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歌曲演唱中的作品處理是對歌曲的再度創(chuàng)作
(一)將文字和音符訴諸音響
一首歌曲由詞曲作者創(chuàng)作完成后,它只屬于“桌面上的東西”也就是視覺產品——文字和音符。如何使歌曲由視覺轉變?yōu)槁犛X,這就是演唱者的任務了,要完成好這個任務,演唱者就要準確的把握好歌曲的情感,運用熟練的演唱技巧,把歌詞與音符訴諸音響。通過音響來塑造藝術形象,把詞曲所要表現的思想與情感傳遞給聽眾,使歌曲變成在情感主線貫穿下,詞、曲、唱三者合一的藝術整體。
(二)對歌曲的二度創(chuàng)作
高爾基再論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時說過:“重要的不在于你說的是什么,而在于你如何說。”這句話同樣適合歌曲演唱中的藝術處理。歌曲是聽覺藝術,它的藝術感染力最終要靠演唱來體現,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號變成動人的音響,他不僅要把握詞曲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還要在這個基礎之上,對詞曲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發(fā)展,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度創(chuàng)作”。演唱者在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過程中,首先,要把握住歌曲原有的思想感情(因為歌曲的二度創(chuàng)作,就是建立在準確再現歌曲內容和情感的基礎上的,再現的準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再創(chuàng)造的準確性)。其次,還要把握創(chuàng)造性這個關鍵。演唱者只有通過對歌曲進行深入的挖掘,使歌曲得到深化、豐富和再創(chuàng)造,才能獲得更加完美的藝術效果。
二、準確地理解歌曲
作為演唱者,在演唱歌曲前,第一、要認真分析和理解作品,要對所演唱的歌曲有多方面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歌曲情感與內心情感的共鳴。同時運用精湛演唱技巧和表現手段,使聲音與情感完美結合,做到“聲情并茂”;第二、要準確把握歌曲的風格,不同的歌曲風格要采用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段,這樣才能使藝術風格和藝術表現得到統(tǒng)一;第三、全面了解歌曲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對于準確的理解和處理歌曲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準確地設計和處理歌曲
要想處理好一首歌曲,就要對歌曲進行整體設計和局部設計。
1、所謂整體設計,就是根據歌曲中的各個不同因素,確立起歌曲表現的基本框架。通常要考慮的因素往往有這幾點:第一,歌詞。歌曲本來是詞與音樂的結合體,歌詞通常會被說成是歌曲的靈魂。因此,演唱者可先從歌詞入手,弄清它所包含的文學內容,就能明確歌曲的主題思想;第二,曲調。曲調是歌詞情感起伏和音調變化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它能進一步深化、豐富和補充了歌詞的內容,從整體塑造出生動、多彩的音樂形象。準確地弄清歌曲的音樂特點和形象,對決定用什么樣的情感、速度和力度去塑造音樂形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感情性格。在明確了作品主題思想和音樂形象之后,還要努力去發(fā)掘作品的內涵,從中選擇出與作品主題思想和音樂形象相符合的感情性格;第四,時代規(guī)范。不同的時代,在歌曲創(chuàng)作和表現中,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規(guī)范。我們可以根據歌曲創(chuàng)作的時代,尋找出歌曲的時代特征,確定其演唱的規(guī)范。以《松花江上》這首歌曲為例,在整體設計上,我覺得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全面了解歌曲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于1936年,正值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的“東北三省”,東北淪陷區(qū)的人民,失去家園,背井離鄉(xiāng),生活凄慘,昔日美麗富饒的東北如今以變得滿目瘡瘐。此情此景極大地觸動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靈感,正如其所說:“我把北方娘兒們墳頭上哭丈夫、哭兒子的那種哭聲,變成《松花江上》的曲調了”;第二,深刻理解歌詞的內涵,結合歌曲的旋律起伏,正確把握歌曲的演唱情感?!端苫ń稀返那{傾訴性很強,歌詞更是兼有著敘事和抒情的特色,真切感人。歌曲的第一部分抒發(fā)了人們對家鄉(xiāng)的贊美和懷念之情。第二部分則表現了人們失去家園的悲憤和對侵略者的痛恨之情。最后的結尾部分是全曲的高潮,經過前邊兩部分的鋪墊,那種悲憤的心情越來越明顯,而最后一句“歡聚在一堂”使人感覺到在聲淚俱下的悲痛傾訴中,蘊藏著奮起抗爭的巨大力量:
2、所謂局部設計,就是對歌曲中的某一段、某一句的設計和處理。局部設計則注意兩點:第一,聲音的力度、音色及速度是局部設計的重要因素。聲樂演唱是一種借助音響傳達思想感情的藝術,那些在一定時間內所發(fā)出的聲音必須、也應該是有一定層次差別和起伏變化的。這樣才能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第二,對比法是局部設計的重要手段。為了表達歌曲豐富的內涵和層次的起伏,這就要求在演唱上有變化和對比,要體現這些,就要求演唱者演唱時運用不同的藝術手段,對歌曲進行適當的處理和安排。以《松花江上》這首歌曲為例,在局部設計上,我覺得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曲式上看這是一首結構為帶結尾的二部曲式。歌曲的第一部分有兩個基本重復的長句構成。每一個樂句都以從容的節(jié)奏和流暢的音樂語言,敘述了東北故鄉(xiāng)的富饒美麗及敵人侵占后人們被迫與親人離散的慘痛情景;第二,從旋律的起伏布局上看,“在東北松花江上”及“衰老的爹娘”等詞句,顯然是作者有意突出的地方。所以,演唱者應該注意到樂句強弱的對比,“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演唱時應該注意“滿山遍野”這幾個字應該是這一樂句的強音,因此,應該加強演唱語氣上的處理。而第二段的“衰老的爹娘”中的“衰老的”也應該加強語氣的處理,但是與第一段的對比是這段應該采取由強轉弱的處理,因為“爹娘”二字突出了自己對家鄉(xiāng)、家人的遭受的悲憤,所以應該在演唱時采取語氣較弱的表達,以突出作者的悲傷和思念之情:第三,從音樂素材的運用和發(fā)展上看,歌曲第二部分是前段音樂素材的運用和發(fā)展,調性也有前端較明亮的c大調轉入帶有陰郁色彩的a小調。當“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第二次重復出現時,結尾三個音降低八度,這時更應該在語氣上注意一定要用很弱的語氣去唱,這樣才能體現歌聲催人淚下一面。接著是滔滔不絕的、痛心的傾訴。“哪年,哪月……無盡的寶藏?!边@里,節(jié)奏和旋律都與前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前邊是疾聲吶喊,此處則可視為內心的獨白,感情內在而壓抑。結尾是歌曲情感的高潮,也是歌曲主題思想的歸結?!暗锇 眱删洹翱迚灐笔侥_M音型,也應該是全曲演唱語氣最強的樂段。這種呼天喊地、牽魂動魄的旋律,悲痛欲絕、催人淚下的呼喚聲,蘊含著無窮的、巨大的民族動力和決心,能給人以力量和信心去戰(zhàn)勝侵略者,使人們相信我們的民族肯定會“歡聚在一堂”。
總之,歌曲演唱中的藝術表現是豐富的,對作品處理的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所有一切必須遵從一點:就是任何手段都必須服從歌曲的內容和音樂發(fā)展的規(guī)律。局部處理要服從整體設計的要求,要在整體的共性基礎上,再作個性的挖掘和發(fā)展。脫離歌曲內容和無主次之分的夸張?zhí)幚恚紩е聦Ω枨饩车耐崆推茐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