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聊齋志異》有不少適合兒童閱讀的作品,這些作品以濃郁的兒童情趣吸引了無數(shù)的兒童讀者。其兒童情趣主要表現(xiàn)在充滿童趣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表現(xiàn)在富有趣味性和幻想色彩的情節(jié)、事物、環(huán)境描寫等方面。兒童情趣符合兒童認知生活的特點,能讓兒童縱情遨游在《聊齋》神奇的天地中,并深深打動他們的心靈。
關(guān)鍵詞:聊齋志異;兒童文學(xué)類作品;兒童情趣
中圖分類號:I207.4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712(2011)02-0082-10
作為一部獨具魅力的古典作品,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下簡稱《聊齋》)不僅吸引了眾多的成人讀者,也吸引了無數(shù)的兒童讀者。聊齋世界奇異的幻想色彩、花妖狐魅神秘的身影、離奇曲折引人人勝的故事情節(jié),令不少人在孩童時代對它產(chǎn)生深深的迷戀。而濃郁的兒童情趣正是《聊齋》吸引兒童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聊齋志異》中的兒童文學(xué)類作品
著名的兒童文學(xué)學(xué)者蔣風(fēng)、韓進在《中國兒童文學(xué)史》中提到:“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很多故事來自民間,也最接近兒童文學(xué)的美學(xué)要求,有人曾把蒲松齡譽為中國的格林兄弟。”…蒲松齡創(chuàng)作《聊齋》時雖不一定有意識為孩子們而寫,但客觀上卻有不少作品適合兒童閱讀、理解、接受,并有益于他們的身心發(fā)展,按照現(xiàn)代兒童文學(xué)觀,可把它們納入兒童文學(xué)作品的范疇。一般認為,所謂“兒童文學(xué)”是指“適合于各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審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們健康成長的文學(xué),其中以特意為他們創(chuàng)作、編寫的作品為主,也包括一部分抒寫作家主觀意識卻能為孩子們所理解、接受又有益于他們身心發(fā)展的文學(xué)作品?!卑凑宅F(xiàn)代心理學(xué)、兒童文學(xué)的觀點,18歲之前的未成年人可納入“兒童”的范疇,各兒童年齡段包括嬰兒期(1-3歲)、幼兒期(3-6、7歲)、童年期(6、7歲-11、12歲,狹義的兒童階段)、少年期(11、12歲-14、15歲,也稱為少年前期)、青年初期(15-18歲,也稱為少年后期)這幾個階段,兒童文學(xué)相應(yīng)也主要分為嬰幼兒文學(xué)、童年文學(xué)(狹義的兒童文學(xué))、少年文學(xué)(也稱為青少年文學(xué))幾個層次。兒童文學(xué)作品既要在內(nèi)容上符合各階段兒童的認知水平,也要在審美表現(xiàn)手法上能被兒童接受。它們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專門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二是雖不專門為兒童所創(chuàng)作,但能被他們閱讀、理解和接受的。無論是哪一類,都必須有益于兒童的身心健康。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兒童文學(xué)類作品大多屬于后一類。
兒童文學(xué)與成人文學(xué)一個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富有兒童情趣。兒童情趣即是童趣,它“是少年兒童的想象、思想、情感等心理狀態(tài)及與之相應(yīng)的行為、語言在文學(xué)作品中的藝術(shù)反映”。“兒童心理學(xué)、兒童教育學(xué)以及一般的常識都告訴人們,兒童對外界事物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事物本身的趣味性。”兒童情趣正是兒童感知外界事物時一種具有兒童視角的獨特感受。成人站在兒童角度去感知事物,或以充滿童心的心靈去感知生活,都會給作品帶來濃郁的兒童情趣,能引起兒童讀者的共鳴。童趣是兒童文學(xué)一種重要的美學(xué)特質(zhì),它還經(jīng)常與兒童文學(xué)其他的美學(xué)特質(zhì)如純真、歡愉、變幻等相映成趣,是寓教于樂的最好載體。《聊齋志異》兒童文學(xué)類作品大多具有一種能激發(fā)兒童共鳴的趣味性,從中可見長期當(dāng)私塾老師的聊齋先生蒲松齡那顆未泯的童心。
二、《聊齋志異》兒童情趣的具體表現(xiàn)
《聊齋志異》兒童文學(xué)類作品的兒童情趣主要表現(xiàn)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富有趣味性和幻想色彩的情節(jié)、事物、環(huán)境描寫等方面。
(一)富有兒童情趣的人物形象
兒童在閱讀時,往往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關(guān)注。鮮明、豐滿、有個性的人物形象,能給兒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對作品更感興趣。
1、充滿童趣的兒童或兒童化形象
《聊齋》中有不少作品以少年兒童或兒童化形象為主人公,在他們身上兒童情趣處處可見。作者往往對兒童形象的言行、情態(tài)、情感的兒童特性作細膩的描寫,讓兒童讀者感到親切有趣。如《賈兒》是一篇以兒童為主人公的作品,十歲的賈兒行為具有超乎一般同齡人的鎮(zhèn)定與心思細密,同時又帶有兒童自身的特點,使這個形象很獨特。比如為驅(qū)除迷惑母親的狐貍,做準備時以頑童的行為作掩護,“嬉戲無節(jié)”,效法泥水匠砌磚石,還磨起廚刀來,以至“見者皆憎其頑,不以人齒”。別人不知就里,都覺得他是一個十足的頑童。他與父親到市集時,“見帽肆掛狐尾,乞翁市之。翁不顧。兒牽父衣嬌聒之。翁不忍過拂,市焉。”十足一副撒嬌孩童的樣子。而且他總以孩童身份作掩護來進行他的計劃。如“父貿(mào)易廛中,兒戲弄其側(cè)。乘父他顧,盜錢去,沽白酒寄肆廊”。還到舅舅家撒謊騙取獵藥,因孩子氣十足,居然沒引起大人的疑心。然后他帶上狐貍尾巴裝扮成狐貍的同類,騙倒了狐奴,那簡直就是兒童的游戲了。憑著充滿兒童氣的機智,他終于成功毒死迷惑母親的狐貍精。賈兒的形象既有同齡人所沒有的成熟老練,帶有理想化色彩,同時又具有典型的兒童特點,充滿童趣,恰恰體現(xiàn)了兒童文學(xué)作品中兒童形象塑造既真實又具浪漫色彩的特點,故能得到兒童的敬佩與認同。又如《嬰寧》是一篇以少男少女為主人公的作品。少年王子服和少女嬰寧的形象都頗有特色。王子服對嬰寧的癡情,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年人所特有的心態(tài),他為嬰寧的容貌、為嬰寧的笑、為嬰寧遺于地上的一枝梅花而著迷,以至不思飲食,憔悴病倒,甚至輕信表兄的戲言,入山中尋找嬰寧。王子服的癡情讓讀者看了會忍俊不禁,同時觸動同齡的少年讀者對朦朧美好的愛情那份酸酸甜甜的感覺,也能勾起成人讀者的少年情懷。而嬰寧的形象則更有天真無邪少女的特質(zhì),兒童情趣洋溢。她甫出場便是一個笑意盈盈、與花相伴的美麗天真少女形象,對“注目不移,竟忘顧忌”的王子服,她干脆扔下一句“個兒郎目灼灼似賊”便“遺花地上,笑語自去”了,快人快語,頓讓王子服“神魂喪失”。笑意、鮮花、口無遮攔與嬰寧“癡呆如嬰兒”的爛漫秉性相映成趣,她的單純、不解風(fēng)情與王子服的癡情恰恰形成了有趣的對比,也營造了小說的喜劇效果,兒童讀者也情不自禁被嬰寧的這份單純與可愛感染,發(fā)出會心一笑。一個癡情執(zhí)著,一個天真爛漫,兩個少男少女形象身上洋溢著一種純真之美和爛漫之趣,使作品充滿歡快的格調(diào)(盡管后來嬰寧受世俗沖擊不再單純,但作品主體格調(diào)依然是明快的),典型表現(xiàn)了兒童文學(xué)的一些重要美學(xué)特質(zhì)——純真、童趣與歡愉等。
《聊齋》的兒童或少男少女形象還有很多,如《嬌娜》中的嬌娜,《小翠》中的小翠、元豐,《珠兒》中的珠兒,《小謝》中的小謝、三郎,《仙人島》中的芳云、綠云,《牧豎》中的兩位小牧童等等。在這些人物形象身上,大多呈現(xiàn)了少年兒童特有的可愛、單純或機靈、頑皮的特質(zhì),讓兒童讀者很容易產(chǎn)生共鳴。
《鴝鵒》也是一篇童趣盎然的小說。小說的主角是一只被兒童化的鳥兒一八哥,一只不戀富貴可愛的小精靈。它在主人身無分文時對主人不離不棄,甚至替主人出謀劃策擺脫困境,建議把自己以十金賣給王爺,主人得金后再飛回主人身邊。作品的趣在八哥的足智多謀上,它與主人唱雙簧戲,騙王爺買下自己,然后放煙幕彈迷惑王爺,乘機飛走。且看它逃走前戲弄王爺?shù)囊荒唬?/p>
王與鳥言,應(yīng)對便捷。呼肉啖之。食已,鳥曰:“臣要浴?!蓖趺鹋栀A水,開籠令浴。浴已,飛檐間,梳翎抖羽,尚與王喋喋不休。頃之,羽燥,翩躚而起。操晉聲日:“臣去呀!”顧盼已失所在。王及內(nèi)侍,仰面咨嗟。
真是一只可愛又令人無奈的鬼靈精!鳥兒的狡黠,頗有幾分頑童的特質(zhì),趣味十足,令人讀后捧腹大笑。蒲松齡童心十足地把鴝鵒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使作品充滿濃郁的幽默色彩,歡快而童趣盎然,非常符合兒童讀者的口味。
這些兒童或兒童化形象的兒童情趣,常常通過一些與兒童心態(tài)、兒童言行和情態(tài)相類似的描寫來表現(xiàn),使兒童讀者感到親切有趣,極易產(chǎn)生共鳴。這與做了幾十年教書先生的蒲松齡對兒童的觀察和了解是分不開的。
2、充滿趣味的非兒童形象
在《聊齋》其他非兒童形象的作品中,同樣也可看到濃郁的童心或趣味。如《阿寶》中的孫子楚形象,頗有幾分不諳世事孩童的特點。他“生有枝指(手指有六個指頭)。性迂訥,人誑之輒信為真”,被人稱為“孫癡”。他雖已是名士,但卻像孩子般單純,輕信別人。別人開玩笑勸他向美麗的富家女阿寶提親,他根本沒考慮自己跟阿寶門不當(dāng)戶不對,便請媒人去提親。阿寶頑皮地對媒婆戲言:“渠去其枝指,余當(dāng)歸之?!?少女阿寶的頑皮也有幾分頑童特質(zhì)。)他聽說后居然說:“不難!”然后“以斧自斷其指”,結(jié)果“血溢傾注,濱死”,卻毫不后悔。阿寶知道后“亦奇之”,“戲請再去其癡”,而“生聞而嘩辯,自謂不癡”,像孩童般委屈地為自己辯護,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并沒有“癡”病??戳诉@些奇事,相信讀者會覺得孫子楚的確有幾分“癡”——那是兒童般的單純,毫無機心。同時,當(dāng)他為阿寶著迷時,他又以孩童般的單純與執(zhí)著癡癡追求,不言放棄,以致離魂追隨,魂附鸚鵡。這份癡情終于打動芳心。孫子楚形象的“癡”使作品充滿情趣、奇趣,讓兒童讀者也被感染。又如《青鳳》中的耿去病,是一個性情不羈率真的書生,在面對裝扮成猙獰鬼貌的老狐時,居然笑而“染指研磨自涂,灼灼然相與對視”,捉弄對方,頗像一位頑童。
還有《陸判》中性情豪放而“素鈍”的朱爾旦、同樣豪爽的十王殿陸判官,《羅剎海市》中的美男子馬驥等,在他們身上形象與神奇的經(jīng)歷相映成趣,同樣營造了兒童樂于接受的趣味性。
《聊齋》中這些充滿童趣的人物形象,使作品趣味盎然,吸引讀者饒有興致地沉醉作品之中。
(二)充滿童趣幻想的情節(jié)、環(huán)境與事物
《聊齋》的童趣離不開作者豐富奇特、天馬行空般的幻想,通過富有童趣的幻想,《聊齋》兒童文學(xué)類作品充滿奇情異彩,深深吸引著兒童讀者。
“幻想是指向未來,并與個人愿望相聯(lián)系的想象,它是創(chuàng)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孟氩涣⒓大w現(xiàn)在人們的實際活動中,而帶有向往的性質(zhì),幻想的形象是人們所寄托希望的東西?!被孟敕从沉巳藗儗ξ磥淼南M?,對于天性快樂、向往未來的兒童而言更是不可或缺。因此,“幻想性是兒童文學(xué)創(chuàng)作思維的核心?!笨梢哉f,沒有幻想便沒有兒童文學(xué),這是兒童愛幻想的思維特點決定的。兒童的幻想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就是兒童游戲心態(tài)的反映,是兒童體驗生活的一種方式:“由于兒童知識貧乏,智能水平有限,所以不得不以自己的想象來描繪周圍的一切,以幻想來代替直覺,從而實現(xiàn)主客體的自我同一?!眱和膶W(xué)幻想與成人文學(xué)幻想的區(qū)別,就在于它充滿了濃郁的兒童情趣。幻想與童趣在兒童文學(xué)作品中相映成趣。有了洋溢著童趣的幻想,兒童文學(xué)作品就有了神奇、絢麗、美妙的色彩,滿足了兒童一顆富有想象力的童心,也增強了作品的藝術(shù)性。在《聊齋》世界中,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現(xiàn)實世界,也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神乎其神的超現(xiàn)實世界,在幽明相間的花妖狐魅世界里的形象、情節(jié)、事物與環(huán)境以“異”的形式出現(xiàn)。這“異”本身即充滿奇妙的幻想色彩,與兒童好奇、愛幻想的心靈世界相吻合,營造了作品濃郁的兒童情趣,增強了作品的藝術(shù)效果。對兒童而言,新奇的情節(jié)、奇異的事物、奇妙的景象,都能為他們的閱讀帶來強烈的趣味性。
1、充滿奇思妙想及游戲色彩的情節(jié)
兒童對神奇的東西總是有強烈的好奇心,奇思妙想正是兒童文學(xué)作品營造趣味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读凝S》的幻想使作品的情節(jié)構(gòu)思具有了奇異性,牢牢吸引著兒童讀者?!蛾懪小返那楣?jié)就是幻想的產(chǎn)物。朱爾旦與十王殿陸判官雖然人鬼殊途但結(jié)為好友,他們把酒言歡,且“情益洽,時抵足臥”,可謂情同手足。更奇異的是,陸判居然為“性豪放,然素鈍,學(xué)雖篤,尚未知名”的朱爾旦“破腔出腸胃,條條整理”,換了一顆“慧心”,使朱“自是文思大進,過眼不忘”,后來還考中了舉人。不僅如此,陸判還想方設(shè)法為朱相貌并不出眾的妻子換了一顆美人頭!換心與換頭情節(jié)在當(dāng)時可謂異想天開,但陸判的換心術(shù)在今天竟成為現(xiàn)實,令人對聊齋先生的大膽設(shè)想在二百多年后得以實現(xiàn)驚奇不已,不得不佩服他仿如兒童般大膽的想入非非!兒童讀者也應(yīng)會被這種大膽的想象所吸引,展開幻想的翅膀去感受奇異的聊齋世界。
像這樣充滿奇思妙想情節(jié)的作品在《聊齋》比比皆是,如《畫壁》里朱孝廉與畫壁上仙女的奇緣,《雷曹》里樂云鶴與雷神結(jié)為好友天上一游的奇境,《粉蝶》中陽日旦在神仙島的奇遇及與粉蝶十六年后的姻緣,等等,幾乎所有《聊齋》兒童文學(xué)類作品都以幻想構(gòu)思情節(jié),展開故事,聊齋故事也在這奇妙的世界里充分展現(xiàn)它們情節(jié)奇異所帶來的非同一般的藝術(shù)魅力,那看似不可思議的情節(jié),吻合了兒童天馬行空般活躍的思維,帶來濃郁的趣味性,牢牢吸引兒童讀者好奇、愛幻想的心靈。
《聊齋》奇異的情節(jié)還常常與奇幻的法術(shù)相關(guān)聯(lián),更增添了情節(jié)的驚奇性、趣味性,令兒童驚嘆。如《偷桃》,寫術(shù)人與兒子表演偷桃術(shù)。術(shù)人拿出一團繩子向空中拋出,“繩即懸立空際,若有物以掛之?!眱鹤拥巧显铺?,“手移足隨,如蛛趁絲,漸入云霄,不可復(fù)見”,偷天上王母娘娘蟠桃園的桃子去了,結(jié)果被發(fā)現(xiàn),肢體分解墜下,正當(dāng)人們驚恐不已,“各有賜金”以表同情時,小兒卻突然隨父親的一聲叫喚從道具箱里伸出頭來向人示意,整個過程令人嘖嘖稱奇?!督姑穭t寫以術(shù)驅(qū)狐,《口技》寫口技的聲口畢肖,令人難辨真?zhèn)危瑢诩寂錆M驚疑。這些作品的情節(jié)都充滿了神奇性。
同時,《聊齋》奇異的情節(jié)還常常具有游戲色彩,讓兒童讀者倍添閱讀的愉悅。如《翩翩》是一個人仙戀愛的故事,人間浪子羅子浮與仙女翩翩結(jié)為夫妻。翩翩用芭蕉樣的葉子裁作衣服給羅子浮穿上,“取山葉呼作餅,食之,果餅;又剪作雞、魚,烹之皆如真者。”這與孩童“過家家”的游戲何等相似!孩童游戲時會把手中的玩具想象成與真實對應(yīng)的事物,自己卻不會有“假”的感覺,這與兒童思維具有現(xiàn)實與幻想相混淆的特點是分不開的,因此兒童的游戲就是他們體驗生活的一種方式。翩翩的所作所為在兒童眼中也必定是理所當(dāng)然的。當(dāng)羅子浮心有旁騖,對翩翩感情不專時,“頓覺袍禱無溫,自顧所服,悉成秋葉”。一有他念,衣服便會變成葉子,還真把羅子浮嚇出一身冷汗,浪子就這樣游戲似地被仙女治服了。這樣的情節(jié)讓兒童倍感有趣。
《羅剎海市》是一篇情節(jié)構(gòu)思充滿奇趣、異趣、想象奇特又具游戲色彩的作品。主人公馬驥是一位“美豐姿”、有“俊人”之號的美男子,他出海時意外被颶風(fēng)吹到了大羅剎國,這里的人奇丑無比,且以丑為美。他們看見馬驥如睹妖怪,“群嘩而走”。這種截然相反的審美觀為作品帶來了濃郁的趣味性,也讓兒童讀者充滿好奇,繼續(xù)關(guān)注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趣事。大羅剎國里的官員,級別越高相貌越丑,可謂怪事一樁。這些與現(xiàn)實顛倒的事情吻合了兒童的思維特點,因為“孩子都有把頭倒過來看世界的經(jīng)驗,這種反常的角度能夠得到很多奇異的感受”,這些情節(jié)能給兒童讀者帶來充滿游戲色彩的閱讀興致。馬驥一次在酒宴上“飲而醉,把劍起舞,以煤涂面作張飛”,竟被認為很美。后來他以此張飛貌得到推薦,受到國王的重視,在朝廷上拜為“下大夫”,并“時與私宴,恩寵殊異”。這簡直就像小兒游戲,讓成人讀者覺得不可思議的同時卻讓兒童讀者覺得很好玩!真是奇趣無比。
像這樣充滿幻想性游戲色彩的情節(jié),在很多作品中都出現(xiàn)了,如《賈兒》中賈兒用狐尾對狐奴的欺騙,《青鳳》里耿去病研磨自涂對“老鬼”的戲弄,《小謝》中小謝、秋容對陶望三的惡作劇,《小翠》中小翠與元豐的戲耍,《狐諧》里狐女對客人的戲謔,都為兒童帶來游戲般的快樂和趣味。
2、充滿奇情異彩的環(huán)境及事物
《聊齋》的幻想還為作品營造了一種如真似幻的奇妙環(huán)境,伴以奇異的事物,在氛圍上感染兒童讀者,激發(fā)他們的童心,引發(fā)他們的想象,讓他們更好地享受《聊齋》故事。如《翩翩》,翩翩所住的山洞位于深山,“入則門橫溪水,石梁架之。又數(shù)武,有石室二,光明徹照,無須燈燭?!鄙蕉垂馊绨讜?,這環(huán)境本身就很奇特,更奇特的是羅子浮在溪水中沐浴,即令身上的膿瘡不痛了,第二天醒來已“痂厚結(jié)矣”,這溪水競有療傷的神奇功效。奇異的事情還有一連串。在這奇妙的幻想下,情節(jié)、環(huán)境、各種事物都新奇有趣,怎不令兒童愛不釋手呢?
又如《羅剎海市》中充滿怪誕色彩的大羅剎國及奇幻的龍宮,也能讓兒童驚奇不已。只見龍王宮殿“玳瑁為梁,魴鱗作瓦,四壁晶明,鑒影炫目”,真是一個奇異的世界!龍君很欣賞馬驥的才華,把公主嫁給了他,這又是一樁奇事。龍宮里的各種事物同樣令人驚奇,如“宮中有玉樹一株,圍可合抱;本瑩澈,如白琉璃;中有心,淡黃色;梢細于臂;葉類碧玉,厚一錢許,細碎有濃陰。常與女(指公主)嘯詠其下。花開滿樹,狀類檐卜。每一瓣落,鏘然作響,拾視之,如赤瑙雕鏤,光明可愛。時有異鳥來鳴,——毛金碧色,尾長于身,——聲等哀玉,惻人肺腑?!边@奇異有趣的海底世界,完全可以媲美安徒生《海的女兒》中的海底世界,給兒童帶來無窮的遐想。再如《雷曹》,樂云鶴與雷神結(jié)為好友,雷神帶樂上天走了一遭。“仰視星斗,在眉目間。遂疑是夢。細視星嵌天上,如老蓮實之在蓬也。大者如甕,次如瓿,小如盎盂。以手撼之,大者堅不可動,小者動搖,似可摘而下者。遂摘其一,藏袖中。撥云下視,則銀海蒼茫,見城郭如豆。”這段對天上環(huán)境神奇有趣的描寫,與兒童的生活體驗及對天空的想象很接近,哪個孩童不曾對神秘的星空有過各種幻想呢?這些幻想讓孩子們倍感親切有趣,增強了對作品的認同感。
奇妙的環(huán)境、奇妙的事物在《聊齋》故事中隨處可見?!锻硐肌分旋垖m里一時“聲如巨霆,叫噪不復(fù)可聞”、“巨濤洶涌,橫流空際”,一時“清風(fēng)習(xí)習(xí),波聲俱靜,水漸凝如水晶世界,上下通明”的神奇曼妙的舞蹈場面;《黃英》中菊神陶生醉死化為“短干粉朵,嗅之有酒香”的菊花;《偷桃》里那條通往云霄的繩子;《余德》中那只貯水經(jīng)年清澈、水滿卻不溢出的白石缸;《寒月芙蕖》里道士法術(shù)下冬天溫暖如春的花園及湖面嬌艷的荷花,等等。所有這些神奇的環(huán)境、神奇的事物,無不滲透著作者的幻想,使作品富有極強的感染力,讓兒童驚訝、贊嘆。
由此可見《聊齋》的幻想使作品充滿奇幻、絢麗、傳奇的色彩,吻合了兒童向往奇異事物的心理,具有濃郁的兒童情趣。
在《聊齋志異》的兒童文學(xué)類作品中,兒童情趣俯首即拾,讓兒童讀者情不自禁陶醉其中,這些得益于聊齋先生一顆可貴的童心及他對兒童的了解。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言語;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世界對于兒童來說無處不充滿濃郁的趣味性,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兒童文學(xué)類作品以充滿兒童情趣的描寫和幻想溝通想象與現(xiàn)實世界,符合兒童認知生活的特點,讓兒童縱情遨游在一片神奇的天地中,并深深打動他們的心靈。
(責(zé)任編輯 魏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