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
(北華大學附屬醫(yī)院電診科,吉林吉林市132011)
診斷學是醫(yī)學生由基礎過渡到臨床的橋梁課程,心電圖是診斷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心電圖理論抽象,內容復雜,圖形變化多樣,不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學生普遍反映心電圖難學,缺乏學習興趣,課后不能真正達到理解、記憶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亟待我們教學人員通過改進教學手段、改革教學內容、改變實習及考評方法等多種舉措去解決。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我們結合自身的實際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改進實習課,大量閱圖;以臨床實際為導向,在考核中加大識圖量。切實提高教學效果使之通過學習能夠掌握心電圖的基本知識,在今后的醫(yī)學實踐中能夠準確閱讀心電圖。
傳統(tǒng)教學中對于圖片及影像的內容,往往依靠板書繪圖、掛圖、書中插圖等來給學生演示,既費時又不能生動、形象地表達各種圖像信息,學生常感到困惑和費解,所教授內容的表達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說服力自然也受到了影響。與此相比多媒體教學因其集圖像、聲音、圖表、動畫于一體,教學中互動性強而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靈活性,它容量大、內容豐富,操作方便,真正做到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尤其對于圖片信息較多的心電圖課,它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重點及難點理論知識。例如:關于各導聯(lián)QRS波的形成及其方向,以往理論課上用板書及繪圖的方式講解起來很費時費力,現(xiàn)在可以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動畫,動態(tài)演示向量環(huán)的運行及向各導聯(lián)的投影,展示QRS波的形成。使抽象的基礎理論變得易于理解,且印象深刻。多媒體的應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它能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多媒體技術既是教師輔助教學的手段,也是學生自學的工具。方便學生課前預習及課后復習。教師也可借助網(wǎng)絡平臺豐富學習內容,擴大信息量。多媒體技術在心電圖課中運用,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改善了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教學增添了活力,于此同時教學中有些問題也應引起我們關注。任課教師對多媒體設備的操控掌握程度不一,多媒體課件制作基本處于單兵作戰(zhàn),加上制作課件所需素材有限,技術運用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對于有些教師,為屏幕所限,照本宣科,一味讀課件,使教學過程缺乏互動性,課堂上師生交流等人性化的東西減少了,教師授課的感染力下降,教學效果受到影響。多媒體授課所傳遞的信息量較大,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都集中在了屏幕上,不利于學生系統(tǒng)作筆記,同時也削弱了學生的課堂思維訓練。所以,多媒體的運用應適度。授課教師要把握好多媒體課件的質與量。
教學手段是用來服務于教學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深切體會到必須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取長補短,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授課教師應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教學思路、知識結構以及對教學內容進行整理、分析、做到合理化的組織與安排[1]。課件應合理安排文字、圖像,做到圖像清晰,頁面簡潔,文字量不要過多。同時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也不可偏廢。必要時也可補充板書。利用好一切教學材料,例如:及時講解書中的插圖等。時間上不要過緊,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教師不要局限于屏幕及課件,應邊指屏幕、邊看學生講解,做到站位與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有機結合[2],注重師生課堂上的交流。多媒體教學應圍繞教學需要,科學合理地運用,將會取得融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和技術性于一體效果[3],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作為醫(yī)學生學習心電圖理論知識,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能在以后的醫(yī)療實踐中掌握心電圖診斷及操作的技能,從而能夠更好的完成臨床診療工作。實習課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怎樣將理論和實踐相聯(lián)系,在有限的心電圖實習課中如何讓學生掌握臨床常見心電圖的特點,并理解心電圖對臨床診斷的意義,歸結起來,大量閱圖是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實際上,在理論授課中已經(jīng)結合了一些異常心電圖,在此基礎上為了讓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強化心電圖識圖診斷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在實習課中,注意改進了一些教學方法。
心電圖實習課中,學生會看到大量的各種典型心電圖。大部分心電圖采集于我們本科室及本院臨床工作中,每份圖會配有該名患者主要的癥狀、體征、簡要病史、重要的檢驗指標等臨床資料。每播放一張心電圖,不是急于由教師來講解,而是給學生一些思考及討論的時間,隨機選一個或幾個學生,讓其作出心電圖診斷并說出該心電圖的特點。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判斷的能力,調動其積極性,結合臨床實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印象深刻。與此同時,實習課中我們注意將正常、異常心電圖對比聯(lián)系起來,加深印象。
畢竟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下有選擇的向學生推薦一些有益的簡明心電圖圖譜、手冊等利于學習的資料,并鼓勵學生利用網(wǎng)絡平臺主動學習。收集新素材,擴大視野,多看,多想,遇到復雜心電圖時教師配合梯形圖進行講解和指導[4]。
以往,心電圖考試更側重于心電圖基礎理論的考查,考試內容局限,形式呆板。學生為“應付”考試,多采用臨時“突擊”,死記硬背的方法。而回到實際中,則對于心電圖的診斷,還是手足無措。這體現(xiàn)出考試與教學銜接不足??荚噷τ诮虒W的促進作用,沒有充分的發(fā)揮出來。近幾個教學年度,我們在理論考試中加大了心電圖閱圖分析的比重,這其中包括選擇、判斷及病例分析等各種題型,從而在平時學習及復習中促使學生重視心電圖的閱圖,使之對心電圖的實際分析診斷及鑒別診斷能力有顯著的提高。與此同時,在心電圖實習課中及實習課結束時會進行一些心電圖圖片測試,學生閱圖后直接指出心電圖診斷及其診斷依據(jù),并根據(jù)結果記錄測試成績。實習與理論測試結果各占一定比例,最終得出心電圖這門課程的總評成績。通過上述對考試內容及方法的改進,進一步明確了教學目的,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實際分析的能力,事實也證明改進后的教學效果較之前有很大提高。
總之,心電圖是診斷學中的重點,盡管心電圖理論抽象、識圖有一定難度,但在教學中注重改進教學手段,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并將多媒體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結合;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加大閱圖練習,強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就會改善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1]李乃娥,曹景花,李振鋒.多媒體技術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6,6:71.
[2]王慶成.多媒體技術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07,21(1):43.
[3]李國杰,李田,陳方滿等.醫(yī)學影像學專業(yè)多媒體教學研究與體會[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06,25(4):307.
[4]李孟魁,商 蓉,韓力軍.心電圖教學的幾點體會[J].醫(yī)學教育探索,2010,9(11):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