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亨利(原名威廉·悉尼·波特爾)是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與法國作家莫泊桑、俄國作家契訶夫共尊為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三位世界級大師,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貧民窟,小食館和工場中,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這為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歐·亨利的作品語言詼諧有趣,情節(jié)引人入勝,結局又出人意料。因此,他和他的短篇小說被譽為“曼哈頓的桂冠詩人”和“美國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書”。歐·亨利一生寫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說,留下了一大批名篇佳作。除了揭露社會陰暗的一面,歐·亨利也不曾忘記發(fā)掘出復雜扭曲的社會環(huán)境下單純的希望和美好?!尔滅鞯亩Y物》這篇小說就是通過描寫一對生活貧困的年輕夫婦為互贈圣誕禮物而忍痛賣掉自己珍愛的秀發(fā)和金表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里下層人民和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和窘迫,歌頌了他們善良的心地和純真的愛情。
杰姆和德拉是兩個社會地位低下、普通的美國青年,他們純潔、善良。具有勞動人民的優(yōu)良品德,雖然生活貧困,卻相親相愛。為了刻畫這對青年夫婦的鮮明性格,歌頌他們善良的心地和純真的愛情,作者從他們大量的日常生活瑣事中,精心挑選了他們極端貧困和深摯相愛這兩個特點,通過圣誕節(jié)前互贈禮物這一典型情節(jié),生動的刻畫了他們兩人的鮮明性格。
“一元八角七分”,“數(shù)來數(shù)去還是一元八角七分”。小說的開篇,作者就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先聲奪人,將故事的矛盾凸顯,為整個故事的展開定下了基調。小說先寫他們生活的艱辛和窘迫:每周20元的收入,光房租就得用去一半。由于經濟拮據,所以只能住在和貧民窟相差無幾的公寓里,親友也絕少來往,甬道里的信箱“永遠不會有信件投進去;還有一個電鈴,鬼才能把它按響”,杰姆既沒有一件新大衣,也沒有手套,只有一塊三代祖?zhèn)鞯慕鸨?,但沒有表鏈,只好用一根舊皮條拴著。德拉溫柔、美麗,“兩眼晶瑩明亮”,雖然生著一頭令人艷羨、連皇后的珠寶和首飾都相形見絀的秀發(fā),卻沒有一套適用的發(fā)梳。她為了節(jié)省每一分錢,買東西總是掂斤播兩,并盡可能地向雜貨店、菜販和肉店的老板硬扣下一兩個小錢,為此而羞得滿臉通紅。即使這樣精打細算拼命攢錢,到圣誕節(jié)前夕,手頭積存下來的錢也只有一元八角七分。其生活的艱難、窘迫,已到了朝不保夕、捉襟見肘的地步。
然而,這對生活在極端窮困中的青年夫妻,盡管生活的折磨,使他們時常發(fā)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組成的,其中抽噎占主導地位”的感慨,卻始終真誠相愛,在生活的艱辛中,飽嘗著純真愛情的甘醇。所以,即使入不敷出,他們也要向對方贈送一件有重要價值的稱心的禮物。為此,杰姆賣掉了祖?zhèn)魅奈ㄒ坏恼滟F財產——金表;而德拉也毅然賣掉自己引以自豪的秀美的長發(fā),給對方買來“精致、珍奇而有價值”的禮物。但是,當雙方慷慨獻出這寶貴財產而買來自金表鏈和鑲嵌珠寶的發(fā)梳時,這凝結夫婦雙方真摯愛情的禮物,卻已派不上用場,成為多余的東西了。在金錢至上的國度里,在拜金主義的世風下,自有比金錢、物質更貴重的東西在,這就是滋生在杰姆夫婦心頭的愛情。
歐·亨利的小說以詼諧幽默見長,往往在幽默中揉進辛酸。莎弗朗尼婭是《耶路撒冷的拯救》中的人物,是舍己救人的典型。而在本文中,作者用這個名字是“正話反說”,把它放在一個冷冰冰的收頭發(fā)的婦人身上,起到了諷刺的效果。作者還恰切地采用了夸張、演染的手法來寫人敘事。例如,為了突出德拉頭發(fā)的美麗和杰姆金表的珍貴,作者使用了兩個夸張的比喻,以古代美女希巴皇后和奢華富有的以色列國王來相比。又如幾次用“褐色的小瀑布”和“波浪起伏,金光閃閃”來描繪德拉的秀發(fā)。在收到丈夫的禮物后,“德拉像一只挨了燙的小貓似的跳起來喊道‘噢!噢!’”,生動地描寫了德拉想讓杰姆看到她為他忍痛割愛,精心挑選的禮物時的急迫的心情。
歐·亨利素以巧妙安排情節(jié)著稱。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雖然像作者所說,“沒有曲折,不足為奇”,但在情節(jié)的安排上卻十分巧妙和簡練,顯示了作家結構文章方面的獨特才能和匠心。尤其故事結尾處更是別出心裁,令人叫絕。當發(fā)現(xiàn)自己買回的珍貴禮物已失去用場,成為多余的物品時,夫妻兩人滿含辛酸的淚水,面面相覷,啞然失笑。小說以明線寫德拉,以暗線寫杰姆,以此造成令人意外的結局。這就是著名的歐·亨利式結局,給予了前面的情節(jié)新的意義,從而又給人們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麥琪是歐美國家盡人皆知的傳說中的人物。據《圣經》記載,麥琪是耶穌降生時從東方來朝拜的三個博士。他們奉主的意旨,將“黃金乳香沒藥”作禮物獻給耶穌。作者說,“那兩個住在一間公寓里的笨孩子”沒有三位麥琪那樣貴重的禮物相贈,相反還“極不聰明”地賣掉了身上最珍貴的財產。但論起聰明來,他們卻不亞于那三位富于智慧的博士,因為麥琪奉主之命來送獻禮物,而他們卻出于深摯的愛情和相互的體貼。最后作者滿腔熱情地贊揚說,“他們就是麥琪”。
本篇描寫了兩個“麥琪”,但一個明寫,一個暗寫;一個詳寫,一個略寫。重點地描寫德拉,濃墨重彩地描寫她賣掉秀發(fā),買回白金表鏈,向丈夫贈送禮物的過程,同時還生動細致地描繪了她的一系列心理活動。作者通過這些藝術手段,把一個美麗、純潔、善良,對丈夫一往情深,為了表示對丈夫的愛而勇于犧性的少婦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杰姆雖是作者略寫的人物,著墨不多,但同樣有血有肉,十分豐滿。
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正是美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帝國主義的階段,激勵的階級斗爭,工業(yè)革命下廣大群眾的命運掙扎,整個世界已經被金錢所主宰。歐·亨利所描繪的世態(tài)人情,讓我們在批判的審視這個愛與恨交織、物欲橫流的社會的同時,更記住了歷史洪流中一個個單純而善良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