(xù)增大時,隆起連成一片,整個表面基本形成一層銹層,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基體的繼續(xù)腐蝕,但銹層的裂紋不能完全阻礙腐蝕的繼續(xù)發(fā)生。
圖1 Q235在A,B兩地暴曬樣品表面形貌Fig.1 Q235 surface appearance after atmospheric exposure in A and B
將試樣表層銹刮下,做X射線分析,分析結(jié)果如圖2 所示。由圖2 可知,Q235 在石化廠區(qū)大氣環(huán)境下的腐蝕產(chǎn)物主要為Fe2(SO4)3·nH2O,F(xiàn)eSO4·nH2O,F(xiàn)eOOH 及 Fe(OH)(SO4)(H2O),而在武漢城市大氣中則主要為Fe3O4,F(xiàn)e(OH)3和FeOOH。
當大氣中沒有SO2時,腐蝕機理與傳統(tǒng)大氣腐蝕機理相同。
陽極反應:2Fe→2Fe2++4e
陰極反應:2H2O+O2+4e→4OH-
總反應:2Fe+2H2O+O2→2Fe(OH)2↓
在SO2含量非常少時,F(xiàn)e(OH)2穩(wěn)定存在,一旦pH下降,則主要是Fe2+存在。在氧的作用下,反應進一步進行:
2Fe2++6H2O+O2→4FeOOH↓+8H+
2Fe(OH)2+O2→4FeOOH↓+2H2O
這種腐蝕由表面開始,逐漸向內(nèi)層發(fā)展,形成大面積的腐蝕區(qū)域,生成腐蝕銹層,吸附更多的水、氧和酸性氣體,在含氯離子的酸性環(huán)境中鋼鐵的腐蝕加速。FeOOH 與Fe2+相遇,F(xiàn)eOOH 還原生成黑色的Fe3O4,并伴有FeOOH脫水形成褐色的Fe2O3。
圖2 Q235在A,B兩地暴曬樣品銹層成分Fig.2 Q235 rust sample composition after atmospheric exposure in A and B
大氣中SO2氣體在空氣中氧化生成SO3,吸收水蒸氣后生成亞硫酸和硫酸,均屬于強腐蝕介質(zhì),在裸金屬表面,HSO3-,SO42-比Cl-更具腐蝕性,且具有循環(huán)加速作用。SO2被吸附后,液膜被酸化,1 個分子的SO2可腐蝕多個Fe 原子,表面迅速形成很多微電池Fe|Fe(SO4)x|O2,F(xiàn)e(SO4)x使前期生成的Fe(OH)n被溶解,而Fe(OH)n對金屬具有一定保護性[9—11]。在酸化液膜中,同時也會生成中間體Fe(OH)(SO4)(H2O),這種物質(zhì)在空氣中很快被分解成 Fe(SO4)x·nH2O 以及FeOOH等。在高濕環(huán)境下水分、氧氣和硫酸根離子的不斷滲入,新的不穩(wěn)定的FeOOH 不斷生成,如此循環(huán)反應,使銹層厚度不斷增加。
圖3 為在A,B 兩地暴露半年后試樣銹層的Nyquist圖。圖4所示的等效電路用以模擬帶銹Q235碳鋼在電解液里的腐蝕情況。圖4 中:Q1是銹層與外層溶液構(gòu)成的雙電層電量;Q2是基體和滲透到銹層以下基體表面的溶液形成的雙電層電量;Rc為基體金屬陽極溶解的電荷傳輸電阻;Rr為銹層電阻;Rs為溶液電阻;W為Warburg阻抗。
由圖3 可知,銹層樣品在0.01 mol/L Na2SO4溶液中的電極反應在高頻段均顯示出一個容抗弧,A 地區(qū)銹層在低頻段依然為一個容抗弧,而B 地區(qū)則表現(xiàn)出擴散過程控制的特征。
圖3 Q235帶銹試樣在A,B兩地的Nyquist圖Fig.3 Nyquist diagram of Q235 rust sample in A and B
圖4 Q235帶銹試樣在A,B兩地的模擬等效電路Fig. 4 Equivalent circuit simulation of Q235 rust sample in A and B
Rr值可以表征銹層的致密度及其阻礙腐蝕介質(zhì)離子透過的能力,是評價銹層保護能力的關(guān)鍵參數(shù)。Q235 帶銹試樣在A,B 兩地擬合后的銹層電阻Rr值為:A地區(qū) 150.5 Ω,B地區(qū) 213.1 Ω。從該值看出暴露在A 地區(qū)的Q235 對侵蝕性離子SO42-的阻擋作用比B 地區(qū)弱,亦即B 地區(qū)銹層較A 地區(qū)致密,對基體保護作用較強。這與質(zhì)量損失結(jié)果一致。
1)Q235 碳鋼在石化大氣環(huán)境下腐蝕速率遠高于武漢城市大氣環(huán)境,其值為后者的2倍,兩地區(qū)半年早期腐蝕速率均達C5級別。
2)Q235 碳鋼半年形成的銹層構(gòu)成在武漢城市大氣環(huán)境中是Fe3O4,F(xiàn)e(OH)3和FeOOH,而在石化大氣環(huán)境中則是Fe(SO4)x·nH2O以及FeOOH等。
3)Q235 碳鋼暴曬在石化大氣環(huán)境中對侵蝕性離子SO42-的阻擋作用比市區(qū)大氣環(huán)境中弱。
[1]萊格拉夫C,格雷德爾T. 大氣腐蝕[M]. 韓恩厚,譯.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
[2]魏寶明.金屬腐蝕理論及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84.
[3]LIN C,LI X G,WANG G Y. Research Progress on Initial Stage of Atmospheric Corrosion Behavior of Metals in Pollutant Atmospheres[J].Corros Sci Prot Technol,2004,16(2):89—95.
[4]陳惠玲,魏雨.碳鋼在含SO2環(huán)境大氣中腐蝕機理的研究[J].腐蝕與防護,2006,27(6):284—286.
[5]曹楚南.中國材料的自然環(huán)境腐蝕[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
[6]梁彩鳳,侯文泰.碳鋼、低合金鋼16年大氣暴露腐蝕研究[J].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2005,25(1):1—6.
[7]MENDOZA A R,CORVO F.Outdoor and Indoor Atmospheric Corrosion of Carbon Steel [J]. Corros Sci,1999,41(1):75—86.
[8]汪川,王振堯,柯偉. Q235碳鋼在潮濕SO2環(huán)境中的初期腐蝕銹層的表征[J]. 科學通報,2008,53(23):2833—2838.
[9]MISAWA T,ASAMI K,HASHIMOTO K,et al.The Mechanism of Atmospheric Rusting and the Protective Amorphous Rust on Low-Alloy Steel[J].Corros Sci,1974,14(4):279—289.
[10]KAMIMURA T,NASU S.Mossbauer Spectroscopic Study of Rust Formed on a Weathering Steel Exposed for 15 Years in an Industrial Environment[J]. Mater TRANS JIM,2000,41(9):1208—1215.
[11]COLE I S,GANTHER W D,SINCLAIR J D,et al. A Study of the Wetting of Metal Surfac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es Controlling Atmospheric Corrosion[J].J Electrochem Soc,2004,151(12):627—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