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庶出者,作為生活在封建家族中特殊群體,在封建嫡庶制度的壓迫下,他們的性格與行為這種身份所影響。本文主要通過對《紅樓夢》中賈家庶出的三個兒女探春、迎春、賈環(huán)的性格與行為進行分析,探討庶出身份對他們心理與行為造成的影響。
關(guān)鍵詞:《紅樓夢》 庶出者 性格行為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0)-06-0028-02
眾所周知,在《紅樓夢》榮寧二府里,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有位高權(quán)重的主子,有低微卑下的仆人,在這群人中有一些人比較特殊,他們是府里的主子,卻無法真正享受主子的尊重,他們就是家族里的庶出者。因為在封建禮教的傳統(tǒng)中,有所謂的“妻妾不分則家室亂,嫡庶不分則宗族亂”的規(guī)矩,他們雖為主子,卻因庶出的身份難以得到主子身份的認同,給心理形成了一個繞不開的結(jié),而這個結(jié)可以說深深影響著他們的性格與行為。
賈府四姐妹中就有兩個是庶出,分別是探春和迎春。
首先說說探春??v觀整本書,可以看出作者塑造她著實是花了一番功夫的。探春的第一次出場是通過林黛玉的眼睛來表現(xiàn)的,“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可見其人不俗,她的住所秋爽齋也與眾不同,從布置到擺設都可以看到主人灑脫又高雅的文化品位。
可以說在眾姐妹中她有貌有才有品位,然而她是賈政和妾氏趙姨娘所生,為庶出,后者在別人眼里似乎極其重要。風姐有次對平兒說“只可惜他命薄,沒托生在太太肚里,如今有一種輕狂人,先打聽姑娘是正出還是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別說庶出,便是我們的丫頭,比人家小姐還強呢?”可見作為庶出的小姐不要說家里的人如何看她,就是將來嫁人也是很難的。又比如抄檢大觀園的王保善家的,之所以敢對探春不敬,還不是“素日雖聞探春的名,那是為眾人沒眼力沒膽量罷了,那里一個姑娘家就是這樣,況且又是庶出,他敢怎樣”,又是一個“庶出”惹的禍。而小廝興兒講的更為直白“三姑娘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養(yǎng)的,‘老鴰窩里出鳳凰’”,看得出奴才們哪會真正瞧得起庶出的主子呢。
從賈府的掌權(quán)人王熙鳳到下人們,都對她有庶出的偏見。聰明伶俐探春自然是明顯感覺到的,因而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她希望用自己的才識來得到尊重,處處強調(diào)自己主子的身份,實際上她的內(nèi)心卻是骨子里的自卑,性格異常敏感,生怕觸動她那個最為脆弱的神經(jīng)。應該說,探春活得可是相當?shù)牟蝗菀?,她所做的都是為了當然這也練就她為人處世的機靈。
一方面,她極力撇開自己與生母趙姨娘和胞弟賈環(huán)的關(guān)系,這個原因有二,一層是按規(guī)矩她只能稱呼正視王夫人為母親,生身之母只是府中的的奴才,所以她不愿意與其為伍,以表明自己主子的身份。其二是其母的許多表現(xiàn)令府中上下所厭惡。在“辱親女愚妾爭嫌氣”那件事上就是很好的例證,趙姨娘的哥哥趙國基死了,趙姨娘想著當時是探春當家,想多要些銀兩,探春卻堅持按照規(guī)矩循舊例發(fā)放因而導致了母女的口戰(zhàn)。其實探春所在意的不是那區(qū)區(qū)幾兩銀子,而是趙姨娘的行為舉止給探春生活帶來的影響,本來是庶出已經(jīng)是有點抬不起頭來,加上有一個整天搬弄是非,不受歡迎的母親就越發(fā)覺得沒面子了。丁是她斥責趙姨娘“昏憒”聲稱自己不知道什么“偏的庶的”,“只管認得老爺、太太”,這恰恰表明她深知“偏的庶的”,不與人人厭惡的姨娘和兄弟劃清界限,就無法在貴族之家里有尊嚴的活下去。
另一方面,則是對王夫人的極力討好,因為王夫人是正室也是自己名義上的母親,如果能夠得到王夫人的歡心,對自己的地位自然是有好處的。比如賈赦要收賈母身邊蛀得用的丫環(huán)鴛鴦做妾,老太太當時很生氣,正巧王夫人在旁,盛怒的賈母就向她發(fā)起了脾氣,“你們原來都是哄我的,外頭孝敬,暗地里盤算我,有好東西也要,有好人也要,剩了這么個丫頭,見我待她好了,他們自然氣不過,弄開了她,好擺弄我”。在當時,“王夫人忙站起來,不敢還一言,薛姨媽見連王夫人怪上,反不好勸說的了,李紈一聽見鴛鴦的話,早帶著姐妹們出去”。唯有探春為其解圍,“這事與太太有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予要收屋子里的人,小嬸子如何知道,便是知道,也推說不知道”,這句話說的在行在理,連賈母都覺得錯怪了王夫人,相信那時王夫人心里自然是對個名義上的女兒另眼相待了。
寶玉曾同林黛玉說,探春“最是心理有算計的人”,這句話不假,從上面的一些例子都能看出探春的內(nèi)心相當細膩卻又過于敏感,同時有著相當濃厚的封建正統(tǒng)思想,這種心理的產(chǎn)生自然是和庶出有關(guān)。按照封建禮教,探春的母親確實不是趙姨娘,而是王夫人,而她自己是小姐主子,趙姨娘的身份只是半奴半主,所以她必須靠近、孝敬嫡母,而與胡攪蠻纏、時出笑柄的生母劃清界限才能立足。
可以說探春是深知立足的要義,關(guān)心家族命運,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在管家期間實行改革,在自卑中走向自信,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得到了上下的尊重。探春最后的命運比起眾姐妹還是很不錯的,雖然嫁入外藩,遠離親人,可回頭想想,她又有幾個真正關(guān)心她的親人昵?還不如逍遙在外,遠離大觀園的是是非非呢。
姐姐迎春,也是一個庶出的小姐,她的母親是賈赦的妾,早早的死去了,相比于三妹探春的要強,她是眾人眼中的“懦小姐”,“戳一針也不知哎呦一聲”的“二木頭”。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性格與行為呢?這其實也和庶出也有相當大的關(guān)系。
一方面相對于眾姐妹她才能平平,既沒有探春的理財之能,也沒有惜春的繪畫之才,對生活也缺少激情,似乎只是對下棋有點興趣。比如在李紈組織詩社的時候,她就說:“我們又不大會詩,白起個號作什么?”,小說中出現(xiàn)的她讀過的書也只有《太上感應篇》。另一方面,與其他人相比,她的見識也很平常,第七十九回,王熙鳳將尤二姐騙入大觀園,迎春、李紈等皆為風姐好意,唯有寶釵、黛玉“暗為二姐擔心”可見她是沒有什么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的。
她的父親賈赦年紀雖大,卻是個色鬼,左一個小老婆,右一個小老婆的,名義上的母親邢夫人也是不獲賈母喜歡的長房媳婦,從來都沒個笑臉。哥哥賈璉又是個喜歡在脂粉堆里混的人,也是難以依靠的。嫂嫂鳳姐也是向著賈母和王夫人。就連邢夫人也抱怨道:“總是你那好哥哥好嫂子,一對兒赫赫揚揚,璉二爺風奶奶,兩口子遮天蓋日,竟共通這一個妹子,全不在意?!闭f白了,迎春就是個沒人疼的孩子。
基于上,她從來不與人發(fā)生沖突,一貫的息事寧人,一忍再忍,對世事也看得很淡,無欲無求,隨遇而安,也從來不敢強出頭,唯有此獲取自己的平安無事。大觀園的婆子們玩忽職守,夜間聚賭,賈母震怒要嚴令徹查時,迎春的乳母恰恰聚賭者的大頭,她竟懦弱到不能約束下人。在抄檢大觀園時,她的丫環(huán)司棋被搜出男人的物品和情書,將要面對被攆出園子的重處,司棋苦苦哀求迎春,指望迎春能夠死保赦下她,可迎春只是含淚對司棋說:“我知道你干了什么大不是,我還十分說情留下,豈不連我也完了,你瞧入畫也是兒年的人,怎么說去就去了,自然不只你兩個,想這園子凡大的都要去的呢。依我說,將來終有一散,不如你各人去罷?!倍酒遄叩臅r候,她命繡橘拿著絹包追出去,給她做個“想念”。從這個小細節(jié)可以看出她不是不想保司棋,而是無能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明哲保身”了,免得自己也在大觀園里無法生存。
迎春真的不是那么起眼,賈母八旬大壽慶典時,南安太王妃來拜壽,賈母只叫了釵黛與探春、湘云、寶琴去見客,邢夫人很是看不過眼,覺得老太太未免偏心太過,失了大房的體面,而迎春似乎早就習以為常了。
她后來的命運也是很悲慘的,父親為了五千兩銀子,把她嫁給了中山狼孫紹祖。我們知道,那時的談婚論嫁,要服從父母安排,毫無選擇的余地,對于賈赦夫婦為迎春定的親事,賈母并不滿意,但也不肯出面干涉,叔父賈政深惡孫家,有過勸諫,嬸母王夫人雖有同情卻也無可奈何。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婚姻本身就不把婦女當人看,對于貴族家庭要的就是門當戶對,迎春的出嫁更是赤裸裸的買賣交易回來的。省親時她帶著她的怨憤、哀愁和不甘心哭訴道:“我不信我的命就那么不好,從小就沒了娘,幸而過嫂子這邊過了幾年心凈日子,如今偏有這個結(jié)果!”,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在那個支離破碎的大家族里,誰還會去管一個庶出的女兒家呢,最后短短一年可憐的迎春就被折磨至死了……
再來說說賈環(huán),比起迎春探春這兩個庶出的姐妹,他的境況可謂更慘一些,迎春、探春還由得和眾姐妹平起平坐,得到祖母的疼愛,而賈環(huán)似乎和他的母親趙姨娘一樣,被人鄙視,賈家上上下下幾乎沒人把他當正經(jīng)主子看。
他的心里當然也有很深的庶出陰影,而他的性格與所作所為更是處處體現(xiàn)著。我們可以看到賈環(huán)第一次出場是在第二十回,當時賈環(huán)和鶯兒、香菱等趕圍棋做耍,賈環(huán)輸了耍賴,還哭說“都欺負我不是太太養(yǎng)的。”這是他直接道出了庶出者內(nèi)心的話,或許這件事上他是自己輸了耍賴,可是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他是不是之前經(jīng)歷了不少因為不是太太養(yǎng)的而吃虧的事情呢?
我們比較奇怪的發(fā)現(xiàn),賈母對于孫女,并沒有太多的嫡庶區(qū)別,基本上還能夠同樣對待,要說有偏愛的話,要說有偏愛那也只是才能方面罷了。對待孫子寶玉和賈環(huán)卻是兩重天,把寶玉當成心頭肉,而幾乎沒有看見賈母什么時候疼愛過賈環(huán)這個孫兒。就連賈政也是不怎么關(guān)心賈環(huán),在他的眼里,賈環(huán)似乎是個可有可無的人。第二十三回有一段是這樣描寫的“賈政一舉日,見寶玉站在跟前,神彩飄逸,秀色奪人,看著賈環(huán),人物委瑣,舉止荒疏,忽又想起賈珠,再看看,王夫人只有一個親生的兒子,素愛如珍,自己的胡須將已蒼白,因這幾件上,把素日嫌惡處分寶玉之心不覺減了八九”,可見賈政不喜歡賈環(huán)一個是其外表,其二不是王夫人所生。按道理,都是自己的骨肉,可畢竟賈政滿腦子的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對待自己的正妻和小妾生的孩兒還是區(qū)別對待的。再加上他的文才也不好,第二十二回所作的燈謎不通,第七十八回奉命作《媳婳詞》,他做了一首五律“吊林四娘”亦是平平,平日里更是不受父親待見了??梢哉f祖母、父親的冷淡,兄弟姊妹的疏遠,母親不良的教唆,奴才丫環(huán)們的冷眼,讓賈環(huán)一直生活在愛的缺失中。
因而對于賈環(huán)來說,二哥寶玉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在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動唇舌”,在賈政正在為忠順王府討琪官的事情盛怒之時,賈環(huán)火上澆油,告發(fā)了寶玉調(diào)戲金釧之事:“我母親告訴我說,寶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著太太的丫頭金釧強奸不遂,打了一頓,那金釧便賭氣投井死了。”這一句話可以說直接導致來“寶玉挨打”的大事件。在日常生活中,賈環(huán)也經(jīng)常挑唆是非,在薔薇硝、玫瑰露事情中興風作浪,又絆倒巧姐的藥鍋子,還和王仁等人合謀欲賣巧姐給外藩做妾,從中漁翁得利……
可以說他的一直生活在自卑與仇恨之中,第一百一十九回,寶玉、賈蘭出門赴考,賈環(huán)或許覺得機會來了:“我可要給母親報仇了,家里一個男人都沒有,上頭大太太依了我,還怕誰!”只是上天有眼,巧姐的事情敗露之后,他恨得無地縫可鉆,銷聲匿跡,可見他也沒有什么好下場。
種種的行端表現(xiàn)出賈環(huán)的人品是很低劣的,一方面出自母親趙姨娘的教唆,另一方面,是長期不被尊重,是主子卻連奴才都不如,久而久之,走向自卑,以致心理扭曲對他人實施報復行為,可是說是深受這個封建嫡庶制度的毒害。那么如果賈環(huán)發(fā)奮讀書,考取功名,樣樣做的比寶玉更為優(yōu)秀,那么又會怎樣呢?或許可以得到人們的關(guān)注,然而中國古代不合理的妻妾制度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嫡庶制度作為一種看不見的文化強制,令他的庶子身份無法改變的。要超越這一由來已久的文化傳統(tǒng),賈環(huán)做不到,賈府上上下下的人也難以做到。這種壓迫是終身,一出生就打下了烙印,是沒有辦法抹去的陰影,庶出的出身總是像影子一樣,終生跟隨。
綜上所述,從賈家庶出兒女探春、迎春、賈環(huán)的身上,我們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們從一出生就背負著庶出者的符號,性格或好強,或懦弱,或卑劣。他們通過他們的實際行動來向封建嫡庶制度發(fā)出控訴。探春在自卑的壓抑下選擇了抗爭,工于心計,左右逢源,迎春在無法釋放庶出自卑壓力下選擇了逆來順受、八面周全,賈環(huán)在愛的缺失中一步步邁向罪惡的深淵??梢哉f一個人的性格并非天生,而是先天的靈魂受到后天的環(huán)境影響而逐漸形成的。在封建社會里,一個人的個性的形成往往與其出身有很大的關(guān)系,庶出這一封建大家庭里特有的產(chǎn)物直接決定了其成員的生活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他們這個庶出身份也深深的影響他們一生性格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