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羊灘
政府采購能否更陽光
文/黃羊灘
社會公眾的參與、監(jiān)督本身,就是矯正政府采購“灰色”行為的一縷陽光,這樣的“陽光”多起來了
又到年末,以往屢遭詬病的政府采購“大手大腳”現象又現端倪。感謝細心的網友爆料,讓苦于通脹的社會公眾大開眼界。黑龍江公安廳曝出采購一臺電腦價格超4萬元的大手筆,緊跟著,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qū)法院又要以每臺5萬多元的價格采購兩臺豪華按摩椅,“為老同志們提供服務”。
這些“豪奢”花費都屬于有著嚴格招投標機制和行政監(jiān)督的政府采購,也因此面對輿論潮水一般的質疑,采購單位頗有些理直氣壯的底氣。那么,一向有著“陽光采購”之譽的政府采購,其程序設計、制度規(guī)范何以總是失靈,乃至形同虛設,而屢屢曝出這樣荒唐的采購行為?是政府采購制度本身存在的疏漏所致,還是具體操作人員行為不當的原因?政府采購如何才能真正“陽光”起來?
從招投標機制講,在很多地方政府的采購行為中,“高開高走”已經成為一種無可奈何的事實。沒有最高的價格,只有更高的價格。政府采購制度設計中的“競爭性招投標”往往成為一紙?zhí)撐?,不僅沒有競爭,甚至很多地方的政府采購長期為一家或幾家固定的公司所壟斷。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天價U盤”、“天價筆記本”,并不是一件特別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貌似嚴密的程序設計,已經很難真正約束采購過程中大家心照不宣的“潛規(guī)則”,甚至程序本身也會淪落為不當采購的保護色。
從審批監(jiān)督環(huán)節(jié)講,對現行政府采購的審批監(jiān)督,主要是來自于財政、審計、監(jiān)察等部門的行政監(jiān)督,即便有公開、透明的行為,事實上也做得很不夠。網友曝出來的“天價采購”行為,某種程度上講,頗有一些偶然的因素。政府采購目前已經成為市場上所占比例很大的大宗消費,數據顯示,2009年國內政府采購總規(guī)模已達到7400多億元,涉及范圍廣、門類多,有些采購項目還有一定的專業(yè)門檻,公眾未必能夠完全了解。公眾可能看得懂一臺筆記本電腦的價格,也明白一部蘋果手機、一部按摩椅的用途,可是更專業(yè)的采購,說實話,公眾并不能看得很明白。不了解則無從置喙,而所謂的公開、透明也只能成為一種形式。
從采購主體講,不客氣地說,現行政府采購之缺乏理性,既與具體操作人員的缺乏德行有關,也與這些年來政府消費越來越缺乏約束有關。形象工程屢禁不止,“三公”消費一路走高,很多地方政府以拉動內需為名,追求豪奢化的風氣越來越盛行,其行為越來越背離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風氣之下,政府采購只能如影隨形,漸趨“天價”。之所以如此,有地方預算約束缺乏剛性的原因,主要原因則在于公權力的過度膨脹和缺乏監(jiān)督。
政府采購出現“豪奢化”傾向,并不一定意味著不需要政府采購制度。正如行政專家所言,我國政府采購法自2003年實施以來,由于缺乏相關的實施細則,為一些“灰色交易”提供了可乘之機,導致“陽光采購”不“陽光”,甚至滋生腐敗。當此之際,亟需盡快出臺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真正從制度上、程序上遏制政府采購中的“灰色”行為。
而在實施細則出臺之前,不妨先從引入社會監(jiān)督做起來。有關方面應該強力推動政府采購、行政預算的進一步公開化、透明化,以接受公眾的目光。事實上,正是因為“網友曝”才使得上述若干起“天價”政府采購行為無所遁形??梢哉f,社會公眾的參與、監(jiān)督本身,就是矯正政府采購“灰色”行為的一縷陽光。這樣的“陽光”多起來了,相信政府采購也會越來越變得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