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克拉拉是保羅第二段戀情的女主人公,對保羅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論文擬從女性主義的視角出發(fā),對克拉拉·道斯這一人物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女性主義;獨立;女權(quán)主義
[中圖分類號]:l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0)-06-001 3-01
完成于1913年的《兒子與情人》是英國20世紀的天才作家D·H·勞倫斯的一部自傳色彩很強的小說。故事內(nèi)容主要取材于勞倫斯的早年生活。該部小說一經(jīng)問世便受到了來自文學界的廣泛爭議。人們普遍認為勞倫斯的這部新作是為弗洛伊德的“戀母情結(jié)”提供了有力的佐證:有的學者則從生態(tài)批評的角度出發(fā),指出勞倫斯在其文本中批判了人類對生態(tài)的破壞與摧殘:有學者則認為勞倫斯在其小說中對性的描寫過于直白。而筆者則試圖從女性主義的視角出發(fā),通過保羅與克拉拉的戀情來分析克拉拉這一人物。
一、小說背景
小說中的第一代人物是莫萊爾夫婦,由于兩人在家庭背景和所受教育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婚后不久,二人便產(chǎn)生了極大的矛盾。丈夫脾氣暴躁,整日酗酒,而妻子則將一切希望寄托在了兒子保羅身上。而他對兒子的愛已遠遠超出了正常的母愛。這種畸形的愛已嚴重影響到了兒子的戀愛觀,使其在與第一任女友米麗安——一個宗教觀念極強,崇尚精神戀愛的女孩——交往的過程中備受煎熬。于是在與米麗安的戀情尚未結(jié)束前,他與克拉拉——一個與丈夫分居的女工,開始了第二段戀情。但不久便發(fā)現(xiàn)自己與其在精神上缺乏溝通。最后,保羅離開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去往異鄉(xiāng)闖蕩天下。
二、克拉拉與米麗安
與克拉拉的交往和與米麗安的交往不同,前者給保羅帶來了極大的肉體上的滿足,使其從一個男孩成長為一個男人。在描寫保羅與米麗安的戀情時,勞倫斯更強調(diào)米麗安對保羅藝術(shù)才能的贊賞和其對保羅精神世界的了解與洞悉,以及保羅由此而產(chǎn)生的對米麗安既愛又恨,想要離開而欲罷不能的復雜心理。在描寫與克拉拉的戀情時,勞倫斯似乎將更多的筆墨轉(zhuǎn)向了保羅與克拉拉的約會與肉體上的結(jié)合的描述上,讓讀者覺得除了肉體上的茍合,二者沒有感情可言。甚至有的評論認為克拉拉是一個類似于蕩婦性質(zhì)的角色。顯然這種評論對克拉拉這一角色是極為不公正的,她與米麗安一樣,是保羅戀情的犧牲品。她與保羅在精神上缺乏溝通僅僅是由于二人沒有共同的生活經(jīng)歷、興趣愛好以及保羅受母親的影響對愛情搖擺不定的態(tài)度所致。評論絕不能將這份戀情的終結(jié)歸咎于克拉拉缺乏內(nèi)涵,僅有外表的成熟與美麗這一點上。
三、真實的克拉拉
保羅是通過米麗安結(jié)識克拉拉的。與克拉拉相識的那一刻保羅便覺得克拉拉·道斯與米麗安不同,他外表成熟、性感、健壯,有著一種與米麗安截然不同的氣質(zhì)。盡管此時的米麗安也有著迷人的外表,但她似乎缺少了一種能讓保羅熱血沸騰的激情。
米麗安為保羅和克拉拉關(guān)系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契機。但真正促成二者戀情發(fā)展的是保羅長期受到壓抑而躁動的性本能。莫瑞爾太太對他的愛使他窒息,而米麗安受家庭嚴格的宗教觀念的影響,崇尚精神戀愛鄙視肉體的結(jié)合的愛情觀使青春期的保羅備受煎熬。盡管在精神上他十分依戀米麗安,但克拉拉的出現(xiàn)卻是他長期受到壓抑的激情找到了出口。于是他竭盡所能去討好、取悅眼前這個年長自己五歲但風韻十足的女人。
克拉拉有著性感迷人的外表,而這種外表的成熟美對保羅而言是一種極大的吸引,使他對她產(chǎn)生了一種強烈的征服的欲望。這種美甚至掩蓋了她冰冷清高的氣質(zhì)?!?……不知怎的,無論她走到哪里,哪里的一切似乎就顯得暗淡無光,微不足道了”。事實上克拉拉是孤傲的。在與丈夫道斯的婚姻失敗之后,她對男人持有一種強烈的否定態(tài)度。她曾對萊佛斯太太說道:“(我對現(xiàn)在的生活很滿意)只要我能活的自由與獨立。”而她也被埃德加戲稱為“a man-h(huán)ater”。在與保羅結(jié)識之前和之初,她是一個十足的女權(quán)主義者,與擁有殘缺的受男性役使的婚姻相比,她更愿意擁有自由與人格的獨立。她與道斯的婚姻已沒有愛情可言,于是她選擇了與他分居。
克拉拉與保羅的結(jié)合是充滿戲劇性的。她比保羅年長五歲,清高孤傲,又是一個有夫之婦,但她身上的女性氣質(zhì)著實令保羅著魔。在她的身上保羅感到可以發(fā)泄某種無名的欲望。但同時他們的結(jié)合又是必然的。在弗洛伊德看來,來自家庭和社會的俄狄浦斯似的壓抑是無法避免的,人生來就不得不接受家庭和社會的閹割和規(guī)約。勞倫斯對此頗不以為然,他主張徹底的性解放,反對任何形式的性壓抑和性束縛,讓原始的性沖動和生命活力展現(xiàn)其固有的創(chuàng)造性,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因此勞倫斯必然會使其文本中出現(xiàn)一個能夠使主人公保羅在身理上得以滿足的角色。而克拉拉這一人物就是這樣一個角色。作者的用意在此顯而易見。既然在米麗安身上只能得到精神戀愛的愉悅,那么就讓其在另一女性角色克拉拉身上得到另一種形式的愛。在保羅身上精神戀愛和肉體戀愛是剝離的,因此他痛苦彷徨。由此讀者借保羅這一角色可以看出勞倫斯永恒的愛情觀——身心統(tǒng)一的愛才是真正的愛情。也正因為如此,克拉拉這一角色通常被解析成一個只有肉體而沒有靈魂,只有外表而缺少內(nèi)在的膚淺的人物。她用肉身引誘了保羅。對克拉拉的這種解讀是有失公允的,是不夠深入的。讀者細讀文本就會發(fā)現(xiàn),克拉拉這一人物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和獨立思想的人。她清高孤傲,靠自己的薪水養(yǎng)活自己。在與丈夫分居后與母親一起生活在藍鈴山。
我們與其說是克拉拉吸引了保羅,倒不如說是其內(nèi)心的孤獨成就了他們這段短暫的戀情。孤獨感是指因離群而產(chǎn)生的一種無依無靠、孤單煩悶的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它在各個年齡階段都會產(chǎn)生。克拉拉與丈夫分居后與母親居住在藍鈴山。她獨立孤傲的性格必然使其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一點在小說文本中顯而易見。她的同事都對她十分冷漠,唯獨保羅對她偏愛有加。保羅的熱烈追求喚醒了克拉拉這一內(nèi)心冰封的睡美人。他們的愛情未果,因為他們在精神上缺乏有效溝通,肉體上的結(jié)合維系不了長久的愛情。但這不能歸因于克拉拉缺乏內(nèi)涵,而只能說二者由于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在精神層面上有不同的追求。一個向往獨立,而一個則希冀藝術(shù)上有所成就。二者內(nèi)心世界不同的追求所導致的情感破裂不能被詮釋成克拉拉這一角色的無知與淺薄??死彩潜A_愛情悲劇的犧牲品。
四、結(jié)束語
由于受勞倫斯身心結(jié)合的愛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情觀的影響,讀者很容易將克拉拉這一角色定義成一個象征肉體愛情的人物。事實上,細讀文本之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對該人物的一種誤讀。從女性主義的視角出發(fā),克拉拉和米麗安一樣,也是一個有獨立思想,堅持男女平等地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