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腳競速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一項傳統體育項目,由于其具有比較鮮明的競技特點,所以在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的一枝奇葩。
1、高腳競速運動概況
高腳競速原名“高腳馬”,是流行于南方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qū)的一向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又稱“竹馬”,土家語稱其為“吉么列”。高腳競速最早的作用是在雨季的一種交通工具,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其逐漸成為一項運動項目。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fā)展,以及對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發(fā)與發(fā)展,促使包括“高腳馬”在內的許多項目得以很好的發(fā)展,健全了規(guī)則,使其成為具有現代競技體育特點,同時又具有鮮明特色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從2003年9月的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始,“高腳競速”正式成為比賽項目,在即將進行的廣東省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將會有男、女各60米、100米、200米、2×200米、4×100米,以及男女2×200米、4×100米混合接力,共12項比賽進行。
2、高腳競速運動技術特征
高腳競速運動源于生產勞動,發(fā)展于近幾年,但是其作為一項競技體育項目,其運動技術特征已經非常鮮明的與其他競技體育項目區(qū)分開來。
2.1 高腳競速運動是所有走跑類競技體育運動項目中唯一一種同側肢體運動的競技體育項目
人的行走和奔跑是通過異側肢體交替運動來進行的,即一側上肢和異側下肢同時運動來構成的,如競賽項目中的100米、200米等,即便是對于跑姿有較大要求的跨欄跑,其攻欄步也是需要異側上肢的擺動來配合的。只有高腳競速運動是所有走跑類競技體育運動項目中唯一一種同側肢體運動的競技體育項目,即由同側上肢與同側下肢同時運動來構成的。這完全打破了人體常規(guī)的運動方式。運動方式的不同決定了其在運動中所使用的技術與一般走跑類競技體育項目有著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普通的跑,由于異側肢體的運動,同時為四肢自由運動,其四肢末端的空間相對位置是不斷發(fā)生變化的,從而調整身體重心位置的平衡,協調的來進行行走或奔跑,而高腳競速運動則不同,其運動員的同側肢體末端距離在跑的過程中是保持不變的,于是這便限制了上肢和下肢的擺動,要求上下肢的擺動需要服從一個條件,即手和腳的距離保持固定,如此一來在奔跑中保持身體的協調與平衡便成為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
我們也可以把高腳競速運動的運動過程理解為兩支桿的運動,每一只桿在這其中包括支撐和騰空兩個過程。在進行技術分析時和一般跑的項目一樣包括支撐開始角度、支撐結束角度、支撐時間、騰空時間、步幅、頻率等這些要素,但是由于項目開展問題,目前尚未見此類技術分析的數據出現。
2.2 高腳競速運動是所有走跑類競技體育運動項目中唯一一種通過操縱器械來進行運動的競技體育項目
需要借助假肢或者輪椅等器械來進行走跑的殘疾人運動不考慮在內,常規(guī)的走跑類競技體育項目都是不依賴器械而進行的,在運動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就只是人體的運動,而高腳競速運動則不一樣,它通過操縱兩只竹馬來進行奔跑。根據規(guī)則,高腳競速運動的競賽是在標準田徑場上進行的,只不過其所使用的跑道寬度與田徑項目不同,是徑賽跑道的兩倍寬。所以,其在奔跑的技術方面將會對運動員有更高的要求。
3、高腳競速運動存在的問題
3.1 場地器材的標準化
一個項目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受其所需的器材所影響,目前,在各地高腳競速運動的訓練及競賽中,還是使用著竹制的竹馬,且均為手工制作,不僅竹馬的耐用性、性能等無法有明確的保障,且使得比賽的嚴肅性也大打折扣。在目前的規(guī)則中,除了在馬鐙高度有所規(guī)定外,對于竹馬的長度、直徑、材料、質地等均沒有明確的規(guī)格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腳競速運動的推廣與普及,也影響了高腳競速運動水平的提高,現在當務之急是需要研制出可以工業(yè)化生產,且性能穩(wěn)定的標準化竹馬。
3.2 規(guī)則的健全化
一個競技運動的項目就是一個運動的法律,一個沒有健全、嚴謹的規(guī)則的項目是不可能健全發(fā)展的。當前的高腳競速運動規(guī)則內容簡單,在許多表述上很不嚴謹和規(guī)范,這不僅影響了一個運動項目的嚴肅性、完整性、健全性,同時使得一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所存在的尊嚴也深受影響,脫離不了游戲的層面,無法成為一個可以廣泛普及與開展的競技體育項目。
3.3 項目研究的落后
當前的高腳競速運動研究文獻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文獻數量少。筆者通過以“高腳競速”為關鍵詞在中國學術期刊網查詢,僅搜索到十余篇相關文獻,研究文獻數量至少很難從理論上支撐該項目的發(fā)展。二、水平層次低。多數文獻的研究深度還不夠,研究方法較為單一,研究開展的相關領域較少,真正有價值的分析較少。
4、結 論
高腳競速運動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的一個特點鮮明的運動項目,其自身不但擁有特殊的運動技術,并且還具有非常特殊的體能特點,但是距離真正成為一項現代競技體育項目還具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不僅關乎到國家民族政策的體現,同時也關乎到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自身的普及與發(fā)展。在這其中,需要該項目自身的健全與規(guī)范,也需要體育工作者更多的對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fā)展進行科學系統的研究,這是一個競技體育項目發(fā)展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發(fā)展的必經之路。