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設計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唐三彩的造型豐富多彩,一般可以分為動物、器具和人物三大類,而其中尤以動物居多。人物、動物唐三彩的比例適度,形態(tài)自然,線條流暢,生動活潑。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發(fā)達、怒目圓睜、劍拔弩張;仕女則高髻廣袖、亭亭玉立、悠然嫻雅、十分豐滿。動物俑以馬和駱駝為多。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面會有返鉛現(xiàn)象,即人們常說的“銀斑”。比如,有的唐三彩器物的釉面通體有一層薄薄的銀光,如秋月之色浮于物面,又如薄霜附于樹葉之上。
要求:抓住本段文字的寫作特點,以身邊的物品為例,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說明文。
范文引路
中國畫的驕傲——《清明上河圖》
□黎孟德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汴河兩岸的景物和清明節(jié)這一天人們的生活場景。內(nèi)容繁而不雜,場面多而不亂,無論狀物寫人,都合情合理。
畫卷以蕭索的郊外為開端,一派春風和煦的田園景色。農(nóng)夫在田間耕作;兩個商販趕著馱炭的驢群浩浩蕩蕩而來;一列行旅,有車騎仆從,正匆匆向城里進發(fā),轎頂上插滿了楊柳,一看就知是城里富貴人家掃墓歸來。
畫面漸進,路邊酒肆、茶攤漸多起來,汴河也繁忙起來。沿河有許多糧倉,靠岸的船只搭著跳板,有人在卸貨。滿載貨物的船只吃水很深,水面幾乎接近船幫;而卸完貨的船只,則吃水較淺。河心一艘大船,尾部有八名船夫合力搖槳;河對岸,五名纖夫在拉著船艱難前行。
畫卷再展,一座宏偉木質拱橋宛如飛虹,橫跨河面,以拱橋為中心形成了全圖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將要過橋,它高高的桅桿卻被橋頭擋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腳忙著收桿,有的奮力劃槳,有的用篙竿撐住橋洞頂端。橋上岸邊擠滿了熱心觀眾,幫著出主意。橋的另一邊又有一只船迎面駛來,船夫們都站在船尾焦急張望,為雙方能否順利過橋捏一把汗。
橋上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兩岸擠滿攤販,店鋪林立,百業(yè)興旺。兩商販在街心爭奪顧客,而那位顧客則左顧右盼,身子朝右,頭卻向左望,不知所從。橋上一官員騎馬過橋與一小轎相遇,雙方奴仆各不相讓,旁邊有人在看熱鬧。橋上下來一輛驢車,載滿貨物的車子慣性下沖,車夫彎腰拱背,奮力抵??;而驢子則松了一把力,搖頭晃腦,漫不經(jīng)心,纜繩也晃悠著。觀者注意到此,多會心一笑。臨河的茶肆中,茶客們或席間閑談,或臨窗眺望,好不閑適。
《清明上河圖》將幾十里風光人情盡收卷中。遠近人物,幾筆勾勒就形神兼?zhèn)洌笥谐菢欠课?,小見鋪?nèi)刀剪,無不刻畫清晰,而又不給人比例失調(diào)之感。如此頭緒眾多、人物繁雜而無一處敗筆,真讓人嘆為觀止!
這幅生動地記錄了中國12世紀城市生活的巨大風俗畫,在我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堪稱中國繪畫的驕傲。
(選自《讀懂中國》,有刪改)
【寫作借鑒】
作者寫的是眾所周知的《清明上河圖》,可是很少有人有機會細致入微地鑒賞它。在這里,作者對這幅畫的內(nèi)容進行了工筆細描,按照賞畫的順序循序漸進、條理分明地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動人的畫卷。
作者運用生動的語言,細致地說明畫面的內(nèi)容,真切可感,如在眼前。比如,“一座宏偉木質拱橋宛如飛虹,橫跨河面”一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準確地說明了拱橋精巧靈動的姿態(tài)。
本文多處運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比如,“兩商販在街心爭奪顧客,而那位顧客則左顧右盼,身子朝右,頭卻向左望,不知所從”一句,形象生動地描摹出顧客左顧右盼、無所適從的矛盾情態(tài);“橋上下來一輛驢車,載滿貨物的車子慣性下沖,車夫彎腰拱背,奮力抵住;而驢子則松了一把力,搖頭晃腦,漫不經(jīng)心,纜繩也晃悠著”一句,則生動地描摹了裝貨的車子下坡時車夫的緊張與驢子的輕松,活靈活現(xiàn),相映成趣。
寫說明文,除把握好合理的說明順序、恰當?shù)恼f明方法外,如果能夠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等會使文字更生動一些,使所說明的事物更加明朗,從而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習作展示一
漂亮的游泳眼鏡
□劉曉威
今年夏天到海邊旅游,爸爸給我買了一副漂亮的游泳眼鏡。這副眼鏡造型美觀,既輕便又舒適。深藍色的鏡片泛出淡紫色的光,人戴上它,顯得深沉而高雅。
鏡片整體是深藍色的,邊緣向紫色過渡,柔和的藍光中透出淡淡的紫色,戴上它,在海濱浴場戲水時,即使再強的光線,你也不會感覺到刺眼。鏡片用極輕便的有機塑料制成,戴在眼上,沒有沉重感,既透光又耐磨,使用時間長了,也不會令人感到鏡片模糊。
兩個鏡片中間,由一段天藍色的塑料連接在一起,好像搭在兩個鏡片中間的一座小橋,使得整個眼鏡的光彩全部會聚到了這里。在陽光的照耀下,它又像一塊藍寶石鑲嵌在兩個鏡片之間,熠熠生輝,使整個眼鏡的藍與紫和諧地交融在一起,既養(yǎng)眼又貼心。塑料連接處的背面,還有用來調(diào)節(jié)鏡片距離的小格子。通過調(diào)節(jié)小格子里的旋鈕,鏡片就可以左右移動,調(diào)節(jié)出適合自己眼睛的距離。這可以看出設計者構思的獨具匠心。
鏡框四周圍著一圈黑色的海綿,起到了防水的作用。眼鏡帶也是黑色的,由帶彈性的橡皮筋制成,和鏡片和諧地搭配在一起,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現(xiàn)在,商店里出售的游泳眼鏡,要么是清一色的橙黃,要么是清一色的烏黑;鏡片是玻璃的,鏡框上鑲著寬厚的橡皮,緊緊地吸住眼眶,會讓人很快產(chǎn)生疲勞感。這樣的游泳眼鏡,怎么能和我的眼鏡相提并論呢?
我喜歡我的游泳眼鏡。
【同窗評說】
宋展:我特別喜歡文章第三段對眼鏡色彩的說明,這屬于生動說明。語言很出色,讀完后讓我感到這副眼鏡好像就在眼前,讓我也喜歡上了這副游泳眼鏡,喜歡上了這個色彩。
王鵬:我覺得這篇文章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運用得很好。物品的好與壞是比出來的,有比較才會有鑒別。正是由于有了這副游泳眼鏡與商店里出售的游泳眼鏡的比較,才更加突出了這副眼鏡的與眾不同。所以我們在寫作說明文時應該注意說明方法的多樣性。
【教師點評】
《漂亮的游泳眼鏡》一文,是一篇很出色的學生習作,很好地寫出了游泳眼鏡美觀、輕巧、舒適的特點。
作者在寫作此文時,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這些特點,采用了多種方法來表現(xiàn):
1.生動的說明。比如把連接鏡片的塑料比喻成一座小橋,又把它比喻成一塊藍寶石。這樣寫既生動,又形象,使文章真切可感。
2.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作者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眼鏡與其他眼鏡的不同,特意把自己的眼鏡和商店里出售的其他眼鏡進行對比,很好地體現(xiàn)了自己眼鏡的美觀、輕巧、舒適,可謂別出心裁。
3.語言流暢。作者在介紹自己的心愛之物時,條理清晰,邏輯分明。這一點也值得同學們借鑒。
4.詳略得當。作者在介紹自己的眼鏡時,抓住眼鏡最突出的特點——鏡片色彩和鏡片中間的連接塑料進行具體詳細的說明,用了整整兩段。而在介紹其他特點時,只是蜻蜓點水,適可而止。這樣就更加突出了“我”的游泳眼鏡的美觀與惹人喜愛。
習作展示二
奇妙的水杯
□宋翠雪
生日那天,媽媽送給我一個神秘的禮物。我打開一看,是一個很漂亮的水杯,白瓷的質地,一個胖胖的QQ企鵝的造型。杯子蓋是企鵝的頭,杯身是胖乎乎的企鵝肚子,做工細膩精致,造型玲瓏可愛。
白瓷杯的杯身上,畫著三只黑色的企鵝圖案??梢钥闯觯@是一個幸福的企鵝家庭。企鵝爸爸和企鵝兒子面對面坐在餐桌前,企鵝爸爸好像正在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企鵝兒子呢,小手托著腮,雙眼緊緊地盯著企鵝爸爸,入迷地聽著。旁邊,企鵝媽媽正端著一只盤子走過來,張著嘴,好像在說:“吃飯嘍,香噴噴的飯菜上桌嘍!”
我看到這樣漂亮的禮物,高興極了,謝過媽媽后,就迫不及待地沖洗了一下,倒?jié)M了熱水。我要體驗一下用這個可愛的水杯喝水的美妙感覺。
水剛剛倒?jié)M,我的杯子就發(fā)生了奇妙的變化!瓷杯由白色慢慢變成深色,最后變成了通體晶瑩的黑色,閃著黑寶石一樣的光澤。而杯身上的企鵝圖案則更加神奇了,由黑色變成了不同的顏色:企鵝爸爸變成了紫色,企鵝媽媽變成了粉色,企鵝兒子變成了金黃色,同樣的晶瑩剔透。黑的底色,紫的、粉的、黃的圖案,閃耀著光芒,使得整個杯子充滿了夢幻的因子,連我自己也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一般。
我驚訝不已,忙去問媽媽是怎么一回事。媽媽說:“這是變色水杯,它的奇妙之處就是能夠隨著溫度的變化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蔽矣謫枊寢專骸笆鞘裁丛蚴顾兩哪兀俊眿寢屨f:“你去百度一下呀?!?/p>
通過百度,我搜索到了水杯變色的原因:變色水杯所用的材料屬于熱敏材料,耐高溫320℃。同時,熱敏材料完全隔絕在杯子內(nèi)層中,不會與杯內(nèi)的水接觸,不會引起污染。因為它完全是一個密閉空間,熱敏材料又跑不出去,所以就可以無限次使用了。
這么奇妙的杯子,你想擁有嗎?
【同窗評說】
李云云:我認為宋翠雪同學寫杯身圖案的那一段特別好。她描繪出了一個和和美美、其樂融融的企鵝家庭。這樣一說明,杯身的圖案就如在眼前了,寫得很生動。這樣生動的語言才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魏美玲:我感覺作者的語言功底很深,語言文字很具表現(xiàn)力。比如“黑的底色,紫的、粉的、黃的圖案,閃耀著光芒,使得整個杯子充滿了夢幻的因子,連我自己也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一般”這句話,很好地表現(xiàn)出了作者看到水杯變化時的奇妙心情。
【教師點評】
1.條理清晰。作者在介紹自己的奇妙水杯時,按照接觸事物的基本順序,接收禮物—發(fā)現(xiàn)奇妙—揭示原因的順序來寫,條理清晰,符合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
2.說明生動。作者對自己的變色水杯進行細致的描繪,很好地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
3.聯(lián)想與想象。作者看到圖案,就聯(lián)想到這是一個企鵝家庭,而且構想了情境,描繪了神態(tài),繪聲繪色,很吸引人。比如:“企鵝媽媽正端著一只盤子走過來,張著嘴,好像在說:‘吃飯嘍,香噴噴的飯菜上桌嘍!’”使圖案上企鵝的神情活靈活現(xiàn),簡直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