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模糊性(fuzziness)是自然語言的基本屬性。皮爾斯曾定義:“當事物出現(xiàn)幾種可能狀態(tài)時,盡管說話者對這些狀態(tài)進行了仔細的考慮,實際上仍不能確定是把這些狀態(tài)排除在某命題之外(proposition),還是歸屬于這個命題,這時候這個命題就是模糊的?!备爬ㄆ饋恚:允怯捎谀承┦挛镏g邊界不清而引起的。比如生活中常用的語言,“她很漂亮?!敝劣谒降子卸嗝雌?,我們在本句話中無從得知。英文中也一樣,“She is very pretty.”,對于pretty的程度我們也不好確定。但是在上下文的語境中我們一定對于漂亮的程度有一個準確的理解。所以所謂模糊語言,并不是指含混不清,只能使人產(chǎn)生誤解的語言。恰恰相反,它利用語義的模糊性,準確地反映出生活中的模糊概念。“模糊是語言的本質(zhì)特征之一,它存在于詞匯、句子及語篇等各個層面,這一模糊性使我們能用有限的語言表達無限的意思。”
二、翻譯中的模糊性
(一)語音、語調(diào)模糊性
語音、語調(diào)模糊性利用諧音(同音或近音)或聽力錯覺獲得模糊效果。一般出現(xiàn)在雙關語中,以收到“言此意彼”的效果。
例如:一個人問:“what is black and white and redall over?”另一個人通常猜不出來,但是如果想到“red”的同音詞“read(read的過去式)”,答案(newspaper)就很明顯了。這是利用同音異義詞而產(chǎn)生模糊效果(雙關)。由于聽力錯覺引起模糊效果的例子如:三位年長的紳士在英國乘火車旅行途中的對話:
A:“Is this Wembley?”
B:“N0.it’s Thursday.”
C:“So am I.1et’s stop for a beer.”
語調(diào)的不同也會導致語言的模糊性,從而產(chǎn)生不同的翻譯。比如:“他打了她?!币话闱闆r下可以翻譯成:“He beatsher.”但當重音落在不同的字上面時,翻譯方法也有所不同。重音落在“打了”一詞上時,應譯為:He has beaten her.重音落在“他”上面,應譯為:It is him who beats her.
(二)詞匯模糊性
對于詞匯模糊,筆者認為不同的人對同一詞匯會有不同的理解,或者放在不同的語境中同一詞匯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意思。下面從實詞和虛詞兩方面介紹詞匯的模糊性。
實詞意義模糊:實詞,簡單來說,是指有實在意義的詞,但有時候漢語實詞的語意很模糊。
例如:盡管國家領導人號召要講科學,但很多人仍然相信荒誕的說法和錯誤的信息。身體健康的人獻血是安全的,而所謂不能獻血的理由很可笑。對于“講科學”這一實詞,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翻譯方法。而放在不同的語境中,以上四種翻譯方法都可能是可取的。
虛詞意義模糊:漢語中的虛詞沒有實在的詞匯意義,卻有特殊的重要的語法功能。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這是虛詞意義模糊的一種表現(xiàn)。
例如:
這杯牛奶你還喝不喝啊?(疑問)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驚疑)
啊,那行。(音短,表示許諾)
啊,原來是他。(音長,表示明白了)
這花多美啊i(贊嘆)
來啊,快來啊l(催促)
上衣啊,裙子啊,鞋子啊,塞了滿滿一箱子。(列舉)
上面例子中的虛詞“啊”,在不同的句子中傳達出了不同的語氣、態(tài)度以及意義。這類虛詞常常跟語調(diào)結合在一起從而表達出不同的意思。
(三)句子模糊性
正是因為語言具有模糊性,語言的不同層面都有可能產(chǎn)生模糊性,句子也不例外。在翻譯實務中,實踐證明句子是具有模糊性的。
The chicken is ready to eat.
譯文1:這只雞準備要吃東西。
譯文2:這只雞準備好了,可以吃了。
這兩個句子不存在一詞多義的問題。然而,每個句子的語義界限不清,其內(nèi)涵無法確定,形成了句子語義的模糊性。但是如果放在一定的上下文中這個句子的具體的確切的意思基本上也是可以確定的。所以說語境分析是解決句子模糊性的最佳方法。只有深刻理解語境和把握文章的各種關系,理順語篇語境的連貫性、邏輯性以及統(tǒng)一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句子中存在的模糊性問題,才能克服句子模糊性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四)語篇模糊性
既然詞匯具有模糊性,由詞匯組成的句子具有模糊性,那么語篇也相應地具有了模糊性。
例如:唐朝詩人孟浩然的一首家喻戶曉的詩:
春 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詩語言簡潔,平實自然,勾勒出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春景,但是雖有對于春景的完整描述,卻自始至終沒有指明是“誰”在明媚的春天酣睡至鳥鳴才驚醒,“他”在何處感受到春的來臨。這就表現(xiàn)出了漢語句子或者語篇模糊性的特點。主語的省略并不影響漢語讀者對詩的理解,然而譯成英語后就得考慮英語句法規(guī)范的特點。請看下面的譯文:
The Spring Dawn
Meng Hanran
Slumbering,I know not the spring dawn is peeping.
But everywhere the singing birds ol'e cheeping,
Last night I heard the rain dripping and windweeplng
How many petals D37e now on the ground sleeping?
Tr.Wu Juntao(陳宏薇,1998)
吳鈞陶先生的譯文既傳達了原詩的神韻和意境,又兼顧了英語句法規(guī)范的特點,使原詩模糊的地方具體出來。
三、模糊性的處理方式
(一)以模糊語言來翻譯原文中的模糊語言
If a sentence of imprisonment is imposed.there arelimits on the term of imprisonment--not more than sixmonths 0r less than three years.
如對之作出徒刑判決,其刑期也有限制——或不超過六個月或不少于三年。
(二)以模糊語言來翻譯原文中的準確語言
Everybody knows that John lost his shirt whenthat business he had invested in field.人人都知道約翰的資產(chǎn),在他投資的事業(yè)失敗時,全都賠光了。
(三)以精確語言來翻譯原文中的模糊語言
如漢語中的簡單用語:“你有筆嗎?”僅從單復數(shù)的概念上來講就有六種翻譯方法。然而考慮到不管是鉛筆、鋼筆、圓珠筆還是中性筆,在漢語中都可以稱為“筆”。可以用“pencil”,“ballpoint pen”,“gel pen”,“pen”,據(jù)統(tǒng)計有十八種翻譯方法。雖然有這么多的翻譯方法,但是在具體語境中只能有一種解釋。
四、結束語
翻譯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向另一種語言的轉(zhuǎn)換,同時也是兩種文化之間的傳播,是一種跨文化、跨語際的信息傳播和交際活動。其原則是在這種跨文化信息的傳播過程中,保持信息的內(nèi)容和功能不變。翻譯界強調(diào)精確表達是必要的,有積極意義的。在透徹理解原文的基礎上譯者應盡可能的運用符合譯文習慣的精確語言來表達原文的內(nèi)容,體現(xiàn)其風格。但是由于主體方面自然結構、社會結構、認識結構等的不同,以及文化差異,心理因素和審美情趣等的不同,原文在譯成另一種語言時必會產(chǎn)生相應的變化。在這時就要考慮語言的選擇,是精確表達還是模糊描述。而模糊表達正是針對因片面追求精確而引發(fā)翻譯問題而提出的?!澳:Z言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實際上,翻譯教學中的模糊現(xiàn)象是語言模糊性的客觀反映,語言模糊性既豐富了翻譯教學的內(nèi)涵,又為翻譯教學實踐帶來了有力的挑戰(zhàn)。通過對翻譯語言模糊性的研究,可以為翻譯理論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同時也有助于翻譯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