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峽這個狹長的峽谷和兩岸的深山叢林之中,保存了豐富多采的古代神話。三峽奇特的山川、相對封閉的自然環(huán)境,濃烈的巫術(shù)氛圍,豐富的巴楚文化,使它得以成為古代神話生成、留存的肥沃土壤:成為孕育古代神話的搖籃。在這些神話中,我們也能一瞥三峽原始初民的心理狀態(tài)和原邏輯思維。
現(xiàn)代西方著名哲學家恩思特·卡西爾曾經(jīng)說過:“在人類文化的所有現(xiàn)象中,神話和宗教是最難相容于純粹邏輯分析的了。神話乍一看似乎只是一團混沌——大堆不定型的語無倫次的概念。要尋找這些觀念的‘理由’似乎是徒勞無益枉費心機的。如果說神話有什么特性的話,那就是:它是‘莫名其妙的’?!钡拇_,三峽神話是三峽初民們自鴻蒙初開時緩慢而自發(fā)地生長出來的原始文化和精神蓓營,從現(xiàn)代邏輯思維的角度來看這些神話,難免會讓我們感覺到它的荒誕和非邏輯性。
那么,拋棄現(xiàn)代的邏輯立足點,從原始初民的角度出發(fā),從三峽神話中是否能得到原始思維的邏輯或者是特征?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應(yīng)當承認原始思維是有著與現(xiàn)代思維決然不同的特征。原始思維其實是一種心理思維,它是初民主體生來具備的。原始思維靠“感性直解”來把握對象的基礎(chǔ)階段,初民們憑借其“心”的外化形式即“感覺、知覺、表象、記憶、幻覺、情緒、欲望、體驗、意志、‘信仰’等等,對外物進行直感,即直接感受。在這個意義上,原始思維可以簡單地稱之為‘直感思維’?!薄案行灾苯狻笔窃妓季S的根基。而這種感性直解是通過“象”來作為原始思維運作的基本籌碼,表現(xiàn)在原始思維的特征上即為形象性。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這種原始思維的形象性特征是如何體現(xiàn)在三峽神話傳說中的。究其根本,是因為這些豐富多彩的三峽神話是由各種各樣的具象系列組合而成,所以,神話可以說是被形象化的神話。在三峽神話中,任何抽象的或具體的觀念事物都是通過具象表現(xiàn)出來的。
比如說在三峽地區(qū)流傳的《洛雨射日》的神話。說的是古時候玉皇大帝見世人繁衍劇增,一氣之下放出十二個太陽。紅彤彤的像十二團火,烤枯了世上的樹木,烤干了河水,烤的人整寨子整寨子的死。這時,土家人出了一個名叫洛雨的能人,力大無比。洛雨見太陽作惡,就背上了桃樹弓,爬上了馬桑樹梢,張弓搭箭對著天上的太陽一箭箭的射落了十二個太陽,剩下的兩個太陽見勢不妙,跪下來向洛雨求饒。洛雨于是叫兩個太陽結(jié)拜成兄妹輪流出來照看世間。妹妹走白天叫太陽,哥哥走夜晚叫月亮。但是妹妹說自己一出來世人就盯著她看,洛雨就給了她一包繡花針,叫她誰看就刺誰的眼睛。從此,人們就不敢盯著太陽看了。
太陽與月亮的運動,對原始人來說是抽象的和不可理解的:太陽和月亮為什么一早一晚的出來,人們?yōu)槭裁春ε驴刺柟?對于這些疑問,脫離開具體的事物,太陽與月亮的運動是原始人沒法理解和表達的。于是,一方面在三峽地區(qū)的神話中,太陽與月亮變成了兄妹,太陽月亮此落彼出正是因為太陽與月亮兩兄妹輪流出現(xiàn)的緣故。另一方面,由于原始初民對太陽的敬畏,所以在他們眼里,太陽既神秘又擁有刺瞎人眼睛的能力,而這種能力被形象化成了一把繡花針。所以三峽地區(qū)的楚人十分崇拜太陽并有“東向拜日”的習俗。
同時,對于原始人來說,四季變化也是比較抽象的,必須借助“象”來說明。我們還是再次通過神話傳說來說明。在三峽地區(qū)對天地萬物的解釋性神話中,有一個名叫《年的傳說》的神話講的是四季變幻的“不可捉摸”,它把“年”比喻成了一個怪獸,虎為頭令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羊為腰又溫馴隨和,牛為尾也敦厚勤勞。在這則神話故事中,三峽初民們形象的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年四季的變化。因為自然條件的惡劣,生產(chǎn)力的不發(fā)達,對自然的認識不足,初民們不了解風雨雷電發(fā)生的原因,不明白四季交替的變化,不懂得為什么四季的交替會帶來氣候的變化,所以,初民們只好用虎來表示冬夏氣候的惡劣,用牛和羊來表示春秋氣候的宜人和適應(yīng)生產(chǎn)的需要。在這里既形象,一目了然,又傳達了某些集體的經(jīng)驗。
另外,土家族的“洪水朝天”的神話也無疑表現(xiàn)了原始思維的這種特性。傳說很久以前,大地上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一對孿生兄妹,哥哥種地砍柴,打獵捕魚;妹妹織布紡紗,種菜養(yǎng)花。兄妹在門前種了一棵葫蘆,精心照料,葫蘆越長越大。玉帝見到人間鶯歌燕舞,賽過天堂,便嫉妒降旨水淹大地。洪水一直漲齊天高,人類毀滅了。伏羲兄妹鉆進葫蘆里,不知在水上漂了多少時間,洪水漸漸退了露出大地,為了延續(xù)人類,兄妹兩人成了親。成親百日后生下一個肉球,兄妹二人將肉球砍碎,和著沙子、泥土灑向四面八方,第二天早上,世界又有了人類。
這個神話故事反映了古代母系社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群居生活的情景,也是口頭流傳下來的原始部落生活點滴,可見對道德的尊奉和對天命的順從在神話故事中是相互滲透并存的。同時,神話里形象的表明了人類的來源,盡管由于三峽初民們認識上的缺陷與不足,這個肉球看起來更象是卵而不是正常的人類。而這一切也正是源于初民們是用“心”來感受和理解他們所接觸到的一切事物,用他們獨特的理解和方式來作用于萬事萬物。另外,在三峽地區(qū)關(guān)于人類起源的神話中都出現(xiàn)了一個葫蘆的意象,這種意象對于流行生殖崇拜的初民們來說顯然含有一種隱喻的功能。
因為葫蘆的形態(tài)與多子的原因,成了女性生殖崇拜的符號,這在一定程度上又印證了人類因洪水毀滅后又重新延續(xù)的神話故事。
總之,三峽地區(qū)的神話傳說是形象化的傳說,它說明原始思維把握認識對象的方式是以“象”中介的,這種方式是直感型的。原始思維的這種直感認識是通過主體的直觀感受來把握、理解、認識、表達認知對象。直感認知也決定了原始思維必須通過形象序列來表達和交流,通過“象”來展現(xiàn)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